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北京书院

2019-03-01 17:01:53 来源:网络

提起书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赫赫有名的地方书院,很少会有人与北京联系起来。实际上,北京书院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不仅古代就有二十多座书院,而且现代书院更是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程旺对于北京书院情有独钟。经过一番专门的调研,向世人展示了北京书院的今昔变迁。

古代书院

现状:20多处书院仅存留一处实体

“其实,北京的书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只是研究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足。”程旺博士感慨道。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哲学专业时,他的研究方向就是儒学,书院正是儒家藏书、讲学的场所。在开始课题研究之前,程旺对于北京书院的历史已有所了解。他介绍道,与全国的书院发展历程相似,北京古代书院兴建很早,在五代时期的后梁,北京就诞生了第一所书院——窦氏书院。随后,北京书院时快时慢陆续发展。程旺粗略统计,元明清三朝,北京地区总计书院不少于23所。

虽然没有出现岳麓书院这种全国知名的大书院,但北京地区也有一些书院在当朝闻名世人。明朝的首善书院,是明代有识之士议论时政、抨击阉党的集会场所,与远在无锡的东林书院遥相应和,有“南东林北首善”之称。首善书院所表现出的士人气节,为世人所敬仰。清朝的金台书院,前身是明朝大臣洪承畴的私人住宅。后来,顺天府设义学,收留孤寒生童在此就读,康熙皇帝特赐御书“广育群才”的匾额。乾隆十五年,这里正式更名为“金台书院”,成为考生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那么,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这些古代书院现状如何?令人遗憾的是,京城的20多处古代书院,目前存留有实体的只有金台书院一处。“部分书院因为历史久远、记载不明,所以难以确定准确地址,诸如西城区太极书院、昌平区谏议书院;还有的被禁毁,就像西城区首善书院。”程旺说道,很多清代书院改制为学堂,延续下来就是现在中小学的前身。除了金台书院转型为金台书院小学之外,此前的卓秀书院旧址上建起了良乡小学、云峰书院旧址上为现在的房山城关小学、白檀书院旧址为现在的密云二小等。

不过,与金台书院小学依然留有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不同,其余由书院转型而来的学校已经看不到古代书院的建筑印记,部分学校仅以碑刻或校史馆的形式提醒着那段历史的存在。虽然有金台书院小学和良乡小学转型现代教育机构的代表,但在程旺看来,古代书院的整体保护还任重道远。以书院为主体入选文保单位的,只有金台书院一处,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叠翠书院虽然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为隶属于居庸关长城景区,只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并不是以书院为主体入选。通州区潞河书院入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只是以古代书院的部分建筑入选。程旺走访时发现,更多的古代书院遗址无声地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建议:进行普查登记 摸清书院家底

“文物级别低,并不代表文物价值低。”程旺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他建议,应该对古代书院的遗址加强保护,对古代书院进行普查登记、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并在遗址上设置相应标志说明。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重建。

“保护意味着传承,保护绝不意味着封闭。”程旺认为,像金台书院、卓秀书院等北京历史上有名的古书院,应该是属于全体市民的文化资源。在保障学校安全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设置诸如开放日、公益文化等活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让更多的北京民众了解并参与到书院活动中。

此外,在程旺眼中,古代书院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这些资源包括历史传承、书院宗旨、书院规制、书院建筑、培养方式、学规学制等多个领域,值得分门别类加以研究。比如:建筑领域可以吸收建筑规制、设计、功能等经验;教育领域可以重点整理研究古书院的学制、学规、讲记等内容,对现代国民教育形成补充。”

现代书院

现状:文化热、国学热推动书院发展

与古代书院的“没落”不同,北京地区的现代书院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甚至可以用“热潮”来形容。“这与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90年代‘国学热’的兴起有很大关系。”程旺如此表示。

通过对新兴的现代书院梳理,程旺进行了大致分类:新兴书院的主体是民办书院。同时,有小部分属于公办书院,诸如隶属国家图书馆的文津书院、海淀区委区政府创办的敬德书院、故宫博物院与昌平区政府合作创办的紫禁书院等。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学办书院,比如: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新雅书院,北京三十五中的鲁迅书院等。

从承担的功能上来看,现代书院大致分为“讲学”和“童蒙教育”两类。其中,什刹海书院以讲学、培训为主。自2012年以来,连续开办系列传统文化主题论坛活动,并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教化和文化普及作用。作为蒙学教育的代表,七宝阁书院开设课程涵盖经、史、子、集、中医、书画等内容,面向社会开设传统文化课堂。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北京新兴书院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标准的缺失。“新兴书院没有相应的准入条件、限定因素和监管机制,创立比较容易,所以数量还会持续增长下去。”程旺认为,这就导致了很多新兴书院“有其名无其实”,造成了书院文化的虚无化和空心化。同时,一些书院还化身校外培训机构、书画商店、旅游景点。更有甚者,一些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项目也高挂书院之名,以提升文化品位。“这些都只是把‘书院’当成了一种符号,借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程旺看来,除了具有传统教育的基本功能外,书院还涵盖着其他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功能,比如:讲学、研究、藏书、刻书等。其中,讲学、藏书、祭祀一般被认为是传统书院最为重要的“三大功能”。“新兴书院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丢失教育的内涵。”

建议:鼓励多元化发展 出台相应监管措施

程旺表示,虽然当今书院与传统书院有差距,整体情况也参差不齐,但是以儒家经典为载体的教化功能基本被延续了下来。因此,对于新兴书院的发展,不能一概加以否定,而应该进行引导和鼓励。与此同时,在规范化上应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书院教学机制如何与体制内的教育环节相结合,也是需要关注的一大问题。“在提供书院特色教育的同时,如何保障学子的体制化身份及升学需求,是以蒙学教育为主体的书院必须面对的问题。”程旺认为,只顾书院特色,不顾现代教育的制度安排,不是一个应有的理性态度。不过,书院蒙学教育与体制教育的融合和接轨,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性支持。

书院在数量和功能上的有机统筹也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新兴书院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状态:一方面,海淀区和西城区较多,反映出新兴书院集中在教育资源高地,这和书院的主要功能相一致;另一方面,书院向外围扩展的趋向明显,在顺义、昌平等郊区数量有所突出,这和北京中心城区地理空间和成本越来越高不无关系。程旺认为,“可以推动‘北京书院联盟或协会’的组织建设,既进行数量和功能上的统筹,也能取长补短,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书院质量的共同提升。” 本报记者 牛伟坤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古往今来的北京书院

相关:

年轻人爱上故宫文化 故宫文创为什么这样潮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 作为一个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故宫拥有众多皇宫建筑群、文物古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据介绍,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达15亿元。 故宫文创这样造品牌 人们愿意买喜欢买 每年接待1700..

莫言再推出十二篇短小说 故事涉及童年回忆《上海文学》3月新刊目录显示,继该杂志1月刊发诺奖得主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后,本月再次出现了名为《一斗阁笔记(二)》的莫言作品。 和1月的《一斗阁笔记》类似,《一斗阁笔记(二)》仍延续了此前形式,由12篇的短小说组成。 1日,《上海文学》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公布了此次刊发的《一斗阁笔记(二)》中部分作品。 已公开的作品包括《蛙泳》《老汤》《赤膊》《斗虎》四篇。 其中,《蛙泳》讲述了莫言小学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金枝》开启神话世界别样意趣有的书,需要正襟危坐去研读,而有的,则可以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不久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面世。这本书,外观设计乍看之下像一部极为庄重的宝典,内文部分却呈现出故事性很强的插图和文字,别有美妙意趣。 自典籍摘得智慧,采撷之美 《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顾名思义,选题取材自英国作家、人类学奠基人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的12卷本巨著《金枝》,由他的夫人丽莉·弗雷泽编选改写而成,..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大文豪苏轼学养深厚,留下许多千古诗词。不管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管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是永远流传的经典。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其旷达超脱的胸襟。虽然身处官场并不得志,屡屡被贬,但苏轼面对风雨泰然自若,这与他自幼饱读诗..

邻里齐动手 杂物间变阅览室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里中社区213号楼是一栋独立成院的商品楼,近日,在社区互助共建志愿队发动居民共同参与下,原本堆砌杂物、停放自行车的地下一层变身成一个小小的社区图书阅览室。 阅览室里外套间加在一起约40平方米,一层进门处摆放有捐书箱、感谢信,捐书名单上还细致地罗列出各家捐赠的图书数量。阅览室发起人之一张守荣介绍,阅览室内的桌椅板凳都是居民家里的旧物。《故宫院长说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红与黑》等..

家长呼吁教辅读物少些“孪生子”“这几本有什么区别呀?”“要不我也买这本吧!”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北京阅”甜水园图书文化港听到不少家长和学生选择教辅读物时的发问。 在开学季教辅读物购买热潮中,记者发现,教辅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家长和学生普遍感到选择困难,书店方会依据读者需求给出建议和指导,出版者也在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力求高质量发展。 读者:选择“凭感觉”“随大流” “我已经挑了40分钟了,光是这些书名就..

音乐剧《搭错车》即将北京上演经典电影《搭错车》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将于4月20日登陆北京展览馆剧场。据悉,该音乐剧去年7月在中国台湾出发,除了北京,还将在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上演。 1983年经典电影《搭错车》被多次翻拍改编成电视剧、音乐剧,此次全新改编音乐剧,将用年轻创新的呈现手法,舞台灯光虚实转换,听觉与视觉的细腻结合,重现电影中感动揪心的真情故事。据悉,该音乐剧去年在中国台北、厦门、多伦多、温哥华演出,首战上演时,李宗盛给予了..

《尚博祖屋》童年的故乡 温暖的记忆青年作家、诗人杨宏伟是浙江省德清县尚博村人,长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继出版诗集《远方的诗:年轮》之后,这部洋洋洒洒49.9万字的散文集《尚博祖屋》2018年底问世,饱含着他对故乡血浓于水的感情。 这部著作是作者7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追忆童年与故乡的怀旧散文集,内容温馨感人。本书主要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者在家乡的童年生活,记载人物有他的祖父母、外婆、父母等亲人,以及村民、老师、同学等,还有各种小动物,充..

《北京法源寺》登台国家大剧院由田沁鑫编剧、执导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下周起将亮相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板块。该剧以诸多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思辨戊戌,直面历史进程,充满中国文人气息,自2015年首演至今深受观众喜爱。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李敖同名长篇小说,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领衔主演。作品以北京法源寺为背景,讲述在“天公无语对枯棋”的沉疴晚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爱国人士为中国寻找出路的过程。小说..

莫言与张大春话汉字台湾作家张大春日前携新书《见字如来》亮相北京郎园虞社文化空间,与他的好友、著名作家莫言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汉字“前世今生”的深度对话。在现场,两个同样对中国汉语言文字怀有深切情感的作家、小说家,以“咬文嚼字”的解字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汉字文化和字词源流的心得体会和文人雅趣。 《见字如来》是张大春新近出版的一本关于字词辨析的新书,书中的部分内容源自他在《读者文摘》杂志所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