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京成功上演 谱写英雄赞歌

2019-03-15 11:28:07 来源:网络

3月13日、14日连续两个晚上,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两晚演出剧场内皆座无虚席,观众们都被这部谱写闽西苏区英雄赞歌、展现闽西儿女大爱精神的原创民族歌剧深深打动。演出高潮处观众频频拭泪,大家多次用如雷掌声表达对于这部民族歌剧的喜爱之情。

《松毛岭之恋》是福建省歌舞剧院继民族歌剧《平凡的世界·黄土地》3月9日、10日在北京成功上演后的又一部重量级剧目。福建省歌舞剧院也成为本次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中唯一有两部优秀作品入选的院团。福建此次共有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平凡的世界·黄土地》和芗剧《谷文昌》三个剧目入选展演,六场演出同时作为“新福建 新风采”福建优秀剧目晋京展演第一阶段的演出。

此次晋京展演的《松毛岭之恋》,取材于发生在闽西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17年度首批重点扶持剧目、2018年度首批“优中选优”滚动扶持剧目。

《松毛岭之恋》于2016年底启动创作,先后十多批次组织主创和演员前往龙岩长汀故事发生地松毛岭腹地采风,主创人员走访了红军桥、松毛岭保卫战遗址、前线指挥部等历史遗迹,详细了解松毛岭战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反复揣摩先烈们的初心和老区人民的默默坚守,寻找故事的情感表达点。2017年11月在福建省长汀成功首演。

《松毛岭之恋》由中国舞台剧优秀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靳苗苗执行总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居其宏和福建本土剧作家王保卫共同担纲编剧。担任作曲和舞美设计是福建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卢荣昱和一级舞美陈文龙,剧中7个主要角色由福建省歌舞剧院14名演员担纲,平均年龄只有34.7岁。

据介绍,“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讲述了“松毛岭战役”后,一名客家妹子送别参加长征的丈夫后,默默坚守,忍辱负重,孝敬婆婆,拉扯幼儿和红军遗孤,矢志不渝等待的故事。在最终等到丈夫烈士证书后,她将30年里按客家风俗每年为丈夫做的衣服鞋子,放进了家门口的衣冠冢里,从此与丈夫坟对门、门对坟,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该剧2018年还专门创排了精简版、音乐会等不同版本,让大型歌剧作品也能轻装前行、走得更远,先后赴江西、贵州等革命老区巡演,并开展了多场进部队、进校园巡演,让更多省内外观众有机会观看精彩演出。晋京演出后,该剧还将在福州集中上演,同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边演边改中进行新一轮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代表福建冲刺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民族歌剧《松千聊 毛岭之恋》在京成功上演 谱写英雄赞歌

相关:

民族歌剧《沂蒙山》在京登台 以音乐语言再现沂蒙精神14日晚,由山东省制作推出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19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在北京登台。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 沂蒙地区是我国红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传说,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

研究《说文解字》30余年 79岁书法家解读汉字奥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花费几十年时间研究古代文字学巨著《说文解字》,然后写了一本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对书法家何大齐来说,或许不仅仅意味着完成一个心愿那么简单。而他的人生经历,远比一部书还要丰富。 何大齐。受访者供图 花费四年时间写成一本书 何大齐今年79岁,先祖在清朝嘉庆年间便已经在北京定居。他本人也一辈子没离开过北京城,所以即便祖籍在浙江,口音里却没有一丝南方的软糯。 “家里人有书法家,我也经常临帖..

我们今天如何看戏前年去西安旅游,友人相邀晚上看大戏《长恨歌》,是根据白居易的诗改编的,并云“精彩”不容错过。剧场是露天的,在骊山脚下一块平地上,置放一排排塑料座椅,看戏者多为游客,足有两三千人。及至开场,才发现导演把骊山作为背景,凡灯光设计、场景置换,都在山的大背景下展示。 确切地说,这是一场大型歌舞剧,歌声和音乐都是事先录制好的。由于背景过大,投影的宫殿等布景也巨大,所以,在戏台上演出的演员就愈发显得渺小。我..

《莲心不染》以肢体话说东方寓言2017年法国阿维尼翁国际戏剧节展演单元邀请剧目——舞蹈剧场《拈花》的姐妹篇、肢体诗剧《莲心不染》将于4月5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上演。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莲心不染》仍由《拈花》导演屈轶导演工作室进行把关,2018年,屈轶受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为该院研究生改编、创作了《莲心不染》。该作品的戏剧构作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我”之间..

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亮相京城2019年正值吴冠中诞辰100周年纪念。“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第三站将于3月16日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展。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已先后于三亚、香港两站成功举办。本次展览共遴选40余件吴冠中水墨及油画佳作,希望藉此展览怀念,分享先生对生活与艺术的热忱与挚爱。 吴冠中无疑是一位交叠着多重意义的艺术巨擘。在他身上承载着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激昂记忆,也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重要转型中起到主..

魏学峰代表:用文创产品打造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近年来,全国的博物馆都在研究、开发文创产品。“实际上,文创产品已成为博物馆展览的延伸,文创产品展区被视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表示,文创产品首先满足了大众的需要,让老百姓对博物馆文化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同时也是博物馆与大众沟通的一种方式。 “博物馆不是高高在上的宫殿。中国有5100多家博物馆,多数是传统性质的博物馆,传播方式上也是传统的让群众被动接..

文学界纪念冯牧百年诞辰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冯牧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中说,冯牧的一生,印证着时代精神的脉动。他始终忠诚于祖国和人民,深爱着生活和文学,他担当着对真实、美好和正义的责任,毕生矢志不渝。他的一生,融责任与使命、风骨与性情为一体,以永不枯竭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无私地创造和奉献,取得了多方面的卓越成就。作为战地记者,他采写的战地通讯、人物特写和报告文学,忠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刘邓大..

写《会饮记》如同写书信贾樟柯导演说读我的《会饮记》时觉得像读书信体的信,我想,书信这个词或者这种状态对我来说太准确了。批评家对于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让作者知道在做什么,作者有的时候做了半天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想得没那么好。 我在写《会饮记》的时候,感觉就是如同在写一封书信。我在给一个人写信,是给一个不知名的人写信,我相信他和我分享着共同的经验、记忆、知识,甚至和我关心着同样的问题。我在给那个人写信的时..

田沁鑫:让更多文艺精品走向世界文艺作品必须立足新时代,用文艺传递强国之声,增强精品意识,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国美学精神。 我导演的话剧《青蛇》,曾受邀参加美国肯尼迪艺术节和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在中国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受到美英观众的喜爱。创作之初,我们就秉持精品意识,走国际化之路。舞美设计来自德国,灯光设计来自英国,作曲是苏格兰音乐家,苏格兰国家剧院给予技术支持。国际艺术家团队来到中国..

李敬泽《会饮记》写出新的精神质地一个作家终归要对他的时代负起精神性的责任,以敏感的触须和发达的根系,牢牢伸向时代生活,也不断反哺时代生活。 洋洋洒洒一部《会饮记》,从2018年年底到现在,位居众多文学推荐榜单前列。原本以文学批评知名的李敬泽,经由这本书和之前同样引发读书界热议的《青鸟故事集》,成为作家中的“新锐”。 所谓会饮,既是取自柏拉图名篇,意指一种相聚而饮、谈天说地、探讨人生与真理的精神生活,又把古典的拉向当代,把精神的放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