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同行 与京剧同辉

2019-05-20 08:12:48 来源:网络

  【我和我的祖国22】

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从近代史的硝烟中走来,见证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沧桑变迁。新中国的成立给予京剧以新生,而京剧也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从蹒跚到强健的金色年华。

作为一名从艺47年的京剧演员,我在新中国里生长,与改革开放同行。祖国于我而言,既亲切,又深情,在风骨里熔铸,在血脉里流淌,在汗水里凝结。而我的人生选择和京剧之路,也与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气息相随,同步向前。

国家的改革开放坚定我的京剧选择

1978年4月,春意正浓,国家高等教育恢复正轨,中国戏曲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彼时,17岁的我已在沈阳京剧院担纲主演。彻夜难眠的思考后,我放弃了稳定环境和工资待遇,只身一人站了十几个小时火车,来到北京投考。我不愿放弃这一改变命运的良机,这是国家赐予我的人生天梯。通过四年的深造学习,我的表演水平显著提升,毕业后分配至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

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历着快速转型,在市场因素的冲击下,下海经商和出国留学的热潮席卷而来,传统艺术遭遇空前危机,身边不少同事转行、出国、告别舞台。然而我意识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终将带来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在已兼作对外舞厅的排练场里,我学习和排演了《四郎探母》《击鼓骂曹》《珠帘寨》《洪羊洞》等经典传统剧目,在喧嚣与寂静的时光交错中,静静等待时机的到来。

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契机下,国家提出“振兴京剧”,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梯队,推出新人。1987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为我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加之前辈名家的多方提携,我一步步站上了梦想的舞台中央。

国家的快速发展带给我尊严和荣誉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各行各业迎来高速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电视媒体的迅速普及,让我的京剧事业迎来成熟期。

经济的增长逐渐带来全社会对文化的巨大需求。我与同事一道,在坚守传统根基和社会责任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实践中适应市场,面向大众。我也在艺术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京剧之美展现给社会各界。

在排练和演出中,我坚持对表演和唱腔精雕细琢,使之流畅大方、优美动听。同时牢牢把握分寸,不为迎合而卖弄,着力刻画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坚信京剧固有的中正平和、含蓄深沉,正是传统文化馈赠给当代人的礼物,使人们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得以片刻宁静。此外,我也时刻感受时代的审美变化,赋予唱腔和表演新的气息和色彩,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具现代性。

随着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也给予了我无上荣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作为京剧人,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严,获得了不曾想象的荣誉。

国家的文化复兴促使我不断继承和创新

21世纪初,国家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高度,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也成为时代强音。我的京剧事业也由此迎来黄金期。

2001年起,我作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和管理者,带领国家京剧院一团在强强联合、打造精品的愿景中,排演了一大批新老剧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打金砖》《响马传》《野猪林》《满江红》《杨家将》《伍子胥》《失空斩》等经典保留剧目演遍祖国大江南北,让各地观众回味传统京剧的魅力。而《赤壁》《走西口》《梅兰芳》《袁崇焕》《知音》《西安事变》《帝女花》等新创剧目,则让大量新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京剧与时代交融碰撞出的光彩。

我坚信,京剧不老,京剧时尚,京剧常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需要京剧,而京剧也需要与广大民众心灵贴近。为此,我主演的新创剧目都力求思想积极、面貌清新、节奏明快、视听丰富,而每年走进大学校园推广普及,更为京剧播下火种。经过十多年努力,我欣喜地发现,如今京剧观众的年龄分布已逐渐平衡,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社会精英走进剧场,感受国粹。

面对每年上百场演出,面对被同行戏称的“魔鬼日程”,我乐此不疲。能搭上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列车,能让更多当代人感受到京剧之美,是那么畅快,那么美妙。

国家的文化自信鞭策我为京剧走出去迈步向前

党的十八大后,京剧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成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我本人也将更多精力投向京剧走向世界的历史志业。

在率团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演出中,京剧这一中国符号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无数次地震撼当地主流社会。连续五年赴英国演出全本大戏,让岳飞、蔺相如、唐明皇的身影呈现在BBC的镜头里,呈现在伦敦地铁的海报上,呈现在大英图书馆和牛津大学的殿堂中;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常务次官休·欧文夫妇在欣赏完《将相和》演出后惊叹道:“原来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然有了领袖峰会(渑池会)!”在波罗的海三国演出时,拉脱维亚共和国现任、前任、候任三位总统在杨门女将满门报国的大喜大悲中潸然垂泪。2004年,我将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唱响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让京剧的皮黄旋律首次回荡在世界音乐之都。坚持23年赴宝岛台湾公演,有力地增进了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真切认同。而十多年间跟随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赴世界各国慰问侨胞,一次次唱响交响京歌《我是中国人》的铿锵之声,更让无数华侨华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自豪动容。

国家的发展成就,让世界越发关注京剧;而京剧也作为国家的文化名片、人类的文明瑰宝,展现着一个古老民族、一个世界大国的智慧和责任。

前不久,母校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招生,我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蓬勃少年踊跃报考,盛况空前,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踏上列车、赴京求学时的情景。历经40年沧桑变迁,如今的中国已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京剧也在兴衰跌宕中展现出从容不迫的芳华,而我的人生之路也因与祖国同行、与京剧同辉而拥有丰厚的感怀和记忆。

  (作者:于魁智,系国家京剧院副院长。本文系中国文联特约稿件)

,与祖国同欧美色图片 行 与京剧同辉

相关:

书院促进文明交流与认同【网络关注】 古代书院从唐代起源、宋代确立名称到清代光绪变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在多个亚洲国家传播和发展,并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统计,近一个月来,该话题的网上讨论量共2万余条。 多数网友表示,我国是亚洲各国书院文化的起源地,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网友“风味儿”表示,中国书院在向海外传播儒学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网友“读心法师”表示,..

中国书院如何影响亚洲文明【智库答问·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之三】 本期嘉宾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邓洪波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 丁淳佑 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教授 鹤成久章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前讲师 戴彼得 书院,生长于中国,影响在世界。唐宋以来,书院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书院制度也逐渐在国..

让音乐成为传递文化的信使 图为表演者(前)在加勒比音乐节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相约2019北京世园会】 5月19日,一场小雨赶走了夏日的热气,让行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游客感受到丝丝凉意。中午时分,妫汭剧场内早早坐满了观众,静静等待加勒比音乐节开始。舞台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加勒比海的风光短片,让妫河畔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13时左右,来自巴哈马的歌手柯森带来了两首中文歌曲预热,瞬间点燃了场内观众的热情。柯森非常热爱中国文化。14..

《二泉》王宏伟演阿炳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名曲《二泉映月》可谓家喻户晓。由江苏省文化厅、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根据阿炳的人生故事创作的民族歌剧《二泉》将于5月22日、23日在2019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亮相。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将演绎这位饱尝苦难、追求光明的音乐家阿炳。 5月17日,《二泉》导演黄定山、编剧任卫新,主演王宏伟、龚爽、张海庆等主创在北京接受采访,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从18岁演到50岁,这对王宏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二泉..

“风起海上”北京启幕“风起海上”——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18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 该展是近年来华师大美术学院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教师作品进京展,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当代美术的大规模进京展。展览分为“风”、“起”、“海”、 “上”四个板块,共展出42位教师的作品150余件,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达40年。 上海的西洋油画史,缘起于1847年两位西方传教士范佐廷、马义谷创办的西洋油画传习班。中国近代著名美术家任伯年及..

15年来序跋文章结集 马未都从《小文65》说起马未都散文集《小文65》日前由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跋文章共65篇。 在19日下午于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黑标店举行的首发式上,马未都介绍,《小文65》内容涉及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每篇序跋小文虽然不长,却往往将该领域的历史梳理一番。 这是一本既可以看也可以听的融媒体图书。马未都此次特别尝试给每篇小文都录制了相关..

毕业展刚落幕 抄袭品就“登台”“10号开展,11号就拿人家作品揽生意,知道这么干对一个毕业生意味着什么吗?”5月17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王瑞琳发微博爆料称,自己因被今年央美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的一件作品打动而去联系作者,未料这名学生竟向他求教如何维权。该博文的一张图片显示,有人在5月11日发布内容为“千山飞鸟 大量批发”的朋友圈文字,配图是正在央美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展出的作品《千山飞鸟,待时而动》。 这件作品的作者、央美设计学院产品专业..

“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冯海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北京93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179家博物馆推出了108项展览、讲座等活动……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也于18日正式上线,29家博物馆的33137件藏品在该平台公开,公众今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欣赏博物馆里的文物藏品。(5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93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广东各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16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

高雅艺术丰富首都文化夜经济听着闲适慵懒的爵士乐,品尝可口的甜点和饮品,欣赏璀璨的夜景,这样度过一个午夜,是不是非常浪漫? 5月18日晚的国家大剧院灯火辉煌,两场音乐会相继上演:先是歌唱家雷佳、钢琴家张昊辰携美国五大乐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登台,随后爵士女歌手小野丽莎“接棒”开嗓,从音乐厅“唱”到大剧院公共空间,时至凌晨,仍有千名观众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中不愿离去。在夜生活日渐丰富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坚持了11年的“午夜玫瑰”音乐会点亮..

《北京文学》2018年优秀作品揭晓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举办的《北京文学》优秀作品(2018)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包括《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的原创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新人新作6大门类的30篇作品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的10部中篇小说入选。 中篇小说包括尤凤伟《排异》、尹学芸《天堂向左》、陈世旭《老玉戒指》、方方《各自沉迷或是各自陶醉》、孙春平《松涛呼啸》,短篇小说包括老藤《一滴不剩》、范小青《买方在左卖方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