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作家的知音和提衣人

2019-05-22 08:06:10 来源:网络

寻找中国故事

何平:最近你的《一个人的文学史》时隔11年后再版,你也知道我们的文学史很少谈编辑,谈到文学期刊也往往是某年某月发表了哪个作家的哪部作品,更不要说谈一部作品发表背后曲里拐弯的那些东西。而事实上,就像我几年前给《小说评论》写“先锋小说三十年”的专栏,很多重要和一手的信息都来源于你的《一个人的文学史》,你觉得当代文学史如果要谈编辑和刊物如何去谈?你也可以用你熟悉的《收获》做例子具体说。

程永新:编辑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苏童当过编辑,刘恒当过编辑,他们最终成为好作家是他们的造化,没成为好作家的编辑再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命数。我这么说,不代表编辑工作不重要,几十年当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批评与刊物,当然重要的还有读者。优秀的编辑往高里说,他们是作家的知音和提衣人,是文学家园的守夜者;往低里说,好编辑不仅仅会改错别字,它还需要一种禀赋和感受力,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具备与作家沟通的能力,能把有潜力的文本变成一部优秀之作。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都弥补不了,我非常赞同。

何平:《收获》即使不是一部当代文学史,半部还是称得上的。

程永新:《收获》曾经三起三落,它所经历的曲折坎坷与当代文学的命运是同步的。上世纪50年代末,大型文学刊物不多,所以《收获》发表了很重要的作品,像《茶馆》《大学春秋》《创业史》《上海的早晨》《大波》《欧阳海之歌》等等,这些作品在当时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何平:1979年复刊到现在也是有很多变化吧?你一直在《收获》没挪窝,应该是最清楚的。

程永新:《收获》1979年复刊后,因为社会形态的变化、因为改革开放,文学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那时候似乎人人都在读文学作品,文学寄托了我们这个民族所有的诉求和愿景。随着社会的一点点进步,文学一次次突破禁区,西方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变化,我们在几十年里都经历了。开放,让世界上的优秀文学典籍都涌现在我们面前,中国作家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过后就面临了一个本土化的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寻找中国故事。在我看来,所有的变化都是在学习中完成的,所有的变化都可以落实到本土化这个词上面。当然,本土化的过程还包括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

为中国文学趟开新路

何平:还有,我认为不只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1979年1月《收获》复刊之后的三四年,《收获》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同样重要,有着前行者趟开一条路的意义。你1982年到《收获》杂志的,遭遇到的正是那个一个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变革的文学时代,记得你到《收获》到前后两年,《收获》发表了《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人到中年》(谌容)《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人生》(路遥)《方舟》(张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等,某种意义上,《收获》的读者口碑和在当代文学史地位与这些作品有很大关系,你作为一个新入行的编辑感受到怎么的文学气息?或者说,一个文学的“80年代”是如何开启的?

程永新:我是在农场读到《大墙下的红玉兰》和《啊》的,那一期的《收获》被传阅得掉了封面;大学期间,《收获》在中文系的阅览室可是抢手货,需要早早去排队才能借到。晚上十点以后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方舟》《人生》《在同一地平线》这样一些小说。三年级的时候去《收获》实习,来到巨鹿路675号,感觉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老编辑用毛笔在稿子上涂涂改改,用毛笔给作家写信,亲眼目睹老编辑与作家谈稿子的修改,这些场景如梦如幻,让人不敢相信那些校园里到处流传的小说就是这样被印成铅字的。《收获》与《上海文学》在一个楼面,李子云是《上海文学》的负责人,她是一口京腔、连抽烟都极其优雅的前辈,我与同学在走廊里看《收获》的来稿,李子云老师把我们叫去坐在理论组的房间,这样我们见到了吴强、茹志鹃、王安忆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的作家。理论组的一张沙发上,经常会坐一些被叫来修改稿子的人。一个头大大的、声音宏亮的人后来知道叫吴亮,一个斯文的戴着眼镜的人是王晓明,另一个倔头倔脑、不停为自己文章申辩的人叫程德培,而理论组来得最早跑去楼下泡水的就是蔡翔。主持谈稿的通常都是理论组组长周介人。那时《上海文学》的理论组可以说是文学思潮的策源地。我与我的大学同学浑然不觉,我们同时接受两个编辑部的熏陶,就是在这样一种人来人往的氛围中,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开启了。

何平:文学界对你的印象,基本上把你看作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的推手。你和先锋文学的关系,你可能讲得太多,有点厌烦了。我们换个方式问,三十多年后,你如何看待当时的先锋文学?

程永新:先锋文学是后来被命名的。回过头去看,虽说当时发表的作品其中有学习模仿的倾向,有的甚至比较幼稚,但无论如何,这是发生在文学内部的一场变革,说革命也未尝不可。这批年轻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没有先锋文学,就不会催生上世纪90年代一批名作的诞生,就没有当代文学的成就。所以,1997年我编选《中国新潮小说选》,在后记中说,也许这些年轻人不一定都能成为大师,但未来的大师一定是沿着这条道路走向一个辉煌殿堂的。

有一种精神气质感召我们

何平:1979年《收获》复刊后,巴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影响到《收获》的气质,不是每一个刊物都有巴金这样的灵魂人物,你觉得巴金之于《收获》最重要的意义在那里?

程永新:巴金老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最具反省精神忏悔精神、最具人格力量的人,年轻时读《家》《春》《秋》,也就是觉得好看,后来读《随想录》,才渐渐体会到巴金老的深刻与博大。他都是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来讲出生活的道理,他的只言片语往往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比如说讲真话,比如说把心交给读者,都是大白话,可今天有用,未来也有用,今天我们就能做到真正讲真话了吗?巴金老留给后人的只言片语,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巴金老一直靠稿费和版税生活。他是《收获》的创办人,是《收获》的主编,可他从不拿杂志的钱。每每杂志碰到麻烦,他就为杂志遮风挡雨。在我看来,巴金老就是《收获》的灵魂,就是旗帜和压舱石。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庇护《收获》,也庇护文学与作家们。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一直感召我们,我说过,谁当主编都改变不了,也不应该改变。

何平:2018年《收获》文学排行榜发布的座谈会上,我发言的时候说,新时期以来的《收获》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遗产,也是《收获》自己重要的精神资源,是突破禁区、开放的文学趣味和审美“极端主义”(余华)的宽容以及对文学新人的声援和庇护,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程永新:是这样的。《收获》之所以在几十年的文学浪潮中始终在场,始终在风口浪尖,就是因为一直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文学的精神内核之一就是包容,只有包容,文学才能前行,才会不断涌现新人。90年代的一批重要作家像毕飞宇、李洱、东西、韩东、叶弥、金仁顺、魏微等都在《收获》发表了重要作品,笛安的处女作《姐姐的丛林》我们发了中篇头条,那时候她在法国留学,我根本不知道她是李锐和蒋韵的女儿,李锐叫编辑不要跟我说。世纪初我们还推出了棉棉的作品,因为描写的是残酷青春,当时遭受一定的压力。巴金老说办刊物就是出人出作品,我们一直没有忘记。

何平:这一二十年,文学边界被不断拓展,文学和媒介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收获》在安妮宝贝刚刚出道的时候就发过她的小说。比如《收获》去年青年作家专辑的班宇、大头马等都有网络写作的前史,郭爽也是从媒体出来的。以你的阅读感受和判断,青年写作者潜藏着和前几代作家不同新的文学气质吗?你做主编的这些年,《收获》编辑思路和办刊策略作了怎样的调整?我印象中《收获》不仅仅和出版机构的合作加强,而且在网络新媒体的扩张也在尝试做一些事,《收获》的公众号在文学公号里也是一流的。

程永新:这些年文学的边界确实一直在拓展,进入新世纪,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科技的进步,类型文学发展迅猛,文学杂志的生存环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所做的调整无非就是顺势而为,所有的手段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推出的作品好,才会有好的口碑,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当下的年轻写作者知识积累丰富,知识结构与前代作家迥异,他们思路活跃,少有禁忌,个性鲜明,但文学最终要比拼的还是对人性的洞察力,对时代和生活的把握,在对人性的发掘和思想的深刻性方面,年轻作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历练,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程永新:作家的知女装品牌 音和提衣人

相关:

库里格林携手创历史 勇士晋级总决赛北京时间21日,NBA西部决赛继续进行。迎来赛点的勇士队客战开拓者,此役库里拿到37分12篮板11助攻,与格林同场拿到三双,两人携手创下季后赛纪录。利拉德错失绝杀三分,最终勇士经过加时以119:117击败开拓者,总比分4:0连续第5年晋级总决赛。 此役勇士三星杜兰特、考辛斯、伊戈达拉齐齐高挂免战牌,0:3落后的开拓者希望借主场之势将系列赛打回奥克兰。首节比赛,双方开局手感火热,前3个回合全部打成,在前4分45秒中,双方就轰..

国安败走亚冠代价有点大 专心经营中超有出路21日晚,亚冠小组赛末轮北京国安客战浦和红钻,此前积分持平的两队为组内仅剩的一个淘汰赛席位展开直接对话。与频失良机的国安不同,主队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以3:0胜出,淘汰中超领头羊迈入16强。亚冠征程戛然而止后,国安只得专注于联赛,为跻身中超王者行列而战。 所有完美的背后,总有不完美做铺垫。眼下国安有梦想和热血,亦有青涩或挣扎。竞技赛场不存在常胜将军,对于客场苦吞惨败的国安,时隔4年的亚冠之旅格外短暂。痛失..

国安败北浦和遗憾出局 亚冠之路就此终结5月21日,在亚冠G小组末轮的对决中,北京国安做客面对日本球队浦和红钻。上半场,巴坎布错失单刀机会,长泽和辉与武藤雄树互相做球,浦和取得2-0的领先;第80分钟,兴梠慎三为浦和锁定胜局,最终国安0-3告负遗憾出局,浦和力压御林军晋级。 另一场比赛,上港5-0蔚山晋级16强将战韩国全北,奥斯卡帽子戏法。

共同塑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学新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新人。他们之所以重要,在于他们往往呈现着时代风貌,凝聚着时代特征,呼应着时代要求。以柳青的《创业史》为例,通过这部小说,柳青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为了实现这一创作主题思想,小说一方面通过在渭河平原蛤蟆滩这一典型环境中曲折展开的合作化运动,来描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通过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一批个..

图书互译 我们更懂彼此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为各国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平台。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8个亚洲国家签署图书互译出版合作协议,互译出版了70多种精品图书。这些图书的出版,让人们在阅读中加深了解、更懂彼此。 着眼展示和传播亚洲各国文明之美、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让亚洲各国间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阿联酋、阿曼、印度、伊朗等18个亚洲国家签署..

元代瓷器亮相国博 “海宇会同——元代瓷器文化展”昨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96件元瓷器再现了600年前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还原了元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盛景和物质文化风貌。展览汇聚了国内11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不仅有景德镇珠山风景麓遗址、元大都遗址、镇江市京口闸遗址等遗址、墓葬、窖藏的出土佳器,还有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以及“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福建平潭大练岛沉船”“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等水下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

古建工匠操刀美颜胡同胡同深处,砌砖抹灰的师傅个个身手不凡。修一段砖墙,砖缝得拿着尺子精确到毫米;墙根砌几层砖,只能单数、不能双数,这都是古建行当里的“铁规矩”。 去年8月,这些古建工匠们被紧急从故宫博物院、清西陵等古建工程上抽调到北新桥,参与31条街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师傅们在修复古建筑多年,手艺地道,修缮胡同当然更内行。”施工方北京城建亚泰集团项目执行经理赵坤道出了找古建工匠修胡同的真正原因。据悉,目前该工程正在收尾..

北京文创大赛通州首赛鸣锣5月21日,歌华有线杯·2019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在通州区弘祥1979分赛场展开首场比赛,邀请5名评委对参赛项目路演给予当场点评和打分。本次比赛共有7个优秀项目参加,路演和答辩历时近三个小时。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介绍说,作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通州区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去年大赛中表现亮眼,赛场数量和入围全国文创百强的项目数量都居于全市之首。 据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导演编剧揭秘缉毒题材剧《破冰行动》创作幕后缉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近期在央视、爱奇艺播出,这部开播即达到8.5分超高豆瓣评价的国产剧,在相对低迷的五月电视剧市场里,被认为是打破僵局的黑马。这部挂着“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联合摄制年度重点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项目”等诸多名头的主旋律电视剧,以出色的美剧叙事剪辑手法,真正实现了缉毒剧的类型化表达,同时收获了电视端和网络端受众的共同喜爱。 所谓“破冰”,在剧里特指针对冰毒的扫毒行动。而在剧外,《破..

铃木忠志开启大剧院国际戏剧季随着夏日正式到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又将拉开大幕。6月6日至9月22日,国家大剧院将迎来12台42场中外好戏,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戏剧人汇聚一堂,日本导演铃木忠志的话剧《李尔王》将带领中国观众开启夏日戏剧之旅。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为北京观众带来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9台291场精彩演出。今年的戏剧季特别策划三大主题演出板块“泱泱国风”“爱的真谛”“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