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怎么可能!

2019-03-22 08:10:42 来源:网络

◎俞露

电视剧《都挺好》正在热播,由剧中原生家庭引发的重男轻女、啃老、赡养老人等现实话题,持续引发公众的讨论。关于该剧本身的争论也持续升温,到底是“现实主义”还是“网络爽文”,同时,该剧的原著作者小说家阿耐也浮出水面,从《欢乐颂》《大江大河》到《都挺好》,这个游离于主流文坛之外的作家为什么能持续产生爆款……

在我看来,《都挺好》的成功,只因:智商占据高地,态度锋利如刃。

故事讲的不过是苏家三兄妹及其小家庭,围绕成为鳏夫的父亲的赡养之争,但却仿佛潮水退去,露出了中国家庭嶙峋的真相。

而该剧与其说是独树一帜,不如说是拨乱反正。

在“家庭剧”被心明眼亮的群众冠以“家庭恐怖伦理剧”之前,从赵宝刚的《过把瘾》开始,中国家庭剧一向悲欢俱足,水准在线。而自从过渡到锅灶炉台、婆媳妯娌,就仿佛泥足深陷,观众群体也开始趋同——高度重叠于春节催婚人口。

或如《红楼梦》里宝玉说,姑娘年轻时是珍珠,年纪大了就发黄成了死鱼眼珠,所谓国产家庭剧,更常见是一堆成色不同的鱼眼珠的搏斗。家庭国剧就此成为街坊话题索引,中老年妇女情商指南,可谓剧界“广场舞”。

但平凡不等于庸俗,并且从来不等于——《都挺好》此番表现,显得深谙此道。

播出过半,该剧评论两立:要么是大呼人间已足够不值得,不要再用剧情来蹂躏添堵;要么是义愤填膺,意欲“集资暴打苏氏父子”。但并不妨碍八成以上豆瓣网友放下身段,打出8.3高分。

“正午”并非视该剧为守成之作,倒是一上来就杀伐决断,抛出其核心母题:中国式原生家庭及其受害者生存指南。

原生家庭与平庸之恶

“原生家庭”成为公号界的流行语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

随心理学的推广,五六年前,这个词才被引入中国。初见者对它每每都有醍醐灌顶之感,随着《都挺好》等剧的热播,这一概念正呈现自一二线向下、自年轻群体向上的普及之势。

“原生家庭”指的是成年人独立之前,以与父母关系为核心的成长环境。它既是一个边界概念,也是每个人自我认识的一道分水岭。

由于文化浸染,在我们的既往观念里,家庭和亲友都是约定俗成的抽象印象,主要是一些等式:譬如妈妈必等于温柔慈祥,爸爸必等于刚毅严格,兄弟手足必等于相互帮扶,所谓家,基本是一本糊涂账,同时也必等于“家和万事兴”。

可惜没人能把美好的愿望当现实活,《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原生家庭,就是替大家来露馅的。

看清苏家,只需看清苏母——苏家的首席编剧。

苏母出身于重男轻女家庭,长大后嫁给资质平平的苏大强,气不过也照样能过,再嫌弃也不妨碍生儿育女,同时得以另一种如愿以偿:丈夫负责做奴仆,大儿子负责争面子,二儿子负责当宠物,小女儿负责成为她发泄愤懑、报复命运的出口。

大儿子读书肯卖房,小儿子要钱愿节衣缩食,在家世优越的媳妇面前,苏母更是一个苦心孤诣、温存绵柔的婆婆。言而总之,她绝对算标致的“含辛茹苦”。只不过,对儿子有多甘愿,对女儿就有多冷酷,足以毁灭一个人一生的招数,她都无师自通,行云流水。

苏母告诉我们:弱者翻身,往往翻出的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变本加厉。

一言蔽之,当年受到的苦,今天要在更弱者的身上找回来——在社会丛林里找不到,就自己建一个家庭丛林,找不到更弱的,就生一个。

总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不快乐,要以其他人的更不快乐来买单。而他们一旦通过生育无条件获得权力,那母子或者父子关系,就是孩子们人生悲剧的第一幕。

而苏家的原生家庭格局,就是因应着“找别人清算自己不快乐”的苏母存在的,比如其丈夫苏大强。

常有相互厌弃的夫妇,看不见彼此其实是天作之合。作为网友要“集资暴打”的头号,苏大强在妻子过世后,表现出的自私、蛮横,和之前的窝囊、软弱,看着乍变,其实属于审时度势,耳聪目明——

他和妻子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同的只是他缺乏点勇气,在夫妻的权力博弈间败下阵来,因此选了“软柿子”人设罢了。女儿被妻子欺凌,他能装聋作哑求自保,一旦翻身农奴做主人,占起子女的便宜来,一样狠辣果决、麻木无情。

苏家夫妻膝下承欢:长子苏明哲,证明的是斯坦福也不能救智商,把书读烂也读不出一颗肉长的心。孝子牌坊要紧,哪管妻子女儿洪水滔天;次子苏明成,贴身圈养,断奶后现原形。虽尚有三分恃宠生骄的耿直不装,但那颗冰清玉洁随时找人背锅的“自尊心”,确是小心轻放易碎品。

袍子不用华美,底下也照样都是虱子。一众网友大呼心塞,只因苏家两代让人看尽平庸之恶。只不过,人有时反感的不是天体的皇帝,而是童言无忌,说了真话。

这句真话就是:不少家庭,都是以爱之名,行权力之实。

家乃是权力的法外之地,所谓外刚内柔。而许多家长,正好颠倒——只因权力视力最佳,最能分辨谁好惹,谁不能。

至于爱,苏母爱谁?她自己就头号缺爱,只是在用“爱”家人的方式,拐个弯来爱自己。苏家父子,爱谁?甚至苏明玉,又有多少能力去爱谁?

本质上,苏家人,定速巡航,惯性行驶,顶多算相互牵制,谁爱谁,那是题外话。

反正爱是很困难的事,之所以看起来多,只是被我们滥用了而已。

爱还是天书奇谭,掏心掏肺,才能将将学会。而学会了,还搞不好是一根软肋,在权力原则下固若金汤的一家之主,潜意识里想的是,动什么别动感情。

《都挺好》就是卡列班的镜子,照出许多家庭的爱无能。

但日子还得过,结果就是你骗我我骗你然后分头行动各自骗自己,不料出了个心口合一的苏明玉,什么叫日子还得过,不过了又怎么样,又不会死,让大哥“太失望了”。

大哥是真痴还是假傻?只不过本来以为一辈子也就演下来了,结果戏法正变得热闹,苏明玉跑上去,揭开大袍子,满满水汪汪的金鱼缸。合上,再变,尴尬了。

权力是爱的强力除草剂,有它的地方,爱就速朽。其实不止苏明玉,大哥、二哥以及小家庭,都是受害者。

苏母打牌时兴奋过度,猝死牌桌。终其一生,都无悔过之心,想想倒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她抛得烦恼去,苏家人继续面对问题。

当血缘不再能名正言顺地连接一切,也就不能再施展它的淫威。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在一起?

更深刻,是否就更快乐?未必,但更自由,更值得,一定。

这么想想,该剧倒真有些悲壮。因为都挺好,是不可能的——网上正一边倒地反对捣糨糊的“大团圆”结局。

人生苦短,去伪存真吧。

苏明玉们的受害者生存指南

这并不是部纯粹的女性主义剧,因为苏明玉的原生家庭受害者指南,普遍适用。

指南一,是认。

但“认”却不是本能首选。

因为面对不公,“受害者”心态才是最具诱惑力的壳,只不过代价是拿自己这条命去给别人的错误买单。至于选择妥协,就等于选择继承,意味着她就是下一个苏母。

苏明玉能活成自带粮草和地图的一支队伍,前提是从被迫读师范后就对家庭不抱幻想。更重要的是,她愿意为独立买单。

经济独立,精神独立,都不容易,并且常常相辅相成。

而独立的起点,是直面惨淡的人生。

认,最难。但苏明玉在这个字眼上既没浪费时间,也尽量少地浪费感情。

加害者不会提供出路,否则他就不会加害你。苏明玉看清真相,并且用行动表示继续热爱生活:剔骨削肉,莲藕再塑。换来的,一是实打实的钞票傍身,二是浑身上下活成自己。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不认,是还指望对生活撒娇。

之所以能认,三分在于不恋栈的智慧,七分在于愿战斗的勇气。

苏明玉不是反抗者,更无需上升到女权。她只是很早就看清人必须自己给自己买单。同时看清,原生家庭的单,不该她买。

既不要买错单,也不要不买单。这个道理,男女无差别的。

指南二,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鼓励的从来不是做好人,而是大家去做伪君子。

苏明玉以直报怨。她在苏母面前为自己仗义执言,在苏家父子的轮番道德绑架下,不自乱阵脚,该怼怼,能撕撕。另一边,谁对她好心里最分明,对上司老蒙,以德报德,忠贞不贰。

面子和里子之间,“国产家庭恐怖伦理剧”从来眼睛不眨选面子,一言不合就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苏明玉云淡风轻,选里子。

和合二仙,得之幸也,但若要委曲求全,求来的早已不是二仙。

对苏明玉这一人物逻辑自洽的肯定,也造成了网上对后续她过多卷入家事,以及对各种洗白苗头的不满。因为她明明早已在狠辣的成人世界,跑成了一头善良的狼。

善良的狼,比善良的兔子要强。前者更接近善良的真相——力量。

在捣糨糊哲学里,我们经常分不清懦弱和善良的区别,其实很简单,懦弱只是看上去善良的自私。

反观大哥苏明哲,做出一整套忍辱负重的技术动作,不过是和苏父一起欺负弟妹,这种期期艾艾、内心暗爽,看似以德报怨,其实是对公道二字最不负责。

只让子女当孝子贤孙,不叫父母当佳母慈父。无源之水,哪里见过。

中国式原生家庭,受害者甚重,弱势群体从来都是子女,但为子女们定制的紧箍咒反倒最多——这何尝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权力法则?

寻找理由总是容易,理解苦衷也并不难,只是改变不了伤害的事实。不如九字真言:我理解,但是我不接受。

就像苏明玉,不需惩恶扬善,只需实事求是,以直报怨。

至于皆大欢喜,本是空穴来风,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挺好,不可能。

只因社会处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型阶段,而集体这个概念,并非抽象,就像“家”一样,它由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组成。

照我看,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并不矛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字游戏,都绕不开那个“人”。

每个人都把自己过好,集体没有不好的道理。

而天下对父母最孝顺的事,也是把自己在一个人的意义上活好。因为家的本质,就是希望你活得尽量幸福的射线起点,因为家人的本质,就是最深切地盼着你活得像人的人。

如果都不是,那还真的是“家”?

如果都不是,家人和陌生人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都不是,对天下许许多多的苏明玉来说,何处是家?

“此心安处。”

唯有如此,也本来如此——终极指南。

,企业所得税率 都挺好?怎么可能!

相关:

王蒙“跨界” 聊聊睡不着觉 近日,一本有趣的睡眠之书即将由长江新世纪推出。这本名为《睡不着觉?》的书由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和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合作完成。 《睡不着觉?》采撷两位作者关于睡眠的对谈而成书,这是一本关于睡眠的趣史,更是一部哲学小品。 当睡眠问题日益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生命健康时,作家和专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分享关于睡眠的趣事和见解。王蒙从生活经验出发,讲述自己从少年失眠到老年善睡的有趣..

再添新作 刘一达写“汤爷” 近日,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主办的刘一达《汤爷的救赎》新书发布会在三联韬奋书店举行。这本书是“京味儿”小说掌门人刘一达酝酿三十载、构思十余载的匠心力作,当中既有传统、珍贵的老北京范儿做派,也有鲜明活泼的时代气息。 作为“京味儿文学”的又一力作,《汤爷的救赎》围绕一条不翼而飞的翡翠项链展开,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宝”和“寻宝”的故事。从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到马来西亚的异国之城,项链在不同的人手中流转,或哭..

大乘G60上市 售价5.99万起/标配就很给力汽车讯 3月21日,大乘汽车G60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于紧凑型SUV,此次共推出1.6L 5MT精英型和1.5T 5MT豪华型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5.99万元和6.99万元。 大乘汽车G60 官方指导价车型售价1.6L 手动精英型5.991.5T 手动豪华型6.99制表:汽车 外观方面,大乘汽车G60有浪漫白、耀目黑两种颜色可供选择。作为2019年发布的第一款车型,G60的外观大气时尚,大尺寸前进气格栅格外亮眼,与车灯形成贯穿式一体化风格,使得前脸整体具有较高辨识度..

Jeep 全新皮卡Gladiator海外工厂下线 有望今年第二季度上市汽车讯 日前,据海外媒体报道,首辆Jeep全新皮卡Gladiator正式在海外工厂下线,新车是基于全新牧马人,欢迎与我们联系,一经采用,必有重赏。

大肆裁员、交付造假 蔚来汽车被指“人傻钱多”汽车讯 3月21日,有媒体道称,一名蔚来前员工在知乎上爆料蔚来汽车正大肆裁员,去年李斌赢得了与何小鹏的一万辆交付赌约,其背后是李斌出老千“自导自演”的结果。 对于这个大瓜,小编好奇的打开尘封已久的知乎APP,搜索“蔚来”关键词,顿时感觉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裁员真真假假 关于蔚来裁员的话题在知乎上异常活跃,回答内容多种多样。 员工买车三年 公司倒贴8万 蔚来前员工的爆料中,最大的瓜当属蔚来去年如何完成一万辆交付..

隋文静/韩聪再夺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彭程/金杨第四3月21日,2019年花样滑冰世锦赛继续在日本埼玉进行,双人滑自由滑比赛结束后,隋文静/韩聪以234.84分的总成绩,继2017年后第二次获得世锦赛冠军。两对俄罗斯组合塔拉索娃/莫罗佐夫与扎比亚科/恩伯特,分别以228.47分和217.98分获得亚军和季军,另外一对中国组合彭程/金杨215.84分排名第四。 短节目排名第二的隋文静/韩聪,自由滑最后一个出场。上来隋文静/韩聪三周捻转定级四级,后外点冰三周接两周再接两周轻松完成,后内结环..

《梁祝》:60年 琴弦上飞出的蝴蝶已成经典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1959年,这部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诞生,并在“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首演,演出的成功推动了次年首届“上海之春”的举办。60年来,从琴弦上飞出的蝴蝶早已飞入千万人心中,成为中国音乐一个经典的符号。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于4月8日至28日举行,60岁的《梁祝》将亮相闭幕音乐会,由当年首演者俞丽拿的学生陈家怡担任独奏,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共同呈现。昨日,作为“上海之..

这样穿才时尚!苏宁体育零售发起跑步挑战运动界的网红,跑步堪称第一。换上新衣,沐浴在3月的阳光和春风里,是每个跑步爱好者最享受的事情。3月21日,苏宁体育零售举办的了跑步节活动,为跑步运动者准备了每400减200等专享优惠。 春天是运动爱好者们最喜欢的节日。321跑步节期间,上苏宁易购体育频道购物,领券就能享受运动户外品类部分商品满400减200,满100减50等超值优惠。上特步专区,还能享受到满199减70,两件85折,短袖短裤三件99元等活动。 除了超值大额优惠..

吉利2018年销量超150万辆 净利润高达125.5亿元汽车讯 2019年3月21日,吉利汽车H00175在香港发布2018年财务报告。根据报告,2018年全年销量1500838辆,同比增长超过20.3%,销量名列乘用车第四、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市场占有率由2017年5%提升至6.3%。 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占比约10%,每年研发投入超上百亿元,处在汽车行业前列并远超平均水平。精品车战略成效显著,2018年3.0代精品车销量占比55%,8-15万车型占比61%,10-15万占比30%,轿车与SUV均衡发展,销量稳居中国品牌..

群众演员不该是影视“水桶”的最短板春节档电影《新喜剧之王》讲述了身为群众演员的主人公“逆袭”的故事,而现实生活中的群演则往往没那么幸运。群演本不该,却实际上成为了影视行业“水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其际遇总是折射着影视行业百态和人生世态炎凉。随着聚焦群演、致力于打造群演产业链的“青岛东方影都全国群演大赛暨‘群演公社’项目”的启动和相关研讨会的举办,关于群演的话题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群众演员不可或缺 群演不同于跟组演员。跟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