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彼得·汉德克的三个关键词

2019-10-12 10:02:16 来源:网络

彼得·汉德克成为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在国内,他的书并不讨读者喜欢,评分基本都在7分左右。读者无法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期待的故事情节。想要走进这个作家的世界,需要首先理解很多东西,包括他对叙述所怀的期待,南斯拉夫的历史,以及他的艺术追求。

疲倦

彼得·汉德克的目光没办法长期驻留在同一个地方。2016年,他来中国时,便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忍无可忍,他不明白为什么写作者要承担解释一个又一个“为什么”的义务,他反问提问者,为什么不去街道上走走,去外界多观察观察。这种性格及其形成的视角对汉德克作品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在汉德克的小说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含着相似的情感主题:对主体和世界的当下关系感到厌倦,而后起身,向着另一个边缘走去。固定的思想秩序在汉德克的书中不存在,人物必须站起来行走,在同现实的接触与观察中得到某种宽慰。这种“疲倦”除了表现为孤独个体的感受,也意味着一种复数的“我们”的疲倦。汉德克的大多数叙事就游走于这二者之间。

比如,在汉德克知名度较大的、后来被文德斯拍成电影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守门员约瑟夫·布洛赫在小说开头便要被迫面对生活状态的终结。“上午去报到上班时,他得知被解雇了”。于是,他开始了在世界上漫无目的的行走。他在餐厅里遇见了一个女服务员,和她发生了一夜情,之后又毫无预兆地掐死了她——有什么能解释这其中的动机?唯一可能的解释只存在于布洛赫在行凶之前与女服务员的对话中。躺在旅馆的床上,二者的对话再一次让布洛赫感受到了现实的疲倦,由此而诞生出强烈的、想要逃离的欲望。“所有她提到的一切都让他没法搭话,而让他烦心的是,他所说的话,她都能毫无拘束地——这是他的印象——使用”,最终,在女服务员向他提问“你今天要去上班吗”的时候,这种令人疲惫的日常秩序感再次扑到布洛赫的身上,他突然扼住了姑娘的脖子,终结了这一切。

而汉德克作品中另一种“我们的”疲倦,则更能体现其对现实的关怀,也更具那种针对西方社会的批判性。在2001年出版的《试论疲倦》中,汉德克直接说明了他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

“我这里谈的是和平中的疲倦,间歇中的疲倦。在那些时刻里是一片和平的景象,中央公园也是如此。令人吃惊的是,我的疲倦好像在那里共同为暂时的和平起着作用,因为它的目光分别对暴力、争端的姿态或者哪怕只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的萌芽给予缓和?减弱?——消除,通过一种与那种蔑视的同情——有时是创作疲倦的同情——截然不同的同情:同情就是理解。”

汉德克在《试论疲倦》中频繁提及那种浪漫主义式的图像,也就是当下西方的媒体话语。在汉德克看来,他们总是在以某种相同的逻辑和看法去对待所有的事情。媒体的思考取代了人类的思考,屏幕前的人以自以为看到一切、了解一切的态度去对待事件。其中最令汉德克厌恶的,大概便是西方对待南斯拉夫的态度,这也曾经给他带去过很多争议。在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时,他谴责了西方的做法,而后出席塞尔维亚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葬礼,被欧洲媒体批判为一个法西斯主义者,剧作下架。即便如此,汉德克也没有向这些论调示弱,他坚信自己的观察与亲身接触所得到的真相。

“可是这样的疲倦有没有转变成傲慢自大的危险呢?”他在书中如此向读者发问。

异乡

为了能够真正摆脱思维的惯性,在观察中理解世界,彼得·汉德克需要时刻将自己抛向一种“异乡人”的环境。这其中也有成长经历的影响。汉德克的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父亲是个德国军官,后来的继父也是个德国人,但父母在汉德克的生命里更多以空缺的方式存在。他19岁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生父,1970年,他的母亲又自杀身亡。尽管是一个德语作家,但对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母亲的故乡斯洛文尼亚,汉德克并没有明确的归属感。他必须要用自身的亲历,从头开始理解每一个地方。

他多次涉足南斯拉夫地区。1995年,他赴塞尔维亚旅行,写出了引起争议的游记《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当时西方主流媒体都将塞尔维亚简单地视为实施种族灭绝的罪人,而汉德克则对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深表怀疑,“这里接连发生的事情可不仅仅出自我那也许机械的、对你们那些习以为常的重大消息报道的怀疑,而是一些针对事情本身的问题:说在萨拉热窝的玛尔喀勒集贸市场上发生的两次袭击真的是波斯尼亚塞族人干的,这事被证实了吗?”“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难道不会有朝一日写成另外的样子吗?”

在叙述中,即使对象从政治事件变成个体,彼得·汉德克的笔下也充满异乡感与陌生时刻的意味。他时常以这种方式来摆脱那种由语言造成的束缚,例如在德语中,人们时常称呼邻近的南斯拉夫人为“从下面来的人”,这种带有明显偏见色彩的语言是汉德克所拒绝的。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一种真正的语言,而这就必须要求作者将自己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放逐出去,穿越边缘,进入异乡。在小说中,我们时常能读到汉德克对许多德语词汇的理解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这正是在斯洛文尼亚或其他异国所捕捉的。比如在《去往第九王国》中,汉德克写道,“mleko和krub这两个词的翻译并不是翻译成另外的语言,它是一种回归到那些图像,回归到词语的童年,回归到奶和面包的第一个图像的翻译……这个有缺陷的国家,让它和我那个习以为常的国家的富裕比起来,才可以辨认它,看懂它是个‘世界’。”

“叙述”这个概念对汉德克来说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时常有人发问,文学究竟能以何种方式抵达自由,途径当然是多样的。在汉德克的文学中,这个途径便是“叙述”,以对词语的全新理解,对世界的体会,将每一个时刻转化为陌生时刻,将令人疲倦的自我状态逐入异乡人的心理状态,挣脱历史与常规,从而得到自己观察的真相与本质。汉德克在很多作品里提及的那个“第九王国”,或许正是对此的集中反映。

第九王国

“第九王国”是汉德克作品里频繁出现的一个诗意概念。它并不特指某个理想国家——尽管他在面对斯洛文尼亚时所得的感触更多,但也正如他所言,那毕竟也是个有缺陷的国家,只是他在那种异乡环境中得到了更多关于自由与理想的体会。

“第九王国”可以看做汉德克在小说里暗中追逐的一种理想状态。在《去往第九王国》这本小说里,有一段与作家本人经历相关的叙述大概能解释这一点。汉德克的童年有一部分是在男子学校里度过的,那里的管理模式僵化,学生感受不到自由,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他说,准备让他离开男子学校,进入一所普通学校。这时汉德克内心十分兴奋,他描述这段情绪时,也在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与“王国”相关的字眼:

“那是一个毕生都在那儿积聚的沉默中迸发出来的声音,仅仅就这一次。这样的积聚也许正是为了在仅有的一个时刻,把握住合适的机会……在那里,它的臣民拥有了地位和王国。那也是一个轻快的、让人振奋的、简直是舞蹈般的声音……假如当时要我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的话,那也不会是‘轻松’、‘高兴’或者‘幸福’,而是‘光明’,几乎是太多的光明。”

这种具象化的描述会让很多不熟悉汉德克作品的读者感到困惑。在他的作品里,是叙述创造出了独属于个体的世界,帮助他们摆脱现实困扰。汉德克描写的每一个物,都是一个摆脱历史与疲倦的出口,而“第九王国”也就这样成为了汉德克笔下一个能象征所有叙述理想的、带有形而上意味的空间。

1991年,他还写过一篇名为《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的文章,虽说带有更多悲观和批判,写了南斯拉夫的逝去,斯洛文尼亚人选择迁入“欧洲”或“西方”,告别家园。这也蕴含着作家本人的失望情绪,他期待着能带给读者叙述——无论是西方的,南斯拉夫的,还是其他地区的——及所观察到的真相,期待着能用取代图像和事件的叙述让人们了解南斯拉夫,让各个地区之间和解,但现实的结果却令人失望。而他在“第九王国”中寄托的一切:自由,太多的光明,还有事物通过词语如童话世界般的呈现,也都随之破碎。和另一个奥地利作家伯恩哈德一样,彼得·汉德克也是个瞧不上文学奖的作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很需要他,需要用这种世界聚焦的方式让人们重新关注到汉德克文学的价值,进而对现实产生一些丝毫的改变。

撰文/新京报记者宫子

 

,理解彼得·汉德克的三卡卡直播 个关键词

相关:

高兴:她完全靠文学实力说话新京报:对于托卡尔丘克获得诺奖有什么整体想法?她的作品和这个奖项匹配吗? 高兴:我觉得是匹配的。她完全是靠作品说话。东欧的很多作家往往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但托卡尔丘克不是。她的中篇、短篇写得都非常精准。而且她深入人内心的能力太强了。我觉得在目前的波兰作家中,她是最有实力的一个。诗人是扎加耶夫斯基,小说家就是她了。她获奖我有点意外,但她获奖是实至名归的。这也是我一直很看好的一个女作家。 新京报:你提..

托卡尔丘克 以现实与梦境拼凑天空时间也许真的可以改变一切:以其永恒却又疾速流逝的悖论性特质。托卡尔丘克之前,她的同胞米沃什和辛波斯卡分别于1980年和1996年获得诺奖,而三人作品之间主题、风格和语调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因于时间,以及随时间而变的波兰现实。 文学观点 文学扮演了武器的角色。可以说,它稳定了波兰分区制下人们的身份,并有助于保持同一种语言。文学总是有任务的。它始终是政治性的,涉及政治事务。 在波兰,诗歌非常流行。我们有两..

“琉森之声”再度奏响,夏伊执棒“马六”10月12日至13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将在音乐总监里卡尔多·夏伊的率领下,时隔十年之后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他们将再次把“原汁原味”的琉森音乐节搬到北京,并携手俄罗斯“天才钢琴家”亚历山大·马洛菲耶夫,用两场独具匠心的音乐会诠释拉赫玛尼诺夫的“忧郁”和马勒的“悲剧”。 阿巴多打造的“全明星”乐团 琉森音乐节作为欧洲重要音乐节之一,在古典音乐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每年都吸引着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名..

孔庙“牵手”国子监 京鲁联动体验国学第七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于10月12日至18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活动历时7天,将举办国学展览、国学讲座、国学体验、国学传播四大类39场国学文化活动。据悉,文化节由北京市文物局、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安定门街道办事处承办。 据悉,开幕式活动将首次采用连线直播的方式,实现北京孔庙国子监国风雅韵的国学表演,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庄严隆重的祭..

什刹海新添京味儿口袋公园原本地铁口旁的违建小楼,变身为闹市区里的绿地公园,给居民带来一个京味儿十足的休闲场地。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什刹海街道获悉,平安里公园正式开门迎客,为什刹海地区再添一处口袋公园。至此,5处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构成平安大街的一条“绿带”。 位于平安里路口东北角的公园占地约1093平方米。“1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约2400平方米的三层违建。去年11月,街道对这处违建启动了拆除工作。”什刹海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

《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首发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已经故去14年了,但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新书昨天在京首发,集结了启功生前收藏的金石碑帖及法书影本,覆盖了从先秦金石碑帖到近代影本共672种作品。 新书揭幕现场展示了启功旧藏的这批作品,宛如一部详尽的中国书法史。其中很多影本都是启功先生亲手装订而成,且多用乾隆笺纸为皮,体现出他对藏品的珍视。细看题跋书迹,可见启功留下的楷、隶、篆、行、草、飞白等各种..

14岁奇才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今晚(11日),14岁的阿尔玛·多伊彻将带着由自己谱写的作品来到北京国际音乐节,携手钢琴家左章和大提琴家朱琳,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将集中上演阿尔玛四岁至十四岁创作的作品,并展示她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方面的绝佳天赋。 2005年在英国牛津出生的阿尔玛,从两岁时开始学习弹钢琴,三岁开始学习演奏小提琴。从四岁起,她已经能够尝试在钢琴上即兴创作简单的旋律。钢琴与指挥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用“一切无..

国图设展致敬国家榜样今年国庆节前夕,经中共中央批准,我国有42人被授予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昨天(11日),国家图书馆“共和国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馆藏文献展正式展出,“致敬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专题页面也通过国图网站向社会各界发布,向公众讲述这些功勋人物的奉献故事。 走进国图总馆北区二层大厅,一面红色的巨幅“荣誉墙”拉开了文献展序幕。展柜中,一件件文献将这些奉献者的故事..

多国加速拥抱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新竞争业态开始形成原标题:多国加速拥抱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新竞争业态开始形成   随着技术合作深化和应用场景扩大,全球汽车产业加速拥抱自动驾驶落地推广周期。业界人士认为,在前沿技术愈加成熟的应用支撑和各国政策推动下,大型车企抢占行业标准、商用场景应用的制高点,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愈发白热化。   多国加大测试范围   近期,德国、美国、中国都出现自动驾驶汽车的政策利好,测试场景和测试车辆增多,让人们感受到无人驾驶时代..

越境打击 土军行动引“伊斯兰国”重组担忧来源:新华社土耳其军队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促使一些国家担忧关押在叙利亚东北部的“伊斯兰国”成员越狱、重组,让这一极端组织有机会死灰复燃。发起军事行动次日,土耳其政府10日说,后续将在叙利亚境内设立“安全区”,关押“伊斯兰国”成员。【土方愿担责】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告诉媒体记者,关押“伊斯兰国”人员的监狱或营地如果在“安全区”内,“我们会负责”。土耳其一段时期以来希望在叙利亚北部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