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平:塑出临夏风物人情

2019-06-11 08:13:54 来源:网络

泥塑,俗称“彩塑”,是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手工艺形式。泥塑艺术在唐代已有文字记载。清道光年间,泥塑进入鼎盛时期,其显著标志是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崛起。而今,泥塑艺术风靡全国,涌现出许多优秀艺人。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茶马古市”步行街汇聚了众多民间艺人,50多岁的泥塑艺人常天平是其中的佼佼者。常天平1985年拜师学艺,1998年进城闯天下,后来成为临夏州泥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常天平小时候就喜欢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捏泥巴玩。有捏狗、捏马、捏羊的,也有捏碗、捏缸、捏小轮车的,常天平是其中最投入的一个,捏的泥玩件件都像模像样。常天平的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他走村串户做活时,经常带上头脑活泛、双手灵巧的常天平“搭下手”。父亲希望常天平学会一门手艺,时常念叨“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回忆起当年学艺的艰辛,常天平至今感慨不已。初中毕业后,他背上行囊到邻近的安集乡拜民间艺人戚永武为师。师父一开始没有让他跟着打样学,而是让他去做小工的大活儿——和泥巴。常天平每天要把泥巴从田间挑来,在太阳下暴晒,过滤掉粗石沙泥,留下能用的细泥沙,然后混入棉絮揉捏。每一个步骤都有窍门,都有讲究。冬天寒冷刺骨,常天平跟着师父起早贪黑,两只手几乎天天泡在泥水里,手指红肿,疼痛难忍。整整学了两年和泥,常天平终于通过师父的“初试”,可以独立完成作品。

经过多年的磨炼,常天平的泥塑手艺越来越精湛,他捏的脊兽、小狮子、盘龙柱等成为建筑市场上的抢手货。外面来的订单不断,常天平成为村里人仰慕的手艺人。但偏远的乡村交通不便、信息落后,发展很受局限,常天平决心走出大山,到城里去创业。

1998年,常天平借了5万元,在临夏市买了一座小独院,把母亲接来,开启了新的城市生活。这也成为他泥塑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来到临夏后,感觉自己的眼界宽了。作为传统匠人,要想在城市立足,吃饭的家伙什儿一定要硬铮。”常天平一边揽活儿,一边“充电”。他参加成人考试,在兰州教育学院接受了两年的美术专业学习,多次自费到炳灵寺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临摹泥彩塑,其间还接受过雕塑艺术家何鄂的指点。

故乡的山水草木、风物人情,祖祖辈辈的故事传说,成为常天平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放牛牧羊、割草打场、赶集浪山、庙会听戏、牵着毛驴送公粮、赶着牛车磨面榨油等农村生活场景,在他的脑海里不断还原、放大,被他捏到泥里,成为一件件充满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的作品。常天平自述:“我的1700多尊泥塑作品,都是映射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多棱镜。”

近年来,常天平辗转于省内外各个名胜古迹,参与修复和制作了近千尊泥彩塑。他认为,人物永远是彩塑艺术的核心。彩塑离不开对人物有着衬托、渲染、强化作用的场景或道具。形似是彩塑的基本功,而神似则是艺术的审美高地。他在表现某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时,通过艺术夸张或舒展变形,营造出神采飞扬的气韵。

常天平新近创作的《河州秧歌》等作品,通过泥塑艺术记录小康社会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古河州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和农耕文化图景。“将秧歌走会热情欢快的场景及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出民间泥塑艺术质朴而生动的艺术特质”,这组作品得到天津“泥人张”第四代传承人、雕塑家张锠的赞赏。

,常天平:塑出牛牛播放器 临夏风物人情

相关:

再话当年“琼瑶热”因为琼瑶丈夫的身份,平鑫涛去世的消息颇为引人注目。而琼瑶之所以成为琼瑶,离不开作为丈夫的平鑫涛,更离不开作为出版人的平鑫涛。因为有了作家琼瑶与出版人平鑫涛的组合,才有了“琼瑶热”。 1963年,默默无闻的作家琼瑶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先是在《皇冠》杂志连载,后又在皇冠出版社出版,轰动一时。平鑫涛就是这家杂志社和出版社的掌门人。在平鑫涛的支持下,琼瑶陆续完成了《庭院深深》《一帘幽梦》《月朦胧鸟朦..

世界记忆遗产“汉文文书”讲述档案中的澳门故事由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葡萄牙书籍、档案馆及图书馆局(东波塔国家档案馆)共同主办的“汉文文书——东波塔档案中的澳门故事”,10日亮相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 “汉文文书”主要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其主体是清代中国官员在管治澳门过程中,与澳葡议事会文书往来而形成的档案,由中文档案连同原件的葡文译本和发文底稿共3600多件文件组成,现收藏于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 这批档案反映了当时澳门的社会状况、人民生..

国家图书馆发起“当代追梦故事征集计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着自己的梦想,这些个体记忆汇聚起来,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面向全社会发起“我们都是追梦人——当代追梦故事征集计划”。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是以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文化遗产为专题,以图书馆馆藏文献为基础,采集口述史、影像史等形式的记忆资源,并以在线发布、在馆阅览、展览、..

德国计划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近日,德国交通部长朔伊尔表示,德国需在2030年前将电动汽车保有量提升至1000万辆,并且新增50万辆电动卡车以及30万个充电桩,才能实现预期的减排目标。   朔伊尔的表态是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设立的电动汽车改革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基础上做出的。该报告的出台与欧盟针对汽车行业的环保政策有关。根据欧盟现行规定,到2021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将新车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95克以下。去年底,欧盟又进一步出台新规,要求到2030年,新..

27条新措施 消费更红火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5G终端,正成为消费新的增长点。日前,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从产品供给、更新升级、使用环境、循环利用等4个方面,提出27条措施,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升级,促进旧产品循环利用。专家指出,《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新能源车不限行..

昆曲艺术在英国受欢迎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文化保护项目“康河计划”主持人艾伦·麦克法兰近日表示,“康河计划”今年将举办一次围绕昆曲的文创设计大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昆曲近年来在英国受到欢迎。既有以“康河计划”为代表的从学术角度研究、保护昆曲艺术的项目,也有许多研习、表演昆曲的爱好者。 去年,英国首个昆曲文化遗产展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举行。该展览向观众呈现了2016年启动的“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

网络视听节目成传播主流价值新力量前不久,以“守正创新,激发视听新活力”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网络视听节目如何守正创新?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给出阐释:“主流价值可以被归纳为向上、向善、向美、向前4个方面。网络视听节目是否能够参与到推动社会前进、发展、进步的过程当中,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特点凸显 近年来,在“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原则指导下,口碑与影响力兼具..

千张图片展现古都风貌变迁当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越变越美的是街巷风貌,亘古不变的是古都文脉。从过去的旧城改造到街巷整治,再到如今的古都街区更新,一条条街巷胡同记录着北京城的日新月异。从6月10日起到10月25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与市方志馆联合举办“古都新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街巷胡同风貌展”,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 街景图集复现老北京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从金融街到中央商务区,在同样位置拍摄下的不同年代的街景,生动再现了古都..

非遗呈现方式更多元诗词吟唱、古琴演奏、琵琶音乐赏析……一场生动雅致的端午诗词音乐会,开启了今年国家图书馆的非遗讲座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带来了“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讲座,别开生面的“老北京非遗趴”,让观众近距离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非遗讲座月开展7年来,通过非遗传承人、学者专家的讲解演示,引导观众在生活中发现、了解非遗,探索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全国各地都..

古城不能当古董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保护,古建筑易成危房,摇摇欲坠。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任何建筑都需要人气,需要融入生活,否则必然会在缺少日常维护中逐渐衰败。 古城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古”字,是时间赋予了古城难以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新建筑再怎么仿古,也不可能具备这种价值。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新旧不一的建筑与街区是城市的年轮。一座历经千年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也是文明不断延续的象征。但在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