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翼”话剧题材开拓的现在进行时

2019-05-26 23:21:15 来源:网络

话剧《追梦云天》所展现出来的时代感、科技感,是我的看戏经历中从未有过的。或许更恰切地说,它像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科幻片。舞台上,人物干练简洁的着装、各种闪烁的仪表设备、炫酷的试验模拟等,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所涉航空工业题材及舞台呈现出来的新手段、新语汇、新风格,映照时代发展带来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技巧的新生长。

航空工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大型民用客机的制造,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自“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首飞中国第一架飞机起,中国人追逐翱翔蓝天的梦想就从未停止过。某种意义上,这已成为民族自强、国家崛起的重要象征;制造民用大型客机,更成为展示民族自信、展现国家形象的重大工程项目,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此为题材推出的话剧《追梦云天》(王俭编剧、胡宗琪导演),可以说是与时代同步,体现出戏剧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

这部话剧讲了什么呢?它以飞机设计工程师唐瑛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大飞机研发制造的艰辛以及航空制造业的成长变迁、改革发展,展现了老中青几代航空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研发条件下艰苦奋斗、精益求精、长期奉献的“大飞机精神”,塑造了以郑天行、杜根宝、唐瑛、许新华、高子健、杜小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和航空人的鲜明形象。在工业题材戏剧创作本就较少、较难、较容易陷入“方案之争”窠臼的创作语境里,它的出现是时代使然,而这一题材领域所带来的陌生化体验——比如大量的航空专业术语、甚少为公众所知的飞机研发制造环境及其矗立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而科技集成、知识密集的格局与场面,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类似的题材及场面,必然会越来越多。

毫无疑问,它所塑造的是一群特殊的、往往被仰望对待的群体,但实际上他们又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家庭,都有各自的个性与梦想、挫折与忧伤;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托举“大国之翼”的天之骄子,他们是从地面努力追赶、艰难起飞的。故事从唐瑛从国外回来担任飞机副总设计师开始讲起,飞机因国内气候原因不得不到北美开展自然冰冻试验,为落实试验、推进研发、取得民航适航认证,主人公唐瑛和适航审定小组组长、曾经的恋人和同学许新华围绕震颤试验、静力试验、失速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的可行性选择和评判认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由此,也牵出了这对曾经的恋人虽志同道合却于16年前分道扬镳的前情往事——老师郑天行的女儿爱慕许新华,得知许唐二人的恋人关系后,在一次滑翔机事故中罹难。那时候,正值中国大飞机研制陷入停滞、处境艰难的时刻,唐瑛选择了远走,到法国去学习先进的飞机研制技术,许新华则选择了留守,彼此却因此难释嫌隙?

话剧《追梦云天》最大的难题,其实并不在我们直面可见的地方;而且,在“可见的地方”,主创团队里的各个部门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颇有创意的发挥。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及对科研试验场面的模拟、表演的同步投影、电子音效的使用等,以及最重要的导演处理。胡宗琪的导演风格素来严谨精审、恢弘大气,善于在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之上,综合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手段。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他几乎是把自己放逐了,让这些各种手段投身到舞台美术及声光电中去自我言说,从而形成科技感覆盖的气场与氛围。那么,这部戏的难题在哪里呢?在相对平面的、缺乏年代纵深的时空里,如何展现中国几代航空人为研发制造大飞机所遭遇的困难挫折和艰苦拼搏、长期奉献的追梦历程,特别是他们的个体命运所折射出的行业命运、国家命运的曲折变迁、形势环境和崭新面貌。大国之翼的腾飞,其使命在此,担当在此,未来亦在此。唯有这样,才能匹配于这样的重大题材。

艺术永远是人的艺术,戏剧也是如此。对我们国家来说,研发制造大飞机所寓意的内涵已无需多说。在宏大叙事中,它集合了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而具体到戏剧表现,它就是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人的命运情境——熟悉中国大飞机研发制造的人想必知道,由于改革开放之初民用航空需求并不足以支撑自研飞机的市场,研发曾一度停滞。老一代人生未逢时,这一代人正当其时,年轻一代则将与未来共舞。话剧《追梦云天》可以说是一部现在进行时的作品,它开拓题材所展现的这一时代情境里人的命运及家国命运,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而若更深层、更丰富、更普遍地刻画其中人的精神处境,我想或能带出一个崭新题材领域的滑行和腾飞。

(作者为剧评家)

,女性社区 “大国之翼”话剧题材开拓的现在进行时

相关:

隋史:中古中国史的基础之一一般来说,断代正史就是记录某一个朝代历史的书籍,如《晋书》记载晋朝历史,《宋史》记载宋朝历史。 但《隋书》有些不同。《隋书》全书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记载隋朝的史事,而30卷“志”则涵括了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个朝代的内容,超出了断代的范围。 《隋书》这一特点与修撰过程有关。唐高祖武德四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提议修撰前代史,次年由朝廷组织修撰北魏、北齐、北周、梁、陈和隋等六个朝代的正史..

北京:胡同修缮,别再一贴了之眼下,故宫东墙外、北京33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北池子大街,正在进行环境整治施工。在北池子大街23号,记者看到了痛心的一幕:工人正在把一片片簇新的仿古砖贴片,从墙根到墙头,一排排贴到门楼和门楼两边的八字影壁上……一天的工夫,一座韵味悠长的老门楼被“修”得不伦不类。 古董不能刷漆做新,尽人皆知。但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明清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过程中,给老门楼老墙贴新砖,遮旧见新,以求“整齐划一”的做法..

“艰难”开局 2019内地春拍审慎前行近日,佳士得纽约拍卖刚刚收官,一派热闹景象,甚至打破多项成交纪录。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背后不只是拍品的争夺,还有话语权的重塑。对于内地市场而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领衔的首轮春拍将于6月初陆续举槌,市场走势如何更加令人期待。 风向调整 建构话语权? 如果要形容佳士得纽约拍卖的行情,“火爆”一词毫不为过。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和“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总成交9.37亿美元(合人民币64.82亿元),成交..

李清照的读书单李清照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别集自宋代已有刊行。由于散佚、存疑的较多,李清照现存的诗、词、散文等作品的数量,尚未有定论,但经过现代学者多方考证,大家比较认可的李清照传世作品有词五十七首(包括存疑十四首)、诗三十一首(包括失题者)、文八篇(包括残文)(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根据李清照传世作品中的用典、引用与相关论述,可梳理出李清照的读书单。从她的读书单..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启幕北京商报记者于日前获悉,2019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于6月6日正式启幕。届时,12台42场中外好戏将陆续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以“巨有戏”为主题,开启夏日戏剧之旅。本届国际戏剧季开幕演出为日本铃木忠志导演、铃木利贺剧团表演的话剧《李尔王》,闭幕演出为北京央华出品话剧《情书》。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为北京观众带来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9台291场精彩演出。2019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特别策划三..

《小丑喜乐会》欢笑登台俄罗斯马戏世界国际交流中心带来的《小丑喜乐会》将于5月25日-26日在中国儿童中心为人们带来欢笑,届时包括《神奇百宝箱》、《掌声响起来》、《圣诞音乐会》、《春天的蝴蝶》、《大熊与铃铛》等在内的十余个节目将一一亮相。 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马戏世界国际交流中心由著名马戏表演艺术家叶里扎洛夫·谢尔盖创办,全团演员均毕业于莫斯科马戏学校。该中心拥有世界顶级幽默大师表演的《小丑喜乐会》、《小丑嘉年华》及滑稽剧《..

倾情打造“三精”作品只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作品,才能标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的最高审美水平,才能更好展现新时代风貌并引领新时代风尚,真正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习近平同志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家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为我们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和..

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 如何敲开国际大门即将在5月28日-6月1日举行的2019年京交会上,一场以“让家乡与世界相连”为主题的非遗专题也将拉开序幕。据了解,今年非遗专题展览位于奥林匹克庆典广场,展览分为“福人福地”、“水墨丹青”、“丝路焕彩”、“波斯珍宝”等多个展区,展示节俗、书法、绘画、古法造纸、雕版印刷、唐三彩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0余项,和1300余种融合非遗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 近年来,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

施大畏:艺术创作的情感是不能被稀释的采访:张立行(本报记者) 嘉宾:施大畏(著名画家、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由文汇报社和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的《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近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四楼展厅推出后,不仅观众络绎不绝,好评如潮,而且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热议。 这批由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中国画,将人们的视线拉回解放上海的峥嵘岁月,投向建设新中国的火红年代。这些作品以往或甚少展出,或从未露面。拂..

《中国智慧与文化自信》序言 道德的物质世界和探索手段 中华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明代王阳明曰:“在物为理”,“‘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 “隐微不可见”的“物”用文字表现出来就是文化,换言之,中华文化的本质是道德的物质世界的文字化现。 老子《道德经》里记载:“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在道家文化里,道德的物质世界就是“道”,或者,道德的物质在道家就叫“道之为物”。人的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