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趋向经典,创造经典

2019-05-20 08:37:18 来源:网络

网络文学经历20年快速发展,已收获丰富的作品、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来自各方的关注。但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有关其价值及合理性的质疑也不绝于耳。综观网络文学整体,虽然不乏风靡一时的佳作,但与庞大基数相比,精品数量依旧偏少。哪怕是有专家评奖背书、入选各类榜单的作品,如果脱离“网络”前缀,也只能用有新意、有特色形容,难以称作经典。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堪称经典?具体到网络文学领域又当如何评判?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以莎士比亚为标尺,讨论经典问题。他认为,每一位有志于创作经典的作家,都逃不开前人“影响的焦虑”,而步入经典行列则必须具备挣脱影响的“陌生性”,也可以称之为原创性。“影响的焦虑”和“陌生性”两个关键概念,恰可用来讨论当下网络文学如何趋近经典的问题。那些倍受读者喜爱的出色网络作品并非横空出世,它们每一处巧妙对话,每一段动人情节中,都折射出我们曾反复阅读的经典的影子。

网络文学起始之时,互联网对公众是一片全新天地,在线写作带有拓荒性质。那些早期网文作者,有的心怀独创梦想,有的戏说名著同人,有的甚至声称灵感来自影视,但他们实际都充当着经典的媒介转化者——创作平台虽然从论坛、网页到手机,心中构想的样式,却脱不开对优秀作品的经验认知,也就是以经典为参照系,使以往媒介中的经典借他们之手向新媒体拓展。因此,在媒介交融之际,网络作者与程序员、网站编辑和灌水的网民一起参与了在新媒介上开展文学探索的历程,其表达方式和界面是全新的、开创性的;但核心和本质却是对经典的继承。所以,网文呈现出的新奇特异,并不来自文学革新,而是在于媒介表现形式的新颖。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诛仙》《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间客》等,在网络上呈现出文学的新句式、新语体和新题材,表现出文学的新媒体面貌。它们天然具备表达的陌生性,是网文中最趋近经典的一类,它们的成功,离不开新媒介红利。

与网络文学知名度和高曝光率同时到来的,是类型小说对网文整体的替代。类型文填补以往通俗阅读的缺乏,但这些“类型”,却可以看成网络作者在消化、稀释文学经典后,结合新媒体特点的拣选和改写,其创新性毕竟有限。同时,这种写作模式提供易于上手的框架,文学网站需要内容,急于引导缺乏经验的新作者按照教程炮制速成文,这虽然极大扩充网文基数,却导致整体质量和观感的下滑。就这样,虽然网文名气日盛,参与者越来越多,但对畅销类型的因循,构成进一步突破的局限,陌生性难以为继;同时,经典作品影响的焦虑越来越强。

当前网文中最知名的作品大都诞生在2003—2009年网文大爆发时期。这一时期网页连载、逐字收费是主要形式,有篇幅长、章节短等特点;与之相关,冗长拖沓、错字连篇等也似乎成为免不了的问题。由于新鲜,人们可以原谅早期的缺憾。但随着产业壮大,网文界竞争日渐激烈,对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失去媒介红利又缺乏足够写作才能的作者,在利益驱动下,为求“花样翻新”不得不强化感官刺激、渲染低俗趣味,甚至在“开脑洞”的掩护下凭借个人臆想虚构历史、歪曲历史。类似作品填充到网文基数中,越发给人以数据惊人、精品匮乏的印象。面对良莠不齐的作品,有些人以为海量错误是网文的天然属性,声称不应将网文放在与传统文学齐平的层次上看待。这看似包容,其实却在为粗制滥造开脱,也是对那些孜孜以求打造精品作者的不信任。

网络文学发展到现阶段,庞大的作品数量、高度的活跃性和产生于读者中日渐强烈的不满足感,已使之具备产生精品、酝酿经典的基础;同时,在褪去新媒体光环之后,要继续保持动力和原创性,也必须突破产业局限和利益刺激,立足长远、打造精品。

如果参考经典来观照网络文学作品,首先需要提及的是超越性,即经典作品超越具体时代、超越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共通感染力。网文“出海”,赢得海外粉丝喜爱的事实,反映出它们具备突破地域限制的潜力、具备与世界文化相呼应的超越性。其次是稳定性,即作品本身经得起推敲,其传达的内容不会因读者年龄、阅历和经济地位而产生大的接受偏差。遗憾的是,当前基于粉丝经济的网络作品常常“流量即正义”“我任性我有理”,有些为迎合打赏口味,甚至不惮挑战伦理。第三是影响力。越来越多评比和排行榜使网文发挥越来越大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因而,也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责任。但网络热文却频陷抄袭官司和粉丝骂战,由此即可看出部分作者在影响力提高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感。

印刷媒介千百年才积淀出若干经典,影响的焦虑永远存在,是不是不应该要求短短二十年的网络文学中出现经典?并非如此。在这个领域里,虽然“网络”赠送的“陌生感”越来越弱,但根本的“文学”方面,却会随着作品的积累、作者经验的提升、读者眼界的开阔而日渐加强。当前网文作者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够轻而易举阅读大量传统文学作品,又掌握新的媒介手段,同时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保持与网民的即时沟通。这是网络文学与印刷作品最大的不同,也是网络文学得以趋近经典、创造经典的优势所在。

经典不产自隔绝的冥想,而源于协作的共鸣。作者自身树立经典意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网站编辑把好品质关,及时发掘推荐有潜力的作品;网站、读者、评论家和监管部门也可齐心协力,营造有利环境。二十岁的网络文学,在网络上已是老资格,但在文学史上却仍是新面孔。经典需要时间检验,不断趋近就是不断创造。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学正在不断趋近经典,创造经典。

(作者:许苗苗,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网络文学:趋向经典,欧美女星 创造经典

相关:

大众品牌4月在华销量下滑6.5%原标题:大众品牌4月在华销量下滑6.5% 近日,大众品牌发布了2019年4月全球累计销量业绩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4月大众品牌全球累计销量为48740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6.2%;4月在华销量为231400辆,虽占大众品牌4月全球销量的47.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滑6.5%。 大众集团方面表示,尽管增值税税率下调,但中国市场仍然难以回暖,中国整体车市下行。不过,大众品牌SUV车型在华SUV细分市场的份额逐渐提升,4月其SUV市场份额为21%。 ..

冯骥才:当代的“行动知识分子”日前,“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作品研究”“冯骥才的非虚构写作研究”“冯骥才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时代转型研究”等议题进行研讨。 非虚构写作的良好示范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为口述、自传等非虚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评论家李炳银说,冯骥才能够把真..

190件北京市属公园精品文物齐聚首博来自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北京市属公园的190件精品文物将首次“走出”公园,5月18日起集中亮相首都博物馆,众多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据悉,这是北京市属公园馆藏文物首次大规模面向公众集中展示。展览以《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为主题,包括“平地山海,溯自辽金”“坛庙相望,天人合一”“三山五园,移天缩地”“百年公园,旧貌新颜”4个部分,以文物为载体,讲述11所北京市属历史名园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价值,展..

中哈首部合拍片《音乐家》正在上映 “冼星海”演技炸裂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命中最后5年经历为内容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拍片《音乐家》,目前正在公映。这部电影是中哈电影界的首次合作,也是中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人文合作的重点项目。 提到胡军,我们马上会想到《天龙八部》里武功盖世的大侠、《影》里孔武有力的将军。但在电影《音乐家》中,他“弃武从乐”,放下刀枪,拿起了谱曲的笔、指挥棒和小提琴,饰演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从武将到文人,一个老北京人饰演一..

展示港珠澳大桥建设历程 长篇纪实文学《大桥》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长篇新作《大桥》日前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港珠澳大桥全面竣工前后文学名家深入采访讲述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展现了新一代桥梁建设者们广阔的胸怀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据介绍,《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为切入点,讲述了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与曲折,展示了建设者们凭借勇气、毅力与智慧克服困难并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历程,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彰显了“逢山开路、遇..

与祖国同行 与京剧同辉  【我和我的祖国22】 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从近代史的硝烟中走来,见证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沧桑变迁。新中国的成立给予京剧以新生,而京剧也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从蹒跚到强健的金色年华。 作为一名从艺47年的京剧演员,我在新中国里生长,与改革开放同行。祖国于我而言,既亲切,又深情,在风骨里熔铸,在血脉里流淌,在汗水里凝结。而我的人生选择和京剧之路,也与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气息相随,同步..

书院促进文明交流与认同【网络关注】 古代书院从唐代起源、宋代确立名称到清代光绪变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在多个亚洲国家传播和发展,并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统计,近一个月来,该话题的网上讨论量共2万余条。 多数网友表示,我国是亚洲各国书院文化的起源地,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网友“风味儿”表示,中国书院在向海外传播儒学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网友“读心法师”表示,..

中国书院如何影响亚洲文明【智库答问·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之三】 本期嘉宾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邓洪波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 丁淳佑 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教授 鹤成久章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前讲师 戴彼得 书院,生长于中国,影响在世界。唐宋以来,书院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书院制度也逐渐在国..

让音乐成为传递文化的信使 图为表演者(前)在加勒比音乐节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相约2019北京世园会】 5月19日,一场小雨赶走了夏日的热气,让行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游客感受到丝丝凉意。中午时分,妫汭剧场内早早坐满了观众,静静等待加勒比音乐节开始。舞台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加勒比海的风光短片,让妫河畔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13时左右,来自巴哈马的歌手柯森带来了两首中文歌曲预热,瞬间点燃了场内观众的热情。柯森非常热爱中国文化。14..

《二泉》王宏伟演阿炳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名曲《二泉映月》可谓家喻户晓。由江苏省文化厅、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根据阿炳的人生故事创作的民族歌剧《二泉》将于5月22日、23日在2019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亮相。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将演绎这位饱尝苦难、追求光明的音乐家阿炳。 5月17日,《二泉》导演黄定山、编剧任卫新,主演王宏伟、龚爽、张海庆等主创在北京接受采访,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从18岁演到50岁,这对王宏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