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演院线”助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走向全国

2019-03-06 10:24:35 来源:网络

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想要走近更多的观众,剧院便是其媒介;而一部作品要想在更加广阔的空间绽放光彩,实力强大的院线便是其最好的合作伙伴。同理,一家剧院要想赢得市场与口碑,优秀的作品则是其必然选择。院团和剧院的强强联合,实际上是嫁接起了艺术创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为舞台艺术探索营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月22日,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演院线”)与广州歌舞剧院在广州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加快深度合作步伐,以广州为起点,在上海、甘肃、青海、福建、山东、北京等地启动民族舞剧《醒·狮》巡演计划,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

打造“爆款”舞剧,广州观众点赞《醒·狮》

2018年9月28日至30日,历经5年筹备、13稿打磨、70次修改、5个月封闭式排练,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广州大剧院首演。

《醒·狮》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为故事背景,讲述两位舞狮少年争夺“狮王”的故事,面对家国大义,两人实现了从意气之争到共御外侮的觉醒与蜕变。《醒·狮》淡化了战争场景,却着力表现时代背景之下普通南粤儿女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发自内心的抗争精神与民族大义。

醒狮之“醒”,原是指醒目、威风,而在这部作品中又被赋予了觉醒、自强之意,“狮”则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隐喻。通过《醒·狮》,观众能看到中华民族经历的艰苦岁月,也能看到中国人民自发的觉醒和抗争,最平实的故事唤起最普遍的民族情感。

首演之前,在广州大剧院的支持下,《醒·狮》宣传团队通过策展、讲座、文创产品开发、跨界合作等市场化、年轻化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首演门票在演出开始前1个月便已售罄。

不负众望,首演之后,《醒·狮》凭借精湛的艺术水准和鲜明的地域符号,唤起了广东人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一时间,“醒狮”热潮弥漫开来。每场演出结束,剧场外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观众争相购买《醒·狮》的周边文创产品。

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祸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在广州三元里村,“正月十八闹元宵”的传统已经持续近600年,其中最热闹的当属舞狮。而今年的正月十八,舞剧《醒·狮》再度亮相广州大剧院的舞台,让醒狮这一非遗项目以全新姿态走进百姓的生活。

醒狮作为狮舞的一种,早在2006年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类,而《醒·狮》编导钱鑫、王思思要做的就是将民族舞蹈与传统舞狮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南拳马步以及南派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难度技巧有机汇入舞蹈语言,生动表现舞剧中的醒狮形象的同时,也使整部舞剧显得刚柔并济,充满力与美的碰撞。

此外,街市上的鸡公榄、茶楼中的木鱼歌……舞台上,岭南市井风情无处不在。这部舞剧容纳众多的非遗元素,显示了编创者对岭南文化的深厚感情,又彰显了主创人员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区域布局,为人文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演出最后,屏幕上亮出这样一行字,让每一位观众都热血沸腾。随着舞剧在广州的精彩亮相,有着共同文化基因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外华人都对《醒·狮》充满期待。在《醒·狮》的总导演史前进看来,能把这部有着岭南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剧目推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既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也能够召唤起全球华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乡愁。

此次合作对象——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60多年来长期致力于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目前旗下的“中演院线”,经营管理着遍布全国的14家直营剧院和70家加盟剧院。作为“中演院线”的第一家直营剧院,广州大剧院以央地合作的模式运营了近10年,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2018年8月“深圳之声”演艺中心的加盟,“中演院线”完成了在粤港澳大湾区4个核心城市广州、珠海、佛山、深圳的布局——广州大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佛山大剧院、“深圳之声”演艺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剧院群。这个剧院群将致力于促进大湾区的文化交流,推动大湾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中演院线”负责人表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演院线”将投身于人文湾区建设,助力舞剧《醒·狮》“走出去”,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推动大湾区文化繁荣发展。2019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中演院线”还将完成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的策划和执行。

随着区域发展不断壮大,“中演院线”在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剧院群之余,将其和立足“海丝”文化、以泉州大剧院为核心的闽南剧院群联动起来。这两大剧院群落共同构建了“中演院线”南中国的院线布局,从而更好应对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全国巡演,地方特色剧目如何打动全国观众

作为一部区域特色鲜明的剧目,面对缺乏特定文化背景的观众,《醒·狮》是否还能引发观剧热潮?这是对剧目艺术水准和院线运营能力的双重考验。

作为《醒·狮》的主演之一,来自新疆的“95后”演员依力凡饰演“龙少”一角。曾经对岭南文化接触少之又少的他经过5个月的封闭式训练,舞狮、打桩、南拳……“我觉得‘狮王’不是义气之争,而是一种责任。谁是狮王,谁就担负起保护村子、保护村民的责任。”一番磨砺之后,依力凡从心底里认同醒狮精神,他相信这也是全国观众接受这部舞剧的基础。

制作人林凯彬表示:“我们将和剧院配合,对醒狮及其他非遗项目通过讲座、展览等方式进行普及,以方便观众理解剧情,同时也让醒狮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区域性文化差异,“中演院线”也是底气十足。“好的内容永远不缺观众,这也是为什么‘中演院线’一直致力于优质内容的开发。在剧目宣传、推广、普及等各个方面我们有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中演院线”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一场节目穿上最好的表演服,登上最棒的舞台,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及“中演院线”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为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及“中演院线”的商业包装与运营下,广州芭蕾舞团创排的《风雪夜归人》将于2019年8月15日至19日赴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演出,这也是“中演院线”助力广东文化“走出去”的开端。

2月27日,在“中演院线”的推动下,已经巡演300场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开启了2019年25城60场的全国巡演,巡演城市包括南京、青岛、天津、广州、上海、宁波、北京、厦门等地。

珠玉在前,《醒·狮》的全国巡演对“中演院线”来说信心满满。“希望以此为契机,不仅让广州本地观众感受到岭南文化的力量,而且能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中演院线”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力于院线旗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的100多家海外成员单位的推动,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更广泛的传播贡献积极的力量。

,“中乔家大院电视剧 演院线”助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走向全国

相关:

元代才明确“龙抬头”周末去野外寻春,发现小草已钻出,玉兰抽出毛茸茸的花苞,探头探脑的,像毛茸茸的笔尖,便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首诗虽没提“龙抬头”,却暗示唐中后期农历二月二这天的传统风俗。 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史料笔记《五杂俎》卷二谓:“唐德宗以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欲以二月名节,自我作古。李泌请废正月晦,以二月..

古代的“剩女”“剩女”如今在网络和现实中,都是热门话题。随着追求个性自由的都市男女越来越多,单身人群不断扩大,“剩女”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也成了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在古代,婚姻须由父母做主,经媒人说合,才能成事,若不经既定的程序,依循双方的情感自由相爱结合,是不合礼法的。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女子没有选择的自主权,对婚姻也无法有过高的要求,成为“剩女”的概率并不高。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拥有自我意识..

郎朗:回念青少年宫“出道”时近日,北京,一身白色西装的钢琴家郎朗帅气登上2019全新专辑《钢琴书》亚洲发布会暨数字专辑预售仪式的舞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这掌声,郎朗当之无愧——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郎朗摘得了法国胜利音乐大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这也意味着他获得了欧洲音乐奖项的满贯。 如今,郎朗是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他的唱片在全球销售数百万张,雄踞众多古典音乐榜首位,并在主流音乐界获得巨大成功。他曾获得德国古典..

香港中文大学舞台剧《挚爱》在京演出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成立55周年,3月2日至4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作家梁凤仪担任策划与编剧,香港电影导演冼杞然担任总导演的舞台剧《挚爱》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挚爱》以上世纪中叶至2003年的香港中文大学为背景,聚焦香港的时代变迁,将励志感人的故事展现于舞台上,通过动人情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彰显香港中文大学校训“博文约礼”的精髓。 据了解,《挚爱》由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策划,从台前演员到幕后工作..

降边嘉措:让《格萨尔》流传得更广更久剃着板寸,密匝白发犹如一丛钢针;脸堂红亮,寿眉舒展,目光诚恳、睿智、坚毅;步伐轻健,紧握拳头喊“加油”……岁末年初的荧屏上,出现了这样一位极有气场的八旬老者。 老者名叫降边嘉措,藏语的意思是智慧的海洋。他以四川博物院11幅《格萨尔》唐卡守护人的身份来到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又深情道出自己与已故说唱艺人扎巴老人的故事,道出自己为什么能够40年来坚持不懈搜集、整理、编纂与藏族史诗《格萨尔》有关的资料和..

陈毅达新书《海边春秋》于近期发布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最新长篇小说作品《海边春秋》于近期发布,该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选取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中岚岛综合实验区建设开发为背景,讲述了文学博士到基层挂职,由青涩成长为中坚的故事,反映了年轻干部在改革进程中担任主力的事实,描绘出了新时代现实里“可能的生活”与人生成长的斑斓画卷。 新时代现实题材既是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热点,也是难..

京剧武丑泰斗张春华先生逝世京剧武丑泰斗、国家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先生,于2019年3月5日晨六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寿九十五岁。 张春华先生原名张士铭,祖籍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生于天津,幼年为家境所迫,年方10岁就正式到天津天华景稽古社科班学戏,工武丑、武生,得娄廷玉、丁秉春等传授,并得尚和玉指点。出科后,在京、津等地搭班。1943年春节,代叶盛章演出《时迁偷鸡》名噪津门,同年正式拜叶盛章为师,赴京随富连成科班演出。同年,赴..

即墨柳腔现代戏《家风》上演近日,柳腔《家风》在青岛即墨区博兰斯勒(青岛)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由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出品并入选2018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大型柳腔现代戏《家风》,由国家一级编剧商中有编剧,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知名导演崔彩彩担任该剧导演,“国家文华舞美奖”获得者,刘鹏与卢绪峰分别担任该剧的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该剧以即墨本地道德模范马俊俊信守承诺、替父还债的真实故事为原型,通..

沈铁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戏曲的魅力我的艺术生涯,是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开始的。作为将川剧基因融入血液的戏曲人,尤其是作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近20年来,我带领一班人致力于川剧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无论是重庆市川剧院还是个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艺术上,我对川剧声腔做了突破性探索,还打造了被誉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戏曲代表作”的川剧《金子》。同时,让中国川剧融入世界主流艺术界,从川剧交响乐《衲袄青红》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

20部优秀剧目登陆北京舞台3月2日至3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活动在京举办,来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和“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20部优秀作品将在北京各大剧场演出39场。中央歌剧院民族歌剧《命运》作为开幕演出于3月2日上演。 据了解,此次展演的20台剧目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革命历史题材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先进人物(集体)题材剧目占一半以上,勾勒出“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