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在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之间

2019-05-26 23:22:11 来源:网络

日本文艺界对莎士比亚的热爱,或许并不是一个谜。以即将在首都剧场上演的X-LIVE版“蜷川幸雄X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与《裘力斯·凯撒》为例,能看得到日本对西方文明中“理性”的吸收:仿佛一块巨大的海绵,慢慢消化掉有利于自己肌体的养分,并将其变成自身文化的一部分。

蜷川幸雄凭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诠释,被称为“世界的蜷川”。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大导演黑泽明便被称为“世界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一点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摆渡西东:致敬黑泽明”单元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但黑泽明其实更为复杂,他的身影之后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另外一个大文豪的存在,那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有趣的是,这两个人常常在打架。

托尔斯泰为何不喜欢莎士比亚?

列夫·托尔斯泰不喜欢莎士比亚是出了名的。他写于1903年的《论莎士比亚和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一个大文豪对一个前辈文豪全盘的否定:“莎士比亚剧作的内容……是一种最低下最庸俗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把权贵的外表的高尚看作人们真正的优越性,蔑视群氓,即劳动阶级,否定任何志在改变现存制度的意图,不仅宗教方面的,也包括人文方面的意图”;“而那些不懂艺术的美学评论家们,在卓有声望的歌德宣扬这种谎言时,就像乌鸦攫食兽尸那样,争相附和,开始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寻找本不存在的美”……

为什么?

这里面固然有“挑战权威”“较劲”“不服”的意味,但更多与托尔斯泰当时的精神危机有关。他所否定的不仅是莎士比亚,也包括几乎全部自己的作品,除了一本为农民的孩子写的小册子之外。“阿尔扎马斯之夜”之后,托尔斯泰进行了漫长的精神探索。托尔斯泰将信仰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生命”提高到最高地位,并且身体力行;他在充满欲望、奢华的生活中只看到了生命的虚无,而很多所谓经典作家的作品在他看来则充满了谎言、堕落。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充满着阴谋、黑暗、恶毒,这样的文艺会把社会带到哪里去呢?

严重的道德焦虑。

然而不幸的是,托尔斯泰的焦虑在20世纪都变成了现实,而且更糟:两次世界大战及各种局部战争,核武器,信仰的坍塌。并且,连同人道主义一起破产了。

当然,托尔斯泰也难免偏颇,“堕入一边”。20世纪,文学不再居于“中心”,托尔斯泰看到了电影的发明,轻蔑地称之为“呼风唤雨的玩意儿”(德朗科夫1907年拍摄的《托尔斯泰的一天》正是俄国最早的电影之一),但他没能看到电影在20世纪的兴盛。

“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也受益于托翁

黑泽明是20世纪电影的几座高峰之一。有趣的是,他经常被媒体称作“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从很多迹象看来,黑泽明确实与莎士比亚颇有缘分。他改编莎士比亚的电影《蜘蛛巢城》(《麦克白》)、《乱》(《李尔王》)都被认为是优秀的莎剧银幕化杰作。如果考虑到将其日本化的难度,恐怕打分还得再高一些。此外,黑泽明有一些“大片”在格局、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确实很有些莎士比亚的气魄与气息。例如《七武士》和《影子武士》,艺术风格都非常接近于马克思所说的“莎士比亚化”,其情节的生动、丰富,人物个性和语言的鲜明、朴实,历史生活形象的真实可信,都称得上是莎士比亚在20世纪的回响。

甚至于《七武士》和《影子武士》的主人公,即三船敏郎饰演的菊千代,与仲代达矢饰演的假武田信玄,从语言到形体,都带有莎士比亚人物的“疯癫”特征,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但是,黑泽明的艺术造诣,同样也来自托尔斯泰,或许这种影响比莎士比亚给他的更多。和塔尔科夫斯基一样,他将《战争与和平》视为自己的“艺术学院”。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战争与和平》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段,都能作为艺术典范”。托尔斯泰人物心理描写的惊人真实,难道没有对黑泽明产生很大的影响吗?只有对艺术极端缺乏感受力的人才会指责黑泽明人物“性格扁平”。我们还是以《影子武士》为例,开头几分钟,三个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固定机位,却有效传达出极为丰富的信息,三个人的性格、身份、意图都昭然若揭。盗贼在这短短几分钟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活动,仅靠微表情、有限的肢体语言,就把他的心理变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在整部影片中,盗贼是如何一步步认同了主公,并在最后走向了“牺牲”,都有着可信的铺垫。

黑泽明的人道主义“过时”了吗?

如果说,高明的诗学手法有着某些共性,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诗学也有共同点的话,那么在诗学之外,黑泽明的33部影片中,更多却是与莎士比亚的“差异”——世界观的差异。

这种差异,正是在于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的分歧,在于面对“底层”的苦难时产生的那种“羞耻心”。

这种“羞耻心”的根源正是托尔斯泰代表的俄罗斯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但是,黑泽明并非一个单纯的接受者。

黑泽明对俄罗斯文学的喜爱有他哥哥的影响。这位哥哥和很多上世纪初的文艺青年一样悲观虚无,将俄国作家、无政府主义者阿尔志跋绥夫(鲁迅翻译过几篇他的小说)奉为偶像,后来自杀。俄罗斯文学中所传达的知识阶层对“底层”的关注,与影响黑泽明青春期的左派思潮不谋而合,此中隐含着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一部分人是否有必要在另一部分人的苦难面前有愧疚感,甚至罪感?

从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当然可以看出世界观的分野,也涉及到托尔斯泰反复提到的那个问题:“这种世界观把权贵的外表的高尚看作人们真正的优越性”,视野是局限而狭隘的。当然,这种知识分子式的,将泥土与大地“神圣化”,同样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托尔斯泰代表的俄罗斯文化极大拓宽了世界文化的视野,通常“人道主义”与“良知”“道德自我完善”是人们给他贴上的标签。黑泽明的身上也有一些类似的“标签”。当然,黑泽明并不是一个思想家类型的导演,改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已经显示出他的力所不能及。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回答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今天的全人类,那就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伊凡·卡拉马佐夫已经代表大多数人退还了“上帝的入场券”之后,人道主义(即便是大众理解的那个意思)是否已经过时?

“底层”是黑泽明电影着力描绘的图景,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远高于他与莎士比亚重合的部分。他不仅将高尔基的名剧《在底层》搬上银幕,底层更是和他电影中的一个关键词——地狱,密切联系在一起。他不仅将其中一部影片命名为《天国与地狱》(“地狱”描绘的正是底层图景),更是使用大量的镜头拍摄贫民窟、小酒馆、舞厅、街角等穷人聚居处,其频率之高在同级别导演中是极为罕见的。

但是与托尔斯泰有根本性的不同,黑泽明从未将“底层”理想化或美化过,相反,更接近于一种“劣根性批判”。“底层”充满苦难,但自私、愚昧、盲动。《七武士》和《战国英豪》这两部黑泽明最杰出的古装片中,农民阶层都被展现为贪婪、盲目、狭隘、胆小懦弱的人(虽然最后他们的错误都会被宽恕)。他们是很可怜,但是他们更需要被教育和拯救。

那谁来拯救他们呢?就是被他们的苦难唤起“良知”的人群。这个人群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分子”。他们需要“底层”的救赎,但也“铁肩担道义”。 他们有武士阶层,有警察、公务员,有大学生、教授,也有商人、企业家。除了武士之外,黑泽明的主人公最有意思的职业就是医生:他们救治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疾病,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更多的人道主义理想。《静静的决斗》《泥醉天使》《红胡子》,莫不如此。有时候,这种人道主义看起来是过于理想化的,甚至损害了影片的艺术性。

那么,是大导演自己浑然不觉吗?比如,他看不到强化、煽情的坏处?他难道不知道,只要用所谓“合理的利己主义”就能轻松将所有的这些愧疚、不安一笔勾销?应该并非如此。他只是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已。

毕竟他是以被自己的丑陋吓出一身油的“蛤蟆”自比的人。这样时时自省的人,又怎会放过自己的“良知”?如果我们今天看《生之欲》依然能为它深深地感动,深感今天如此道德、情感取向的电影是如此稀缺的话,黑泽明又怎会“过时”呢?

,黑泽明:在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女性妇科检查 之间

相关: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会在京奏响5月20日,“爱乐传习·中艺名家进校园”2019年系列公益文化教育活动走进北京保利剧院,把艺术普及教育课堂搬进专业剧场,邀请中国爱乐乐团带来《我和我的祖国》专场音乐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蒲公英中学的师生受邀到场聆听。 在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黄屹的执棒下,乐团为现场观众演奏了风格各异、充满浓郁中国风的经典乐曲,其中既有彰显爱国情怀的《红旗颂》《红色娘子军》选段等,也有描绘祖国风土人情的《鸿..

话剧《追梦云天》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三代航空人的故事,几代航空人的心血,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大飞机翱翔在蓝天上。致敬!”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话剧《追梦云天》结束了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首场演出。观众李小姐一边走出剧场,一边在微博上激动地写下留言。 这部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第一次聚焦中国民用航空飞机昂首起飞的筚路蓝缕,带领观众走进这个神秘行业的成长路径,窥见几代中国民航人在圆梦路途上的苦与乐,以及从未..

网红书店,书香应胜喧嚣早先,人们去书店目的很明确:买书或者看书。 不知道何时,多了种“网红书店”,让书店格局发生了变化。世界读书日前夕,媒体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网红书店”进行了调查,发现真正能够给“网红书店”带来效益的,并非卖书,而是“旅游打卡”,人们纷纷拥到“网红书店”去拍照留影,发个朋友圈。 书店能成网红,都是有自己创意的。 这些书店一改传统书店的模样,装修越来越豪华,设计越来越前卫,甚至出现了不少概念化的书店,如“咖..

《大国新路》出版有没有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道路”?历史对新时代有什么启示?中信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以史鉴今,回顾新中国70年发展道路上的重大事件、重要选择,总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验,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目标和约束条件的分析,作者江宇指出,当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化、农业合作化,不仅是出于理论信仰和学习苏联模式,而且是出于实现国家安全、经..

96岁任溶溶出新书 还记得《没头脑和不高兴》吗?还记得那部经典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吗?有这么两个小孩,一个总是丢三落四,叫做“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脾气犟得很,让他往东就偏要往西……它的原著作者就是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 前不久,这位已经96岁的老人又出版了新书,就像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样,风格依然风趣幽默。 是诗人也是翻译家 任溶溶因为写作儿童文学故事知名,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诗人。 《安徒生童话全集》..

“大国之翼”话剧题材开拓的现在进行时话剧《追梦云天》所展现出来的时代感、科技感,是我的看戏经历中从未有过的。或许更恰切地说,它像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科幻片。舞台上,人物干练简洁的着装、各种闪烁的仪表设备、炫酷的试验模拟等,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所涉航空工业题材及舞台呈现出来的新手段、新语汇、新风格,映照时代发展带来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技巧的新生长。 航空工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大型民用客机的制造,更被誉..

隋史:中古中国史的基础之一一般来说,断代正史就是记录某一个朝代历史的书籍,如《晋书》记载晋朝历史,《宋史》记载宋朝历史。 但《隋书》有些不同。《隋书》全书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记载隋朝的史事,而30卷“志”则涵括了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个朝代的内容,超出了断代的范围。 《隋书》这一特点与修撰过程有关。唐高祖武德四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提议修撰前代史,次年由朝廷组织修撰北魏、北齐、北周、梁、陈和隋等六个朝代的正史..

北京:胡同修缮,别再一贴了之眼下,故宫东墙外、北京33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北池子大街,正在进行环境整治施工。在北池子大街23号,记者看到了痛心的一幕:工人正在把一片片簇新的仿古砖贴片,从墙根到墙头,一排排贴到门楼和门楼两边的八字影壁上……一天的工夫,一座韵味悠长的老门楼被“修”得不伦不类。 古董不能刷漆做新,尽人皆知。但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明清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过程中,给老门楼老墙贴新砖,遮旧见新,以求“整齐划一”的做法..

“艰难”开局 2019内地春拍审慎前行近日,佳士得纽约拍卖刚刚收官,一派热闹景象,甚至打破多项成交纪录。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背后不只是拍品的争夺,还有话语权的重塑。对于内地市场而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领衔的首轮春拍将于6月初陆续举槌,市场走势如何更加令人期待。 风向调整 建构话语权? 如果要形容佳士得纽约拍卖的行情,“火爆”一词毫不为过。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和“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总成交9.37亿美元(合人民币64.82亿元),成交..

李清照的读书单李清照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别集自宋代已有刊行。由于散佚、存疑的较多,李清照现存的诗、词、散文等作品的数量,尚未有定论,但经过现代学者多方考证,大家比较认可的李清照传世作品有词五十七首(包括存疑十四首)、诗三十一首(包括失题者)、文八篇(包括残文)(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根据李清照传世作品中的用典、引用与相关论述,可梳理出李清照的读书单。从她的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