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新玩法

2019-03-20 11:29:01 来源:网络

随着大众对文化教育的越发重视和免费开放政策的普遍实施,博物馆已成为各地旅游路线中不可缺少的去处。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高度集中的机构,如何更好地起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作用?记者采访了多家博物馆、旅行社和教育机构,发现它们已经围绕博物馆资源做起了文章,通过研学游、项目学习、团体定制、高端雅集等形式,探索推出了不少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项目。

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10年前,博物馆以物为本,保管好藏品是第一位,至于什么样的观众看展览、是否喜欢看,基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苏州博物馆宣教处主任李喆说,如今博物馆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教育成为博物馆首要功能,观众被放在第一位。据苏州博物馆所做的观众来源调查,该馆70%的观众来自外地,“这促使我们思考并探索——怎样调动文化资源为游客更好地服务”。

对旅游行业而言,则有另一层期待。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珺认为,旅游业自诞生之始就与文化有交集,如今文旅融合的提出,更促进了二者的深度互动和交融。从事旅游业十几年的她经常带团参观博物馆。“博物馆不能仅仅展示藏品,更重要的是培养观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她说,“博物馆可拓展的领域很大,从优化参观环境到借助展品展现背后隐藏的艺术、文化、历史、政治、社会、军事等内容。”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部刘雅因长期在展厅与观众交流,对此感受格外深切:“博物馆可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用一个金字塔表示,底层为旅游者获得的展品信息、数据、感受等,顶层则为价值观。文化旅游活动应以顶层为最高目标。”据介绍,2016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国家典籍博物馆策划组织了海淀研学游之“悦读之旅”活动,整合国家图书馆南北区资源,结合展览举办多个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3年来颇受观众好评。

“博物馆活动对观众不仅要具备吸引力,而且要让他们的体验感好、获得感强。”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教育推广部主任王芳说。为此,广东省博物馆把展览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比如从“南北通融——岭南古驿道”的展厅到历经千年风霜洗礼的古驿道,让观众实地感受和体验岭南文化以及朝代更迭中的社会变迁。“当我们驱车三个半小时到达南江罗定古驿道,旅行社的朋友被衰败的古道惊呆了,说‘从来没有游客到过这里’。”王芳说,广东是旅游大省,但很多广东人习惯出省游,觉得广东没什么好看的。2018年暑假开始,广东省博物馆开发“驿路同游——南江古道寻迹”项目,很受欢迎,如今已接待30批游客、近1000人。

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几乎在每个展览里,苏州博物馆都会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专业人士等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苏博不能光靠贝聿铭大师的建筑艺术吸引游客,靠内容才能更长久。”李喆笑说,比如苏州清代收藏家系列展,会根据不同受众的理解力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导览和教育活动,展厅里有语音导览和讲解员进行展品讲解,也有专业人士进行更为精深的讲解,教育活动既有针对低龄观众设计的艺术课程,也有面向专业人士的高端雅集。

“对博物馆项目来说,文化内涵很重要,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内容为王’。要做好内容,离不开细致的基础性工作,比如工作人员要多次踩点,通过前期探访和策划把历史文化阐释清楚,把想法落到实处。”王芳告诉记者,在“行走古驿道”项目中,广东省博物馆初步把受众圈定为中小学生,以综合实践课的方式开展活动,之后联合学校各科老师一起策划项目内容,以期在游览过程中进行多学科、深入的研究学习。

在郁南磨刀山遗址,学生采集原始人的生活证据,分析原始人的定居原因,并使用“旧石器”打海产品,体验古人类的生存状态。在曾见证唐代诗人刘禹锡等官员被贬之途的梅关古道,学生自编自演了小话剧《刘禹锡的苦乐人生》。“博物馆不仅是展览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综合展示历史文化的平台。”王芳说。

“国内的大型博物馆不愁参观量,但有些普通博物馆少人问津。”“知心姐姐”曼云长期组织青少年参观世界各大博物馆,她建议,普通博物馆要挖掘自身价值,突出核心特色,找到与观众的连接点。

博物馆除了自己开发项目之外,还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中华航天博物馆与北京明德未来营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以博物馆为基地开发高端稀缺资源项目,如参访京津博物馆、航天大院以及设备组装车间,甚至还组织学生深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将来还会带学生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的国际航天基地进行考察学习。”明德未来联合创始人蔡美玉说。

品质、经营、安全的全方位考验

博物馆开展专业化讲解以及深度游也会涉及经营收费,据了解,目前博物馆的主推项目仍以社会效益为主,如广东省博物馆的“行走古驿道”项目,行程4天至5天,收费为2000元。“这包含吃住行以及材料费,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希望保证活动质量。”王芳说。

“市场上有不少收费昂贵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研学项目,有的甚至突破底线,可以说是给行业抹黑。”尤里卡教育首席执行官张晓扬认为,博物馆研学更需注重准确性、特色化和安全系数。

而对李喆来说,困难在于找到合适的旅行社合作。苏州博物馆除了接待外地游客,也会组织本地居民到其他文化资源丰富的博物馆进行探访交流。“在实际操作中的突出感受是,缺少资质好、业务熟的旅游合作单位。旅游机构往往觉得博物馆活动不赚钱,不太愿意接,我们则希望提供高质量的车辆、餐饮和住宿配套,因此对旅行社要求较高。”李喆说。

将博物馆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整合,的确考验文化和旅游领域从业人员的智慧。从展陈思路到旅游线路、从有限展厅到广阔天地、从潜心研究到市场经营,都需要行业各方人士凝聚共识、通力合作,才能真正深化文旅融合,为观众提供更精良的文化旅游产品。

,“博物馆绮丽的拼音 +旅游”新玩法

相关:

开辟生态文学研究新景观生态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现代人必须确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必须扭转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消耗自然为能事的现代文明方向,实现现代文明的后现代生态转向。在促进意义深远的生态文明转向中,很多学者相继瞩目于传统中国的生态智慧,但对传统生态智慧是如何赓续至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这一主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开掘,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树东的学术专著《天人合一与当代生态文学》便聚焦于天人合一的传..

陈河:呼唤坚硬文学野性、阳刚、坚韧,这类男子汉写作是当下时代亟需的坚硬文学。加拿大华人作家陈河作品处处见出阳刚之气,有血性、有力度,凸显出强大的生存意志力。但这种野性不是粗野,不是暴戾,而是从生的执著中穿透出来的力量,男人英雄情结中的豪情,渗透着几千年父系话语体系根基。陈河笔下的铁人更切近于海明威《老人与海》硬汉精神,用心思索战争与历史的纠缠、刻骨的文化事件、艰难的求生意志。 经历多少磨难才能造就坚韧。陈河坚硬文..

梁鸿鹰:文学使人看向更辽阔的远方文学的力量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主要诉诸人的精神,影响人的精神。文学要勇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勇于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无论就文学所提供的认识资源也好,还是文学揭示的教训、借镜、真理,抑或是文学对人类审美感受、认知能力提升所担负的责任而言,都已经证明了文学绝非可有可无。文学能够为避免人陷于狭隘、自大或无知等发挥作用,有助于启发人们认识天外之天,看向更辽阔的..

安徽文学:多维度聚焦现实植根于文化厚土之上的安徽文学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当前的安徽文学创作既扎根于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融入现实的精神和未来的前瞻,正循着人民的心音拾级而上,呈现出特有的时代内涵与特色。 诗歌创作勇立潮头、敢为世先 安徽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镇,仅就现代安徽诗歌而言,就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陈独秀擅写旧体诗,胡适的白话诗尝试,湖畔诗社的汪静之出版《蕙的风》时年仅20岁,新月派代表诗人朱湘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十年来..

王立平:妙乐演红楼他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作曲家中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作曲的《少林少林》《牧羊曲》让少林寺享誉海内外,《驼铃》《大海啊,故乡》早已成为经典。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曲,用音乐为“红楼梦”注入了灵魂。有人说,他的音乐将林黛玉的“葬花”提升到“问天”的高度。 步入作曲家王立平家中,迎面一方屏风,右侧悬数副自书对联,文与字皆具意趣。客厅中横卧一架钢琴,透露出主人志业所在。77岁的王立平颔..

华人艺术家:换种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近期,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摘走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小金人”,这个以“爱与美食”为主题的中国式亲情故事感动了不少海外观众,也勾起了无数华侨华人的童年记忆。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部短片,是奥斯卡对华裔母亲和亚洲美食的一次致敬。 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带有中国元素的影片、艺术作品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中国故事也在以更加多元创新的方式感动..

文物医生刘良勇:巧手“复活”千年文物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我们惊叹匠人的修复技艺。在毫厘间的展示下,古文物走向了新生。在四川眉山,也有这样一位神奇 的“ 文 物 医生”——文物专业修复师刘良勇,他为文物实施“外科手术”,让它们的昔日风采得到重现。 为修复一幅画耗掉整整三个月 三苏祠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掩盖在一片绿荫下,穿过细长的走廊,拐几个弯才能找到,里面充满了神秘和古典的香气,置身其中竟让人有种“穿越感”。 见到刘良勇时,..

看,网上有群不一样的“80后”“90后”98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95岁的画家黄永玉,94岁的杂技艺术家金业勤,93岁的作家李瑛,91岁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人生大书”。最近,中国文艺网推出的《艺坛大家》节目,将上述一本本“大书”变成了网络短视频。在“小鲜肉”“小鲜花”霸屏的当下,《艺坛大家》坚持老老实实谈艺术、认认真真讲人生,因为纯粹、质朴而拥有了忠实的拥趸。 去年去世的著名舞蹈家、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李承祥,在创排..

多款文物表情包走红 回应:促使大家更了解文物本身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并配文“略略略”;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网友笑称,“看到动起来的文物很可爱,非常魔性,停不下来”。 3月19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称,表情包是馆内“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新颖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博物馆,也更了解文物本身。 走红 16个文物表情包网上热传 ..

网络直播: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在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场,一场演出最多也就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观看。同样的演出进入网络直播间,观众会立刻变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的传播边界。在它的“加持”下,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似乎被插上了翅膀,纷纷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社会的大舞台。不仅如此,网络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1.传统文化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