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河:呼唤坚硬文学

2019-03-20 11:28:45 来源:网络

野性、阳刚、坚韧,这类男子汉写作是当下时代亟需的坚硬文学。加拿大华人作家陈河作品处处见出阳刚之气,有血性、有力度,凸显出强大的生存意志力。但这种野性不是粗野,不是暴戾,而是从生的执著中穿透出来的力量,男人英雄情结中的豪情,渗透着几千年父系话语体系根基。陈河笔下的铁人更切近于海明威《老人与海》硬汉精神,用心思索战争与历史的纠缠、刻骨的文化事件、艰难的求生意志。

经历多少磨难才能造就坚韧。陈河坚硬文学的写作之路靠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指引。16岁工厂劳动,此后当兵历练,后在企业当经理,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壮年远走阿尔巴尼亚、加拿大,从事药品买卖、中餐馆生意,刚有起色,却被劫匪绑架,又幸存于世。陈河说,当年在生命垂危关头,想到尚未在《收获》发表作品,不能死,结果真的撑了下来,写作成为求生意志,这也是奇事。

硬汉文学总与战争密不可分。陈河几乎写遍了一战二战、国内战争、抗日战争、朝鲜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典型的战争文学有《沙捞越战事》《米罗山营地》《外苏河之战》等。2010年面世的《沙捞越战事》讲华裔周天化生于加拿大在日本人圈子里长大,被英军空投到马来西亚的沙捞越丛林执行特工任务抗日,却被日军用计要挟为双面间谍,他周旋于多重势力之间。在风云突变的国际战场上,飞毛腿特工周天化成长为一名地道的硬汉英雄。陈河的战争叙事有鲜明的传奇和异域色彩,虚幻与现实相杂,有力地再现海外华人的生存境遇。

但是,战争文学只是坚硬文学的一小部分。陈河创作喜以历史事件和真实故事为根基,为写好这些非虚构纪实作品,专程奔赴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各地收集资料、实地考察、采访老兵。行一般人不为之事,写一般人不写之文,追求极致的写作。硬汉精神是炼出来的,文学的坚硬也如是。海外作家多有入伍经历,多有浓重的部队情结,勇士们大胆敢闯,敢于走出国门,走出更宽广的路子。最硬汉的文学《老人与海》处处渗透出海明威式的强悍坚忍:“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我,但你永远打不败我”,这种坚硬是永不言败的精神。

坚硬叙事并不是一味的直来直去,而是善于设置悬念,千回百转,且增添浓郁的神秘色彩,哥特式小说的诡异幽暗与蓬勃向上的向阳感,多线并进古今穿插与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和谐地凝结于陈河小说。笔者读陈河小说常常手不释卷,熬夜看完,因其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猎奇侦探,扣人心弦的悬念扣点设置尤为精彩。《甲骨时光》交错并置当代的考古故事与商代的战争故事、商代巫女与当代麻风婆,给人时光穿越相通之感,更增添玄幻细节。全书弥漫神秘魔幻色彩。

陈河的考古式写作冥冥中总有很多神秘牵引,如马来西亚偶遇的出租车司机助其迅速找到了访谈目标。如《布偶》原拟书名为《前三后四》,后来灵光一闪,改了名,且以诡异的布偶串联起大量神秘独特的细节,又是这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促使作者将1988年述写1975年故事的短篇《布偶》,在20年后的2008年又扩写为长篇《布偶》。

近年,陈河频频获奖如首届“郁达夫小说奖”“华人华侨文学奖主体最佳作品奖”等。2017年10月上海举办第二届海外华文文学思南公馆读书会,陈河粉丝们特意从外地飞来。陈河小说题材宽广,如殷墟甲骨遗址破解、华侨工厂情爱、华人参加马共战争、国人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等,不拘一格,不愿自我重复。海外经历带来广阔视野,以世界眼光回看中国,以中西比较视野发现文化的取长补短;海外题材与国内题材交织,为小说增添跨国志愿兵、混血儿、传教士等新人物形象;运用多重叙事视角,富有异域空间跨越度、历史穿越感、悲剧穿透力,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在绝地困境中起而立之,陈河的坚硬文学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力量。

,绮怎么读 陈河:呼唤坚硬文学

相关:

梁鸿鹰:文学使人看向更辽阔的远方文学的力量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主要诉诸人的精神,影响人的精神。文学要勇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勇于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无论就文学所提供的认识资源也好,还是文学揭示的教训、借镜、真理,抑或是文学对人类审美感受、认知能力提升所担负的责任而言,都已经证明了文学绝非可有可无。文学能够为避免人陷于狭隘、自大或无知等发挥作用,有助于启发人们认识天外之天,看向更辽阔的..

安徽文学:多维度聚焦现实植根于文化厚土之上的安徽文学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当前的安徽文学创作既扎根于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融入现实的精神和未来的前瞻,正循着人民的心音拾级而上,呈现出特有的时代内涵与特色。 诗歌创作勇立潮头、敢为世先 安徽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镇,仅就现代安徽诗歌而言,就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陈独秀擅写旧体诗,胡适的白话诗尝试,湖畔诗社的汪静之出版《蕙的风》时年仅20岁,新月派代表诗人朱湘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十年来..

王立平:妙乐演红楼他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作曲家中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作曲的《少林少林》《牧羊曲》让少林寺享誉海内外,《驼铃》《大海啊,故乡》早已成为经典。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曲,用音乐为“红楼梦”注入了灵魂。有人说,他的音乐将林黛玉的“葬花”提升到“问天”的高度。 步入作曲家王立平家中,迎面一方屏风,右侧悬数副自书对联,文与字皆具意趣。客厅中横卧一架钢琴,透露出主人志业所在。77岁的王立平颔..

华人艺术家:换种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近期,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摘走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小金人”,这个以“爱与美食”为主题的中国式亲情故事感动了不少海外观众,也勾起了无数华侨华人的童年记忆。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部短片,是奥斯卡对华裔母亲和亚洲美食的一次致敬。 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带有中国元素的影片、艺术作品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中国故事也在以更加多元创新的方式感动..

文物医生刘良勇:巧手“复活”千年文物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我们惊叹匠人的修复技艺。在毫厘间的展示下,古文物走向了新生。在四川眉山,也有这样一位神奇 的“ 文 物 医生”——文物专业修复师刘良勇,他为文物实施“外科手术”,让它们的昔日风采得到重现。 为修复一幅画耗掉整整三个月 三苏祠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掩盖在一片绿荫下,穿过细长的走廊,拐几个弯才能找到,里面充满了神秘和古典的香气,置身其中竟让人有种“穿越感”。 见到刘良勇时,..

看,网上有群不一样的“80后”“90后”98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95岁的画家黄永玉,94岁的杂技艺术家金业勤,93岁的作家李瑛,91岁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人生大书”。最近,中国文艺网推出的《艺坛大家》节目,将上述一本本“大书”变成了网络短视频。在“小鲜肉”“小鲜花”霸屏的当下,《艺坛大家》坚持老老实实谈艺术、认认真真讲人生,因为纯粹、质朴而拥有了忠实的拥趸。 去年去世的著名舞蹈家、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李承祥,在创排..

多款文物表情包走红 回应:促使大家更了解文物本身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并配文“略略略”;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网友笑称,“看到动起来的文物很可爱,非常魔性,停不下来”。 3月19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称,表情包是馆内“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新颖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博物馆,也更了解文物本身。 走红 16个文物表情包网上热传 ..

网络直播: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在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场,一场演出最多也就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观看。同样的演出进入网络直播间,观众会立刻变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的传播边界。在它的“加持”下,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似乎被插上了翅膀,纷纷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社会的大舞台。不仅如此,网络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1.传统文化不缺..

《绿皮书》揭示的那道疤电影《绿皮书》近日获得第九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讲述了上世纪美国种族隔离时期,来自纽约的非洲裔钢琴家和白人司机在南下表演旅途中,彼此放下偏见和心结,获得跨种族友谊的故事。影片故事轻松诙谐、充满温情,但所反映的种族问题却令观众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剧本是根据对真实人物的访谈和他们之间的书信写就。电影中提到的“绿皮书”全称《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是纽约邮递员维克多·格林发起并出..

金培达:歌剧作曲最难的是“讲好故事”提起中国香港作曲家金培达,他的名字总和诸多电影作品联系在一起,从2000年《星语星愿》开始,观众所熟悉的电影《如果·爱》《寒战》《十月围城》《七月与安生》等配乐均出自其手,20多年电影配乐生涯里,他已将八座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收入囊中,2006年他凭借电影《伊莎贝拉》获得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音乐家。 近些年,金培达常活跃于舞台剧和音乐剧的音乐创作,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