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从未远去的童年

2019-05-29 08:13:21 来源:网络

【走近文艺家】   

  “拉罗罗 扯罗罗/收了麦子蒸馍馍/蒸个黑的 揣在盔里/蒸个白的 揣在怀里……念到第四句,她会一下子把我拉到怀里抱住,然后就这么抱着我了……每当母亲念起这首童谣,我就迫不及待地在一旁等着第四句出来。”边说着,84岁的金波张开双臂,模仿着母亲当年怀抱自己的动作,儿时的欢笑一下子飘回到耳旁。

走进著名儿童诗诗人金波在北京城北的寓所,和老人家一起欢迎我们的,还有一只冬蝈蝈,它在阳台的葫芦里慵懒地叫着,让人好像一脚踏进了他用儿童诗搭建的童话世界。

金波曾说,这样一只鸣叫的“百日虫”,能让人听到时光的声音。进入耄耋之年,金波面容上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并无沧桑之感。在他的世界里,一花一草,一虫一木,都是连通童年的路标,一路指引就能走回童年。

1935年出生的金波,1957年起发表作品,母爱始终是他写儿童诗的主旋律之一。“我对于童年最早的记忆,就是母亲在炕上拉着我的手,给我念童谣,那是母亲和我都非常快乐的时刻。”说到这里,金波从书房拿出一本珍藏的诗歌杂志,重新装订的封面上写着“诗歌季刊创刊号,一九三四年”的字样。“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离家参加革命,这是他留下的一本杂志,原来的封面早就不见了,里面有个栏目叫《河北童谣一束》,母亲拿着它给我一首一首地念,我就全记住了。”

母亲用浓重的乡音为他念童谣,一直在金波脑海中闪着光。

“拉罗罗 扯罗罗/收了麦子蒸馍馍/蒸个黑的 揣在盔里/蒸个白的 揣在怀里……念到第四句,她会一下子把我拉到怀里抱住,然后就这么抱着我了……每当母亲念起这首童谣,我就迫不及待地在一旁等着第四句出来。”边说着,84岁的金波张开双臂,模仿着母亲当年怀抱自己的动作,儿时的欢笑一下子飘回到耳旁。

在这本杂志的尾页,金波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当我还不会阅读的时候,我曾听到母亲为我读过这本书中不少诗篇,这些诗使我终生难忘,诗的内容给我提供了一幅幅生活的图画,诗的韵律使我感知了一种韵律的美……“诗人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金波十分信服别林斯基的这句话,不过在他看来,“生就”的诗人也需要“造就”的土壤。这里,也许就是金波诗意萌生的地方。

1998年出版的《我们去看海》,是金波的第一本十四行诗集,也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十四行诗集。在这本诗集的压卷之作十四行花环诗《献给母亲的花环》中,金波小心地收藏着母亲的眼神和微笑,十五首格律严谨、首尾衔接、环环相扣的诗,用细腻而浓烈的情感歌颂了质朴、深沉的母爱。

“诗歌如果不押韵,儿童就会很难记忆,还怎么传诵?”金波希望通过自己对十四行诗这种格律严谨的诗体的创作,引起大家对诗的韵律的重视。金波对韵律的要求近乎苛刻。他非常喜欢歌德的一句话:在限制中显示出能手,只有规律能给我自由。在他看来,“韵脚不但不是束缚,反而成为了一种声音的向导,它勾连起词汇,这些词汇聚成了我的‘情感之流’”。

人们习惯于说“诗人金波”,似乎诗歌是金波创作的全部。其实不然。金波50岁开始写童话、散文,80岁创作了第一篇长篇现实小说《婷婷的树》。无论是哪种体裁,金波始终坚持,要用一种十分审慎的态度为儿童写作。“恩格斯所说的‘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对于儿童文学一样适用。没有一部作品背后不包含着作者的思维,如何让孩子理解复杂的世界,在他们心中播种美与善的种子?技巧和分寸都很重要。”金波的童话故事里常包裹着深刻的哲理,但他从不担心,也不着急这些道理是否能被小读者剥离出来。“我希望这些故事能首先引发孩子们的兴趣,但愿他们无论是现在还是长大后再读起我的文字,都能从故事里得到些不一样的体会。”金波笑着说。

童年回忆一直跟随着金波,岁月磨砺得越久,它便越发明亮夺目。“我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对应物’,树、昆虫,都会触发我的记忆。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我发现就会有写不完的故事。”这些通向童年的“对应物”,在不同时期给予金波不同的情愫。比如在金波众多文学作品中,萤火虫的出场总能开启一扇通往童话世界的大门,不同的是,萤火虫在诗歌《流萤》中,是父亲为三岁女儿编织的翠绿的梦;在散文《萤火虫》中,则化身为金波想要保护的童年旧梦。

在金波寓所的沙发上、茶几上、书桌上,堆着写满字的笔记本和一叠叠切割整齐的小纸片,上面既有创作中的诗歌手稿,也有许多还在咂摸修改中的片段。“最近我正要写个有关‘一个人的蒲公英’的故事,那是我中学时一个没完成的梦想,想写的东西很多,有个什么细碎的想法就赶紧写在小纸片上。”在这些跳跃的文字间,他是坐在屋檐下看雨滴连成线的孩子,他是把虫盒放在枕边、生怕错过虫鸣的“顽童”,他更是为了一句诗琢磨上一整天的“吟痴”老人。

童年在金波眼中,绝非只是一个年龄概念,它跟随生命进程,不断地被发现着、唤醒着。对金波来说,他的名字后面早已不需要各类奖项来作注脚,他已经走进了“没有年龄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记忆的网孔留下的是最美的世界,他只想把心中的美好讲给爱思考的孩子听,讲给葆有童心的爸爸、妈妈听。

正如他的那首十四行诗《草地上的萤火虫》中所写:“妖魔鬼怪的故事早已忘记/只记得萤火虫的夜最美丽。”

金波一路沿着岁月的长河,穿过时光的峡谷,虽然路过童年已经很久很久,但只要一提起笔,就仿佛从未离开过一样——他是那个“不老的金波”。

,金波女孩节 :从未远去的童年

相关:

民族歌剧《英·雄》:再现革命爱情的忠贞模样演出结束,当记录两位主人公真实事迹的文字投放到幕布上时,观众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刚刚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上演的民族歌剧《英·雄》,用艺术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和丈夫何孟雄的感人故事。 该剧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株洲市委、市政府联合打造,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排演。《英·雄》中,“英”是缪伯英,她于1920年11月参加由李大钊组织的党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

“光明影院”:把电影讲给他们听在中国,约有1700万视障人士,他们或许曾经能看见,或许现在依然能依稀感受到光亮。他们与电影之间,仿佛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在中国传媒大学,有这样一个团队,通过他们的努力建立了“光明影院”,把电影带到视障人群身边,给视障人群带去了更多“光明”。 今年5月19日,第29次全国助残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歌华有线和东方嘉影共同举办的“光明影院”公益放映活动在北京朝阳剧场举行。200余名视障人士欣赏了由“光明..

梵蒂冈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进宫”5月28起,由故宫博物院与梵蒂冈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展”在神武门展厅开幕,展览至7月14日。 策展团队从梵蒂冈博物馆的藏品中精选出78件展品,涵盖了天主教艺术、佛教艺术和世俗艺术三个方面。为了使展览内容更为丰满生动,故宫博物院提供了与梵蒂冈博物馆展品相关的12件文物共同展出,其中包括两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末清初画家吴历及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将出现在..

梵蒂冈藏中国文物故宫“省亲”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城楼5月28日迎来78件从梵蒂冈“省亲”的中国文物,故宫院藏12件与梵蒂冈有关的精品文物,也将一同展出。 这次“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是梵蒂冈博物馆首次将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带到中国展出。梵蒂冈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历史较长,最终形成了5000余件的可观规模。本次展览,策展团队从中精选出78件展品,涵盖了天主教艺术、佛教艺术和世俗艺术三个方面。 展厅里,充满中国审美情趣的天主教艺..

杨丽萍:发愁的事儿挺多的 但一跳舞就都忘了从云南白族的山水村落间走出来的舞蹈家杨丽萍这几年开始在为白族民居的日渐衰落而担忧,在她家乡,那些拥有照壁门楼、白墙青瓦、流檐飞阁的老房子正在变得破败,让杨丽萍觉得必须做些什么。恰在此时, 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找到杨丽萍提出抢救收藏并将修复重建一批白族民居时,杨丽萍欣然同意,她将与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一起打造风情独特的“杨丽萍艺术岛”,并将自己的舞蹈创作融入岛上的白族建筑群落之中。 一向“神秘高冷”..

岁月流金 经典不老 民族男高音唱响端午6月7日晚,近百名我国民族男高音歌唱家将在工人体育馆举办“金伯利之夜——民族男高音北京演唱会”。演唱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担任总策划和总监制,还邀请李谷一、蒋大为、孟玲、姜嘉锵和殷秀梅担任艺术总监。 据悉,此次演唱会将展现196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民族男高音歌唱家们的风采,其中包括活跃在我国歌坛的歌唱家吕继宏、王宏伟、刘和刚、魏金栋等。演唱会还邀请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张也、王丽达和王庆爽作为..

又见《心有千千结》九旬台湾导演李行办影展第十一届两岸电影展之李行电影展于近日开幕,九旬高龄的台湾导演李行表示将以“落叶归根”的情怀,当好电影的“终身义工”,继续推动两岸电影持续交流和发展。老人在发言中数度哽咽,令人动容。 本次李行电影展将放映四部李行导演的影片:“东方美学代表作品”《秋决》,改编自琼瑶小说、由“玉女红星”甄珍主演的《心有千千结》《彩云飞》,和在祖国大陆大银幕上极罕见的《又见春天》。 李行在现场回顾了自己参与的台湾与大陆电..

钢琴家福格特回归本行开独奏会在古典乐坛,“弹而优则指”的音乐家不在少数,德国中生代指挥家、钢琴家拉尔斯·福格特就是这么一位。5月30日,福格特将回归“本行”,登台国家大剧院2019国际钢琴系列,上演一场钢琴独奏会。 与世界上众多优秀钢琴家一样,1990年福格特通过利兹国际钢琴大赛进入了观众视野。从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古典作曲家,到格里格、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浪漫主义作曲家,再到捷克民族乐派的雅纳切克,福格特都驾驭得游刃有余..

4万人赏公园里的“老物件儿”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28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自5月18日“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以来,已有近4万名参观者慕名来欣赏公园里的“老物件儿”。据介绍,展览共汇集北京古典名园文物近200件以及数十件档案资料品,部分珍贵文物为首次亮相。 作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是近年来市属公园园藏文物首次集中对公众展示,汇集了北京古典名园文物近200..

演艺人才缺口大 需要抓紧培养作为“首届北京人才宣传周活动”的专场活动之一,由京演集团主办的“以传承 助创新——新时代首都演艺人才论坛”,5月28日在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成功举办。众多专家、管理者从各自经验出发,阐述了首都演艺人才的“痛点”,为首都演艺人才的培养支招。 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原院长陈平表示,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艺术院团和剧场都在“井喷式”发展,2015年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为10787个,2016增长到12301个,2017年增长到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