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设施,如何“变”出来

2019-02-15 10:40:34 来源:网络

面对自身情况,北京利用专项整治后退出来的空间,补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短板。村史陈列室、文体活动中心、公益艺术馆等空间的转型变身,既解决了一些顽疾,也让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基本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广大农村群众想开展文体活动却没有足够的场地,想参加文体活动却没有好的场所,类似的矛盾在城市郊区农村更加突显。

北京市明确,腾退空间在优先用于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时,要用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北京市农村地区利用腾退空间,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以乡镇或中心村为重点,打造区域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努力实现乡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小门脸”转型村史馆,保存乡愁记忆

新年伊始,北京西二环和南二环路的交汇处附近,48间门脸房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菜户营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就藏身这片门脸房的北端,预计今年“五一”之前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了。

相传,菜户营村因有菜户聚集而得名,村民祖祖辈辈以种植蔬菜为生,明朝时是御膳房嘉蔬属所在地。

菜户营村毫不意外地经历了城市化大潮的洗礼,从近郊蔬果之地变身都市中心地带,现代化建筑取代了低矮村落,即便村里的老人,也因为变化太快渐渐模糊了对乡村的记忆,更别说年轻一代了。

如何保存这片土地的乡愁和记忆?“不仅人上了楼,精神也要上层楼。”菜户营村党总支书记胡锦华说,“村里准备将乡愁‘装’进乡情村史陈列室,通过视频、生活场景再现、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系统地展示全村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

点子虽好,落实却很难。菜户营村全村1050人,一半人已经拆迁上楼,另一半还在周转之中。因为第一期回迁房建设比较早,各种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村民的文化空间严重不足。“小区里连块绿地都没有,想跳个广场舞也找不到地方。”住在金兴苑回迁小区的毕振红大妈“吐槽”。

菜户营村村委会南侧、东侧外墙一溜48间门脸房,有近千平方米,这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因为历史原因,再加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这些门脸房多年来一直对外出租,有搞汽修的、开小饭店的……吸引了大量出租车“趴活儿”,“垃圾到处都是,为了维护环境秩序,村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胡锦华说。

2017年,菜户营村对这片门脸房启动了“开墙打洞”专项整治,治理后空间怎样利用成为一件大事。村里决定将这些空间用于服务村民,除建便民服务大厅外,还要建村史馆、图书馆、活动室……

今后来到菜户营村乡情村史陈列室,不仅可以看到过去熟悉的生活场景,还有村民自发捐献的粮票、油票、老房契等老物件。

像菜户营村一样,在北京各个乡镇村落,一座座乡情村史陈列室拔地而起。2013年以来,北京已建成乡情村史陈列室290个,总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窗口。未来3年,全市还将建设乡情村史陈列室231个。一座座乡情村史陈列室不断拓展和延伸功能,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也丰富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工业大院变身文体空间,满足村民需求

白墙黛瓦、淡墨轻岚……大兴区瀛海镇的党群活动中心最近正式启用,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走进党群活动中心,崭新的场馆让瀛海镇的居民欣喜不已。文史馆、文体馆、会议厅是三大主要场馆,文史馆展示瀛海风貌,文体馆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形体训练室等。

很难想象,两年前,党群活动中心周边还是怡乐村村级工业大院,被小木器厂、小服装厂、公寓房等业态围绕,人员复杂、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当时,像怡乐村这样的村级工业大院,瀛海镇共有7个,近500家小散乱污企业,占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500多亩。

占地规模虽如此之大,但产出的经济效益低,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百姓怨声载道。2016年10月,瀛海镇紧抓大兴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机遇,启动7个村级工业大院的拆除腾退工作。村级工业大院的拆除,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接合部的“顽疾”。

瀛海党群活动中心就是工业大院除旧布新后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变化,居民都看在眼里。“现在,道路四通八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越来越丰富,瀛海四季见绿、三季有花、舒适宜居。”瀛海镇居民姜瑞启话语中满是幸福。

大兴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大兴区154个工业大院历史性基本清零。下一步,大兴区将充分借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市试点的优势,继续加大拆除腾退力度,扩大成果。对于拆后的土地建立行之有效的管控方案,留出可供未来发展的白地,为群众多建公园和休闲场所。

地下出租空间改成艺术馆,提升文化氛围

村里开起了艺术馆,这在丰台区卢沟桥乡太平桥村可算得上一件新鲜事。

这家俄罗斯乌拉尔(北京)的艺术展览馆地处太平桥路华源二里,刚出电梯,映入眼帘的就是“卢沟桥乡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牌子。步入大厅,由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功勋艺术家等名流创作的近400件油画、雕塑作品令人大饱眼福。

艺术馆馆长张双双介绍,目前展出的俄罗斯油画作品跨越了近70年的时间,观众们能看到俄罗斯的美丽自然风光,感受到其民族性格的真挚与热诚,沉思其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这个如今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曾是一处人口聚集的出租地下空间,太平桥村在整治疏解过程中创新思路,将清理后的地下空间出租给企业用于开办艺术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并定期举办俄罗斯油画展、公益展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为曾经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人口群居的地下空间注入“文化+”基因,在完成疏解的同时提升了文化氛围。

不久前,卢沟桥乡第三届少儿书画展就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主题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勾勒出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

“以疏解谋发展,以疏解促提升。通过努力,我们实现了产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更实现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卢沟桥乡党委书记李春生说,文化惠民,设施先行。今后将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好“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每一步。

,文化设施,如青海师范大学 何“变”出来

相关:

经典话剧《北京法源寺》再叙人间戏场新年伊始,由田沁鑫编剧、导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将于3月6日-10日亮相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板块。据悉,该剧以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演绎历史变革。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同名长篇小说,以唐代古刹北京法源寺为背景,透过宫廷、民间、寺庙这三重空间,将戏剧事件浓缩在惊心动魄的十天之内,因此导演田沁鑫对该剧有着“庙堂高耸,人间戏场;开锣唱戏,法海真源”的..

相声“代颜人”张云雷长成记一段说唱版的太平歌词让相声演员张云雷再次成为春节假期的话题人物。“辫儿哥哥”、“二爷”、“相声圈‘代颜人’”,层出不穷的绰号伴随着这位身着长衫手拿扇的青年相声演员,从2018年的蹿红走到了2019年。让他从小有名气到“千人大合唱”,从登上杂志封面到首个代言落地,而复盘张云雷走红网络的细节,《探清水河》可谓是里程碑式节点,直到今年走上春晚的舞台唱起这首歌,张云雷显然已经成为相声圈名副其实的“代颜..

文化惠民让百姓共享文化“盛宴”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涵盖了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正在成为我国民众消费的新热点。培育、引导和提升居民的文化消费质量与规模,既是对公民文化权益的尊重和保障,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发展型的精神消费需求。2016年4月,原文化部在全国遴选45个城市作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近三年来试点城市文化消费蓬勃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选择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宁..

“小麻花”携《三只小猪》软萌来袭2月23日,由开心麻花旗下儿童戏剧平台“开心小麻花”演绎的改编版百老汇儿童音乐剧《三只小猪》将在A33剧场进行演出,这也是开心麻花进军儿童剧巿场后,在2014年推出的第一部合家欢剧目。 据悉,该剧引自百老汇的音乐剧,剧中十几首轻松、诙谐的音乐撑起了整个戏剧框架。该剧歌曲由百老汇、伦敦西区一线作者操刀,开心麻花《爷们儿·叁》原班人马担任中文版的制作。 全世界耳熟能详的三只小猪,来到中国后,变身为身体健壮的小武..

猫眼入局 演出票务市场格局生变从电影票务起家、如今已实现上市的猫眼,正在极力摆脱单一业务带来的掣肘,而演出业务的布局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2017年成立演出事业部正式发力演出行业以来,猫眼现已坐上在线现场娱乐票务市场的第二把交椅,而去年拿到张学友全球巡回演唱会独家票务代理权的动作,更能看出猫眼对演出行业的“野心”。随着猫眼的持续布局,曾经由大麦、永乐两家所掌控的一级票务市场,也已发生微妙的变化。 后来居上 在很多人眼中,猫眼的主..

春节档电影好戏连台 青年电影人正成长为中坚力量今年春节档电影好戏连台。8部国产电影类型多元、风格各异、水准较高,在社会上形成一波国产电影观看与讨论热潮。这波文艺热潮诞生自怎样的文化氛围,展现出怎样的创作趋势,又显示怎样的社会心态?值得思考与透视。 ——编 者 青年电影人大展才华,他们思路开阔、创意勃发、姿态昂扬,展示了主流文艺的高人气和好口碑,将对未来中国电影创作产生强劲推动力 曾几何时,贺岁喜剧是电影春节档主力。2015年起,春节档电影综合票房开..

节日文化味儿更浓 传统仍是春节的精髓2019年春节,“文化”成为热门话题。回望已经结束的春节黄金周,除却不舍,更多人感慨:过年的文化味儿越来越浓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延续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春节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岁终大祭与新年祈谷之礼,后经时代的变迁,春节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社会意义也不断丰富。如今,一些传统习俗仍在延续:祭祖、守岁、写福字、贴春联、包饺子、打年糕、逛庙会、猜灯谜……正是这些传统文..

小说《流浪地球》火爆 中国科幻文学能否迎来春天?“现在是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期。”近日,《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在接受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作出了上述判断。 这些天,电影《流浪地球》的火爆,使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原著知名度大增,也成功提升了人们对科幻作品以及中国本土科幻文学的关注。很多人发问,这是否意味着国内原创科幻文学的春天即将来临? 小说《流浪地球》发表记 刘慈欣的作品能火,在《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姚海军看来..

世界舞台展现文化魅力 汉字一撇一捺总关情“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四海同春”2019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上,一首《生僻字》唱出了汉字之美。 汉字里的中国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虽然对汉字的起源学界有不同观点,但甲骨文是学界公认的成熟的文字。 100多年前,清代学者王懿荣在一种被称为“龙骨”的中草药上,..

方言话剧 诠释经典在广州大剧院2019年的演出推介中,有不少方言话剧的“身影”。从3月份开始,香港话剧团情感力作《结婚》、河南方言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四川人艺版《茶馆》等剧目将陆续上演。如同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方言演绎让观众青睐,方言话剧也受到不少剧迷的喜欢——方言演绎并没有让话剧产生地域局限,反而体现了地方特色、地域风骨,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性格,也让作品更接地气,更有质感。 四川话版 《茶馆》,经典话剧植入巴蜀风味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