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李涵冒险为自己的包袱发声

2019-03-01 16:57:21 来源:网络

他为自己创作的相声“包袱”在网络上发声,在收获了部分同行的支持和点赞以外,也引来了许多网友的误解,甚至是骂声——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许对于青年相声演员李涵来说,是一种“另类”的冒险。

李涵吐槽

自己的包袱怎么成了

别人的“原创”?

“……一个包袱足以带动话题,成为这段相声或这个人的标志。热传的同时没人会了解背后本来的真相。眼看着自己的包袱变成别人的原创,谁还愿意去写呢?”2月25日,李涵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最后一句是:“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谢谢!”同时,他点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名字:欢乐喜剧人。

在文字的下面,他配发了一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一对参加《欢乐喜剧人》的青年演员表演节目时使的一个包袱——

逗哏:“你说话都跑调。”

捧哏:不可能跑调——从来不跑调。

第二张和第三张图片分别是李涵与叶蓬、李菁等人在央视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时使的这个包袱。

同一天,在这个微博之后,李涵又发了第二条微博,并放在了置顶位:“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伴随这句话,他配发了一个短视频:“不可能跑调”集萃。视频里,先是《欢乐喜剧人》中的两位演员表演的这个包袱。视频显示,捧哏在说到“从来不跑调”时使用的是方言。其后,是李涵与其他演员在之前不同的电视节目表演的这个包袱,捧哏同样使用的是方言在说“从来不跑调”,所有捧哏在说这句话时,方言都一样,也包括《欢乐喜剧人》里的那位捧哏。

网友回怼

说别人的相声段子是不是抄袭?

李涵之所以发第二个微博,是因为第一条微博引起的争议和质疑。

由于配发的图片里涉及到了当下最“火”的一位相声艺人,所以很多人开始围绕这位艺人对李涵进行了质疑,甚至有人为此争论起来,并文出秽语。

但即便是第二条微博,即便视频显示这个包袱是李涵原创并演出在前,但依然有人说“以前那么多人用过的老梗,他那个时候怎么不维权?”“我说这些自称被抄袭的怎么没有一个敢打官司的呢?”“照您这么说,那卖估衣卖布头学人家吆喝是不是抄袭?人家老先生写的相声段子你们拿来说是不是抄袭?抄网上段子手的包袱算不算抄袭?”

理解并支持李涵的人也很多。这不仅包括像相声演员刘钊这样的同行,也包括大量喜爱相声艺术的网友。

一位网友写道:“也不知道评论里那些文学梗‘battle’是怎么想到这些话的,借鉴的前提那得是您通知到原创了,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您摘抄一句名人名言还得写上某某曾说过什么什么呢,直接写那段话老师是不给你分的好么,我的确是不能给已故的文人学家打电话通知他们我用了他们的句子了,但是我也是会在作文里写上谁谁说的。”

争议焦点

原创“包袱”难  维权打官司更难

“我并不是要针对任何人,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创作一个相声作品,乃至一个包袱,太不容易了,希望大家尊重原创者的劳动,尊重作者。”李涵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

李涵说自己起初并没有看到《欢乐喜剧人》里播放的这个段子,后来是朋友告诉他,他才知道。李涵认为节目播放的这段相声,其本子的写作者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节目编导和电视台的相关人员也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提到被他人使用的这个“包袱”,李涵说,它最初是用在自己和李丁合作的作品《这些都是病》之中,“我们聊了一宿,其中这个包袱就‘聊’了出来。”后来,李涵又把这个包袱用在了自己其他的一些相声作品里。

对于相声创作,李涵说,现在相声市场竞争激烈,加上电视节目的要求,所以创作新作品成为了每个相声团体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一个作品的草本一宿能出来个大概,但是需要不断磨合和舞台试演,最终需要半年才会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作品呈现。

“像我们这样的‘小’演员都是自己带着作品去电视节目。”李涵说,自己也应节目要求给别人写段子。这种情况通常适用于那些跨界的“大腕”,这些作品一般最快一晚上就可以写出来。“我们一般知道这些‘大腕’说什么,怎么说,会让观众乐。观众一乐就算可以了。”李涵说。

实际上,在相声行业有很多作品都是一人说过,其他人效仿。例如马三立说完《钓鱼》,高英培去说;高英培最先说的《打针》,之后姜昆也用,还火了。对于这种情况,李涵表示,只要是相互认识,打声招呼,这些作品或者包袱就可以用,这也是相声行业里的规矩。但是本来就不认识,一声招呼也不打,这种行为就涉及到是否是侵权的问题了。

不过,如何维权,这也是让“李涵”们头疼的事情。“打官司太牵扯精力了,即便是一个‘包袱’,一个笑料,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李涵说。

,相声演员李涵冒险为自己的包袱青岛信息港 发声

相关:

400余件文物展现青海历史《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昨天(2月2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由舞蹈纹彩陶盆、金牌信符等诸多国宝级文物领衔的442件文物展现了青海悠久灿烂而又多元的文化特点。 展览汇集了青海省13家文博单位的442组件文物。其中,既有精美的彩陶、早期铜器,也有特色显著的金银器、丝织品,还包括大量的宗教艺术品等。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农耕与游牧的大视角切入,从源远流长、汉风羌道、吐谷浑国、吐蕃东进、..

周星驰的残酷与天真《新喜剧之王》上映至今,不仅票房没有达到预期,豆瓣电影评分更是跌破及格线,诸如“用老梗炒冷饭、消费观众情怀、周星驰电影里最差的一部”之类的负面短评呼啸而来,大有要把“周星驰”三字蕴含的品牌价值碾碎之势。这种情况,最近几年每逢周星驰新片公映,便会发生一回,但都不及此次激烈。原因追究,或是《美人鱼》《西游降魔篇》等仍有一些他过往电影中的无厘头元素,《新喜剧之王》里周星驰式招牌笑料几乎为零,距离观众的..

进退与褒贬 91岁的奥斯卡何去何从看似坐怀不乱,其实暗藏妖风 第91届奥斯卡颁奖季的喧嚣尘埃落定,按照我们的优良传统,当首推拿奖多者,不过照这个逻辑做出的标题诸如“《黑豹》独中三元成第91届奥斯卡大赢家”“《波西米亚狂想曲》独揽四座小金人领跑奥斯卡”等等,一定尴尬得要死。所幸《黑豹》没有一黑到底拿下最佳影片,而一举起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绿皮书》也有三金在手,《罗马》则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以证电..

“我可以不看,但你不能不播”根据梨视频报道,近日,浙江温州的张先生称看电影时,影院强行把片尾曲掐掉。张先生认为影院这种做法既不尊重电影工作者,也不尊重观众。经协商,张先生获得电影票两倍赔偿。这条新闻在微博上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除了强行掐掉片尾曲,一些网友还吐槽影院在播放片尾字幕时打开场灯、工作人员进入影厅保洁清场等行为。 新闻中的张先生说,电影正片结束后刚开始播放片尾曲时,影厅场灯马上就亮了,随后有保洁人员进来开始打扫卫..

中国科幻片迎来最好时期“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这是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恰如导演郭帆在过去数年间对他的“小破球”秉持的信念。这部被誉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片的电影,目前累计44亿元票房已成为内地影史总票房亚军。 此前,该片主创对它的期待仅仅是不赔钱,“这样,以后的科幻电影继续走下去,就好办了。”结果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太多。《流浪地球》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力量,科幻创作者吃了定心丸,..

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演员 却被说“不能演戏”▌蔡辉 “一九〇九年美人布拉士其(今通译本杰明·布拉斯基),在沪组织亚细亚影片公司,摄制《西太后》及《不幸儿》两片。一九一二年美人依什尔(似应为万·维沙)来华游历,当时新剧正当兴盛时代,依氏乃与新剧界人合作,利用新剧演员服装布景,摄制《庄子劈棺》、《黑籍寃魂》二片,但剧情既不足道,表演技术又复恶劣,所能卖座者,仅在于影戏之新奇耳。该两公司均于欧战爆发后闭歇。” 这是1936年8月17日《申报》第四张上刊..

对话李六乙:戏剧是干什么的 你们都搞错了▌闫小平 “我绝对不会忘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30年来我追求的就是纯粹。 “求到多纯? “纯到‘无’。 “戏剧是无中生有。 “我是‘无’中生出无限。” 李六乙在戏剧导演中是独特的。他早年成名,却始终沉静。功成名就却锋芒难消。身为北京人艺导演却坚持以工作室自我探索。作品屡被品题为“传统与当代”,却对此只报一笑。 李六乙最新作品《哈姆雷特》以新文本和具有超越感的舞台呈现,牢牢追寻着莎士..

热映影片背后 融创文化完成首秀奇幻绚丽的地下城、恢宏精密的空间站、铁甲洪流般的运载车……在今年春节档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这些场景令人惊叹不已。这部影片不但收获了相当高的票房和口碑,还被赞誉为中国电影工业新起点,可谓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现象级电影。通过这部影片,融创文化走进国人视线。 《流浪地球》拍摄地 藏着一家“大公司” 在《流浪地球》影片中,地下城和冰雪奇景、空间站、运载车等场景令许多人叹为观止。据了解,这些场景主要都在东..

外媒:中美双方寻求达成贸易共识 中美两国谁都不愿投降 资料图:2019年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参考消息网2月16日报道 外媒称,随着中美双方寻求达成贸易共识,两国贸易争端呈现出和解迹象。 德国《商报》网站2月14日发表题为《美中贸易争端展现和解迹象》的文章称,美国似乎考虑同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文章援引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美国正考虑把同北京谈判..

王小帅新片《地久天长》主演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奖项于当地时间16日晚在德国柏林电影宫揭晓。中国影片《地久天长》中两名主演凭借出色演技获得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最佳影片金熊奖由多国合拍影片《同义词》获得。 《地久天长》由中国导演王小帅执导,讲述了两个家庭因为一次意外而疏远,其中一家远走南方,相隔30年后两家再度聚首。获奖的中国演员王景春、咏梅在片中饰演一对夫妇。 《同义词》由以色列导演纳达夫·拉皮德执导,法国、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