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升级记

2019-03-08 08:36:54 来源:网络

全年累计上演剧目30部,其中大剧场剧目17部,小剧场剧目13部,包含巡演在内,全年共演出408场,斩获票房4000余万元……伴随北京人艺2018年成绩单的公布,北京人艺如今也为2019年的自己定下了新的小目标,将内容、场地上的软硬件双升级,作为中国戏剧节的标志,耳顺之年的北京人艺又将在新的一年焕发出怎样的生机?

观众席扩容一倍

上周日晚7点,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北京人艺首都剧院,大门外的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站着来到剧院门口“碰碰运气”的观众,而此时,在剧院门口焦急着询问着来往人群的梁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最近一段时间为了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人艺正演着《茶馆》呢,而且是濮存昕、梁冠华、杨立新和冯远征他们那个版本,9场演出一开票秒没。前几天我没有时间,正巧赶上今天夜里要出差,我就提前出门来北京人艺转一圈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有退票的观众。”

舞台之上演的火热、剧场座位供不应求。据北京人艺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的工程建设也在近日正式展开。东扩工程完成后,在王府井大街22号,除了现有的首都剧场与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以及位于灯市东口的菊隐剧场外,将建成一座拥有690个座位的中型专业话剧场和一座350个座位的小剧场”。

两座剧场共计1040个座位,在未来将极大地丰富北京人艺现有的剧场类型,满足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话剧演出。更为重要的是,届时北京人艺也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运作5个剧场的文艺院团。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我们的观众席将增加一倍,整个工程预计将在2021年完工,北京人艺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届时,在王府井大街22号将形成一个戏剧带。为此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在剧目和人才储备上竭尽全力做好充分准备”。

4部原创大戏箭在弦上

经典演出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北京人艺的3个舞台之上,2019年,北京人艺将上演大剧场剧目12部以及小剧场剧目12部,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北京人艺对原创新戏的日程安排。2019年北京人艺将推出的4部新戏将以“两大两小”的形式呈现。其中,首都剧场在原创作品的阵容上再次加强,题材方面则选择了一古一今。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北京人艺的院庆档期,将有一部当代原创新戏首先亮相,这部作品将聚焦现实题材,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目进行演出。但据了解,这部大戏将在几个备选剧目中产生,目前呼声最高的是一部科学家题材的作品。

随后8月,演员冯远征将借今年第二部原创大戏在首都剧场再执导筒。这部古典题材的作品将聚焦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讲述他一生的艺术创作和命运起伏。该剧由著名编剧郭启宏执笔,是他继文人三部曲《天之骄子》、《李白》、《知己》之后的再一部作品。

除大剧场的新剧目之外,小剧场领域也不容小觑,两部新戏将分别于6月和11月与观众见面,题材设置将与大剧场相互呼应和补充,给观众带来更多选择。

另外,2019年北京人艺在巡演方面,范围和剧目类别也有相应拓展。一方面,国内将会有更多剧目走出北京人艺,在京内外开展巡演;另一方面,北京人艺的部分戏剧作品也会去到国外进行巡演。与此同时,今年北京人艺与北京市教委联手创建的校园戏剧教育联盟也会有新的动作,将有3个小剧场剧目在5月走进北大校园。

传承背后的人才迭代

经典上演、新作打磨,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带有着北京人艺特有的风格,《油漆未干》、《全家福》两部大戏开场,2月23日,《茶馆》归来。随后4月25日起,《洋麻将》将继续上演,虽是外国经典,但现实性直指人心,两位老人、14把牌局,呈现人生体验。

与此同时,在2019年,备受期待的《窝头会馆》也会再次上演,从阵容到作品本身,《窝头会馆》经过十年来的打磨塑造出的人物魅力以及纯正北京味道演绎方式,不光让演员体会到了同台飙戏的快感,该剧也成为了观众抢票的重点。更加值得注意的是,10月11日,教科书般的《雷雨》也将再度与观众见面。

也正是在北京人艺源源不断地在舞台上呈现出大量经典作品的同时,人才方面的传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感觉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过去了,下一代人还没成长起来。”话剧《茶馆》中王利发的饰演者梁冠华曾这样表示。

以《茶馆》为例,从林版《茶馆》直至恢复焦版《茶馆》已有20年的时间,但纵观目前主演的年龄,濮存昕65岁,杨立新将近62岁,冯远征56岁,连最年轻的梁冠华也已经有54岁,濮存昕因为半月板水肿排练时常强忍疼痛,一旦正式开演则需要打封闭才能坚持整场。

梁冠华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那时候北京人艺的演员一茬儿接着一茬儿,每一代都有几个旗鼓相当的演员互相帮衬着,这一代也有《茶馆》里的这帮老伙计。如今的北京人艺,年轻男演员中间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就六七个,其他人要想接《茶馆》都得现学北京话。

虽然目前北京人艺也不断有年轻演员加入,但新人面对《茶馆》的态度往往是以普通戏剧的状态排练,甚至时常忘词需要场记提醒。在梁冠华看来,传承之上是演出,传承之下则是演员对于北京人艺的感情,以往北京人艺的演员都是从十几岁便进入学员班,宋丹丹、徐帆等人都是从跑龙套学起,长时间感情上的培养让演员和剧院间有着一条特殊的纽带,但目前大部分年轻演员对老戏以及北京人艺的历史并没有过多的熟知。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穆慕

,羌怎么读

相关:

记忆中的老杂志在同事桌上看到了一本最新的《小说月报》,不禁惊讶地拿起来翻看——至少有20年没有看到过这本杂志了! 说起来,是各具特色的老杂志伴随我走过30多年的岁月。 小学时,经常读的是上海出版的《少年文艺》,2角钱一本。于我而言,当时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班上一位女同学的父亲好像是邮局领导,是那个时期较有文化、收入也较高的人。每当她高举着最新一期《少年文艺》,极其夸张地晃荡进教室时,我的羡慕无法言说。 那本杂志最终也..

白冰:一棵长满绘本的树有个小镇,所有东西都只有一个:一只苍蝇,一只蚊子,一个做月光汽水的小姐姐,一个做彩虹面包的小哥哥,一个拉藤蔓大提琴的小歌手,还有一个小魔术师——只要她想,任何东西都会消失。你猜到了,最后,这里成了只有她一个人的小镇。 一颗向往蓝天和光亮的子弹终于出膛,它满怀喜悦,像鸟儿一样飞。然后它发现自己停不下来,差点射中了拿棉花糖的孩子、推婴儿车的母亲、年轻的恋人……最后飞向苹果树,“我没有了自己”。 儿童文..

大剧院上演国际妇女节特别音乐会激昂的鼓声随着曲风变幻,小提琴的柔美和萨克斯的厚重交相呼应。3月7日晚,演出还未开始,国家大剧院“公益座”早已座无虚席。其中,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优秀妇女代表等10余人,作为国家大剧院“公益座”的受邀嘉宾,在大剧院音乐厅观看了主题为“缤纷玫瑰”的2019国际妇女节特别音乐会。 整场音乐会独具女性特色,几位在音乐艺术领域表现尤为杰出的女艺术家携手北京交响乐团,用缤纷旋律装点节日色彩。指挥..

你的闲置书去哪儿了?一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被阅读多少次。只有非常经典的图书,才能一直留在书架上。有些书,值得一看,却不值得收藏,怎么办? 半年前,居住上海的金融从业者甘女士开始使用多抓鱼微信公众号。最近,她想处理掉家中闲置的一些图书,所以在多抓鱼上卖书的频率达到了每周一次,至今已卖出了60余本。 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观念升级,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闲置物品增加,其中也包括个人拥有的不具备较大收藏价值的二手书。二手书该向何处..

最好的京剧时代不是等来的牛春梅 有“当代武丑泰斗”之称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日前离世,缅怀的文章有许多。但对今天的京剧人,仅仅缅怀是不够的,还应该多琢磨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背后有什么值得借鉴、学习之处,通过个人的学习对京剧的发展繁荣出一分力,才是真正对大师的缅怀和致敬。 今天很多年轻京剧人觉得自己没赶上好时代,京剧面临种种困境,总是抱怨自己入错了行。其实,哪里有什么最好的时代,以前倒是没有电影电视跟京剧抢观众,但那时的..

潘鲁生:寻回记忆中的乡土故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委员钟情于一个话题。他说,“今年我的提案仍然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展开,就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去年全国两会上,潘鲁生委员特别关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乡村振兴的内涵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更包括精神上的富足。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

《航拍中国》第二季引观众打卡刷屏 主创揭秘幕后两年前的一部《航拍中国》,首开国产纪录片纯航拍风潮,迄今为止仍在豆瓣保持9.2分的高分。上周日,暌别两年回归的《航拍中国》第二季在央视首播后,不仅延续前作的优良口碑,还在社交网站引发了观众的家乡“打卡热”。 《航拍中国》第二季,延续第一季“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选取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七个省区,从航拍的角度展示一个前所未见的中国。第二季执行总导演樊志远介绍,此次在一年的拍..

近百位“文学新人”从这里出发 在《十月》封面上,先后出现过“小说新干线”的作者李唐、王威廉、庞羽等人的名字。 “小说新干线”栏目是在1999年第一期《十月》杂志首度露面的,日前这个栏目迎来了20岁生日。没有人为“小说新干线”庆生,但20年来的收获却值得铭记:栏目推出近百位“文学新人”,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长为文坛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在该栏目的影响下,各家文学期刊助推文学新人的专栏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编辑回忆 集束发新人小说首开先河 《十..

瞧 那些狂热的“追星女孩”◎安莹 2月22日晚10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演出现场,大幕缓缓垂合。当我还沉浸在对莫扎特英年早逝的追思中,身边的观众已纷纷起身,向舞台涌去,大家行动一致,有礼有节,轻车熟路。这时,字幕机上也打出了两行邀约:“愚人们,站起来吧。”的确必须站起来了,因为坐着的人会被已经聚集在近台通道的人墙挡住视线,而这些抢占先机的行动派,就是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的粉丝,是音乐剧界的“追星女孩”..

“法扎”为什么能在中国点火成功?◎叶葳蕤 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来自法国的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昵称“法扎”)在北京演出市场“点火”成功。首演当晚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里观众“掀翻屋顶”的欢呼、谢幕时人潮汹涌的台前互动追捧,还有仅为买剧目周边就排起的长龙,都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去年年初上海文化广场首次请来《摇滚莫扎特》演出时,中国粉丝就已经表现出“令剧院方面和法国剧组极其震惊而触动”的热情能量,“法扎粉”这个本来只流行于网络小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