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心目中《飞鸟集》的两个经典译本

2019-02-12 11:11:13 来源:网络

《飞鸟集》是我国最早译介的泰戈尔诗集,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泰戈尔的诗歌在中国精神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葱郁的参天巨木。这棵葱郁巨木枝繁叶茂,已经生发出200多种不同译本,如今还在不断地生发出新的枝桠。读者对《飞鸟集》的喜爱和关注也丝毫不减,对原作有各自的解读,对译本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在众多译者和读者的心底,都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泰戈尔。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比史更真。历史是已然发生的事实的聚集,发生的事件会在时间之长河中消逝;而诗是情感思绪的表达,揭示人类命运的必然性和自我选择的可能性。有情方有诗,诗歌滋养人的心灵,导向生命的本真,祛除人在尘网中的荒凉感、孤独感,召唤我们去追求美,发现美,体悟永恒的美好。

《飞鸟集》正是这样一部传达真、善、美的诗集。在我看来,《飞鸟集》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其原因至少有二:

首先,诗集中以“飞鸟”为代表的诸多自然意象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观。“飞鸟”的意象,自《诗经》始,穿越了先秦、两汉乃至明清的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无论是屈原、阮籍,还是陶渊明、欧阳修,乃至当代中国的许多词曲作家和诗人,都爱寄情于飞鸟,借物咏怀,寄托理想、追求与抱负,寄托孤独、寂寞与彷徨。诚如逯钦立先生所感,飞鸟是自然的化身,亦与人的活动轨迹相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飞鸟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与诗人人生的象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寄情飞鸟,感悟自然,以物言志,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思想的升华。同样,《飞鸟集》中的其他自然意象,如“流萤”“星云”“迷雾”“风雨”“落叶”等等,在中国诗史和文学史中也都广泛存在,被国人广泛接受和喜爱。

其次,泰戈尔的《飞鸟集》拥有自身融通东西文化的独特之处。《飞鸟集》既符合东方文化“物我合一”“道法自然”的追求与意趣,又突显西方文化注重的个体人格的力量和人性本身的价值。《飞鸟集》共有325首短诗,内容丰富,句句是箴言,风格清新隽永。泰戈尔寄情于自然,寓情于景、于物,对宇宙、对世界、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可以说,他的这部《飞鸟集》是一部充满了对生命的体悟,充满了人生哲学的有温度的哲理诗集。泰戈尔以精妙的语言,纯净质朴的诗意文字,触及了人生的不同境遇,易于投射到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泰戈尔的诗歌能够使人们获取情感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在残酷、乏味的现实中,更体现了人格的价值与人性的美感。郑振铎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飞鸟集》新序中说:“泰戈尔的这些短诗,……往往在短短的几句诗里,包涵着深邃的大道理,或尖锐的讽刺语,……它们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那些诗,是带着很深刻的讽嘲,甚至很大的悲愤的,更多的诗是充溢着对人和自然的爱的,还有些诗是像‘格言’的,其中有不少是会令人讽吟有得的。”

《飞鸟集》最早的翻译者是郑振铎先生。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先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郑振铎提出文学思想应破旧立新,文学应肩负新的使命与任务。因此,他积极译介异域的优秀文学,早在1921年,郑振铎就与王靖分别翻译过多首泰戈尔的诗。1922年,郑振铎选译的《飞鸟集》在中国问世,成为其追求思想解放与独立而进行的文学翻译创作活动的一次系统性尝试,为彼时寻求新文学、新思想的知识界播下了一颗饱含自由与爱的种子。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至今已有96年历史,一直长盛不衰,被视为经典之译作。《飞鸟集》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然的崇尚、对宇宙的思辨、对人生的体悟,感动了一代代中国文学青年,也影响了不少历史上的名家,如刘半农、鲁迅、瞿秋白、徐志摩、冰心等,郭沫若曾言“在我自己的作诗的经验上,是先受了泰戈尔诸人的影响力”。

《飞鸟集》的另一个具有特色的译本,出于姚华之手。姚华(1876-1930),字茫父,近现代学者,中国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代文人,工词曲,善书画,亦是刻铜大家,被誉为旷世奇才。郑振铎的译本问世后,“当时姚茫父先生见之,大为赞赏”,便在译文中选择了257首,改写为长短不一的五言诗,名曰《五言飞鸟集》,在徐志摩的推动下,于1931年由中华书局刊印发行。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在《五言飞鸟集》的序中记载了两人见面的情形:“那年泰戈尔先生和姚华先生见面时,这两位诗人,相视而笑,把彼此的忻慕都放在心里。”姚华在北京举办画会时,泰戈尔也欣然前往捧场,并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泰戈尔还把姚华的画带回印度,陈列在美术馆里。徐志摩感叹:“这是极妙的一段文学因缘。”

姚华先生的《五言飞鸟集》,正所谓“诗人译诗”,可谓将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国化、本土化,用中国传统诗歌的体裁在郑振铎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如“世情生处匿,相亲始见真。真际转幺眇,罕譬求其伦。如古乐府辞,短歌能入神。未若芳泽下,一握复频频。”又如“飞鸟鸣窗前,飞来复飞去。红叶了无言,飞落知何处?”姚华之译本的意译本身,掺杂着他本人对于泰戈尔所言之自然景物、人与生命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微妙表达,“是更具有中国诗的风味了。”(参见郑振铎“新序”,《飞鸟集》,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第1页)以中国传统的诗歌体裁演绎出的姚译本,也如泰戈尔诗篇一样,语言精练,清朗易懂,寓情于物,真善唯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诗以言志”的功能和汉语文言之美,可谓将印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两种不同风格的译本,白话文与中国传统五言诗体,一个直译,一个意译。从这些经典译本中,我们能够同时感受到新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不同魅力。这一次,商务印书馆集两种各具个性的译文,重新推出《飞鸟集》,是希望为“误入尘网”的“羁鸟”与“迷途之鸟”指路,更希望向往自由的“飞鸟”,能够找到生命与精神的归守之所,在诗意人生中翱翔。

感谢泰戈尔,感谢《飞鸟集》,让我们能够暂时忘却人世间的喧嚣,倾听内心的呼唤,感受安宁,向往美好,获得自由飞翔的力量。

(作者为知名翻译家、浙江大学资深文科教授)

相关链接

郑振铎、姚华《飞鸟集》翻译对比

郑振铎: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姚华:世情生处匿,相亲始见真。真际转幺眇,罕譬求其伦。如古乐府辞,短歌能入神。未若芳泽下,一握复频频。

郑振铎: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姚华:飞鸟鸣窗前,飞来复飞去。红叶了无言,飞落知何处?

郑振铎:如果当失落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失落群星了。(郑译通行本有改动: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姚华:白日既西匿,众星相代明。如何偏泪眼,独自拥愁城。

郑振铎:“海水呀,你说的什么?”“是永久的疑问。”“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是永久的沉默。”

姚华:无住海潮音,日夜作疑语。问天何言答,默默与终古。

郑振铎: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姚华:我身不自见,我见非真相。如将影悟身,谓身亦已妄。

郑振铎:蜜蜂从花中啜蜜,当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当向他道谢的。

姚华:蜂儿採蜜罢,小语颇营营。临行致其意,与花作谢声。蝶儿浮以夸,率然双袂举。固应花谢予,临去无一语。

,青山横北郭 谈谈我心目中《飞鸟集》的两个经典译本

相关:

寄语《流浪地球》:科幻迎来万物生长的黄金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生机勃勃的大环境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科幻迎来万物生长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黄金时代里,我也经常会被问到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看法。要我说,科幻文学作品在影视化改编和拍摄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坎坷,遭遇曲折,一帆风顺才属意料之外。尤其是我们正处在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步阶段,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缺乏应有的经验。 科幻电影的拍摄需要很专业的体系——从制片到导演,从摄影..

《流浪地球》的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这些年春节期间,电影市场都会迎来一波“小阳春”。在往年的春节档里,能够力拔头筹的,往往是与喜庆氛围合拍的贺岁喜剧。然而今年,一匹名为《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在与多部大制作贺岁喜剧的竞争之中,成功“杀出重围”,取得了超20亿元票房的辉煌战绩,并引发了强烈的口碑效应。一时间,围绕这部电影衍生出的中国科幻电影相关话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平是高是低,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不..

被塞满的行李箱破译了故乡文化基因的密码春节假期结束之际,网上掀起一股晒行李箱、汽车后备箱的热潮:看看你爸妈都给返程的你塞了啥? 网友晒出来的“压箱照”五花八门,有的私家车后备箱活脱脱是移动的小型菜市场:狭窄的空间摆着整筐蔬菜、两桶食用油、一篮山鸡蛋、大块黑猪肉、一串红辣椒,在竹竿上挂成排的香肠……有的行李箱则变成一座似乎可以无限扩容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被电饭锅、鞋垫、袜子、毛巾、大瓶洗发水等日常用品挤得满满当当。 如果你拒绝,如果你..

《流浪地球》6天20亿票房 为什么这么火?科幻书籍这一波卖得好,和电影《流浪地球》的热度密不可分。年初一到年初六,全国总票房58.38亿,《流浪地球》贡献了20.07亿,累计有4千万人次看了电影,其中在杭州的票房有3393.2万元,成为春节档文化消费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为什么这么火? 浙江星光院线老总富海芳说:“现在观众看的电影多了,也希望看到新鲜的不一样的片子。中国科幻电影,是一种新类型,以前也有过,但没拍得那么好。” 还有,就是今年春节档其他几部片子..

从冷门圈子到热搜话题,本土科幻文学期待“未来感”佳作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科幻这一题材成功“出圈”——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逆袭,不仅引爆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科幻小说不再是小圈子的孤芳自赏,伴随着对影片原著、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热议,一批新近亮相的国内中青年作家科幻小说也纷纷登上热销榜,引发持续讨论,呈现勃勃生机。 眼下,刘洋《火星孤儿》、陈楸帆《人生算法》、江波《机器之门》等科幻新作陆续出版;如..

胡同里的“共生院”:留住古都肌理和文脉在北京,星罗棋布的胡同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特有脉络,也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符号——适度改造这一古老建筑形态,使其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满足当代居民的宜居需求,融入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与文化,是北京老城改造的难题。现在,北京正以“共生院”的方式,探索胡同老居民与新业态共生共存、新旧相融、有机更新。 新老居民的“共生” 在后海南沿的银锭桥胡同7号院,红色的随墙门外贴着春联,门上点缀两颗门簪,一旁写着“海堂画院..

《流浪地球》汇聚传承的力量新人开辟新天地,既有无限可能,也十分脆弱。前辈对新人的帮助,不仅传递了经验,也让创新开拓精神得到呵护和延续,文化的高度与广度有了更多进一步的可能。 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热映的背后,藏着一个故事。吴京作为出演者和投资人给予导演郭帆支持的同时,要求他在成功后也去帮助其他新类型影片的年轻创作者;无独有偶,接受过“亚洲新星导”计划扶植的宁浩,10年后主导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大胆扶持新人导演,给电..

架空历史的宫斗剧会把观众拖离优秀传统文化的场域古装剧在表现传统文化、重铸传统美学、传承民族历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然而需警惕的是,由于部分创作者缺失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近期卷土重来的宫斗剧热潮,正在把观众拖离历史现场,拖离优秀传统文化的场域。 从去年夏天开始,先有《延禧攻略》从视频网站刷屏到各大卫视,大半年内演了近十遍;后有《如懿传》在“巨额投资”“首播不利”“网播转台播”等营销话题下不断轰炸观众视线;眼下,由《延禧攻略》..

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上演近日,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中国评剧院承制的“梅花傲雪总传香——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上演。演出分为“记忆传神·回望过去不改初心”“技艺传戏·立足当下精益求精”“寄意传德·展望未来传承经典”3个版块。戏曲名家通过回顾历史、展开记忆,带领弟子在舞台上集中展现多年来在戏曲传承道路上的技艺成果。 演唱会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派艺术代表谷文月携国家一级演员王丽京共同演出评剧《水冰心抗婚》..

过劳时代,谁为我想要的生活节奏埋单吉玛是一名负责市场营销的女性管理人员,每天下午5点离开办公室,却并不能享受5点后的下班时光。在乘车回家的路上,她要用手机一个一个地回电话;回到家吃完饭,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要查看邮件,再回很多个电话。同样的,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丈夫此时也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在睡觉前还要工作好几个小时。 这是吉尔·弗雷泽《令人窒息的办公室,被迫工作的美国人》一书的开场,被日本著作《过劳时代》引用,当然,如果把吉玛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