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由传统走向未来的书

2019-07-15 10:53:01 来源:网络

《龚鹏程述学》是一本由传统走向未来之书。

传统,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龚先生把六艺作为书的目录,来说明他在这些领域都学到了什么,又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前者是师友渊源,大综合、大继承;后者是批判取舍,开创,自成一格。

俗话说“大匠不示人以璞”,可是龚先生毫不忌讳,现身说法,藉着怀念老师的方式,隔体传功,金针度人。

而更能度人的,是指出向上一路,要求在心胸志气上提升。说他老师“最讨厌我为赋新词强说愁,亦不喜欢我作苦语或耍小聪明,经常痛责我:余最厌此等。青年吐属,如何可以有此?青年少年强充情种,中年以后叹老蹉卑,皆是俗物”。又以诸葛亮为教,说:“诸作结语均大衰飒,甚非所望于仁仲者也,亟改亟改!从诸葛公淡泊宁静中想象其光明俊伟气象,勉之!”这就不只是教作诗,更是教做人了。

把做学问跟做人结合起来,正是龚先生学问的特点。所以他看不上文献的、客观的、只会做逻辑演算而行事糊里糊涂、自限于学科划分的学者。

龚先生述学,可以不避忌谈他自己的失误,诚恳自剖,实话实说,光明洒落,实在非常难得。除了在学理和知识方面自我反省之外,他对自己做学问的心态也有许多省察,说:“那时,我正提刀踌躇,接战四方!如今我当然很后悔这盛气好战的毛病。”又说:“我写过的文章比谁都多。性质猥杂,各式各样。有深言,有浅语,有正餐,有杂拌儿。大抵皆有益于人、有用于时,但也不免有些只有游戏或应酬的价值,甚且常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最精彩的,是他引龚定庵“伤生之事二,一曰好胜、一曰好色。好胜之事三,曰学问、曰憎怨、曰荣利”那一段。说:“批评我的人都责我好胜。是的,谁不好胜呢?凡自以为不是庸人的,都好色好胜。做学问即是好胜之表现,或以好胜之心为底子。学者之炫耀知识,与才士炫文采、富豪炫奢侈、女子炫妖丽,有何不同?而学问做得好了,荣利便来。或别人给你奖项奖金名衔,或生起荣利之心,自己去争取。黄金屋啦、千钟粟啦、颜如玉啦,盼个不了。做不好,则被人憎、被人骂、被人耻笑,自己又憎怨耻笑我憎嫌我的人,往复相煎,遂若寇仇。学界本是读书人的组合,似应最纯皓、最具理想性,而其实到处都争来斗去,争地盘、抢位子,黑函蜚语横行。就因其中憎怨与荣利搅成一团,所以是最大的名利场与是非圈。日居其间,其不伤生者稀。因此,谈到做学问,我首先就要劝人莫做。若真有点有天资,可以做学问,则再要问能否戒色、戒憎怨、戒荣利,转学问伤生为‘学以养心’。做不到或不愿做,则干啥都好,千万不要治学。我炫学争胜,毛病最甚。幸而还有点自知之明,所以能由此反省起,渐渐转出学以养心这一境。”

这一段,真是可圈可点,可当全书“句眼”读。不但是所有读书人的药石,也是龚先生自己的方法。

龚先生博通三教、兼贯九流,但大家既佩服他博大,又认可他是醇儒,即是因为“反身省察”这种功夫,乃是古代儒家特有也最强调的。现今读书人的本领,只在书上,不能通过反身而求来提高自己,所以不是为己之学。龚先生过人之处,便在这一点上,处处可以见到这一方法的运用。

龚先生的名气,大多来自他的博学,三教四部六艺九流,当代鲜有人能像他这样兼通。所以大家最常夸他的,就是这个。但《述学》中这一类叙述,却让我们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的知识储备好、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写论文从来不用獭祭鱼、查资料,可是他更看重的不是知识,是心;不是技术,是道。

龚先生经常流露的孤独感,或许就由此而来。

他用生命来呈现他由传统得来的生命,在传统消失的时代,当然孤独,不被理解。可是他因拥有传统,所以孤独而不寒苦,反而热力四射。掉臂独行,自己发光,做着倔强的孤独者。

但这看来还只是序曲。致敬传统、传续传统,乃是要由这根子上开花、结果。近代沧海橫流,谷物都淹死了,他却要再栽出灵芝來。

故他谈六艺、谈经学,跟一般讲国学的人不一样,强调的是要由其中长出东西来:“质疑经学不能开展出现代学术的人可多啦,我这活生生的例子恰好也可做个反证。”所以他每一卷都在讲如何开展的问题。如诗,早期是学诗、作传统诗;后来就做现代传播,并结合西方文论,发展属于现代的诗学,继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与西方对话。

因此他讲国学,独树一帜,绝不是复古冬烘们能比的。他对西学传统、现代社会、后现代思潮之熟稔、深入,在两岸国学领域中,也是极少见的。

这其中,既复古又创新,两者融为一体。他做得兴高采烈,我们则还雾里观花,看不明白,得要一点时间消化消化。幸好,《龚鹏程述学》就是他治疗现代病、重开礼乐文明的纲领,我们可以仔细玩味。

,一本由传李志明 统走向未来的书

相关:

触碰苏东坡的温度《书艺东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衣若芬教授第三本关于苏轼的专著,也是作者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力作。有别于传统书法史的研究取径,衣若芬教授提出了“文图学”(TextandImageStudies)的新视角来解读东坡书法。传统书法史侧重分析作品的结体、笔法、风格继承与创新,致力于为作品和书家找到书法史上的坐标和定位。然而苏轼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通才、影响力跨越千年的“文化英雄”,其作品意蕴和韵味远非单一的..

如此诱人的诗歌:《唐璜》手稿在英展出拜伦勋爵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包括《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及未完成的诗歌《唐璜》等。《唐璜》是一部趣味横生的仿史诗,因诗中含有大不敬的幽默和少儿不宜的情节而备受世人争议。 2019年4月18日到7月27日,为纪念《唐璜》出版200周年,一场名为“如此诱人的诗歌:拜伦勋爵的《唐璜》”正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展出,展览中包括《唐璜》的手稿、出版商和拜伦的通信,以及《唐璜》发表后,读者给出版商写的信件..

纪录片《南海·南海》央视首播七集电视纪录片《南海·南海》将于明日至21日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连续播出。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数据最权威,涵盖最全面,以记录的形态,全面展示中国南海的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南海·南海》以国家立场,民间表达,纪实风格,艺术展现为基本定位。以“中国南海·我们的家园”为主题,以挖掘和梳理历史事实为主线,以充分的法理依据为准绳,展开全片的布局谋篇和深刻阐示,充分证明了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自..

中国乐队简史:从一无所有到等待天才今年夏天,一档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点燃了无数人关于音乐的热情。从1984年第一支乐队“七合板”算起,中国乐队已经走过了35年。其中既有让人热血沸腾的1994年红磡的那一场摇滚盛世,也有此后新一代乐手的起起伏伏。新京报专访乐评人张晓舟、DJ张有待、音乐人张亚东。回顾这35年,音乐人的独创性不受时代限制,每一代人都会有天才出现。很多人说时代造就了崔健,但反过来也是崔健造就了时代,杰出的音乐家应该造就时代。乐队文..

经济学视角下的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兴起的最初几年,群众理解它为“跟主流、大众不一样”“已经没用了”。非遗不是“物”,今天“用不上”、偏离大众的非遗,恰是过去百姓最“有用”的日常生活,是历史中由普通民众以“物”与“用”为根本需求构建起的精神体系:以人为主体,以物质为媒介,以口传心授为途径,将世代积淀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传导到社会生态链的各个序列。在近代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它长期呈现为“无用”的状态,却具有..

打造有“文艺腔”和“烟火气”的文创产品栩栩如生的查干湖鱼皮画、针脚细腻的手工布艺制品、精雕细琢的马头琴摆件、蒙古族特色的民俗生活用品……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非遗展览中心展示着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 一张张看似普通的鱼皮,经过精巧的设计、细腻的刀工,在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徐毳的手里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徐毳说:“鱼皮画以鱼皮为材料,从选材到成画均为纯手工制作,皆凭手工艺人一双灵巧的手,因此被称为&ls..

瑞士争议文坛新星摘得德语文学桂冠7月9日,德国语言与文学协会宣布,本年度毕希纳文学奖授予瑞士作家卢卡斯·贝尔福斯。 这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瑞士作家,目光冷峻,文笔辛辣。2015年瑞士议会选举前三天,他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瑞士疯了》,用嘲讽的笔调对瑞士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虚伪荒谬进行无情清算,激起轩然大波,赞叹者称其对人性和社会具有透彻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批评者称其离经叛道、数典忘祖。但不管怎样,他都是公认的二十一世纪瑞士..

《等待戈多》指向的是我们人类将去向何方“由于他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的境地得到了振奋”,这句话是1969年时塞缪尔·贝克特凭借剧本《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获得的评价。2019年是这位伟大的爱尔兰剧作家、小说家、诗人,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逝世三十周年,重排贝克特的一系列优秀剧作,再现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学和戏剧人的一件大事。 《等待戈多》作为贝克特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从1953年法国首演至今,被无数国..

“夏语冰”办个展 解锁小冰H5程序7月13日,微软小冰以“夏语冰”为名,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展《或然世界》。据介绍,在历经22个月的学习后,小冰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著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可在受到文本或其他创作源激发时,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微软小冰的原创性不仅体现在构图,也体现在用色、表现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细节元素,接近专业人类画家水准。与其他现有技术相比,这一绘画模型不同于随机画面生成,也不同于对已有画面的风格迁移变..

好角儿演好戏是振兴京剧的捷径近日,由梅派名家魏海敏携手北京京剧院当红马派须生朱强合作演出的两个经典传统折子戏,即《游龙戏凤》《汾河湾》,引起京城戏迷的极大兴趣。然而这一举动的社会效应已经超越了传承国粹艺术这一层意义,不言而喻,它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以及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更是起到积极作用。 之前,国家大剧院为了强力推介此次演出,还邀请魏海敏、朱强两位主演联袂举行了艺术讲座,目的就是宣传京剧艺术,让诸多对京剧一知半解的年轻人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