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

2019-03-07 08:43:25 来源:网络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1.1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此故事背景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不仅关于人类未来与星际生存,更是一部关于希望与绝望、生命与死亡、道德和伦理、科技与使命的影片。在完成地球迁移的宏伟计划中,九死一生的冒险、可歌可泣的传奇、对人性的终极拷问,随时都在上演。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无论从内容还是技术层面,中国电影都开始呈现出不俗的气势。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现象级作品不断呈现。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在受众中掀起了一股关于科幻电影的热潮。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即使在北美市场,《流浪地球》排片率也在节节攀升。《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中国电影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影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已久,《流浪地球》填补了多年来观众的期待。可以说,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征程。相比同期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较为轻松戏谑的戏剧类型,《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导演郭帆的硬科幻电影,正是建立在看似冷峻、冷酷、冷漠的科学理性基础上,对人类生命和宇宙法则进行的审慎思考。原著作者刘慈欣独特的具有东方式思考的文本,为《流浪地球》提供了宝贵的阐释空间,赋予这部作品与传统好莱坞商业科幻大片截然不同又弥足珍贵的中国科幻的精神气质。

相较于文学作品的理性和疏离,电影《流浪地球》增加了更多现实关注,增加了人性温暖与守望相助。《流浪地球》的小说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勾勒出整体的世界观和科幻设定,而电影则把刘慈欣的世界观进行细化和具象化,诸多在小说中一笔带过的细节要素,在电影里具有更直观的展示。电影节奏、视听强度、细节趣味、人物状态方面的准确拿捏,让电影更好看、耐看。电影也将叙事集中在刹车时代后期和逃逸时代开始阶段,也就是“木星引力危机”。这样的改编使得电影作品在视觉景观上更加集中地呈现地下城、地球发动机、环境灾难、星际空间站和木星景观等神奇景观,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这部电影以情感救赎为核心,对小说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大幅改编。在电影中,“流浪地球”的美学意象实际上变成了英雄主义式的“拯救地球”,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与小说面向硬科幻读者群相比,这样的设定更容易得到主流电影观众的认可。《流浪地球》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电影里的家国情怀,不仅局限于一家一国,而是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须直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的中国电影如何自我建构,如何自信挺立于世界?新类型、新导演、新观众、新营销、新需求、新的批评姿态、新的话语体系,这些“新”无疑成为推动中国电影进步的内在动力。

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电影更能艺术化地体现国家立场、国家意志、国家情怀。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的背后,是中国电影银幕数的飞速增长,更是电影类型不断完善、电影创作者国际化表达和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推进与扩大。

2018年12月11日,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今天全国电影银幕块数已突破6万块。也就是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此必须明确,对于那些完成了类型化突破、产业化突破、创作主体突破、叙事题材突破、制作能力和水平突破的优秀影片,我们应该如何给予支持,如何对其形成的环境和机制予以进一步保护。

,中国科幻蔷 电影的类型突破

相关:

新男主难救《恋与制作人》曾掀起一阵热潮后迅速泯然众人的《恋与制作人》又找到了新玩法——推出新男主。3月5日,“恋与制作人新男主”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恋与制作人》增加了一位名为凌肖的新男主,凌肖的主题视频、专属新卡画面也相继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恋与制作人新男主”在微博上的话题阅读量已达1.9亿次,讨论量则为1.3万次。 然而,在该话题热度攀升的同时,玩家对《恋与制作人》的新动作却出现..

作家迟子建: “文化兴边”过程中建议加强考古 迟子建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代表作有《伪满洲国》《群山之巅》《北极村童话》等,曾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作为连续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迟子建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每年来京开政协会议都会准备一份提案,上会前丰富和充实提案内容是最重要的。因为感受到文化在边疆发展中的重要性,迟子建今年做了有关“文化兴边”的提案。 谈履职 出发前一刻还在充实提案内容 新京报:上会之前,你做了..

刘宁:用文学精品培德铸魂“2014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这次又亲自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参加联组会,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委员表示,作为古典文学研究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受鼓舞、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

作家蒋胜男:作家稿酬扣缴个税标准调整彰显公平 蒋胜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剧,代表作有《芈月传》《燕云台》等。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作家蒋胜男表示,在参加两会过程中发现,人大代表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讲述各自工作领域的很多事情,有高度,更有深度,每次跟其他代表交流都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谈履职 每次参加两会都是可贵的学习机会 新京报: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一年来,参加了哪些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印象深..

冯远征:艺术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委员作了题为《艺术为人民服务传承是发展的基础》的发言,他说:“人民与文艺相互需要、不可分割,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传承发展。” “我在准备发言稿时,想到我们的创作是为了人民,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冯远征委员说,“在现场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强..

电视综艺:转型提质正当时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节目数量呈现井喷之势,各种题材类型不断涌现,整体结构开始全面优化。在经历“引进”“模仿”外来模式的阶段后,电视综艺从业者清醒地意识到:在原创能力上下功夫,推出既能体现文化内涵又能折射现实生活的原创综艺节目,刻不容缓。 面对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综艺快速发展带来的创作和市场双重压力,2019年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转型提质。 找准发展方位,创作内核正、品相好..

在《万家灯火》中找寻北京记忆“我们从最开始给观众展示一种全新的形式,到现在要让观众从中感受到美和欣赏价值,这也是我们现在做剧本朗读和未来做下去的一个目标。 ”已经四次执导剧本朗读的导演杨佳音说。日前北京人艺公益活动剧本朗读迎来开年第一期, 3月2日、 3日,导演杨佳音与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一起携京味儿名作《万家灯火》登上北京人艺菊隐剧场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一场十分精彩的“声音盛宴” 。 话剧《万家灯火》是京味儿作家李龙云的代表作,..

诗乐舞《大国芬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由梦东方集团和舍得酒业联合出品,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演出的大型诗乐舞《大国芬芳》于3月6日至7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大国芬芳》以中国诗酒文化和诗酒故事为题材,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今天、舞蹈与诗歌、音乐与酒融合在一起,讲述中国古人与诗酒之间妙趣横生的故事。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到“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从小酌“三杯两盏浅酒”的李清照,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从《韩熙载夜宴图》里的觥..

京味儿剧《芝麻胡同》何以突破地域 跨越圈层电视剧《芝麻胡同》开播后,不只北京地区和中老年观众喜欢,许多南方观众和年轻人也对其表达了好感和喜爱。作为一部讲述老北京人的电视剧, 《芝麻胡同》是如何跨越圈层、突破地域传播的呢? 在该剧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看来,就是四个字:“真情实感” 。所谓地域特色和京味儿,只是背景和特点,各个地域的观众共通的是情感。“我努力在这部剧的情感上下足了工夫,情感都是角色本身的,不是导演强加给角色和观众的,每个..

米读小说火了 付费阅读规矩破了?北京时间3月6日,趣头条对外披露了四季度财报,其中首次提到了于2018年5月正式上线的网络文学产品“米读小说”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米读小说平均日活突破500万,排名网文阅读行业第三,日人均使用时长150分钟。然而在付费阅读意识终于成功建立的当下,以“免费阅读+广告”的方式攻城略地的米读小说,也因此遭到了一定的质疑。 米读小说上线以来主打的便是免费阅读,并在7个月内迅速累计起500万日活用户,成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