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鹰:文学使人看向更辽阔的远方

2019-03-20 11:28:37 来源:网络

文学的力量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主要诉诸人的精神,影响人的精神。文学要勇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勇于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无论就文学所提供的认识资源也好,还是文学揭示的教训、借镜、真理,抑或是文学对人类审美感受、认知能力提升所担负的责任而言,都已经证明了文学绝非可有可无。文学能够为避免人陷于狭隘、自大或无知等发挥作用,有助于启发人们认识天外之天,看向更辽阔的远方,指引着人们去洞悉更幽深的精神领地。文学促使人不那么麻木不仁、不求甚解或心怀成见,文学把过去现在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社会思考传递给人类,让不同地方的人们都能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获得更多与他人交往交流的智慧。

文学的力量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主要诉诸人的灵魂,影响人的精神。文学对人的精神和人的心灵发言。文学要勇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勇于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文学以形象表达世界,分享人们对生活、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文学揭示种种秘密,积累和凝聚智慧,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灵魂得到浇灌,积攒起对抗外部世界的信心,克服孤独恐惧,渡过漫漫长夜。文学在进化中还获得了一种超脱物质利益和现实功利纠缠的能力,我们不指望文学解决具体的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希望文学提供精神上的愉悦,如果没有作家笔墨的装扮,世界会显得无比枯燥与平凡。文学使人们产生一种脱俗的冲动,心灵得到启迪、净化,精神得到指引,文学让我们去追求非现实的理想,幻想现世之外的境界,达到对世界和自然的透彻领悟,增强内在修养,丰富精神修养。

文学无论多么超凡脱俗,都是小说家或诗人从人生出发,凭借历史现实,经由语言及虚构等途径,去构建出的一个个新的宇宙和人生活其中的世界。凭借文学这个媒介,人们之间在交流的时候,不管地理距离相差多远,文化差异有多大,总能找到共同话题。文学注重向人难以认识的精神领域展开全面掘进。但,人的精神领域是如此的复杂、深邃、不可理喻,且具有相当大的个人性、差异性、隐秘性甚至黑暗性,人的内心世界之博大、驳杂,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文学让人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是如此相似、接近,以致于不管地域相隔多远,种族相差多大,对美丑、生死、爱恨、情仇的看法居然相差无几。比如,中国人相信相爱的人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国外的小说家也认为,陷入热恋的情人一定会有“通感”。

现实世界的博大为文学创造、言说、描写开辟了巨大空间和可能。文学这个领域太神秘,太变化多端,有人将毕生精力投入其中,因其无穷魅力,而使不少人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文学收获之难,在于作家和其他人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苦恼。他们经常受到语言与虚构、历史与现实的困扰。人们所知的历史已经是呼啸而逝的过去,已无法改变,而面对的现实却如此喧嚣、复杂,甚至超出了虚构的能力,如何用自己的笔,富有感染力地反映出每天都会有的巨大波动和变化的现实,揭示出历史现实当中人的喜怒哀乐,反映出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看法,呈现历史规律,对每个作家都构成了强大的考验。

人们希望通过作家的描写,看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民族所经过的种种波折。文学对抗世界的不完善,作家写出现实和人们所想象的距离之大,写生活的不完美,精神的瑕疵,与理想的差距。写人与人的隔阂,写人的固执己见,写人有思考的能力却没有行动的能力,写两性之间理解的不充分。文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脆弱的,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需要克服自身许多弱点。同时也昭示人们,人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力、良心,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完善。读者不一定完全相信作家所写的东西,作家也有充分的理由说,我写的本来就不是为了让所有人相信,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历史,是经过处理的现实,提供的营养元素与历史学家、新闻记者不同。

生活的河流每天奔腾不息,身处现实之中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生活的构建,文学主要不是为生活提供具体的指南,而是再造一个个想象的现实,让人们从中寻找一些印证、暗示与对照。古今中外的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证明,人在处理自己和现实、自己和社会、自然等关系方面有着非凡的智慧,文学有理由加以记录,鼓励现实中的人从中能够有所汲取。

,梁鸿鹰:文学使人看向更辽阔的绮组词 远方

相关:

安徽文学:多维度聚焦现实植根于文化厚土之上的安徽文学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当前的安徽文学创作既扎根于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融入现实的精神和未来的前瞻,正循着人民的心音拾级而上,呈现出特有的时代内涵与特色。 诗歌创作勇立潮头、敢为世先 安徽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镇,仅就现代安徽诗歌而言,就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陈独秀擅写旧体诗,胡适的白话诗尝试,湖畔诗社的汪静之出版《蕙的风》时年仅20岁,新月派代表诗人朱湘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十年来..

王立平:妙乐演红楼他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作曲家中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作曲的《少林少林》《牧羊曲》让少林寺享誉海内外,《驼铃》《大海啊,故乡》早已成为经典。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曲,用音乐为“红楼梦”注入了灵魂。有人说,他的音乐将林黛玉的“葬花”提升到“问天”的高度。 步入作曲家王立平家中,迎面一方屏风,右侧悬数副自书对联,文与字皆具意趣。客厅中横卧一架钢琴,透露出主人志业所在。77岁的王立平颔..

华人艺术家:换种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近期,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摘走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小金人”,这个以“爱与美食”为主题的中国式亲情故事感动了不少海外观众,也勾起了无数华侨华人的童年记忆。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部短片,是奥斯卡对华裔母亲和亚洲美食的一次致敬。 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带有中国元素的影片、艺术作品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中国故事也在以更加多元创新的方式感动..

文物医生刘良勇:巧手“复活”千年文物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我们惊叹匠人的修复技艺。在毫厘间的展示下,古文物走向了新生。在四川眉山,也有这样一位神奇 的“ 文 物 医生”——文物专业修复师刘良勇,他为文物实施“外科手术”,让它们的昔日风采得到重现。 为修复一幅画耗掉整整三个月 三苏祠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掩盖在一片绿荫下,穿过细长的走廊,拐几个弯才能找到,里面充满了神秘和古典的香气,置身其中竟让人有种“穿越感”。 见到刘良勇时,..

看,网上有群不一样的“80后”“90后”98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95岁的画家黄永玉,94岁的杂技艺术家金业勤,93岁的作家李瑛,91岁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人生大书”。最近,中国文艺网推出的《艺坛大家》节目,将上述一本本“大书”变成了网络短视频。在“小鲜肉”“小鲜花”霸屏的当下,《艺坛大家》坚持老老实实谈艺术、认认真真讲人生,因为纯粹、质朴而拥有了忠实的拥趸。 去年去世的著名舞蹈家、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李承祥,在创排..

多款文物表情包走红 回应:促使大家更了解文物本身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并配文“略略略”;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网友笑称,“看到动起来的文物很可爱,非常魔性,停不下来”。 3月19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称,表情包是馆内“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新颖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博物馆,也更了解文物本身。 走红 16个文物表情包网上热传 ..

网络直播: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在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场,一场演出最多也就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观看。同样的演出进入网络直播间,观众会立刻变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的传播边界。在它的“加持”下,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似乎被插上了翅膀,纷纷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社会的大舞台。不仅如此,网络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1.传统文化不缺..

《绿皮书》揭示的那道疤电影《绿皮书》近日获得第九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讲述了上世纪美国种族隔离时期,来自纽约的非洲裔钢琴家和白人司机在南下表演旅途中,彼此放下偏见和心结,获得跨种族友谊的故事。影片故事轻松诙谐、充满温情,但所反映的种族问题却令观众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剧本是根据对真实人物的访谈和他们之间的书信写就。电影中提到的“绿皮书”全称《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是纽约邮递员维克多·格林发起并出..

金培达:歌剧作曲最难的是“讲好故事”提起中国香港作曲家金培达,他的名字总和诸多电影作品联系在一起,从2000年《星语星愿》开始,观众所熟悉的电影《如果·爱》《寒战》《十月围城》《七月与安生》等配乐均出自其手,20多年电影配乐生涯里,他已将八座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收入囊中,2006年他凭借电影《伊莎贝拉》获得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音乐家。 近些年,金培达常活跃于舞台剧和音乐剧的音乐创作,2008..

牛弹琴:任正非接受BBC采访全文,45个问答很多话意味深长! 图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主要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接受BBC专访。 ■任正非接受BBC采访全文,很多话意味深长!(微信公众号“牛弹琴”(bullpiano)3月20日报道) ●2019年2月18日任正非接受BBC独家专访 BBC记者Karishma Vaswani: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倾听您的立场,我们知道现在全球针对华为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从BBC的角度来看,想通过这样的机会了解您的观点,对这样的机会表示感激,待会会向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