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乙:“活化”并共享经典

2019-02-14 08:56:31 来源:网络

前不久,我执导的《李尔王》在国家大剧院再次上演。这已经是《李尔王》演出第三年了。2017年首演的盛况犹在眼前,单就票房而言,即创下了大剧院100%售票率的纪录。据说今年票房依旧很好。刚刚结束的莎翁另一悲剧《哈姆雷特》的8场演出,依然是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也是这样一票难求;南下上海大剧院,多年没听说过的“加座”在剧院前后过道出现。

同样是400多年前的作品,与我们的文化相距甚远,习俗、语言、思维等等千差万别。何以如此受到青睐?因为观众需要。观众需要经典,这种需求是时代的进步。40年改革开放,国门打开,物质生活的丰富提高,必然带来精神生活高质量的需求,这早已经是共识。创造精神产品的真善美、高质量、高格调,是时代的要求,是所有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1987年,我还在上大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导戏,就是根据布莱希特经典作品《四川好人》改编成的川剧。这是德国现代戏剧与古老川剧的第一次见面。虽然学界普遍认为布氏理论深受中国戏曲影响,上世纪50年代布莱希特在德国也曾亲临剧场看过川剧的演出,但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文化形态下产生的艺术哲学和艺术形式。如何面对世界经典?如何面对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怎样融合并一定为当代服务?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新问题,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怎么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对话,怎样在坚守自己民族文化主体的前提下吸收和扬弃、共享与批判,一直伴随着我们百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四川好人》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在走出校门前就开始思考。这将是一生的工作。

经典,人类文明历史创造的结晶。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种族和文化。这是前辈用生命的体悟,对历史、对时代、对未来发出的悲悯之声,思考之力,醒世之吼。我们应该用谦卑的态度,从中获取自己所不知、所不识的。曹禺先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我在导演他的作品《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之时,就坚守了这一根本,在改编自老舍的小说《我这一辈子》的话剧演出中也是如此。还有根据费穆先生的电影、李天济先生原著《小城之春》改编的话剧,根据汤显祖的《牡丹亭》改编的芭蕾舞剧,以及2017年完成的老舍先生《茶馆》的四川话版演出……这些经典名作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呼唤“人性的回归”,是那个特殊时代社会批判历史人格的实证。这是中国的经典,与我们生活于相同的语境,共享相同历史文化的浸润,有着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使我们能彼此认同;但是时间依然会将我们阻挡,使我们确又有很多不同。这种不同,就是创作的空间。艺术的魅力、哲学的思考因此而显现。

面对自身传统,我们兴许还能应对,重现世界经典就更加复杂艰难。从执导《四川好人》,到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古希腊的三部曲《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樱桃园》,再到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哈姆雷特》……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部部世界戏剧史上不同时代的经典,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表达?

莎士比亚的戏富有哲学性,每个人物除了是自身,还是一个象征。因此,我排的《李尔王》一定要超越家庭伦理悲剧,柯蒂丽亚到后面越来越抽象,体现的是“爱的胸怀”;排《哈姆雷特》时,我选择由一位演员饰演王后和奥菲利亚两个角色,两个哈姆雷特最爱的女人合二为一,既体现了他从正常到疯狂的心理过程,也象征了一个人可以转变成另一个人。真正的大师和艺术家都在走这样一条路:创造我们民族自己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又有国际性。我的很多戏都尽量削弱舞台,让舞台空掉,一切由演员的表演完成,这是中国戏曲“一桌二椅”的美学精神,在《安提戈涅》等剧中尤其明显。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西方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信仰的丧失、思想的混乱、精神的分裂、生存的危机等等一系列问题。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就是各种“主义”泛滥成灾。一些创作似乎失去了方向,无意义成为意义,无目的成为目的。具体在戏剧上的表现就是:当不能创造完整的艺术哲学和形式语言的时候,就借用经典、解构经典,以颠覆经典作为“革命性”姿态;以碎片化的自我表达,向生活呐喊,向社会求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够让人们换个角度去认识世界,获得新的启示,但若只剩下这一种表达,将是灾难性的。

我们的戏剧是不是也该跟上这股世界潮流?是不是这样才是先进、才是对人性的真实表达,否则,就是落后僵化?在我的戏剧观里,答案是毋庸置疑的——NO!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重新回望世界文明的历史,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希腊文明与我们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徜徉,在文明的源头去重新发现,在艺术经典中去重新寻觅,让文明的智慧回到普遍的生活,让高尚的灵魂滋养生命的意义。我们渴望的幸福何需外求?崇高的智慧是人类幸福的源泉。

我一直坚信,经典不仅是过去的,也是当代和未来的;不仅是东方或西方的,也是所有人的。开启了通往这些经典之门,我希望将门里的永恒之精神带到当代剧场——完整地、具有创造性地,使其成为我们共享的生活方式。

李六乙,出生于四川成都,北京人艺戏剧导演、作家,代表作话剧《家》《小城之春》《哈姆雷特》等,并改编执导过芭蕾舞剧、歌剧、京剧等多种形式的戏剧作品。其所提倡的“纯粹戏剧”理念曾对戏剧界产生广泛影响,作品擅长以经典的内核、先锋的形式融汇中西文化,广受好评。

,李六乙:“活化”青芒 并共享经典

相关:

让工匠精神生生不息“百窑相连,窑工数千,窑火昼夜不熄”,这是千百年前建窑繁忙的景象。如今,曾经灯火通明的建窑已变成遗址,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站在水吉镇古老的窑址前,依然可以感受到建窑的魅力。依山而建的古代窑炉犹如一条巨龙,与周围的山林交相辉映,气势磅礴。望着这片建窑遗址,仿佛穿越厚重的历史帷幔回到宋代,看到了昼夜不熄的熊熊炉火和技艺高超、兢兢业业的建盏匠人。 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精辟地概..

“引进节目+知名艺人=爆款综艺”的模式结束了【综艺窗】 近日,《奔跑吧》官宣新一季明星MC名单,原班人马中的中流砥柱邓超、陈赫与王祖蓝以及人气明星鹿晗将告别节目,而在2018年综艺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朱亚文和王彦霖,以及在韩国出道的新一代偶像黄旭熙与宋雨琦,将成为跑男团的新成员。作为第一批尝试新模式的真人秀,“跑男”在2013年开播后曾经一度霸占国内综艺节目的头把交椅,节目所拥有的七名大牌MC阵容也开启了明星综艺时代,加上外景拍摄与豪华道具,“跑男”可以..

大众全力以赴的电动车战略 将伴随着巨大风险汽车讯 据德国商报报道,虽然各大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去年纷纷表示要重视电动车的发展,但是毫无疑问大众的电动车战略是最有野心的。大举措的电动车发展规划当然很有可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为大众带来隐患。 由于电机几乎不需要保养,经销商们将失去一项丰厚的利润来源。但与此同时,他们将成为强大的能源顾问。此外,大众汽车也在积极推动汽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比如通过改进导航系统,使用户可以..

后戈恩时代 汽车联盟急需一个新的开始汽车讯 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日产汽车调低了今年的赢利预测,雷诺将在近期内宣布赢利计划。在终结了戈恩的统治之后,汽车联盟急需开拓一个新的时代。 一个好的经理人能够从细微处发现企业可能面临的巨大问题,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戈恩就是一个这样的经理人,在他的带领下,日产、雷诺由衰转盛,度过了几年很好的发展时期;而戈恩一手建立的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虽然戈恩的突然倒台令..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2月13日,记者从甘肃省敦煌市档案馆获悉,12件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唐代古藏文《敦煌写经》日前完成修复及建立数字档案。《敦煌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文献之一,此举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据敦煌市档案馆馆长张世忠介绍,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6万余件文献。其中古藏文文献达上万件,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这些古藏文文献涉及历史著作、法律文书等诸多内容,其中佛经约占九成。现存于敦煌市档案..

年俗剪纸中的猪文化 生生不息 于平 任凭 农历己亥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猪年。猪在民俗剪纸中是常见的题材,每逢传统年节,民间妇女就要剪猪的形象,而且通过夸张、套叠、拼合、添加、装饰等造型方法和象征、借代、比拟、谐音、表号等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生理想的福、禄、寿、喜、财吉祥文化内涵。吉祥是人类社会的幸福观、审美观、价值观。吉祥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和特定的心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向往和追求的观念。吉祥观念产生吉祥物载体,它是..

主旋律戏剧创作的有益探索创作话剧《三湾,那一夜》伊始,我时常提醒、告诫自己:“戏,是写给观众看的”。这其实是一个最简单也最难以把握的问题。戏当然要给观众看,问题是:创作者的心里装的是什么观众?是评委?还是普通群众?能否让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走进剧场,在艺术的享受中欣赏红色历史剧?创作过程中,我收获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创作亦如此,创作种子是一部戏的缘起,也决定了创作心态。 2008年,我第一次参观..

情人节档新片数量同比翻番2月14日情人节的到来,让电影市场再次刮起一场爱情风。据猫眼专业版显示,今年情人节当天共有4部新片正式在全国上映,数量较上年同期的2部实现了翻倍。但面对此前已连续三年情人节档电影票房均出现下滑的情况,数量翻倍的新片是否能让情人节档在2019年实现翻盘引起业内讨论。 情人节当日,包括《一吻定情》、《蓝色生死恋》、《今夜在浪漫剧场》和《五十米之恋》在内的4部爱情题材电影,将正式走进电影院开启各自的上映之旅。其..

传统文化要接地气今年春节,北京庙会文化异彩纷呈,包括非遗展演、戏曲演出、皇家巡游表演、手工艺品展览等几十项精品文化活动,向市民及游客展示京城传统年味的魅力,据媒体报道,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次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是中国民间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庙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代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融入商业元素,形成了民俗文化+集市贸易的民间娱乐形式。据史料记载..

第二届北京隆福戏剧月正式开幕2月13日,“戏剧东城·第二届隆福戏剧月”在北京隆福剧场举行了开幕式,艺术界人士和热心观众共襄盛举,一起见证了启动仪式。 隆福戏剧月是在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和东城区总工会的指导下,由东四工人文化宫主办的,基于打造隆福剧场戏剧品牌、助力“戏剧东城”战略这一思路的戏剧品牌活动。今年的戏剧月演出剧目51部,举办戏剧沙龙活动7项。 在开幕式上,东四工人文化宫的吴振璞主任在发言中表示,近些年来,东四工人文化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