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库布其》中国治沙实践的诗意书写

2019-05-15 08:34:49 来源:网络

库布其,中国著名的“死亡之海”,中国第七大沙漠,横卧于黄河河套弓弦之地。20世纪以来,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直接威胁着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漫长历史长河中,消失的荒漠,成为了消失的文明。变沙漠为绿洲,变沙害为沙利,是中国人千古以来的夙愿。和谷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春归库布其》,以诗意的笔调生动揭示了库布其熔炼出的成功治沙模式,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对人类治沙史的贡献。

沧桑巨变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倦追求。曾几何时,北方地区及北京上空受到沙尘暴的猛烈袭击,追其源头主要指向了鄂尔多斯的库布其。而今日,卫星图像显示,库布其已披上绿色霓裳,郁郁葱葱的沙漠绿地里,生长出了哈密瓜、西瓜、西红柿、胡萝卜,百姓感叹“种下了甜根根,拔掉了穷根根”。《春归库布其》真实记录了最近30年里库布其的巨变,一个个激动人心、充满力量的库布其故事震动了世界,而这正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伟大奇迹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几代人努力的接续。据《春归库布其》描述,这一行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被推向一个接一个高潮。鄂尔多斯各级党和政府倾尽全力,成为最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农牧民是最广泛的参与者,232支治沙民工联队,5820人生态建设工人奋战在一线;广大企业参与是重要支撑,作品所描绘的亿利集团征战沙海的场景雄浑壮阔、可歌可泣,25年投入30亿元,实施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一点一滴去推进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在苍凉荒漠里放飞绿色梦想。

人,是奇迹的创造者。作品记述了在这项跨世纪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刻画了大批矢志不渝的当代愚公。作品用细腻的笔触和场景,讲述了“沙漠王子”王文彪的故事。他初次上任盐厂,乘坐的吉普车被埋在沙子里,扫了众人的兴,也给他带来懊恼。他很快审视了当地的处境,果断做出了优先治沙的决定。在当时残酷的生存压力下,多数人并不肯轻易服从一个年轻人。曾有亿利老员工指着他的鼻子说:“几百年来没人敢干的事,你王文彪就能干成?”有年长的高管斥责他:“黄河边的沙漠那么宽,是咱一家企业能保护的吗?”后来,又有两位高管不赞同他的决策,说如此下去,整个企业就完蛋了,并当场辞职,拂袖而去。王文彪与生俱来的倔强和坚韧,造就了他不服输的劲头,面对种种反抗和围攻,他没有丝毫犹豫。回望30年的荒漠治理之路,王文彪和他领导的亿利集团有太多的不易、太多的感恩。当年,他硬着头皮去金融机构贷款,本不抱希望,但在这个关乎成败的时刻,当地政府给予他莫大的信任。

传递一种精神与信仰,是作品的灵魂。《春归库布其》向世人展现了在跨世纪工程中作出各种重要贡献的人们,有始终致力于治沙防沙的党政领导,还有可爱的农牧民。没有树苗,他们拿自家的5只羊换回树种苗条;没有路,他们肩挑背扛,把苗条一捆一捆背进去,拼死也要跟沙漠斗一斗;没有现成技术可用,自己来创造,比如民工队长高毛虎无意中发明了水冲植树的方法,并拿出家里存款组织人员承包造林。在苍凉大漠中,绿色已成为一种信仰,深深浸润到库布其人的血脉中。《春归库布其》带给人们很多启示,作品深入剖析自然、财富、资源等人地关系,把问题当机遇,把沙漠当财富,体现创新的思维与发展的辩证法。

这是春的归来,也是希望的重生。2000年前,这里森林茂密,诞生了鄂尔多斯独有的草原文明;200年前,这里连年放牧开荒,牧歌消逝,百姓们沦为蓬头垢面的生态难民。经过数十年的治理,曾经寸草不生、风蚀沙埋,而今芦苇摇曳、水鸟翱翔,一幅灵动清澈的天蓝水绿图铺展开来。为展现治沙史,作者经历了艰辛的采访调研,不厌其烦地收集大量素材,作品融人口地理学、生物科学、人文历史及深刻哲思于一体,精益求精,文采斐然。在这部厚重的纪实报告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是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智慧,它是属于库布其的,更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

(作者:胡平,系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帕玛氏 《春归库布其》中国治沙实践的诗意书写

相关:

《追梦云天》以崭新工业题材讲动人中国故事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大型民用客机的制造,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并累计接到海内外订单850架,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9个春秋。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突破,也代表着中国创新驱动取得重大成果。 一项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几代人砥砺前行,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原创现实主义话剧《..

“小说课”的兴起与文学生活的变迁时至今日,知识领域的分化日趋精细,有关概念的界定却愈发艰难。为免定义顾此失彼,将小说家理解为靠小说“说话”的人,或许不失为朴素而有效的方式。但要细究起来,说话还有不同的层面。就中国小说重视“说”和“讲”的传统而言,说话简直就是小说家的天职。小说家时常在不同场合发言,无疑直接表露着他们的文学观。说话方式及意味的不同,不仅关联着小说家身份功能的变化,也折射出文学生活的变迁。 当余华将一本随笔和演讲集..

“亚洲文化展演”在京启幕 5月14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演员王启敏(右一)、孙瑞辰(右二)表演芭蕾《天鹅湖》选段。 当日,作为亚洲文化展演活动的开幕演出,中央芭蕾舞团携手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艺术家共聚一堂,演绎了一场精彩的《亚洲芭蕾之夜》。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亚洲文化展演”开幕式演出《亚洲芭蕾之夜》14日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来自韩国、菲律宾、中国的艺术家同场炫技,为观众呈现《天鹅湖》《堂·吉诃..

文学艺术就是要传情达意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定义。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为此费了许多纸张和脑力。我想,衡量这些定义是否靠谱,还是要回到“情”上来。有了“情”,才有文艺;越是情深意长,艺术性就越强。孟繁华先生发起的关于有情义的文学的讨论,我举双手赞成。 文艺上的传情说,来自美学上的“传达说” 关于情感的传达,在美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学说,被称为“传达说”,提出者不是职业美学家,而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何明星:让亚洲文学重放光芒在学术上,亚洲文学有时又被称之为“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相对应。本文所指的亚洲文学,指的是包含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中亚等广大亚洲、非洲地区,在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学作品、各类文学题裁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学风格。 文学直接脱胎于文化与文明,因此亚洲文学具有浓厚的亚洲文明特色,即亚洲文学是亚洲智慧、亚洲价值和亚洲精神的鲜活载体。概括起来,亚洲文学大体有如下三个方..

《追梦云天》是对冷门戏剧题材的一次成功开拓正如设计和制造大飞机一样,《追梦云天》这部作品同样充满了挑战性。 正如剧中人唐瑛的自信和骄傲,这部戏传递出的正是一种中国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它的创作没有因循守旧,没有沿着通常人们熟悉的老路行走,而是真正探索了一条前人几乎没有走过的道路。一个民族的自信离不开航空科技工业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形成是由该行业各个领域成千上万次探索和失败、乃至牺牲积累出来的,这种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永远是..

“葫芦娃之父”去世 剪纸动画成绝响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影协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国际动画学会(ASIFA)会员、中国剪纸动画创始人之一、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获得者、《葫芦兄弟》导演胡进庆同志,于2019年5月13日下午三点零二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 胡进庆同志,1936年生,江苏常州人。1953年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修科毕业。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造型设计、动画设计,参加了《骄傲..

莫高窟壁画修复师:耗一辈子为后人留下不能复制的文明一副棕框眼镜架在李云鹤的国字脸上。 若隐若现的白线把镜片分成两块,挑起眼睛走路时,就用上面的平光镜;垂下眼睛工作,就用下面的老花镜。 他是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师,“行医”63年,修复壁画4000余平方米。如今86岁,硬朗,身量挺拔,牛仔工服一披就去工作,手脚利落,帽子底下头发花白。 春末的洞窟,空气阴冷。李云鹤攥着金属栏杆爬上脚手架,然后蹲下身,视线穿过老花镜,抵达壁画上“生病”的众神。 这样的场景李晓洋见过无..

《一条大河波浪宽》献给国庆七十周年的文学厚礼由潘小平、余同友、李云、许含章四位皖籍作家合著的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是一部大作品。 它是一部反映中国70年治淮历程的文学史记。1950年,新中国刚刚建立,淮河流域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便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接连作出4次批示,要求全力救灾并兴建治淮工程,他整个夏季为此殚精竭虑。此后,历届中央领导人对治淮高度重视,长抓不懈,终于使千年历史上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河患得到根治。也许,这是唯一贯穿整个新中国历史的..

硬核、锦鲤、敲黑板……引导网络语言健康发展核心阅读 如今,网络生活已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也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常用语。网络语言有很强的口语和方言特点,善于利用汉字形音义上的各种可能性,形成有想象力的超常规词句组合。不过,在体现创造力的同时,也有一些流行语存在生造甚至低俗等问题,需要大家提升话语修养、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共同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最新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