北京国际音乐节:22年初心不变

2019-10-16 10:01:45 来源:网络

10月9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现场,73岁的捷克传奇花腔女高音埃迪塔·格鲁贝罗娃一展歌喉。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供图

10月9日,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73岁的捷克传奇花腔女高音埃迪塔·格鲁贝罗娃用丰沛的情感表达、自如的气息控制和行云流水的花腔技巧,与指挥家彼得·瓦伦维托克执棒下的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绎了多尼采蒂、罗西尼、马斯卡尼、贝里尼、威尔第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同时拉开了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帷幕。

20余年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不断为国内古典音乐舞台引进世界级艺术精品,并逐渐成为首都亮丽的文化名片。

一个个被铭记的“首演时刻”

1998年的金秋十月,在指挥家余隆等人的努力下,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惊艳亮相。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首次访华,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交响乐团,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波兰指挥家潘德列茨基等世界名团、名家轮番登场,确立了北京国际音乐节高规格的艺术品位和国际性品质。

之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规模不断扩大,世界名家、名团、名作纷至沓来,成为国内古典音乐界勇于突破、引领艺术潮流的先锋。这其中,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一个个被铭记的“首演时刻”。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曾为首都观众献上包括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勋伯格《古雷之歌》、布里顿《战争安魂曲》等19世纪和20世纪经典巨作的中国首演,也第一次将潘德列茨基的《失乐园》《第七交响曲》、托马斯阿迪斯的《庇护所》、萨洛宁的《狂热》等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首度推向中国舞台。

据统计,前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先后上演了52部中外歌剧,其中中国首演作品近30部,亚洲首演4部,世界首演1部。北京国际音乐节还曾创纪录地在一届演出中推出作曲家马勒的全部交响曲,打造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在创办20周年之际,北京国际音乐节策划了国内9支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乐团长达14小时的交响马拉松……可以说,北京国际音乐节对古典音乐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创国内音乐节委约创作先河

在填补数项古典音乐在中国舞台的演出空白的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还提出了诸多意义深远的艺术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开创了国内音乐节进行委约创作的先河。

2001年,音乐节首部委约作品——现代派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问世。之后,潘德列夫斯基、彼得·鲁策奇卡、陈银淑、乔治·本杰明等国际一线作曲家都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把优秀的作品带给了中国观众。

2002年,音乐节首次提出“中国概念”的口号,不遗余力地推广华人作曲家及其作品。叶小钢、陈其钢、郭文景、谭盾等作曲家都曾在这一舞台上挥洒才情。其中,2011年,由音乐节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一举获得美国普利策音乐大奖,这也成为对音乐节坚持“中国概念”和委约创作的最好鼓励。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为杜韵、周天两位华人青年作曲家提供了舞台。其中,由杜韵创作、斩获普利策音乐大奖的歌剧《天使之骨》将迎来中国内地首演。

让普通百姓听得起高端音乐会

20余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坚持“让普通百姓听得起高端音乐会”的票价政策。在初创期,观众只需要花100多元,就能在现场聆听阿根廷钢琴家阿格里奇、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等音乐大师的音乐会。之后,即便是当维也纳爱乐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在国内出现2000元、3000元的天价票时,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的“郎朗与纽约爱乐”的演出,最高票价也只有480元。

自2008年起,为能让普通百姓以最低廉的价格参与到这一国际化的高雅艺术盛会中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实行了全面降低票价的政策,观众只需要花180元甚至50元,就能在音乐厅很好的位置享用世界顶尖的音乐大餐。

2013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联合制作的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这台跨国大戏成本高、上演难度大,仅是舞台场景所用的海运集装箱就多达9个,而在中国演出的票价依旧惠民,保证在80元至180元。

在坚守低票价的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也最大程度地推出各种公益项目,其中,儿童音乐会已坚持了22年。此外,免费大师课、公益讲座在每年的音乐节中也占据着很高的比例。正如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所言,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恪守公益办节的宗旨,打造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性公益舞台,做文化惠民的积极践行者。(记者 刘 淼)

,北京国际音乐节:22年初决策者 心不变

相关:

18支民间剧团的皮影传承梦,如何圆?10月9日,在北京六环外的苏家坨镇凤凰岭,一场热闹的红毯秀鸣锣开场。短短几米的红毯,走秀人却异常兴奋、紧张。他们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18个剧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民间皮影艺人。10月9日至11日,皮影艺人们汇聚一堂,参加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承办的全国皮影艺术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民间皮影大汇演暨首届中国皮影文化发展论坛,切磋..

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国乐飘香》音乐会举办记者获悉,第七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于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其中举办国学展览、国学讲座、国学体验、国学传播四大类39场国学文化活动。 作为分会场重要活动之一,“中国歌剧舞剧院《国乐飘香》经典十大名曲音乐会”于10月13日-14日,在北京喜剧院举办。 当晚,中国歌剧舞剧院为观众精心挑选了《将军令》《广陵散》《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月儿高》《鹧鹄飞》《梅花三弄》《夜深沉》《十面埋伏》十..

九十四岁李曼宜著书《我和于是之这一生》接受专访谈到中国话剧,不得不提北京人艺;而谈到北京人艺,于是之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创造的那些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构筑起一座座丰碑,立在话剧的来路上,为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后辈演员提供了艺术的标杆和纯正的表演范式。 2013年1月20日,于是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为之不懈奋斗和热情拥抱过的世界。而那时,他已经因病离开钟爱一生的话剧舞台20余年。 退出舞台后的于是之和妻子李曼宜曾经闲聊起将来谁先走(去八宝山)的事。..

两位陕派茅奖得主 书中都带秦腔题材10月14日晚,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往届茅奖获得者贾平凹、阿来、毕飞宇、张平、格非五人以茅奖颁奖者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分别为陈彦、徐怀中、徐则臣、李洱和梁晓声这五位茅奖新得主颁奖。茅奖升华了贾平凹等人的文学人生,他们又见证了茅奖的后继有人,在这博物馆特有的时空交替转换中,一同被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 贾平凹2008年凭借其创作的长篇小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简体中文版出版今年年初夺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项的电影《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同名长篇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已于今年10月出版该小说的简体中文版。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是詹姆斯·鲍德温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74年,讲述的是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称:“这是一个动人的、令人心碎的故事。它是如此富有人情味,如此鲜明地植根于社会现实,让我们永远难忘。” 2016..

主旋律+香港导演,点燃爱国热情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献礼片三强,《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这两部影片,均出自中国香港导演之手。“香港导演+内地制片公司+商业类型化”,越来越成为近几年主旋律大片的热门创作模式。对商业类型片良好的驾驭能力,让北上的香港导演在主旋律电影这片天地中,拥有了广阔的创作舞台,也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从水土不服到摸对门路 “香港导演来内地拍主旋律电影,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陈可辛监制、陈德森执导的《十月围城》。”中国..

交通运输部公布道路运输车辆达标管理监督抽查情况原标题:交通运输部公布道路运输车辆达标管理监督抽查情况 日前,交通运输部 运输服务司公布了道路榆树车辆达标管理监督抽查情况。经抽查,襄阳市汇宝机动车代理服务有限公司、襄阳正益汽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蜀都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和重庆北安检测中心4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襄阳市汇宝机动车代理服务有限公司、重庆蜀都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和重庆北安检测中心3家检验检测机构业务人员对《道路运输达标车..

朝鲜首个汉语中心落户平壤外国语大学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与平壤外国语大学校长洪敬燮近日在平壤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平壤外国语大学汉语中心。这是朝鲜第一家由中朝合作设立的汉语教学机构,在朝鲜汉语教学史和两国语言交流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现在朝鲜希望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即将设立的汉语中心不仅将作为平壤外国语大学的汉语教育中心,还将作为朝鲜汉语教育的中心。(江亚平 程大雨)

街上兴起“汉服热”再过两天,北京学生小慧就要过12岁生日了,让妈妈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她提出的生日愿望是想买一套汉服。“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女生,特别飘逸,我很羡慕她们……”从女儿认真又渴望的眼神中,妈妈读懂了一件事:如今穿汉服正在年轻人中流行。 以往,人们穿汉服多在开学典礼或是某些与国学相关的仪式上,还有的是为了在旅游景点拍照。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中,经常能见到穿汉服的人,而且,这些人穿汉服并不是为了影视拍..

大剧院再度唱响“铁砧大合唱”谁能让吉普赛人日子快活?是吉普赛姑娘……”昨天(15日)下午,国家大剧院排练厅再次响起热情奔放的“铁砧大合唱”,歌剧《游吟诗人》进行了国际组演员的戏剧连排。10月23日至27日,北京观众将再次感受这部威尔第经典歌剧的不朽魅力。 《游吟诗人》是歌剧巨匠威尔第创作中期“三大杰作”之一。同胞兄弟间的殊死决斗,母爱与复仇的两难抉择,让这部歌剧充满了戏剧张力。剧中优美动听的旋律更是不胜枚举,除了著名的“铁砧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