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谈《幺幺洞捌》时更想被称剧作家

2019-06-13 08:46:11 来源:网络

舞台剧《幺幺洞捌》讲述了2019年的作家舒彤通过上海虹口一个老厂房中的电波遇到了1943年同在这个空间的雕塑家白石,而白石的另一重身份则是地下党,两人相识相知,共同在那个危险的年代一起完成代号为“幺幺洞捌”的行动任务。

在华人戏剧界早已声名赫赫的导演赖声川,在这次的《幺幺洞捌》中特别强调自己“剧作家”的身份,这不仅是因为构思奇特的《幺幺洞捌》灵感来源于自己某次行走,偶遇上海虹口区一处老房子,从而生发了这部跨越两个时空的作品,赖声川更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重视剧作家及文本:“近年来全世界剧场导演重新诠释文本的尝试颇为醒目,以至于原剧作以及剧作家容易被忽略。可能因为华语作品里持续不断发表新作品的剧作家实在不多,但没有原始剧本也就不可能有重新诠释或解构的机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幺幺洞捌》加入了中国戏剧文本的传承大业。”

作品

不“穿越”,玩“时空并置”

新京报:《幺幺洞捌》说的是两个时空的故事,可你否定了“穿越”这个概念?

赖声川:我写剧本时从来没有想过“穿越”二字,我觉得更准确的描述是“一种空间并置,一种时间的同时性”,这种时空性,可能倪妮扮演的“舒彤”和“安娜”在戏中的感受会非常强烈。

新京报:你如何让演员和观众都理解“时空并置”?

赖声川:“时空并置”要写得好其实不太容易,我写了很多年。但相比起电影,在剧场里实现“时空并置”是非常容易的。哪怕在排练场,我没有舞美设计,倪妮和樊光耀两人站在1943和2019两个不同的空间,其实时空并置就已经成立了,不需要布景,观众也可以掉进我们的魔法里面,只要观众心里感觉到一种神秘感,这件事情就发生了。

在舞台上展现“时空并置”,我会通过舞美灯光辅以快门状收缩,变换画面的视觉比例来呈现。舒彤和白石的跨时空对话将会在此场景之上,我会利用这种手法把舞台缩小,让观众看上去很像电影,跟随着演员的走位和情绪,舞台的边缘也会跟着移动,或扩大或缩小,很神奇,这是我的一次实验,事实证明成功了。演员表演上我希望他们能随时去体会到别人的感受,跟你不同位置的人,跟你完全不同生命的人,你能去体会到她/他的感受,这是演员最重要的基础。

新京报:以往你的作品在音乐上都可圈可点,这一次选择音乐的标准是什么?

赖声川:故事背景发生在上海,我想到这些地下工作者透过一个假的电台来传递密码,那可以在音乐中夹杂着一些杂音,他们的总部收到以后就可以解密,我就立刻开始构想这些文字它们最适合什么音乐。

我会用不同的音乐来寻找不同的功能,针对一般密件,机密件或是极其机密件,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里面有三首非常重要的音乐,《Someday I'll find you》、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普契尼著名歌剧《托斯卡》中的经典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它们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舞台情境。三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也会有些神秘的变化,甚至也有京剧元素,里面的玄机留给观众到剧场去体会吧。

新京报:你对倪妮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训练?你如何评价她的首部舞台作品?

赖声川:在我这里没有“第一次演舞台剧”的概念,我最近经常对媒体讲,希望大家不要讨论这个演员是不是电影明星,她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就已经说明她一定是个好演员,这就够了,剩下留给我的或许都是惊喜。

日常我会对所有演员有一些针对呼吸的训练,但我们在一起时,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谈角色上。比如,倪妮能不能理解她所饰演的“舒彤”与“安娜”这两个人物。没有人看过,也没有人知道“舒彤”和“安娜”长什么样子,倪妮要去创造这两个人,我只是在旁边看她创造,就是这样,慢慢看到这些角色的呈现其实也是戏剧的魅力所在。

创作力

中国戏剧真正走向世界要靠原创剧本

新京报:目前你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赖声川:前些天整理东西才发现,从去年4月到今年6月,一年多的时间我创作了《鲸鱼图书馆》、《隐藏的宝藏》、《游园·流芳》、《曾经如是》,以及这一次的《幺幺洞捌》五个剧本,都是全新作品。

以前我一年也就最多创作三部新作品,那天想起来我自己都惊讶,会想这到底算不算正常情况,前几年为什么没有这么高产?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有了上剧场之后,为了剧场的生存,有段时间我都在排别人的作品,以及我自己过去的作品。并不是不想创作,只是没有时间,现在我的状态是很开放和自由的。

新京报:目前在中国像你这样自己经常写剧本,还要导戏保证每年如此多演出的剧作家并不多。

赖声川:这个问题其实对我们来说很尴尬,大部分人把我当导演,好像导演都会编剧,其实很多导演都不会。这几年人们的焦点在看导演如何去诠释这个剧本,那么请问,这些剧本是哪里来的。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戏剧未来要真正走向世界,原创剧本在哪?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谈一部作品有多好,拿过来看是外国的剧本,那谁还在写现代剧本呢?这是一个被我们忽视的现象。

,赖柠檬鲨 声川:谈《幺幺洞捌》时更想被称剧作家

相关:

人类史前的“维纳斯”们如果不是专门去寻找,在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浩瀚的展厅和纷繁的展品中很容易错过它。它的体积太小了,和书里呈现出来的样子有一定的落差。它就是著名的“威冷道夫的维纳斯”(Willendorf,也会被译作维伦多夫)。 这是一件小小的石灰岩雕像,高只有11厘米,可以算作是小体积的迷你版文物,然而它被公认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标志性作品,因为在奥地利南部的威冷道夫考古现场发现而命名。人们已经用了很多词汇来定义或者描述这件“..

孩子们为何仍唱着“上了年纪”的儿歌六月已经过半,各种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仍余热未散。大到国家级的晚会,小到每个学校的活动,儿童歌曲都是主角。“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在嘹亮的童声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还是那些经典老歌,而新近创作的大多昙花一现,演出过后就再难听到。这让人不禁发问:为什么脍炙人口、传唱度高的当代儿童歌曲少了?儿童歌曲创作传播乃至艺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走!到新华书店泡上一天新华书店变了。曾经给人留下布局死板、服务单一等刻板印象,如今变身“最美书店”,读者评价“泡上一天都不愿意走,绝对颠覆认知。” 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内涵。从传统的阅读空间到各具特色、活动丰富的文化综合体,透过变化,能看到老牌书店的创新与尝试,也能看到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消费的水涨船高。 海南省万宁市石梅湾,有家书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书店距离大海仅50米,读者可以吹着海风、听着涛声,沉浸于书香之中..

纪录片《天下徽商》用影像复原历史徽杭古道上,春雨缠绵,芳草连天,一个脚着草鞋肩背褡裢的少年撑着雨伞独自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路的一头连着家乡,另一头伸向陌生的杭州…… 孩童稚嫩的诵读声里,少年瘦削的身形愈显单薄。几十年后,这个叫胡光墉的少年成了名满天下的胡雪岩。 6月初,继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放后,五集电视纪录片《天下徽商》开始登陆安徽卫视。《天下徽商》第一次采用4K技术摄制,聚焦徽商兴衰历程,在全球大背景下再现徽商背后的历史风云。 ..

倪妮vs舒彤/安娜:最大挑战是十余次30秒换装由华人剧作家赖声川担任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倪妮与樊光耀主演的原创大戏《幺幺洞捌》,将于6月15日-30日在上海上剧场上演。在《幺幺洞捌》中,第一次出演话剧的倪妮一人分饰两角——民国女子安娜、当代作家舒彤,她饰演的这两个角色分别来自1943年与2019年两个时空。初次登上话剧舞台,倪妮此次不仅要与男主角樊光耀在舞台上,通过大量的对白表达人物内心,还要通过十余次快速换装表达二人在两个时空不断穿梭,为套取敌方信息..

将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日前,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等详细解读了《条例》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徐南平表示,人类遗传资源是“生命说明书”,需要各界一起努力,共同把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记者:我国政府今年公布《条例》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徐南平:人类遗传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

用文化创意营造消费惊喜文化创意的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因喜爱一个产品,而主动走近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段历史。 前几日和亲友一起过端午,吃完粽子发现圆柱形的礼盒上画着古人观看龙舟竞演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在不知不觉中,文创产品已让文化的枝叶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文创产品越来越火之余,也出现了一些产品设计的误区:有的以高雅的名义做低俗的产品,带回家怎么也品不出文化味;有的设计雷同,让人审美疲劳;还有的则放不下阳春白..

一馆一策激发活力一度门庭寂寥的郭守敬纪念馆,今年一跃成为北京小微博物馆界的“流量明星”——自去年11月20日改造后重张,半年来已接待近7万人次,比过去全年接待人次的两倍还多。 6月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主题月,眼下馆内正在开展世界遗产主题临展、运河主题纪录片连映、“守敬讲坛”等9项文化活动,线上报名异常火热。 过去和现在的“冰火两重天”,只缘于运营方式的“微改革”。“别看来的人多了,政府投入的经费并没变,以后还会逐年递减。..

95岁天桥“活化石”金业勤再收徒“我在这儿呢!”伴着一声响亮的吆喝,95岁的杂技名宿金业勤被搀扶着走上舞台。不过,这次他不是演出,而是收徒。日前,在金业勤95岁的生日这一天,徒弟张兵的拜师仪式举行。 金业勤先生是努尔哈赤第十五代嫡孙,少年时为谋生计投身杂技行业,在北京老天桥撂地糊口,艺名“小老黑”。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代杂技演员他为中国杂技赢得首枚国际金牌,并从国外引入滑稽表演,开行业风气之先。中年以后,金业勤又专心教学,为中国..

江觉迟藏区支教经历写成小说6月11日,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安徽桐城姑娘江觉迟2005年带着全部个人积蓄,只身来到横断山脉的藏区支教15年,她的故事和文字感动了大家。 在藏区的15年,江觉迟创办草原孤儿学校,为草原孤儿、贫困孩子、失学儿童带来上学的希望。15年的经历,汇集成自传体小说《雪莲花》。小说中,主人公梅朵从内地来到藏区支教帮扶。在平均海拔四千米,没有电视、网络、手机信号,生存环境极为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