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艺术家:换种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2019-03-20 11:28:12 来源:网络

近期,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摘走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小金人”,这个以“爱与美食”为主题的中国式亲情故事感动了不少海外观众,也勾起了无数华侨华人的童年记忆。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部短片,是奥斯卡对华裔母亲和亚洲美食的一次致敬。

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带有中国元素的影片、艺术作品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中国故事也在以更加多元创新的方式感动着华侨华人与国际社会。

艺术牵线讲中国故事

“食物是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他们的爱都是通过嘘寒问暖、为你做饭、让你吃得饱饱的表现出来的。”石之予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谈到。

对许多华侨华人来说,食物承载着他们深沉的乡愁,述说着炎黄子孙血脉中不变的传统。

“包子,从器物层面来看,是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人的食物是特殊的文化符号。无论是包子还是饺子,体现的是家人团聚的观念,蕴含的是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

一个包子,一个短片,唤醒了华侨华人对中华美食的独家记忆,铭刻着海外游子对“家”不变的真挚情感。华裔导演用一日三餐的生活故事讲述中国故事,华侨华人文艺工作者更是把中华文化融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将其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呈现给海内外的观众。

“在悉尼生活几十年,我对中国的情感不曾改变。”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每每谈及自己的经历时,不禁感慨万千。

他于1987年便踏上赴悉尼求学的旅途。如今在海外生活三十余载,他始终坚守着“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用影像传递中国文化”的使命。

悉尼华星艺术团自2014年挂牌从35个团体发展至今,已扩展至48个团队。全团秉承“包容多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本土创新”的16字建团方针,在澳大利亚为中国文化发出一张又一张的亮丽名片。在刚刚结束的Parramasala多元文化艺术节中,华星艺术团的巡游表演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文化搭桥扬中国精神

一帧帧影像画面,一场场文艺巡演,为海外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用中国符号传递着中国价值观,用中国价值观表现全世界人民对于爱与美共通的追求。

“世界各国,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追求,但人们在情感层面的心理需求是一样的。”王琰说,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都有着充分的了解,能够较为容易地跨越文化之墙,建立文化之桥。

常年生活在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感受更为深刻。以侨为桥,影视与艺术作品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不管生活在哪个国家,中华文化的精神永远流淌在华侨华人的血液之中,国家培养了我们,在海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立足本土、服务侨社,丰富当地多元文化的发展本来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余俊武说。

“血缘、责任、回报”,是支撑着余俊武三十年如一日在海外用艺术推广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更是无数侨界艺术工作者的心声。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汇聚海外目光,也让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国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侨界文艺工作者追根溯源,砥砺前行,在中国故事中挖掘更多感动世界的元素。

新旧融合秀中华魅力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新与旧的交融,传递出美妙的文化魅力。

自2018年以来,抖音海外版TikTok开始席卷东南亚,在多个国家的应用商店占据了视频类产品的第一位。中国文化随同抖音出海,唱响世界。令人垂涎的中华美食、拥有深厚历史沉淀的古代建筑、口耳相传的民俗文化,都在15秒的短视频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进了华侨华人的心中,更走向了绚丽的世界舞台。

“越是传统的、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世界的,”谈到如何用影视与艺术搭好传递中华文化的桥,余俊武感触颇深。传递中华文化的作品,不仅要有感染力,还要能提高人们的欣赏力。

感染力就像豆浆,而欣赏力就如同点石成金的“卤水”,如何将凝集中华文化艺术精华的“豆腐”做得“鲜美可口”,让海外人士爱上它,需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

“要想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华侨华人就要善于利用高新技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价值观联系起来”,王琰指出,文化是不断变化与融合的,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个链接,就能展开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璀璨画卷。一个短片,就能呈现中华血脉的精神内核。社交媒体开创了新的艺术表达和传播方式,为传播中国故事与精神开拓了新的路径。如何融合文化中新的风尚与不变的内涵,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的道义与大爱,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海外华侨华人的生活点滴中去,是华侨华人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华人艺术家:换种方式讲述中国气冲斗牛的意思 故事

相关:

文物医生刘良勇:巧手“复活”千年文物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我们惊叹匠人的修复技艺。在毫厘间的展示下,古文物走向了新生。在四川眉山,也有这样一位神奇 的“ 文 物 医生”——文物专业修复师刘良勇,他为文物实施“外科手术”,让它们的昔日风采得到重现。 为修复一幅画耗掉整整三个月 三苏祠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掩盖在一片绿荫下,穿过细长的走廊,拐几个弯才能找到,里面充满了神秘和古典的香气,置身其中竟让人有种“穿越感”。 见到刘良勇时,..

看,网上有群不一样的“80后”“90后”98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95岁的画家黄永玉,94岁的杂技艺术家金业勤,93岁的作家李瑛,91岁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人生大书”。最近,中国文艺网推出的《艺坛大家》节目,将上述一本本“大书”变成了网络短视频。在“小鲜肉”“小鲜花”霸屏的当下,《艺坛大家》坚持老老实实谈艺术、认认真真讲人生,因为纯粹、质朴而拥有了忠实的拥趸。 去年去世的著名舞蹈家、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李承祥,在创排..

多款文物表情包走红 回应:促使大家更了解文物本身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并配文“略略略”;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网友笑称,“看到动起来的文物很可爱,非常魔性,停不下来”。 3月19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称,表情包是馆内“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新颖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博物馆,也更了解文物本身。 走红 16个文物表情包网上热传 ..

网络直播: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在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场,一场演出最多也就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观看。同样的演出进入网络直播间,观众会立刻变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的传播边界。在它的“加持”下,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似乎被插上了翅膀,纷纷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社会的大舞台。不仅如此,网络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1.传统文化不缺..

《绿皮书》揭示的那道疤电影《绿皮书》近日获得第九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讲述了上世纪美国种族隔离时期,来自纽约的非洲裔钢琴家和白人司机在南下表演旅途中,彼此放下偏见和心结,获得跨种族友谊的故事。影片故事轻松诙谐、充满温情,但所反映的种族问题却令观众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剧本是根据对真实人物的访谈和他们之间的书信写就。电影中提到的“绿皮书”全称《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是纽约邮递员维克多·格林发起并出..

金培达:歌剧作曲最难的是“讲好故事”提起中国香港作曲家金培达,他的名字总和诸多电影作品联系在一起,从2000年《星语星愿》开始,观众所熟悉的电影《如果·爱》《寒战》《十月围城》《七月与安生》等配乐均出自其手,20多年电影配乐生涯里,他已将八座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收入囊中,2006年他凭借电影《伊莎贝拉》获得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音乐家。 近些年,金培达常活跃于舞台剧和音乐剧的音乐创作,2008..

牛弹琴:任正非接受BBC采访全文,45个问答很多话意味深长! 图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主要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接受BBC专访。 ■任正非接受BBC采访全文,很多话意味深长!(微信公众号“牛弹琴”(bullpiano)3月20日报道) ●2019年2月18日任正非接受BBC独家专访 BBC记者Karishma Vaswani: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倾听您的立场,我们知道现在全球针对华为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从BBC的角度来看,想通过这样的机会了解您的观点,对这样的机会表示感激,待会会向您提问..

征战达喀尔 获政策支持 吉利甲醇汽车迎发展春天汽车讯 好事成双,吉利迎来甲醇汽车发展的春天。 3月19日,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八部委正式表态“在具备应用条件的地区发展甲醇汽车”。在此前一晚,吉利汽车为吉利汽车壳牌润滑油车队征战2019达喀尔拉力赛办了一场庆功宴。 “吉利在努力打造精品赛事的同时,将通过汽车运动促进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测试,提升吉利品牌形象,持续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高技术、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现场表示。 吉利汽..

曝2020款路虎卫士路试谍照 九月亮相法兰克福汽车讯,欢迎与我们联系,一经采用,必有重赏。

曝BMW M2 CS近距离谍照 预计下半年亮相汽车讯,欢迎与我们联系,一经采用,必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