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让文字放射出温暖的光芒

2019-06-05 09:42:12 来源:网络

那场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过去10年后,作家阿来动笔写下了长篇小说《云中记》,献给5·12地震中的死难者,献给地震中消失的城镇与村庄:一个祭师,回到即将随山体滑落的村庄,与逝去的亡灵为伴,不再离开……阿来以一种史诗的气势、乐章式的叙述结构,以虚构的云中村为例写出人性的尊严和命运的悲怆。

阿来说,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回响着莫扎特《安魂曲》庄重而悲悯的吟唱。我要用颂诗的方式来书写一个殒灭的故事,我要让这些文字放射出人性温暖的光芒。

“这个题材一直放在心里,与生命融为一体,也不经常去想它,它会自动地在脑海里呈现,终于有一天它变得清晰起来,让我想把它写出来。”写灾难有很多作品,如何书写灾难却有很大差异。阿来一直在探索属于自己的书写灾难的路径,经过长达10年的沉淀思考,终於找到了他的独特表达方式。

地震以后第五天,阿来在一个死了七八千人的镇上帮忙,他觉得自己要在场。那天晚上,所有抢救都停下来,阿来回到车上,灯光关了,四周安静下来,阿来突然发现天上星星很明亮。因为看了那么多死亡,觉得对死亡没有恐惧了。

阿来说:“当时我突然想了一个问题,除了哭泣和痛苦,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能够面对死亡?这么多死亡的发生应该对活着的人是一场精神洗礼,但是为什么从古到今,中国的文学作品没有这种东西。可能跟中国人的观念有关,儒家认为未知生焉知死,不讨论死,不讨论那些神秘和虚无的东西。佛教认为所有好与坏都是因果链条,这些人同时死亡,难道他们在上一世有同样的因缘?解释因果,我们就失去了对生命、对命运的讨论,所有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在那个时候阿来特别想有点声音,他翻到了在车里常听的莫扎特的《安魂曲》,一个面临死亡的人,直击自己在死亡之前跟死亡发生对话,不止是痛苦,不止是恐惧,有对生命的华美和庄严的强烈的表现,阿来觉得这真了不起。

阿来那时没有想过要写地震。又过了五六年,阿来的一个搞摄影的朋友回访灾区,拍了几张照片,照片里有一个羌族村子的巫师,拿着羊皮在舞蹈,从此阿来心中就有了这个形象,再想起地震,这个形象很固执地不断出现。去年5·12地震10周年的时候,致哀的号笛长长的嘶鸣声中,阿来突然泪流满面。10年间,经历过的一切,看见的一切,一幕幕在眼前重现,他开始了书写。一开始出来就是这个祭师的形象,一个人,一个村庄,照片里的这个人动起来了,阿来只是追踪、记录,把他这些年来对这场灾难的思考、感受融入进去。因为对羌族人的生活不太熟悉,所以阿来想在小说中换一个场景,换成自己熟悉的藏文化。

阿来意识到,中国人面对死亡,一时悲痛,然后把这个悲痛交给时间去打磨,然后遗忘,而没有从中得到对生命哲理性的反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尤其是面对这种灾难性的、群体性的死亡,阿来觉得应该有一些洗礼性的东西。阿来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都放《安魂曲》,他想从西方文学艺术处理灾难、对待死亡的方式中得到启示。

“之所以从一个祭师入手写这本书,是由于祭师在生存与死亡之间形成桥梁。”阿来说。

写完这部作品,阿来觉得心里老搁着的一个东西就放下了,对他来讲也有一种自我解脱,那确实是过分血腥、过分残酷、过分沉重的东西。

在这部诗性盎然的小说里,阿来赋予万物灵气,花鸟、天地、山水之灵,皆在小说中出现。如评论家王春林所说,阿来写一个人回到废墟的村庄上,最后他所抵达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既开阔又有极大的纵深度,真正达到天地人生共生共处的豁达的境界。不止是那个人,不止是叫云中村的村庄,还有一众早已经逝去的亡灵,还有亡灵的前世今生,有山、有水、有动物、有田、有地、有大自然。借助这样一个很小的切口,阿来打开了一扇窗,有一整个世界的涌入,有自然意识、社会意识、人类意识,甚至也有一种宇宙意识的表现。所以读这部作品我联想到两部中国古典的作品,一部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部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评论家李敬泽认为,阿来是一个让我们觉得他已经占领了一个世界、但是他又总是能够开拓出新的天地的作家。如果我们把这部作品放到阿来从《尘埃落定》一直到现在整个作品系列里看,《尘埃落定》《格萨尔王》《机村史诗》,包括《蘑菇圈》《三只虫草》等等,最后到《云中记》,这就是一个宏大的建筑,到《云中记》这是宏大的建筑一块封顶的石头摆好了。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写汶川地震,或者说汶川地震是它的艺术上的出发点,但未必是它的目的地。在这个小说里,云中村既是这样具体,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寓言性。这里面有浩大庄严的东西,这种浩大庄严里既有生命之命运,也有文明之命运,涉及到一个藏族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一个古老民族的生活意义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在阿来看来,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生活的能力。作家不能光靠灵感来写作,写作需要积累和沉淀,对事物有更本质的认识。

读书、写作、行走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是为了更高地理解这个世界,行走是为了更深地体验这个世界,一年中他有一半时间在外行走,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城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读的书各学科各门类都有,写这样一部小说,要了解宗教知识、地震知识、地理学知识、自然界的知识等等,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笼统的形象,而是通过具体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块岩石等等呈现,所以要在行走和阅读中观察了解,同时在行走中深入社会,观察社会,增加阅历。写藏区生活是写他熟悉的生活,他表示,也许要用后半生去熟悉城市,书写城市。

,阿来:让文字放射出温农历二月初二 暖的光芒

相关:

郑赛赛/段莹莹:闯入大满贯四强吃烤肉庆祝 想冲击东京奥运2019法网女双决赛传来捷报,女双8进4比赛中,首次在大满贯中配对的郑赛赛/段莹莹组合2-1战胜徐一幡/达布罗斯基,晋级法网女双四强。 职业巡回赛赛场第一次搭档配合双打,郑赛赛和段莹莹组合就闯入大满贯女双四强。 “第一次配合,好几场比赛都蛮艰难的,但我们落后时没放弃,这一次做的特别好。”赛后,郑赛赛笑着说道。比赛过程中,姐妹俩人也是相互鼓励、提点,默契十足。 尽管是在职业赛场第一次配对,但段莹莹认为俩人在双打..

韩国前短道教练涉嫌性暴力等犯罪 最高量刑可达无期因殴打韩国短道速滑名将沈石溪而被判入狱一年半、目前正在服刑的韩国短道速滑教练赵载范,3日遭追加起诉,罪名是涉嫌性暴力犯罪。 据韩国《国民日报》4日报道,水源地方检察院3日以涉嫌性侵以及违反“儿童、青少年性保护相关法律”,正式对赵载范提起公诉。据悉,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赵载范涉嫌在运动员村、训练场地强奸或性骚扰沈石溪超30次。考虑到沈石溪是1997年出生,2016年以前属于未成年,检方对赵载范适用的罪名除“..

冰球锦标赛男子A组哈尔滨狂胜北京二队 重庆队13-1止连败4日,全国冰球锦标赛继续在北京奥众冰球馆进行。昨天不敌北京一队的哈尔滨队今天及时调整状态,以7:1战胜北京二队;北京一队则在强强对话中以2:6负于齐齐哈尔队;河北队依然难逃大比分输球的厄运,以1:13负于重庆队。 昨天的比赛中,传统强队哈尔滨队不敌北京一队,让此前战胜了北京一队的北京二队在今天的比赛中平添几分信心。主场作战的北京二队在比赛开始就发起猛攻。第三分钟,他们取得完美开局,侯宇阳右路传中找到在门前等..

女冰全锦赛方新4球哈尔滨完胜上海二队 将与北京争冠军北京时间6月4日,2019年全国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继续进行。方新打进四球,于柏巍锦上添花,哈尔滨队以13-1完胜上海二队;东道主北京队以6-0完胜浙江莱茵达队。明天,哈尔滨将与北京争夺冠军,这也是去年全国锦标赛决赛重演。 今年全国女子冰球锦标赛共有12支队伍参加,分成4个小组,每组3支队伍,哈尔滨队、北京队、浙江莱茵达队和上海队作为种子球队。根据规则,每组3支队伍率先进行单循环赛,前两名可晋级八强,随后是交叉淘..

走出妈阁这座城才是赢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以妈阁为讲述背景,以赌为线索,以一个女叠码仔和三个豪赌徒为叙事载体。这是一个关于情与恨、赌与输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性与赌性的故事,更是透晰妈阁城原罪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讲着一个结局:城外的人可以轻松进来,但城里的人往往难逃出去。 神秘的妈阁城被判定以多重用途:用以解忧、用以解压、用以发财、用以猎奇。对梅晓鸥而言,妈阁城是用以报复的,而报复的方式就是以赌惩赌。晓鸥与妈..

《顾曲集:京剧名伶艺术谭》有“味儿” 挂“味儿”京剧流派纷呈,主要的区别在唱,包括唱腔和唱法,而其中更重要的是唱法。京剧的唱形成了一个玄而又玄的概念:“叫作‘味儿’,有‘味儿’,没‘味儿’;挂‘味儿’,不挂‘味儿’。”(汪曾祺语)说穿了,京剧就是听味儿,辨味儿,玩味儿。非涵泳其中的顾曲家和票友儿,这个味儿是找不到的。孔在齐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能顾曲辨味、金针度人的顾曲大家。 孔在齐为香港《信..

周洁茹:用食物写故乡周洁茹写故乡,是一种疏淡高古的张岱式小品文笔法,写时间凋零中难以割舍的亲情和乡思。周洁茹写故乡,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双亲、饮食和回望。 饮食散文在中国散文中也是浩浩荡荡的一脉。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部》谈饮食,不在大快朵颐的口腹之欲,而在一份士大夫的情趣和妙悟。清代以降,中国散文家谈饮食,很少脱于李渔式的情趣和妙悟。 周洁茹通过饮食谈故乡,与他们却大不相同。由食物谈故乡,在她也不仅是表达舌头上的乡愁..

莎士比亚戏剧是抄袭的吗?曾经,托尔斯泰毫不留情地贬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抄袭的、表面的、人为零碎拼凑的、乘兴杜撰出来的。”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罗伯特·格林,也曾含沙射影地指责莎士比亚剽窃别人的故事,将他比作一个“暴发户乌鸦”,意指借别人的羽毛装点自己。几百年前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新近出版了《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一书,为读者梳理了莎剧的素材源流..

《野云船》野心应被白云留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我们这个行当的开山祖师安徒生,有着在旅途上搜集各种小东西的癖好。这些小东西能使他回忆起过去,重新唤起他在拾起一块镶嵌画的碎片、一片榆树叶或一块小小的驴蹄铁的那一瞬间的心情。很荣幸,我和安徒生一样,也有随处捡拾小东西的习惯。 这部长篇小说《野云船》里写到了孩子们到崂山脚下的海滩上寻找试金石。实话说,我没有寻找过试金石,但确曾在海滨捡到过不少可爱的小东西。其中有一块小石碑,还直..

《中国村落》承载着诗和远方近日,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村落》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反响热烈。该片通过当代影像语言,深度呈现了蕴藏于乡土之间的文化肌理和精神脉络,并且系统回答了中国村落的缘起与发展,达到了用镜头为传统文化之根“立传”的效果。 纪录片《中国村落》分为《如画》《建构》《家传》《望乡》《忙闲》《田园》和《再造》七集,大版块、巧结构、多维度地讲述了中国村落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