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上故宫文化 故宫文创为什么这样潮

2019-03-01 17:01:45 来源:网络

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

作为一个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故宫拥有众多皇宫建筑群、文物古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据介绍,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达15亿元。

故宫文创这样造品牌 人们愿意买喜欢买

每年接待1700万人次观众,每天面对着数万观众,故宫这座世界著名的综合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如何让收藏在禁宫的文物、陈列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转变源自2013年。当时,台北故宫推出一种创意纸胶带,在网络爆红。这让故宫博物院看到文创产品的庞大市场。

其实,这并非故宫首次关注文创市场。过去故宫也做文化产品,但都是将书画、瓷器等进行简单复制,很少有人买。2008年,故宫淘宝就已上线,因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消费者并不买账。如何有针对性地研发出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表达的文化创意产品?受到台北故宫启发,故宫博物院开始了新尝试。

让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其文化价值,这是故宫追求的目标。由此,故宫开始举办故宫文化创意产品比赛,以此拓宽研发思路。2013年8月,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线产品问世,使故宫变得年轻起来。

除了实体的文创产品,故宫在网络上也打开“宫门”,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目前,故宫博物院拥有4家文创网络经营主体:去年底正式运营的“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售卖创意生活用品的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主打年轻化的故宫淘宝店,以及更趋于大众化的故宫商城。4家经营主体面向社会不同人群,产品风格各有特色,实现差异化经营,共同塑造故宫文创的整体形象。

2018年5月25日,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综合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幕。图为一名观众在故宫文创产品前驻足。  新华社记者 潘革平摄

其中,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配合故宫博物院展览,做主题性的文化挖掘,研发了千里江山系列、清明上河图系列等产品,已积累193万多粉丝;故宫淘宝产品萌趣而不失雅致,致力于以轻松时尚方式展现故宫文物、推广故宫文化,推出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产品,目前拥有400万粉丝。

“故宫的藏品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在这方面我们优势非常明显,能够不断挖掘,不断进行创意,不断创造一些人们喜欢的文化创意产品,这是我们的绝对优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年轻人爱上故宫文化

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院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和接纳,这是单霁翔常常思考的问题之一。

随着故宫文创产品热销,故宫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最直观的反映体现在参观故宫的年轻人变多了:据故宫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故宫接待量突破1700万人次,其中30岁以下观众占40%,年轻观众尤其是“80后”和“90后”,已成为参观故宫博物院的“主力”。

要拉近故宫与年轻人的距离,就要研究年轻人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如何让历史“平易近人”“生动有趣”,成为故宫“网红”进阶史上的重要话题。

2014年,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刊登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此文迅速成为故宫淘宝公众号第一篇“10万+”爆文,雍正皇帝也借此成为当时的热门“网红”。同一年,故宫文创相继推出“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腰牌卡、“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一系列产品。“朝珠耳机”还获得“2014年中国最具人气的十大文创产品”第一名。

创意满满的文化产品,与年轻人的“脑洞”碰撞到一起,便能持续挖掘故宫“矿藏”,传播效果更加强大。北京故宫的文创之路虽然时间不长,却迅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故宫也成为融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传统与创新为一体的知识产权。

2015年,曾经作为清代皇城正门的端门,被改造成端门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宫廷原状”提供的沉浸式立体虚拟环境,游客既能“参观”许多以前不能踏入的宫殿,也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试穿帝后服装,欣赏宝物。截至2018年,故宫先后上线了9款App,涉及故宫资讯、游戏和导览等众多内容,将专家研究成果与观众感兴趣的题材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把专家研究成果“翻译”成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更加口语化,形象更亲和,不断拉近故宫博物院与广大观众的距离。

够专业的内容、接地气的策划、高水准的制作,成为故宫产品的一贯风格,故宫也因此获得“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观众评价。“不一味迎合大众,而是以严谨而风趣的方式接近消费者,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再生。”单霁翔说,这是故宫应该达到的最好状态。

运用多种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通过文化创意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文化的桥梁、奉上一场文化盛宴,正是很好的表现形式。让人们通过故宫文化创意直接触摸到文化,是故宫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如何让人们更便捷地触摸到故宫文化?单霁翔认为,文物要活在人们当下的生活中,因此文化产品必须要有创意。

近年来,故宫定位于“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做出许多社会大众能够乐于享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产品。例如故宫娃娃系列,因具有趣味性而受到少年观众喜爱。手机壳、电脑包、鼠标垫、U盘等,因具有实用性而持续热销。

“很多观众参观故宫时就对我们宫门的印象很深,所以我们就把宫门做成了宫门旅行包,让人们把对宫门的印象带回家。雍正的十二美人很有名,我们就做了美人伞,春夏秋冬都可以打。故宫日历,去年发行了68万册,今年做了英文版,销量可能要突破100万册。”单霁翔认为,文创产品必须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文化信息,把它跟人们生活需求对接。

为了更好塑造品牌形象,故宫博物院在确保每件文化产品都拥有故宫创意元素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的把控,力争使每件产品均具备高质量。

据介绍,故宫文创产品样品打样常规在4次至5次以上,以精准把握细节、调整产品工艺、完善制造工序。从文化创意产品本身到包装盒、包装袋都需要有统一的呈现,延续整体风格。2018年底火爆一时的故宫口红,在研发过程中,仅口红外观设计稿就修改了1240次。

“故宫博物院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单霁翔说。

,年轻青岛丽晶大酒店 人爱上故宫文化 故宫文创为什么这样潮

相关:

莫言再推出十二篇短小说 故事涉及童年回忆《上海文学》3月新刊目录显示,继该杂志1月刊发诺奖得主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后,本月再次出现了名为《一斗阁笔记(二)》的莫言作品。 和1月的《一斗阁笔记》类似,《一斗阁笔记(二)》仍延续了此前形式,由12篇的短小说组成。 1日,《上海文学》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公布了此次刊发的《一斗阁笔记(二)》中部分作品。 已公开的作品包括《蛙泳》《老汤》《赤膊》《斗虎》四篇。 其中,《蛙泳》讲述了莫言小学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金枝》开启神话世界别样意趣有的书,需要正襟危坐去研读,而有的,则可以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不久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面世。这本书,外观设计乍看之下像一部极为庄重的宝典,内文部分却呈现出故事性很强的插图和文字,别有美妙意趣。 自典籍摘得智慧,采撷之美 《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顾名思义,选题取材自英国作家、人类学奠基人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的12卷本巨著《金枝》,由他的夫人丽莉·弗雷泽编选改写而成,..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大文豪苏轼学养深厚,留下许多千古诗词。不管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管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是永远流传的经典。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其旷达超脱的胸襟。虽然身处官场并不得志,屡屡被贬,但苏轼面对风雨泰然自若,这与他自幼饱读诗..

邻里齐动手 杂物间变阅览室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里中社区213号楼是一栋独立成院的商品楼,近日,在社区互助共建志愿队发动居民共同参与下,原本堆砌杂物、停放自行车的地下一层变身成一个小小的社区图书阅览室。 阅览室里外套间加在一起约40平方米,一层进门处摆放有捐书箱、感谢信,捐书名单上还细致地罗列出各家捐赠的图书数量。阅览室发起人之一张守荣介绍,阅览室内的桌椅板凳都是居民家里的旧物。《故宫院长说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红与黑》等..

家长呼吁教辅读物少些“孪生子”“这几本有什么区别呀?”“要不我也买这本吧!”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北京阅”甜水园图书文化港听到不少家长和学生选择教辅读物时的发问。 在开学季教辅读物购买热潮中,记者发现,教辅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家长和学生普遍感到选择困难,书店方会依据读者需求给出建议和指导,出版者也在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力求高质量发展。 读者:选择“凭感觉”“随大流” “我已经挑了40分钟了,光是这些书名就..

音乐剧《搭错车》即将北京上演经典电影《搭错车》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将于4月20日登陆北京展览馆剧场。据悉,该音乐剧去年7月在中国台湾出发,除了北京,还将在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上演。 1983年经典电影《搭错车》被多次翻拍改编成电视剧、音乐剧,此次全新改编音乐剧,将用年轻创新的呈现手法,舞台灯光虚实转换,听觉与视觉的细腻结合,重现电影中感动揪心的真情故事。据悉,该音乐剧去年在中国台北、厦门、多伦多、温哥华演出,首战上演时,李宗盛给予了..

《尚博祖屋》童年的故乡 温暖的记忆青年作家、诗人杨宏伟是浙江省德清县尚博村人,长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继出版诗集《远方的诗:年轮》之后,这部洋洋洒洒49.9万字的散文集《尚博祖屋》2018年底问世,饱含着他对故乡血浓于水的感情。 这部著作是作者7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追忆童年与故乡的怀旧散文集,内容温馨感人。本书主要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者在家乡的童年生活,记载人物有他的祖父母、外婆、父母等亲人,以及村民、老师、同学等,还有各种小动物,充..

《北京法源寺》登台国家大剧院由田沁鑫编剧、执导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下周起将亮相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板块。该剧以诸多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思辨戊戌,直面历史进程,充满中国文人气息,自2015年首演至今深受观众喜爱。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李敖同名长篇小说,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领衔主演。作品以北京法源寺为背景,讲述在“天公无语对枯棋”的沉疴晚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爱国人士为中国寻找出路的过程。小说..

莫言与张大春话汉字台湾作家张大春日前携新书《见字如来》亮相北京郎园虞社文化空间,与他的好友、著名作家莫言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汉字“前世今生”的深度对话。在现场,两个同样对中国汉语言文字怀有深切情感的作家、小说家,以“咬文嚼字”的解字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汉字文化和字词源流的心得体会和文人雅趣。 《见字如来》是张大春新近出版的一本关于字词辨析的新书,书中的部分内容源自他在《读者文摘》杂志所撰写..

即使是最张扬的幻想,也不能脱离现实的根之前的几十年,我以极大的热情写作了“男生贾里”和“小香咕系列”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而近年来,我写了“小鸟公主”“变形学校”“王子的冒险系列”等,从现实生活切入幻想世界,将温暖可触的现实和缤纷斑斓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我的体会是,如果把现实主义题材的叙述比作一望无际的肥沃原野,那幻想作品就是广袤无垠的天空。 写“小鸟公主”的初衷,是我去为孩子们进行文学启蒙。演讲接近尾声,一名三年级女孩举起她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