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影视周:光影点亮多彩亚洲

2019-05-21 08:37:03 来源:网络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巴黎放映电影短片,揭开了世界影视业发展的序幕。借助影视这一艺术形式,人与人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鉴也进一步深化。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5月16日,亚洲影视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拥有近600年历史的北京太庙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上,美轮美奂的大型电影主题灯光秀和文艺表演如同一场光影盛宴,令观众如痴如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亚洲影视周活动通过“镜头里的亚洲”,促进亚洲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用电影语言讲好亚洲故事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各国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

在“电影大师对话”活动中,曾用一部《小鞋子》感动了全球观众的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表示:“或许没有任何艺术比电影更适合讲述一个国家的文化。”

“我认为在影视的国际交流合作当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印度电影演员、导演阿米尔·汗说。

亚洲影视周活动分为电视和电影两大部分。其间,“电影大师对话”“2019亚洲电影展”“亚洲优秀电视节目展播”等活动陆续举办。

对于亚洲影视所承载的文化传承作用,中国电影导演陈凯歌深有感触。身处电影行业近40年,陈凯歌见证了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他表示,中国的时代力量、文化精神不可忽视。“作为一名电影人,如何展现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精神,并与更多国家的电影工作者交流互鉴,是特别重要的。”

日本电影导演山田洋次对陈凯歌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说,上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电影中描绘日本普罗大众的生活、体现新的文化传承,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作品关注越南社会现实。他14岁移民法国,亚洲和欧洲双重的人生经历让他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深入思考。“电影艺术让我得以更多探索自己的越南身份,思考如何向其他国家民众表达越南文化。让外国观众深入理解一国的文化,需要更加精确复杂的电影语言。”陈英雄说。

“电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古老的丝绸之路,很早就将亚洲国家联系在一起。” 马基迪说,“电影就像连接不同民族的桥梁,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提升国家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人与人的交往变得更加紧密。影视艺术让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受众在观影中实现了思想的碰撞和沟通,成为各国民众了解不同文化、进行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所说,“电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大部分人对于世界的了解,是通过电影电视实现的。”

俄罗斯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谈到了用电影承载文化多样性的看法。他认为,亚洲是历史、传奇的宝库,亚洲各国影人应该通力合作,努力去用电影表达情感、传播文化。泰国导演普拉奇亚·平克尧拍摄的《拳霸》,通过对泰拳这一传统格斗技艺的精彩描绘,吸引了大量动作片影迷。他说:“中国、日本、印度的电影都对我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让亚洲各国距离越来越近,也为影视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电影人埃米尔·拜扎辛认为,电影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考虑到作品不仅要有自身的人文传承,还要能让世界各国民众从中找到文明的共性。

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秘书长贾瓦德·孟塔基对亚洲影视产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印象深刻。他认为,亚洲各国文化各具特点又和谐共存,亚洲影视产业可以进一步增加合拍作品数量,增强交流互鉴。“各国应该对合拍影视作品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视听业态正被互联网重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亚洲影视产业在网络平台的发展日益蓬勃。奈飞、腾讯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深化着亚洲影视产业在域内外的交流互鉴。

5月16日,“亚洲网络视听传播政策对话与合作成果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亚太地区网络视听发展与治理情况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亚太地区网络视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自查自律机制不完善、内容娱乐低俗化、盗版肆虐等问题。网络视听生产与分发的专业化、多元化、技术化、智能化带来海量信息流,给网络视听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亚太地区如何在保障网络主权框架下,积极探索区域互信合作,展现网络视听领域交流互鉴的文化魅力,是在场嘉宾探讨的主要议题。

菲律宾通讯社记者雷蒙德·卡尔认为,加强网络视听领域的政策支持,国家间进行充分沟通很重要。不同国家的专家齐聚一堂,就相关主题进行探讨,有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思路和依据。

贾瓦德·孟塔基表示,我们正处于数字转型的时代,新的网络生态带来新的挑战,监管方面要有相应的实施政策框架,促进网络服务变革。“亚太地区的视听业态正在被互联网重塑,协同合作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际网络安全法律委员会主席帕文·杜加尔举例说明了印度存在的网络视听盗版问题。杜加尔认为,网络视听的发展不仅满足民众的娱乐需求,还承担着教育功能,需要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杜加尔说,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仅将改变网络视听行业,也将促使更成熟的监管法律出台。

,亚洲影视周:光影点亮欧广源 多彩亚洲

相关:

音乐剧《屈原》:聚焦“屈原生命的最后一夜”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白瀛)音乐剧《屈原》将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北京世纪剧院首演,并于端午节期间回归屈子投江地汨罗江畔演出。该剧聚焦“屈原生命的最后一夜”,用多时空构建屈原投江前精神理想的巅峰时刻。 出品人周征日前在京介绍,音乐剧《屈原》将在意识与现实的交织中,串联起屈原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物,如渔父、楚怀王、女嬃、宋玉以及他作品《九歌》中的文学形象,在戏剧冲突与哲学思辨中展开屈原与其他人..

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启动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史竞男)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和“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出版项目《致祖国》19日在京同步启动。 记者从19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和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在京主办的展演启动仪式及《致祖国》出版发布会上获悉,为展示70年来我国交响乐的创作成果,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多支国内著名交响乐团将在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青岛、哈尔滨、成都、深圳等多个城市举办..

在清华大学邂逅一次“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一次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1967-1974)”展览2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15位法国艺术家的76件作品参展。 “支架/表面艺术运动”被称为法国20世纪最后一次前卫艺术运动,上接毕加索和杜尚开启的现代主义、前卫艺术传统,直面彼时全球艺术运动中心转移至美国后法国艺术界面临的思想和身份危机。 与同时期的抽象表现艺术、贫穷艺术、波普艺术、极简主义等艺术运动相比,“支架/表面”艺术运动的参与者既是艺术..

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图景 最大规模展呈甘肃文物菁华绚丽多姿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制品,悬泉置遗址、居延遗址等地出土的汉简、纸张,汉唐丝织品、国际货币,造型优雅的北魏、隋唐佛造像……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协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化菁华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516件(套)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2件(套),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展览中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

书店扎堆儿 有氛围也要有灵魂三里屯又开了一家名为春风习习的书店,这样的话,加上原有的三联、老书虫、PageOne、言又几,三里屯区域一共就有了5家书店,形成了一个新的书店生态圈。在北京,书店达到这个密集程度,算是相当引人瞩目了。 提到三里屯,大家首先想到的,这是个寸土寸金的商圈,有繁华的购物场所和热闹的酒吧,是个具有标志性的时尚之地,在这个地方开书店,尤其是众所周知开书店赚钱不容易的情况下,确实有点迎难而上的意思。 但书店业发展到今..

2019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展“泱泱国风”记者20日从国家大剧院获悉,在即将启幕的2019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中,从话剧《风雪夜归人》到京剧《游龙戏凤》,不同门类的戏剧将在舞台上展示“泱泱国风”。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为观众呈演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9台291场精彩演出。 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不同国家的戏剧人相聚在国家大剧院,以戏剧为母题展开对话,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制作与中国原创精品也在国际戏剧季展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演绎出精..

2019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开幕以“戏剧即生活”为主题的“戏剧东城·2019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20日晚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拉开帷幕。讲述普通百姓40年生活变迁的话剧《生逢灿烂》成为开幕大戏。 《生逢灿烂》以北京第二打火机厂和毛绒玩具厂工人家庭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三个家庭两代人近40年的命运纠葛故事。该剧荣获了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原创剧目一等奖。此次演出特别邀请了在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过邓颖超的黄薇、电视剧《康熙王朝》扮演佟妃的朱晏、体育节..

二十四节气里为啥有小满没“大满”?“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过去民间有吃野菜、苦菜的习俗。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 不过,有趣的是,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满,之后便是芒种,为何没有“大满”呢?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一般来说,在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我和我的祖国”玉雕创作系列活动启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玉雕主题创作系列活动暨座谈会”在北京启动。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我和我的祖国”玉雕主题创作系列活动通过玉雕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将中国玉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全面梳理展现中国当代玉雕艺术70年发展历程。 据悉,活动将从..

阿富汗国家宝藏展: 讲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故事“‘器服物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关键,也是考古的切入点。”5月19日11时,清华艺术博物馆志愿讲解员雷雪飞在展厅入口处为观众们解读展览主题。这是“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中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从2019年4月18日起至6月2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展览的主题“器服物佩好无疆”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展出珍宝按四个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