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现实和梦想书写在舞台上

2019-06-13 08:46:20 来源:网络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近日在上海落下帷幕。正是申城春意盎然、春潮涌动的美好时光。大自然的良辰美景和艺术之花的尽情绽放,交相辉映,显示了中国舞台艺术与时俱进的新气象。

作为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盛典,中国艺术节已经成为时代进步、艺术发展的一个窗口和缩影,成为全方位观察、判断每一个历史时段各个艺术门类成就所达高度的时代标杆。而本次艺术节从全国各地激烈竞争中选拔出来参评的7台话剧、17台戏曲、14台歌剧舞剧以及13台展演剧目,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

紧贴着时代的大地

现实题材历来是文艺创作的重中之重。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同样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庄严的时代主题,因为时代审美需求的深刻变化,本次艺术节现实题材创作的比例大大超过历届——

涌动在中华大地脱贫致富的奋斗、商用大飞机制造的艰难起飞、风雪弥漫青藏高原的公路建设、困难时期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升空……我们在剧场里看到当代中国呼啸前进的伟大壮丽的轨迹。现实生活中的向往、追求、奉献、牺牲,我们的行动、思考和情感,对时代英雄的期盼讴歌,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拷问,都在舞台上得到相当充分的全景式立体彰显。从中,可以听到新时代的激越涛声。

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具体就是落实到“这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堪称“当代英雄”的先进模范人物,正是他们和广大人民一起,作为脊梁撑起了共和国的天空。舞台艺术创作历来大多以虚构的艺术典型为主角,而这次艺术节最值得注意的创作趋势就是,许多创作不仅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先进的动人事迹,而且以真名真姓集中出现在戏剧作品中。谷文昌、李保国、柳青、邓稼先、樊锦诗、施光南、毛丰美、马海明、龙梅玉荣等一大批时代楷模,披着霞光,顶着星光,大步流星地走上舞台,屹立在我们的眼前,在舞台上完成了中国“当代英雄”精神肖像谱系。尤其是这次获奖的不少剧目,都在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开掘上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让崇高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精神的天空。

毫无疑问,这是时代的需要,但这同时也是对我们创作能力的巨大挑战,是我们面临的全新创作命题。从剧场和线上的演、播产生的观看数据来观察,舞台艺术创作的这一重大转型基本得到观众的认同和首肯——不少参演剧目,不但现场观众情绪爆棚,而且线上收看达到甚至超过百万。

紧贴着人物的灵魂

值得关注的第二个重要现象是,艺术家们越来越紧贴着人物的灵魂演戏。尤其是敢于展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和冲突,以及在波澜冲突中灵魂的挣扎和升华。豫剧《重渡沟》,一心带领乡亲们脱贫的驻村干部马海明不接受张副县长损害群众利益的合资方案,被排挤出重渡沟。作品不回避马海明人生至暗时刻内心的愤懑,用硬拔抖磕、搓跪、乌龙搅柱一串激烈的高难度戏曲动作,再辅之以新媒体展现的漫天风雪烘托主人公的困境和内心,最后真实而感人地展现人物精神世界从漫天风雪的至暗到漫天霞光的黎明的转变。

体验,而且是贴着人物灵魂演戏,对于习惯于流派表演演唱的戏曲演员、以肢体语言和声乐演唱表演的舞蹈和歌唱演员来说,是一次与时代审美变化相同步的重要变化。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兰芬的扮演者王佳俊和朱洁静,将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形态紧密结合,把他们面对生死考验每一个“节点”上的复杂内心变化,特别是李侠捐躯之前生离死别的依恋和决绝,表现得非常细腻入微。因为演的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任何表演的失度、虚假都会极大损伤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紧贴着全新的舞台

不仅是表演,舞台叙事形式、呈现形式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突破性变化。新时代,面对新观众,舞台艺术要有青春活力的新气象。许多我们已经熟悉的题材,因为舞台叙事样式的全新变化,而让当代观众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喜悦。“老”故事在保持其丰厚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出新光彩,走进了当代青年的内心。

不少剧目对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舞台书写,打破了一成不变的传统线性叙事方式,结构变得更灵动,穿插更自由,时空更富于变化。京剧《红军故事》如套盒一般,将3个小戏装进老红军刘红根的回忆中,小中见大,不断往深里开掘,凸显了不惜燃烧自身的革命初心和坚定信念。特别是《半条棉被》,倒叙接着倒叙,由刘红根的回忆带出沙洲村老妇徐解秀的回忆,再带出50年前历历在目的红军女战士留半条棉被的动人场景。沪剧《敦煌女儿》中描绘的樊锦诗以晚年为原点,从老年进入她青年、中年的生活,展现这位女学者一生的文化守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和《永不消逝的电波》既不同于古典舞剧的直线型时间叙事,也不同于巴兰钦们开创的完全排斥故事表现型的现代舞的舞剧叙事,而是将现在时态与过去时态不断进行共时态对话。如上世纪60年代草原小姐妹和今天小学生同时在一个空间里交织互动,然后在互动中,叙事主体由昨天的姐妹转为今天的少年。难得的是,叙事非常流畅自然,毫不做作生硬。《永不消逝的电波》同样如此,李侠牺牲前,他和兰芬从同志到恋人到夫妻,从不理解到心心相印,不同阶段的4个场景4对双人舞在舞台上同时铺开。整个舞台演出以极有控制的类似黎明前鱼肚白的灯光,将“影调”有机地配合了剧情。

与此同时,许多高冷的舞台技术要素第一次被投入到舞台整体中。很难想象,《追梦云天》中如果没有4块总面积150平方米的通透的冰屏,如何展现大飞机制造的高科技感和工程师们的紧张工作。人偶剧《最后一头战象》则以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制造了高达3.8米的大象,继英国国家剧院的《战马》后,完成了富于动作性和人情味的人象关系表演,并展现了“偶”在中国舞台上的广阔前景。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演事、演人、演心3个维度的处理上,有些剧目还不够协调,这表明,我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还是有所不逮。如何突破创作的概念化、模式化,把生活真实的丰富性生动性转化为艺术真实的集中性和感染力,按照艺术规律表现当代生活,仍然需要我们去艰苦探索。不过,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文艺工作者正努力把我们伟大时代的生活现实和我们憧憬的梦想,书写在中国的舞台上。

这只是一个开端。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把现实和梦想柠檬片 书写在舞台上

相关:

赖声川:谈《幺幺洞捌》时更想被称剧作家舞台剧《幺幺洞捌》讲述了2019年的作家舒彤通过上海虹口一个老厂房中的电波遇到了1943年同在这个空间的雕塑家白石,而白石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地下党,两人相识相知,共同在那个危险的年代一起完成代号为“幺幺洞捌”的行动任务。 在华人戏剧界早已声名赫赫的导演赖声川,在这次的《幺幺洞捌》中特别强调自己“剧作家”的身份,这不仅是因为构思奇特的《幺幺洞捌》灵感来源于自己某次行走,偶遇上海虹口区一处老房子,从而生发了这..

人类史前的“维纳斯”们如果不是专门去寻找,在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浩瀚的展厅和纷繁的展品中很容易错过它。它的体积太小了,和书里呈现出来的样子有一定的落差。它就是著名的“威冷道夫的维纳斯”(Willendorf,也会被译作维伦多夫)。 这是一件小小的石灰岩雕像,高只有11厘米,可以算作是小体积的迷你版文物,然而它被公认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标志性作品,因为在奥地利南部的威冷道夫考古现场发现而命名。人们已经用了很多词汇来定义或者描述这件“..

孩子们为何仍唱着“上了年纪”的儿歌六月已经过半,各种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仍余热未散。大到国家级的晚会,小到每个学校的活动,儿童歌曲都是主角。“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在嘹亮的童声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还是那些经典老歌,而新近创作的大多昙花一现,演出过后就再难听到。这让人不禁发问:为什么脍炙人口、传唱度高的当代儿童歌曲少了?儿童歌曲创作传播乃至艺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走!到新华书店泡上一天新华书店变了。曾经给人留下布局死板、服务单一等刻板印象,如今变身“最美书店”,读者评价“泡上一天都不愿意走,绝对颠覆认知。” 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内涵。从传统的阅读空间到各具特色、活动丰富的文化综合体,透过变化,能看到老牌书店的创新与尝试,也能看到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消费的水涨船高。 海南省万宁市石梅湾,有家书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书店距离大海仅50米,读者可以吹着海风、听着涛声,沉浸于书香之中..

纪录片《天下徽商》用影像复原历史徽杭古道上,春雨缠绵,芳草连天,一个脚着草鞋肩背褡裢的少年撑着雨伞独自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路的一头连着家乡,另一头伸向陌生的杭州…… 孩童稚嫩的诵读声里,少年瘦削的身形愈显单薄。几十年后,这个叫胡光墉的少年成了名满天下的胡雪岩。 6月初,继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放后,五集电视纪录片《天下徽商》开始登陆安徽卫视。《天下徽商》第一次采用4K技术摄制,聚焦徽商兴衰历程,在全球大背景下再现徽商背后的历史风云。 ..

倪妮vs舒彤/安娜:最大挑战是十余次30秒换装由华人剧作家赖声川担任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倪妮与樊光耀主演的原创大戏《幺幺洞捌》,将于6月15日-30日在上海上剧场上演。在《幺幺洞捌》中,第一次出演话剧的倪妮一人分饰两角——民国女子安娜、当代作家舒彤,她饰演的这两个角色分别来自1943年与2019年两个时空。初次登上话剧舞台,倪妮此次不仅要与男主角樊光耀在舞台上,通过大量的对白表达人物内心,还要通过十余次快速换装表达二人在两个时空不断穿梭,为套取敌方信息..

将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日前,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等详细解读了《条例》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徐南平表示,人类遗传资源是“生命说明书”,需要各界一起努力,共同把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记者:我国政府今年公布《条例》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徐南平:人类遗传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

用文化创意营造消费惊喜文化创意的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因喜爱一个产品,而主动走近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段历史。 前几日和亲友一起过端午,吃完粽子发现圆柱形的礼盒上画着古人观看龙舟竞演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在不知不觉中,文创产品已让文化的枝叶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文创产品越来越火之余,也出现了一些产品设计的误区:有的以高雅的名义做低俗的产品,带回家怎么也品不出文化味;有的设计雷同,让人审美疲劳;还有的则放不下阳春白..

一馆一策激发活力一度门庭寂寥的郭守敬纪念馆,今年一跃成为北京小微博物馆界的“流量明星”——自去年11月20日改造后重张,半年来已接待近7万人次,比过去全年接待人次的两倍还多。 6月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主题月,眼下馆内正在开展世界遗产主题临展、运河主题纪录片连映、“守敬讲坛”等9项文化活动,线上报名异常火热。 过去和现在的“冰火两重天”,只缘于运营方式的“微改革”。“别看来的人多了,政府投入的经费并没变,以后还会逐年递减。..

95岁天桥“活化石”金业勤再收徒“我在这儿呢!”伴着一声响亮的吆喝,95岁的杂技名宿金业勤被搀扶着走上舞台。不过,这次他不是演出,而是收徒。日前,在金业勤95岁的生日这一天,徒弟张兵的拜师仪式举行。 金业勤先生是努尔哈赤第十五代嫡孙,少年时为谋生计投身杂技行业,在北京老天桥撂地糊口,艺名“小老黑”。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代杂技演员他为中国杂技赢得首枚国际金牌,并从国外引入滑稽表演,开行业风气之先。中年以后,金业勤又专心教学,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