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又名“启蛰”?除了吃梨,还有这些习俗

2019-03-06 08:40:31 来源:网络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6日,传统的“惊蛰”节气到来了。

它是二十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到这时,气温一般回升比较快,全国各地春意更浓。民间把惊蛰当做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开始预备为春耕忙碌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有趣的习俗。

惊蛰又名“启蛰” 为啥改名?

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历史上,惊蛰还有一个称呼,叫“启蛰”。《夏小正》里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启蛰”。

汉代,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被置换;“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时间不断向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

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地下,叫做“蛰”,顾名思义,“惊蛰”即天上春雷隐隐,惊醒了蛰伏的动物,也提醒人们,即将进入春耕时节。谚语“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民俗学专家王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到,由于和“二月二”相距太近,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后者身上,所以惊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

吃梨润肺之外,它还有这些习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到来后,虽然国内一些地方还难以见到花红柳绿的美景,但气温的升高等已经很能给人们一种“万物复苏”的感受。许多颇具象征意义的民俗亦应运而生。

春天天气干燥,梨又有去燥润肺的功效,人们认为惊蛰时节,应该适当多吃梨,或者喝梨汤等等,意即“吃梨消百病”。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惊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春雷的出现。古人难以解释这种现象,便认为天上有“雷神”,他一手持锤,一手击打身边的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所以,人间也要蒙鼓皮,击鼓回应。

春雷也唤醒了蛰伏的小动物。过去卫生条件比较差,不少百姓家中就可能出现爬虫蚂蚁等等。古时在惊蛰当日,人们会拿着艾草等物熏一熏家中的角落,驱赶有害昆虫,去除霉味。

《千金月令》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在门槛上撒点能杀虫的石灰,也象征着给害虫一个警告,希望它们一年都不要来骚扰自己。

养生怎么做?顺应天时 饮食清淡

惊蛰一至,春暖花开的脚步更快。但气温升高,各种细菌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古人一般认为,惊蛰前后人体内的肝阳之气渐渐上升,“阴血”相对不足。此时养生应该顺应天时,保持心情愉悦,如春日一样充满生机。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可以适当清淡一些,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芦荟、芹菜、油菜、山药、莲子等。

同时,春季冷暖不定,出行时还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节气民俗也好,养生也罢,许多内容都是依据天时更迭而来,是人们顺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才会历久弥新。

民俗学专家高巍便对记者表示,不管是“占惊蛰”来判断能否丰收,还是“蒙鼓皮”响应天时,都是提醒人们,生机盎然的春天,已经到来。

,惊蛰乔迁对联 又名“启蛰”?除了吃梨,还有这些习俗

相关:

不要越俎代庖的童年刚咿呀学语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小提琴、合唱和舞蹈,时常被带着观赏芭蕾舞剧作消遣,也常参加戏剧演出;熟悉各种体育运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学习骑马和剑术,精通槌球、网球、曲棍球;三岁翻书阅读,四岁临帖写字,六岁跟随名师练习写作……先别焦虑,这不是又一个 “虎妈”“狼爸”对照藤校标准精心打造的十项全能“牛娃”。这是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路易十三。 举出路易十三的例子并不是想为今天拼了老命也要让孩子“赢在起..

郎朗复出:看淡名利 音乐会减半近日,钢琴家郎朗以一袭白色西装现身北京举办发布会,宣布其2019全新独奏专辑《钢琴书》将在3月29日全球同步发行。 作为郎朗受伤后复出、同时也是回归环球音乐的首张作品,《钢琴书》以双CD的形式集结了贝多芬《致爱丽丝》、德彪西《月光》、坂本龙一的钢琴版《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等诸多经典作品,以及《茉莉花》、《绿袖子》、《阿里郎》等世界各国的民谣。在发布会后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郎朗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演奏..

武丑泰斗张春华谢幕 曾为时迁加戏3月5日早晨6点05分京剧武丑名家张春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武丑演员,张春华于1924年12月生于天津,原名张士铭。12岁进入了天津“稽古社”科班,从此改名张春华。他从小抱定“宁可练功致死,不可懒惰偷生”的信念,以常人难以承受的强度每天坚持苦练文、武功夫。在“稽古社”坐科期间,丁秉春、王斌珍、谷玉兰、郑盛厚等老师向张春华传授了《盗双钩》、《祥梅寺》等戏。“稽古社”社长娄廷玉向张春华传授了..

抗战馆招募“小博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3月5日发出“英雄帖”,邀请全市中小学生争当“抗战文物小博士”,做传播抗战精神的志愿者。 “一物一故事——我是抗战文物小博士”征集展示活动启动,标志着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抗战馆活动开始了。活动现场,赵登禹学校的学生代表为大家讲述《大刀的故事》;获得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称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讲解员刘振宇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故事..

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一个人,一台5D4+百微,8年间拍遍全球200家博物馆。他镜头下的文物美得不可方物,很多人因为他的照片爱上了博物馆和摄影。他就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文博爱好者的男神,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武汉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 在新浪微博上,他坐拥241万的粉丝,现实里却享受着“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平凡生活,在微博中从未露庐山真面,更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职业。不过他也坦诚地告诉大家,他并不是什么专业摄影师,也并非文博工作者,只..

《汪曾祺全集》历经8年编校问世2019年3月2日上午,“春三月,我们一起怀念汪曾祺”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汪曾祺先生的儿子汪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学者杨早出席。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他辞世之后,各类作品以不同形式被多家出版机构频频再现,深受各个年龄层次的中外读者喜爱,学界也出现了诸如孙郁《革命时代的..

武丑泰斗谢幕 天国再唱《三岔口》国家京剧院消息,以《三岔口》一剧享誉海内外的京剧武丑艺术家张春华,3月5日6时05分因病离世,享年94岁。 十岁学戏 因《时迁偷鸡》名噪津门 张春华先生原名张士铭,祖籍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1924年生于天津,幼年为家境所迫,10岁就正式到天津天华景稽古社科班学戏,工武丑、武生,得娄廷玉、丁秉春等传授,并得尚和玉指点。出科后,在京、津等地搭班。 1943年春节,代叶盛章演出《时迁偷鸡》名噪津门,同年正式拜叶为师..

石景山公益书房有了小小管家石景山郎园park艺术园区内的良阅书房,3月3日迎来了新一批的小小志愿者。这些来自附近小学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图书、维护秩序、引导借阅,不仅把公益图书馆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培养了爱心、锻炼了能力。 周末的良阅书房,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书,阳光穿过透明的玻璃落地窗洒在室内,室外是700年前的元代崇国寺塔,屋内是极简风格的长椅书架,大家或倚或卧或坐,很是惬意。但是在他们中间,一直有一群身穿..

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成名艰难 太多人半途离开今年参加中戏表演系艺考的天津考生小李,去年从天津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和法语专业退学,一门心思投入艺考的准备,决心不可谓不大。跟小李相似,很多艺考生选择这条路的初心就是热爱艺术。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者接触到不少中戏、北影表演系的毕业生,直接从事表演工作的并不多。有调查显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为就业不理想而改行;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

盛可以推长篇小说新作《息壤》以代表作《北妹》步入文坛的作家盛可以近日推出新作《息壤》,这是一部探讨中国女性问题的长篇小说。盛可以近日与评论家张莉以“从给予中照见自己”为题,就女性命运、身份认同、自我觉醒、女性写作等话题展开了对话。 《息壤》的故事发生在湖南益阳一个小村庄的初姓家庭里,主要笔墨集中在初家四代八个女人身上。她们有全身心奉献给家庭的,有拼尽全力要逃离的,有坚持不生育的,也有费尽心思要再生育的,在她们看待生育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