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童颜童趣

2019-05-30 08:15:30 来源:网络

郭京宁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可爱的儿童一直是古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北京的文物中有许多有趣的儿童形象,“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信手拈来,端的是妙趣横生。

辽代:舍利塔下童子诵经

顺义净光舍利塔基出土的白釉童子诵经壶,构造巧妙,是一千多年前定窑人形瓷器中的精品,令人过目难忘。

壶体为一名坐着的童子。童子头戴莲花形束冠,五官清秀,双目微闭诵经,神态自若,似乎正在回味经书里所写的内容。他身穿对襟长袍,长袍的袖口、衣褶和飘带都清晰可见。童子双手捧着翻卷的经卷上方的长方形孔为壶流,童子身体中空为壶腹,莲花形头冠中间设计有壶口用来注水,壶柄在身后。这件文物把壶的各种功用融合在童子的各部位中,将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十分有创意。

大兴青云店的辽代壁画墓,墓室东壁绘有戏儿图。一位年轻的母亲右侧有一名男童,男童留鹁角,长裤,袒上身,戴长命锁,右手牵妇人右臂,母慈子孝。鹁角是古代儿童发式,也叫博焦,一般是将头发留于顶前,即在囟门处留头发。

金代:瓷枕上的木鸭车

1998年,北京植物园温室大棚工地出土了金代磁州窑白地黑彩婴戏图枕,瓷枕呈腰圆形,主题纹饰为一名头结发髻、身着团花长衫的儿童在户外嬉戏,身后拉着一个四轮鸭形玩具木车,右手置于腰间揽绳,左手于左肩处挽结,长出的绳子于胸前自然垂下。画面呈现出一派天真无邪的童趣。这种类似的木鸭车,相信可以唤起不少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可见是古今通用的儿童玩具。

元代:元青花小童抱罐

元青花举世闻名,其中就有儿童题材作品。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花婴戏鸟食罐,罐口沿处堆塑折枝桃,幼童扎双髻,俯于罐身之上,作抱罐状,纹饰简练。

东城鼓楼后街豆腐池胡同出土的青白釉持桃童子高13厘米。童子面目丰腴,大耳,宽额,头顶梳刘海发式,面露微笑。长袖内衣,右衽半袖外套,右手持带叶鲜桃,左手下垂纳于袖间,跪坐于地。

明代:孝靖皇后的百子衣

婴戏是青花图案中的重要题材。婴戏图始于唐,宋代后盛行,稚童为主要角色,常见的婴戏图案有戏莲、蹴鞠、放纸鸢、戏蝶、对弈、捉蜻蜓、玩陀螺、骑竹马、敲锣、舞扇等各种嬉戏玩耍场面,画意生动,情趣盎然。

明弘治婴戏青花小罐为西直门外老虎庙出土,画面上的几名童子,或手持拨浪鼓,或扛着芭蕉叶奔跑。

朝阳洼里出土的明代青花婴戏盖罐,腹部主体纹饰分为四个部分,着力表现了十四名孩童,有骑木马的,有玩蛐蛐的,也有模拟官员出行、升堂、对弈、会客、教书的场景,童趣十足。婴戏图案层次多,面不乱,给人欢快之感,器底书“大明嘉靖年制”。

明代“连生贵子”玉佩饰出土于海淀,造型为一立于荷叶上的男童。荷叶向下翻卷,手执莲梗举于肩部的男童脸型较长,留有发绺,额头大而高阔,鼻子近三角形,长耳肥腮,双眉紧锁若有所思,身穿右衽短褂和肥腿长裤,煞是可爱。

“连生贵子”的题材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完整的连生贵子图案包括莲花(或莲叶、莲蓬)、笙箫(或花生)、桂圆(或桂花)、童子,以童子代表男丁,寓意人丁兴旺。

童子骑牛铜饰,童子扎双髻,骑于牛背上。让人不禁想起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情景。

明定陵出土的百子衣,是孝靖皇后的一件罗制短袄,其上用金线刺绣9条蛟龙,周身用金线绣以山石、树木、花卉、八宝纹为背景。用彩线绣出100个各具姿态的儿童,有跳绳的、踢毽的、放风筝的,还有蹴鞠的、放爆竹的、博戏的,还有的观鱼、沐浴、嬉戏、扮作官员出行,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堪称一件精美绝伦的刺绣工艺品。

清代:活泼儿童成经典造型

清代以儿童形象为主的艺术作品就更多了。东直门出土的蓝兜瓷娃娃,扎双髻,眉开眼笑,双手半握上伸,作欲拥抱状。丰台看丹出土的红黑彩蓝兜瓷娃娃,与前者相似,黑彩点睛,身上略施红彩。

顺治青花四美十六子(亦名四妃十六子)图罐出土于海淀。主题纹饰绘于整个罐的外壁,图中一位母亲手执芭蕉扇,旁边两个小孩手捧书匣,亦步亦趋紧跟身后,俨然一幅孟母教子的历史图画;另一位母亲手执花枝与两个孩子翩翩起舞,极尽风雅和高贵;还有一位母亲怀抱婴儿,手上拉着一个稍大的孩子,同时招呼着旁边另一个孩子,颇有家族生活情调。几位母亲身后,几个调皮的孩子正在捉迷藏、玩风车。图中芭蕉亭立,柳条舞动,一轮温暖的红日隐现在氤氲的浮云之中,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详和的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社会中,“多妻、多子、多福”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一题材的纹饰反映出古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白玉童子诗文佩,细润光亮,正面琢制两名童子,牵手相对作游戏状,背面刻诗文“青玉连直上,指日近龙光。”

1997年马甸出土了清康熙五彩花卉人物图小将军罐,其中一件绘婴戏图案。将军罐,因盖的形状似将军盔帽而得名。画面中的儿童眉目清秀,绿衣红裤,右腿抬高,双袖后挥,表现了儿童舞蹈场面。

圆明园出土的青玉仙人出行山子,一老两少三人走在陡峭的山崖上。一童子在前,回首作引路状,另一童子负行李跟随老者。

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有白玉沁童子和白玉童子牧牛玉雕。前者梳双髻,宽额大眼,作站立状;后者匍匐于牛背上,作攀爬状,憨态可掬。童子牧牛是我国古代艺术品的经典题材之一,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在众多绘画作品之中,至明清时期,这一题材的表现形式更趋多样,出现在了玉器、瓷器、家具、漆器等领域。这件玉雕童子牧牛以写实手法精雕而成,水牛和童子均十分精致。

海淀出土的清代玉镂雕太子戏莲纹片,青白玉质,薄片镂雕出太子戏莲纹,雕功精湛,孩童稚气、天真的形象跃然眼前。太子戏莲,又名太子玩莲,亦名富贵宜男,属婴戏纹之一,源于佛教“鹿母莲花生子”的故事,是一种传统的装饰题材,被广泛使用。

乾隆时期的粉彩鸡缸杯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乾隆皇帝一生喜欢作诗,喜欢将他的诗文与花鸟或山水图案相结合作为瓷器的画样,命御窑厂烧造。画中的童子紫衣白裤,左手引鸡,抬左腿,画面生动自然。

无独有偶。延庆博物馆展出的粉彩斗鸡碗,童子发髻高挽,左手作招引状,左脚略抬。虽为斗鸡,但看上去其乐融融。

纵观有儿童造型的文物,儿童或嬉闹游戏,或与母相偎,无不以活泼可爱的形象示人。一方面儿童天性本就童心无忌,天真无邪;另一方面寄托了古人对儿童的疼爱。通过这些文物,后人了解到古代儿童的衣服发型、游戏项目,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女扮男装的娇县令

相关:

121件精品太庙共话“书法之道”昨天(29日),“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四部——“书法之道”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开幕。121件书法作品上追往古,下启来今,以丰富的作品形式勾勒出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在传承中的发展脉络。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流变,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小篆,至秦汉、魏、晋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以来,随着中西艺术的交流、传统文人群体的消解以及新书写工具、白话语汇环境的引入等,中国书法艺术..

首艺联推优秀儿童电影展映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推出“首艺联·关注未来——优秀儿童题材电影展映”活动。6月1日至16日,观众将在“首艺联”旗下20余家商业影院与多所高校欣赏到《蜻蜓少年》《米花之味》《我的影子在奔跑》《梧桐树》这四部近两年的优秀儿童题材电影。 此次影展由“首艺联”与大象点映、北京青年影展首次合作推出,放映影片均从青年影展过往的竞赛作品和大象点映片库中精选而出,观赏性与思想性兼具,适合家长..

草原音乐会响彻“蒙古园”昨日(29日),北京世园会举行克什克腾旗主题活动日。在当日的“重头戏”2019中国北疆文化旅游季暨中国北疆草原音乐节新闻发布会上,风光旖旎的乌兰布统向游客发出邀请,共赴7月草原文旅盛宴。 草原歌曲、呼麦、长调、马头琴……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世园会蒙草企业展园看到,这里几乎就是一场小型草原音乐会,极富蒙古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让观众充分领略草原厚重的艺术底蕴和民族文化。 现场负责人透露,2019中国北疆文化旅游..

汽车成为青岛增长最快支柱产业   日前,位于青岛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1月-4月累计生产汽车7.6万台,今年预计生产23万台。   目前,华东基地的产品有宝来MQB与宝来BEV,日产量能达到1200辆。全新一代宝来是一汽-大众基于全新工厂、全新平台、全新设计打造而成的全新车型。基地还将有奥迪A3车型和一款SUV车型,两款全新车型在2020年投入生产,现已完成生产线并线改造,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据了解,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焊装车间拥有10..

文博会台湖国际图书分会场启幕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台湖国际图书分会场,昨天在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启幕。 作为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图书分会场今年已是连续第12次落户北京发行集团所属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本届台湖国际图书分会场汇集古今中外60余万种优秀出版物,“一站式”满足图书馆、馆配商、批发客户、零售书店等各类型客户的多元化采购需求。 台湖分会场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中国书店摆开传统文化方阵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昨天开幕,中国书店带来“动”“静”二方传统文化阵法,脱胎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出版物和文创商品,令人惊艳。 “静”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统文化创意衍生品展”中,以中国书店藏“片羽存真”-四库收录系列(第1辑)、十竹斋笺谱日志、百花诗笺谱日志、“木头活了”创意包、蓝染布艺等最具代表性。“‘片羽存真’-四库收录系列”是中国书店继承前人收藏传..

新京味儿话剧 “新”的是生活从《枣树》到《打开一九九O》,15年打造了6部京味儿戏的黄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带北京男生的自在悠闲做派,晃晃悠悠却有里有面儿。身为导演,他把话剧视作修炼,努力提炼生活中的美好。 “情迷古典主义”导演 作品充满京味儿 提到能够驾驭京味儿戏的青年导演,濮存昕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黄盈。2003年参加了林兆华的青年处女作展后,黄盈便着手在北师大北国剧社做一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戏。北京电视台一则寻访老街坊的新闻成为了..

一门七代 “谭”笑风生在200多年的京剧历史中,缺不得一个“谭”字。170多年前,京剧谭门创始人谭鑫培从故乡湖北闯荡京华,凭借天赋和努力自成谭门一派。此后,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薪火相继。谭家七代40余人先后投身京剧事业,成为梨园界的佳话。5月26日,“剧场艺术课·大家面对面”谈艺说戏话北京在首都剧场举办“一战功成新曲,七代谭笑风生”京剧文化分享会。谭派第五代传人、91岁高龄的谭元寿,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和第七代传人..

文博会上体验“老胡同的文创新生活”当胡同遇到文创,会爆发出怎样的创意?自5月29日至6月1日期间,在老国展四号馆开幕的第十四届北京文博会东城展区,以“老胡同的文创新生活”为主题,打造包含VR教育互动、木作工坊、非遗展示、古法造纸、非洲鼓体验等文创项目在内的展示与体验板块,让人们既能在创意与趣味中欢度六一,又能品读老城韵味。 作为老城区,今年东城区发挥创意,将文博会展区设计成了老北京胡同的风格,展区四周的墙面用灰色的“砖块”装饰,展区中间..

梁振华:不应永远停留在创作的“舒适区”对谈 对谈嘉宾:梁振华(编剧) 对谈记者:邱伟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30集电视剧《澳门人家》目前正在广东拍摄。记者近日采访了《澳门人家》总编剧梁振华。拥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众多头衔的梁振华曾创作过《密战》《春天里》《神犬小七》《我的博士老公》等风格迥异的剧作,其作品多次荣获“华表奖”、“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一部献礼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