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应有历史责任感

2019-05-17 10:00:28 来源:网络

文学研究,要在严谨、求实基础上讲创新,否则很容易走到“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路上去。

我自高中二年级(1948年秋)在上海地方报纸上发表两篇短篇小说起,便奠立一生要与文学结缘的志向。1956年9月,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我由文学创作转向学术研究。道路虽然变了,但是对文学的喜爱和追求一直没有变。“文学是痴情者的事业”,可以说是我毕生体验和信条。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我的体会是一定要读原始材料,抓住阅读中发现的可疑之处,紧追不舍,深入开掘,最终获得成果。我有关“五四”的多篇论文便是这样产生的。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时,主编唐弢先生一再强调:要“翻阅期刊,以便了解时代面貌和历史背景”“作品要查最初发表的期刊”,还开列了几十种最重要的文学期刊名单。这对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学者成长确实极有好处。两年多时间里,我先后阅读近20种文学和文化期刊,留下至今保存着的十几万字笔记,弄明白许多纠缠不清的疑难问题。

在最初阶段多取这种方式,也跟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关。但是,即便今天,学科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依然要破除一种错觉:仿佛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本本“新文学史稿”“现代文学史稿”,而所谓“研究”,就是阅读、钻研这一本本史稿。这是一种把源和流颠倒过来的想法。真正的文学史,存在于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批评史料中。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研究者比较广泛地阅读、钻研有关作品和史料,刻苦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再来讲“悟性”,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再来讲创新,否则很容易走到“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路上去。

文学史研究以外,我也写一些文学批评文章,主要是小说评论。在这方面我比较看重作品艺术成就,看它能否真称得上是语言的艺术、能否真正吸引和打动自己。阅读作品第一遍的印象和感受因而非常重要,是正确开展批评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常说要把历史的批评和美学的批评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结合的关键,首先就在于从纯欣赏者角度读一遍,以便为整个批评建立起比较牢靠的审美基础。当然,在初读之后,还必须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要把作品或文学现象放到当时具体历史环境中衡量。评论小说作品,最紧要也是最困难之处,在体察人情、体察生活。这里的前提是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只有当评论者本身也相当熟悉自己要评论的那部分生活内容,他才能真正体察作品所写的人情,才能在艺术上作出中肯评价。我对《创业史》《李自成》等长篇的评论如果有可取之处,便是同这一点有关系的。

当《创业史》发表出版引起评论界重视,多位评论家撰文赞许梁生宝这个人物塑造取得重大成就时,我发表文章提出不同看法。我认为《创业史》里最成功的形象不是别人,而是梁三老汉,他虽然不属于英雄形象之列,却具有巨大社会意义和特有艺术价值,是全书中最有深度、概括了相当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人物。在评论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时,我不仅反复钻研作品,还阅读《明史》相关部分以及包括《绥寇纪略》在内的明末清初十几种野史,一方面紧扣小说杰出的艺术创造深入展开评述,另一方面又力图将这些评述建筑在接近或符合历史实际的基础上。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集中阅读金庸作品。明显感觉到这些作品与旧武侠不一样,把我对文学的想象力、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到一个新高度。1995年春开始,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金庸小说研究”课程。《金庸小说论稿》便根据那时的讲稿整理而成。在大学开设“金庸小说研究”课,并非为赶时髦,而是出于文学史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感。早在80年代初,我就主张文学史不应排斥鸳鸯蝴蝶派小说和旧体诗词,至于金庸这样一位当代汉语写作者中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当然需要认真研究。金庸作品在艺术特质上以神奇的想象力、丰富生动的情节、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见长,虽然写的是古代题材,却渗透着现代精神,具有深刻精湛的思想养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科学揭示金庸现象背后的诸多成因,深入探讨其作品魅力之所在,并放到中国文学发展背景上加以考察、评判,是必要而有价值的课题。通俗文学研究应视为文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一条腿走不好路,只有在重视严肃文学研究同时,做好通俗文学研究,才能充分揭示文学发展中雅俗互相争夺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内在肌理,减少文学史研究盲目性,提高文学研究水平。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这一百年也是中国文学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下建立崭新意识和崭新体式,使外来影响和民族传统逐步交融、现代化和民族化趋于结合的时期。新与旧、中与外、雅与俗、现代化与民族化、为人生与为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影响,呈现错综复杂的面貌。尽管不同时期文学各有其阶段性特征,但这一百年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发展一贯性:作家们面临文学发展的许多共同课题,有着大致相同的困惑与追求。这就尤其要求文学研究格局与方法的创新,要求在世界文学广阔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百年发展的总体性特征及规律,为未来提供历史的有益借鉴。

严家炎,1933年出生于上海,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有《知春集》《求实集》《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世纪的足音——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论集》《金庸小说论稿》等18种。

,文学研究欧雅壁纸 应有历史责任感

相关:

杨丽萍和她厚重的《平潭映象》《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日本传说中的般若、天狗,以及长着无数张脸孔的多面人……《平潭映象》中极具东方美学的造型服化,将海洋文化在舞台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5月14日,舞蹈家杨丽萍映象系列第三部作品《平潭映象》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北京站首演发布会,并将于6月6日-9日和京城观众见面。剧目以舞蹈为主要形式,穿插了地方古乐、舞龙舞狮等福建特色民俗元素,将为观众献上一场文化视觉盛宴。 演绎东方魔幻 以平潭的历史人文..

谁在追捧国风音乐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国风音乐”,正逐步走出亚文化圈,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在国风音乐热度渐起的同时,多家公司与平台也瞄准该领域不断布局,不仅每年以国风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可达到数百场,QQ音乐、太合音乐等平台和公司也纷纷根据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在此布局。而在一切变化的背后,则是以“90后”、“00后”等年轻人为代表的观众群,不断为国风音乐的发展势头添柴加火。 每年数百场音乐会 无论是上个月刚刚举办的“少年中国”国..

汇聚亚洲文明 共享文化盛宴随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开幕,亚洲文明周活动也于16日起陆续在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地同步展开。 记者从当天举行的亚洲文明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板块,亚洲文明周活动包括亚洲文明巡游、亚洲文化展演、亚洲文明联展、亚洲影视周、亚洲文化旅游展以及多地举办的亚洲美食节等项目,将为各国民众奉献一场丰厚的文化盛宴。 来自亚洲相关国家和法国、拉美及加勒比各国的艺术家带来的25场剧场演出..

杨丽萍第三部“映象”作品有海有神话5月14日,舞蹈家杨丽萍《平潭映象》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北京站演出发布会,杨丽萍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江涛、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焱武、《平潭映象》女主角“平潭蓝”扮演者水月、舞美设计陶雷、服装设计崔晓东、音乐创作祁岩峰、文学架构梁戈逻等主创均来到了现场。 《平潭映象》是杨丽萍继《云南映象》、《黄山映象》之后的第三个映象系列作品,也是她针对福建文化背景所执导的首部海洋题材舞剧。..

《庞氏骗局》:从一场资本主义金融骗局 每个人看到了什么【文化谭】 2012年,以庞兹生平为蓝本的音乐戏剧《庞氏骗局》席卷法国,成为法国当代音乐戏剧重要的典型标志。 今年是庞氏骗局发生的第100年,查尔斯·庞兹在100年前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精心打造的庞氏骗局迅速影响整个西方世界。 2019年,央华戏剧邀请原版导演大卫·莱斯高,集合中国顶级音乐戏剧演员阵容,打造了《庞氏骗局》的中文版本。作为央华戏剧开年大戏、2019年中法文化之春首个项目,于2019年4月26-28日在北京首..

走近长城保护员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建筑奇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城保护。为提升长城保护的整体水平,今年1月,《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出台,阐释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内涵,明确长城保护总体原则、目标以及一系列工作要求。 早在2006年,聘请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就写入了《长城保护条例》。地处偏远、没有利用单位的长城段落所在地政府或者文物主管部门聘请当地群众担任长城保护员,并给予适当补助。 他们..

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金昭宇的安全帽仿佛是他的名片,他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经常因为这顶帽子被人认出来。 “你是中国人吗?为什么在这里?”别人问他。 透露身份的安全帽上印着9个汉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金昭宇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工程师,一名专业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者。 问他的人是中国游客,“这里”是柬埔寨吴哥古迹。 2011年开始,金昭宇进入吴哥古迹保护中国工作队,介入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他每年要在炎热的暹粒工作长..

吴书瑞:恢复古韵就是最好的文保气温接近30℃,吴书瑞和往常一样,头戴鸭舌帽,站在脚手架上,手拿画笔在古建筑上一笔一笔地描绘着。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在外人看来极具耐性的工作他早已习以为常。 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彩画工作室主任吴书瑞介绍,全年365天,他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和修复中度过。从事古建修复工作40余个春秋,吴书瑞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等国内外诸多文保工程的修复工作,“喜欢这一行,每当古建工程项目的修建工作完成..

亚洲影视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亚洲影视周启动仪式16日晚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 启动仪式紧扣“发挥影视桥梁作用,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主题,以拥有600年历史的太庙为背景,用光影再现了亚洲部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影视作品,用歌舞展现了亚洲艺术家的独特风采,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 在随后举行的“电影大师对话”活动中,14位亚洲著名电影艺术家围绕“亚洲电影与文化传承”“亚洲电影与文明互鉴”两个主题,深入..

《玩偶之家》 原班人马21年后重现经典千龙网讯 近日,记者在国家话剧院官网获悉,5月14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经典复排话剧《玩偶之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话”版《玩偶之家》将易卜生《玩偶之家》里140年前的故事改换到30年代的中国,挪威姑娘远嫁中国,努力融入中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但经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她终于毅然离开了她曾努力维系的家庭。该剧将于5月23日—6月2日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演出。 世界经典全新演绎 专注展现东西方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