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是抄袭的吗?

2019-06-05 09:18:46 来源:网络

曾经,托尔斯泰毫不留情地贬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抄袭的、表面的、人为零碎拼凑的、乘兴杜撰出来的。”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罗伯特·格林,也曾含沙射影地指责莎士比亚剽窃别人的故事,将他比作一个“暴发户乌鸦”,意指借别人的羽毛装点自己。几百年前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新近出版了《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一书,为读者梳理了莎剧的素材源流,我们或许可以从书中觅得真相。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著《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以下简称《莎剧的黑历史》),2019年4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书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解密莎翁的创作密码,将学术性与人文性、史实性与文学性结合在一起,不但为中国莎学研究补充了可靠的参考资料,而且为普通读者走进莎剧迷宫提供了绝佳向导。

“借来的羽毛”

《莎剧的黑历史》书名中所说的“黑历史”,指的是莎士比亚几乎全部剧作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原创。这一点曾引起托尔斯泰毫不留情的贬斥:“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抄袭的、表面的、人为零碎拼凑的、乘兴杜撰出来的,与艺术和诗歌毫无共同之处。”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罗伯特·格林,也曾含沙射影地指责莎士比亚剽窃别人的故事,将其比作一个“暴发户乌鸦”,借别人的羽毛装点自己。

其实,对于“原创性”的强调,是浪漫主义以降才逐渐兴起的诗学主张。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一直是与对传统之因袭、模仿、借鉴密不可分的概念。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都擅长将现成的故事加工成新的文学形式。这种挪用、改编而不注明来源的做法,在现代意义上可能被视为抄袭,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古老而光荣的传统”。莎士比亚像他的同时代人一样,并没有后来浪漫主义时代的诗人那种“原创情结”,而只是力图用一种新鲜而有意义的方式来重新演绎旧智慧。

莎士比亚会从古老的戏剧中获得灵感,也善于从新兴的欧洲文化中汲取养分;他能借鉴同时代的通俗故事,也会利用相当遥远的历史传奇。研究莎剧,需要对莎士比亚借用的原始材料有所了解。在西方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寻找并追踪莎剧来源一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早在17世纪,杰拉德·朗贝恩在《英国戏剧诗人记述》(1691)一书中,曾简要地回顾了莎士比亚可能用过的戏剧素材来源。18—19世纪,关于莎剧取材来源的研究更为深入,值得注意的有法梅尔的《论莎士比亚的学识》(1767)、林纳克斯的《释莎士比亚》(1753—1754),以及布洛根据前人材料汇编而成的八卷本《莎士比亚的叙事和戏剧来源》。20世纪以来,莎士比亚戏剧来源的史料补正和考据方法有更进一步的发展。2018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有研究者用查重软件分析莎剧词汇句式,发现了莎士比亚可能借鉴过的新文献。随着莎剧来源资料的增多,也难免出现研究问题细碎、推证过程烦琐等弊病。此类文献虽可供莎学专家查验,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则是一个过于拥挤繁杂的文本迷宫,在里面很容易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反倒找不到进入莎剧世界的门路。

傅光明《莎剧的黑历史》一书,详细梳理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九部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原型,史料翔实,佚史逸闻,慎持得当,阐述与分析中不乏新见与妙解,是中国学者首次较为系统地探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资源的尝试。而该书选取的剧作,除了最负盛名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之外,还有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加之作者的史实辨酌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文笔全无赘冗,令阅读过程意趣盎然,不啻为中国读者度身定制的莎剧入门指南。

以《仲夏夜之梦》为例,该剧充满神怪奇幻的色彩,援引希腊罗马神话和源自各地的传说,让人类、精灵与小丑的世界相遇,交织出轻盈的梦境。在莎翁笔下,可以隐约看出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提修斯传”、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骑士的故事”和“商人的故事”、奥维德的《变形记》、斯宾塞的长诗《仙后》、阿普列乌斯的《变形记》及其英译本《金驴记》等作品的影响。面对这一复杂的文本网络,傅光明拈出三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线索:提修斯与希波丽塔的婚礼,以及两对雅典恋人的故事;仙界中奥伯龙与泰坦妮亚破镜重圆,以及捣蛋鬼小精灵帕克阴差阳错捉弄人的故事;六个丑角工匠排演搞笑插剧,为提修斯婚礼助兴的故事。作者还分别为读者细细解释每一线索背后的故事原型和人物典故,条理清晰,周密圆合,让读者体验“曲径通幽”之乐而无迷路之忧。尤其难得的是,傅光明对《仲夏夜之梦》中丑角形象的溯源,从民间传说和演剧传统两个维度展开,不但帮助读者将莎剧放入文学文本的历史脉络中欣赏,也使他们借此神游想象的舞台,理解莎翁在剧场中恒久的生命力。

点石成金的编创艺术

莎士比亚当然不是一个只会借用现成故事的作者。他之所以选择从广博的传统故事储备中择取合适的材料,并非出于自己怠惰,恰是遵循了那个时代最为普遍的创作传统。爱默生曾指出,伊丽莎白时代繁荣的戏剧是上千人怀着同一种冲动的劳作,而那些古史与传说则是与剧作家们血肉相连的传统。群体有创作,个体才有创新,莎士比亚作为那一时代天才的代表者,是受传统赐益最多的人,他理直气壮地向历史借贷,在他的笔下干枯的人物奇迹般丰润饱满起来,陈旧的故事也变得生机勃勃。

傅光明在《莎剧的黑历史》一书中,将莎士比亚看作一个“旷古罕见的编剧天才”,不但善于顺手擒“借”,且会由“借”而编出“原创剧”的天才。《莎剧的黑历史》一书,一方面厘清了莎士比亚所“借”之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莎翁点石成金的“编创”之才。前者需要史料梳理的耐心和细心,后者则挑战评论家的眼光与洞见。显而易见,本书作者两者兼擅。

以本书第八章对《李尔王》的分析为例。《李尔王》的故事沿革,夸张一点说,几乎就是一部艺术史。关于李尔的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135年成书的《不列颠诸王史》,而此前已经有类似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莎剧的黑历史》一书指出:“在莎士比亚写《李尔王》之前,有不下50位诗人、作家、学者、史学家,写过李尔这位古不列颠国王的传奇故事。但所有那些故事,都被莎剧《李尔王》熠熠闪烁的艺术灵光遮蔽了,从此几乎再无人问津,仿佛莎剧《李尔王》本来就是莎士比亚奇思妙想的原创。”

《李尔王》也许并不是莎士比亚最完美的作品,但无疑是他所有作品中悲剧性最强的。李尔王的故事,曾以童话、传奇、道德剧等不同方式流传,大多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只有到了莎士比亚这里,它才被点化为戏剧艺术中最完美的形式:悲剧。傅光明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考证了莎剧《李尔王》悲剧灵感的源头,从《仙后》中考狄利娅之死,与《阿卡狄亚》中巴普哥尼亚国王父子的故事里,发现了莎士比亚立意书写悲剧的构思缘起。在此基础上,傅光明点明《李尔王》中完全由莎士比亚创作的两个角色:弄臣和埃德加乔装的疯乞丐。这两个堪称神来之笔的原创形象,勾连着一系列情节,推动全剧达到悲剧的最高峰:李尔的疯癫与受难。走笔至此,《李尔王》中所展示的“编创”艺术已清晰明了,跃然纸上。傅光明并不就此打住,笔锋陡转引入托尔斯泰与奥威尔对新旧“李尔”孰优孰劣的争论,简明扼要地列出双方观点和背后隐藏的原因。读者在领略了《李尔王》的故事原型、悲剧灵感、原创角色及名家评论之后,傅光明才亮出可以让我们走进李尔内心世界之密匙,那便是《圣经》这一全方位滋养莎剧的巨大活泉。在“约伯的天平”上,李尔的苦难得到了最动人心魄的称量,比起约伯式指向神性的圆满,李尔起伏跌宕的命运是属于人的。莎翁笔下的李尔王因怒而狂,在多佛的荒野走向不忍卒睹的疯癫,而他作为一个人的倔强意志,恰是悲剧发生的原因。这一点,勾起读者巨大的恐惧与怜悯,也使世代流传的李尔王的故事在莎士比亚鬼斧神工的匠心下,化成一部不朽的人性、人情之大悲剧。

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长久而广泛地受到世人瞩目。莎士比亚的好友、同时代剧作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将他比作“英格兰精神上的太阳”,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赞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文化的熔炉,人类默契的交汇点”,认为他的作品提供了“高贵的养料”,其光辉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心灵。长期以来,对莎士比亚剧作的极高评价,使之已然成为高雅文化、纯文学的代表。面对博大精深的莎翁戏剧,许多读者总会有肃然起敬之感,读之却屡屡废卷而兴高山仰止之叹。

值得一提的是,傅光明正默默埋首于莎士比亚全集之新译。本书字里行间深藏着一个译者为翻译莎翁戏剧所付出的心力与坚忍。在莎学研究之外,本书最紧要的苦心,便是希望读者能看到莎士比亚这座世界文学的巅峰背后,原来有如此气象万千的峰峦起伏。读者开卷之后,定会洞见作者的用心,乐而忘倦,且思且行,将“原型故事”之旅延续为“莎翁剧作”深度游,从莎剧的“黑历史”真正进入丰富博大的莎翁世界。

(作者:王岫庐,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莎士比亚戏剧农历星座查询 是抄袭的吗?

相关:

《野云船》野心应被白云留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我们这个行当的开山祖师安徒生,有着在旅途上搜集各种小东西的癖好。这些小东西能使他回忆起过去,重新唤起他在拾起一块镶嵌画的碎片、一片榆树叶或一块小小的驴蹄铁的那一瞬间的心情。很荣幸,我和安徒生一样,也有随处捡拾小东西的习惯。 这部长篇小说《野云船》里写到了孩子们到崂山脚下的海滩上寻找试金石。实话说,我没有寻找过试金石,但确曾在海滨捡到过不少可爱的小东西。其中有一块小石碑,还直..

《中国村落》承载着诗和远方近日,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村落》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反响热烈。该片通过当代影像语言,深度呈现了蕴藏于乡土之间的文化肌理和精神脉络,并且系统回答了中国村落的缘起与发展,达到了用镜头为传统文化之根“立传”的效果。 纪录片《中国村落》分为《如画》《建构》《家传》《望乡》《忙闲》《田园》和《再造》七集,大版块、巧结构、多维度地讲述了中国村落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通过对..

第39次费纳决! 费德勒力阻瓦林卡重返法网四强6月5日,2019赛季红土大满贯法网1/4决赛上演瑞士德比,2009年赛会冠军费德勒迎战状态回勇的2015年冠军瓦林卡。双方激战四盘,费德勒以7-6(4),4-6,7-6(5),6-4的比分险胜,瑞士天王锁定赛会第70场胜利,自2012年后时隔7年首次重返四强,将在半决赛里对阵11届赛会冠军纳达尔。 这是费德勒和瓦林卡自2015年后又一次在法网1/4决赛中遭遇,费德勒虽以22胜3负遥遥领先双方交战纪录,但瓦林卡的3场胜利全部来自红土。上一次两人红土对..

雨水难挡纳达尔横扫锦织圭 12进法网4强战费德勒6月5日,红土之王纳达尔继续自己在罗兰加洛斯的强势表现,11届法网男单冠军用6-1,6-1,6-3的比分横扫日本名将锦织圭,将两人交战纪录改写成11-2。纳达尔法网连续21场不败,第12次打进赛会四强,此前11次他入围半决赛最后都拿到了冠军。接下来的半决赛将是经典的“费纳决”。 2号种子纳达尔自2015年1/4决赛输给德约后一直保持法网不败,他的对手锦织圭之前两轮都是战满五盘,并在决胜盘落后的情况下惊险翻盘。 连续恶战让锦织圭..

法网张帅组合遭抢十逆转 失胜赛局无缘混双四强6月5日,金花张帅在法网第10个比赛日中一天双赛,和搭档皮尔斯在先赢一盘、次盘5-4领先时葬送发球胜赛局,被2号种子、去年赛会亚军达布罗斯基/帕维奇用1-6,7-5,10-8的比分逆转淘汰,遗憾止步无缘混双四强。 张帅和对方组合中的女子选手达布罗斯基均是一天双赛且都在女双1/4决赛里战满三盘,张帅和搭档斯托瑟不敌2号种子巴波斯/梅拉德诺维奇,达布罗斯基则和徐一璠配对输给了金花组合段莹莹/郑赛赛。 2号种子达布罗斯基/帕维奇..

朱婷18分中国女排3-0横扫日本 世联赛香港站首胜6月4日,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队首战日本队,直落三局以27-25、25-18和25-21获胜,总比分3-0拿到中国香港站首胜。本场比赛,朱婷得到全场最多的18分。 上周中国队在澳门站获得三连胜,本周转战香港,首个对手是同来自亚洲的日本,后者上周在土耳其安卡拉站也是三连胜。此前瑞士精英赛,以二线阵容出战的中国队,曾以1-3不敌日本队。本场比赛中国队首发,主攻朱婷、张常宁,副攻颜妮、袁心玥,接应龚翔宇,二传丁..

冰球锦标赛:北京两队双双告负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张逸飞、杨帆)4日,全国冰球锦标赛继续在北京奥众冰球馆进行。昨天不敌北京一队的哈尔滨队今天及时调整状态,以7:1战胜北京二队;北京一队则在强强对话中以2:6负于齐齐哈尔队;河北队依然难逃大比分输球的厄运,以1:13负于重庆队。 昨天的比赛中,传统强队哈尔滨队不敌北京一队,让此前战胜了北京一队的北京二队在今天的比赛中平添几分信心。主场作战的北京二队在比赛开始就发起猛攻。第三分钟,他们取..

重磅!皇马正式签下约维奇 转会费约6000万欧签6年北京时间6月4日下午,德甲法兰克福俱乐部官方宣布21岁的塞尔维亚前锋卢卡-约维奇正式转会西班牙豪门皇家马德里。皇马确认将与约维奇签约6年,但未透露更多有关转会费的细节。 21岁的约维奇出自塞尔维亚国内著名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青训。2016年1月刚满18岁就以200万欧元的转会费加盟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但仅仅一天后又被葡萄牙豪门本菲卡660万欧元买下。虽然年少成名天赋极高,但约维奇在本菲卡的发展并不顺利。 2017年7月,约维..

现实主义文学“过时”了吗从《平凡的世界》三卷本于1986年至1989年陆续问世算起,对路遥的接受整整走过30年的历程。在前20年,对路遥的接受出现两极分化:大众的持续“热”和学术界的一直“冷”。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被称为“路遥现象”。但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学术界已发生很大变化。 虽然路遥从197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还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但他的作品真正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是从1982年..

《大桥》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去年就听说何建明正在写两部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品:一部是《浦东史诗》,另一部是《大桥》。《大桥》出版,令人兴奋。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延续了何建明作品一贯的风格:既饱含深情,又不乏理性;既气势磅礴,又内容深刻。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大桥》既是对港珠澳大桥惊心动魄建设过程的一次全景扫描,更是对以林鸣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