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经》学和唐诗的形成

2019-02-11 08:50:54 来源:网络

长期以来,因受制于清代皮锡瑞所谓唐代为“经学统一时代”以及四库馆臣所谓“汉宋体系”这两大经典判断,唐代《诗经》学史,一般被淹没在经学史和《诗经》学史的宏观架构之中: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段归汉学,后面归宋学;而它本身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回应。唐代《诗经》学线索不清、特征不明,不仅暴露了学术链的不平衡,而且与盛唐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辉煌、国祚的长久之宏大历史场域是极不相称的。其实,在唐代,传承《诗经》的主要群体,已经不是专注于注疏的经生,而是风起云涌的诗人。因此,我们应该到浩瀚的诗海中去发现唐代《诗经》学;另一方面,也得以透过《诗经》学来考察唐诗生成的脉络。

经学和儒学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儒学更在意经典阐发的主体性及其实践价值。钱穆在《中国儒学和文化传统》一文中,就唐代的情况判断说:“儒学于经史以外,却另有一番转进”,其贡献是“能把儒学与文学汇合,从此于经史之学之外,儒学范围内又包进了文学一门”,“自唐代起,自杜诗、韩文始,儒学复进入了文学之新园地”,“把儒学来作为文学之灵魂”,“自此以后,必须灌入儒家思想才始得成为大文章”(《中国学术通义》)。钱先生“儒学转进为文学”的论断,补充和超越了皮锡瑞与四库馆臣之旧说。

早在上世纪初,西蜀学者刘咸炘就已经发现唐代学术的特殊性,特撰《唐学略》一篇,提出“唐学”的命题:“世皆言汉学、宋学,而无言唐学者。实则唐学非无可言也。”唐学乃“两宋之先河”“六朝之后海”,其独特性在于“于学则轻细目而重大义,贱杂家而标儒宗;于文则轻藻采而重质干,贱集部而标经体。其长为能反源本,其短则流为枵夸”(《推十书》)。刘氏深刻指出了唐学崇尚儒学与古典的表征,并进而发现“唐有特异之风”,即“拟经”。

非常有趣的是,与钱、刘同时的陈寅恪先生,也有大致相同的见解,其《元白诗笺证稿》云:“乐天《新乐府》五十首……质而言之,乃一部唐代《诗经》,诚韩昌黎所谓‘作唐一经’者。不过昌黎志在《春秋》,而乐天体拟《三百》。韩书未成,而白诗特就耳。”从宏观到具体,陈先生不仅同样指出了唐代拟经的潮流,而且为钱、刘之说,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为钱氏所谓“儒学转进为文学”“把儒学来作为文学之灵魂”,以及刘氏所谓“标儒宗”“标经体”“反源本”做了一个恰切的注脚。

综观三位大师的论断,不禁豁然:唐学尊崇儒学和古典,作为儒家经典最具文学性质的《诗经》理应受到当时诗人的认同和垂青,只不过研究路数已经从过往的注疏转向审美,不再执着于大义的阐发,而是注重从形式到精神的模拟。也就是说,《诗经》学在唐代被“诗化”了。“诗化”的命题,尚未见有学者言及,但是,以上前哲相关论述分别从不同的理论维度暗示了这种逻辑发展之必然。另外,我们亦可从创作和鉴赏的角度来看唐代《诗经》学的“诗化”表征。

《诗经》是经典的经典,唐人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推崇《诗经》,独标风雅比兴,即刘氏所谓“唐代特异拟经之风”在诗歌中的彰显,这一现象已为学者熟知。就鉴赏而言,历代诗论中,有一非常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宋代以后的学者,在品鉴唐诗的时候,每每与《诗经》相比附,揭示两者的渊源关系。而对其他时代的诗歌却非如此普遍。明代杨慎深谙三昧:“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匪惟作诗也,其解诗亦然。且举唐人闺情诗云:‘袅袅庭前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即《卷耳》诗首章之意也……又云:‘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卷耳》诗后章之意也。”(《升庵诗话》卷八)与宋诗相比,杨慎不仅揭示了唐诗与《诗经》的神似之处,说明唐人以《诗经》为模范的实践的成功,而且,指出了唐人“以作诗来解《诗》”的诗性的或艺术的阐释形式。这是唐代《诗经》学“诗化”的又一典型案例。以唐诗来解说《诗经》,为我们研究唐代《诗经》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对唐诗与《诗经》关系的研究做了很多深耕工作,从而,也充分例证了钱先生关于“唐代儒学转进为文学”论断的深刻性。简要地说,唐代《诗经》学的诗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孕育期、自觉期、成熟期、高潮期和延续期五个阶段。孔颖达《毛诗正义》所阐发的儒家诗歌理论,对唐代诗歌的形成具有预设和规范作用。陈子昂与李白皆自觉上本《诗经》来开唐代诗歌之新运;而汇通《诗经》(儒学)与诗歌(文学)的运动,到杜甫方告完成。杜诗之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儒学之表现。其后,韩愈、白居易则将诗化运动推向极致。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儒学的确立是文学确立的重要条件”,文学创作“是作为儒学实践的一部分来进行的”。杜甫所谓“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韩愈所谓“约风、骚以成诗”,他们都是把《诗经》中的儒学精神作为诗歌之灵魂,从而成为唐诗的传统。唐诗的炽热激情正是与《诗经》的积极自信遥相呼应的。吉川与钱穆先生的论说相映成趣,共同阐明了《诗经》学与唐诗共生的意义。

唐代《诗经》学诗化的过程,不仅融进了唐诗的血液,而且参与了对盛唐气象的陶铸:其一,唐诗正统化。唐代《诗经》学由经学转进为诗歌,儒学蓬勃向上的功业观使得唐诗得到当时社会以及后人的普遍认同。其二,诗人文儒化。唐代从经、文对立两分(孔颖达、李白),到文儒合一(杜甫、韩愈),经、史、文统一于儒学,儒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初唐经学家与诗人往往不能兼得,但是中晚唐以后却逐渐改观。其三,官僚诗人化。诗歌正统化,作诗不单是时尚,也是走向仕途必备的技能,诗人成为官僚的基本标识。其四,诗学范畴化。唐代以标榜风雅、比兴、六义为核心的范畴运动,是《诗经》学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唐代诗学范畴化的必然。其五,诗人群体化。诗赋取士,《诗经》“可以群”的功能在唐代复盛,激发诗人的兼济之志,促成了唐诗的开放性、功业性特征。

总之,时代风尚不同,学术必然转型。唐诗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唐代《诗经》学诗化转向的过程。不过,目前学界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接受学方法,处在以《诗经》证唐诗的阶段,而在唐诗中观察《诗经》学存在和传播的样态似乎还专力不够;另外,本领域的学者尚需用更加宏观的视野,突破传统思维的瓶颈,将研究对象置于学术史的流变中考察其特征和规律,从而使得唐代《诗经》学研究不断深入。

(作者:韩宏韬,系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唐代《诗经》学和青云志演员表 唐诗的形成

相关:

用魔术“包装”力学的科普网红从庄表中教授家里出来的时候,钱报记者拿回来一叠学术资料和一袋子魔术道具,老先生关照:“回去好好练练。” 今年85岁的庄表中教授,是浙江大学力学系的退休教师。他出生在日寇侵华的战争年代,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老先生一辈子都在从事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临走前,他送给钱报记者的两份礼物,恰巧代表了他钻研教学、践行力学应用的两个状态:扎实清苦的以教为本,和快乐拼搏的科研与传播..

国产纪录片迎来更好发展机遇由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纪录中国理事会承办的“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优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活动推选并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盘点了十部入围作品并推选出5个优秀纪录片制作人和2个优秀纪录片新媒体机构。 纪录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一批精品、“爆品”纪录片出现在大众视野。“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优活动..

用传承和创新铸就京剧辉煌近日,北京京剧院举行了庆祝建院40周年系列展演新闻发布会,可谓是今年京剧界的一件盛事。不仅京剧爱好者可以提前做好计划来“享用”这场京剧盛宴,同时学术界也有了借助个案思考戏曲艺术发展之道的机会。 戏曲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是戏曲界乃至全民都关注的一件大事。是要坚持传承、老戏老演才能保证戏曲艺术的魅力,还是要舍弃传统、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吸引今天观众的戏曲作品,这样的争执成为戏曲界长期热议的话题,甚至..

中华文明始于殷商?良渚文明破除了这个国际偏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之间的联系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人们却可曾知晓,早在五千年前,这片土地就是文明高地,孕育出华夏版图上光彩夺目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掷地有声的实证。并且,随着考古的持续推进,良渚文化还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距今5300年至4300年。大多数人对于它的印象,或许停留在亮相综艺..

春节消费红红火火亮点纷呈买年货、吃年夜饭,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绿色食品、智能家电、新型数码消费火爆;休闲旅游、观影观展,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50亿元,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以20亿元票房领跑;民俗活动、文化过节,“紫禁城里过大年”,国家博物馆里迎新春……2019年春节消费,红红火火亮点纷呈。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消费旺盛年..

老乡文化需求,如何更好满足口袋要鼓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得上。近年来,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从中心城市到山区农村,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探访各地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感受文化的力量。 春节这些天,浙江省衢州市的农家书屋,人气特别旺。 柯城区大陈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汪衍勤说,平时书屋的管理员、志愿者会带着村里的留守儿童讲故事、做手工、练书法,让孩子放学后、周末这些以前没人..

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把相互熟悉的家人联系在一起,更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刚刚过去的春节,“反向春运”的现象引发关注。很多在城市的奋斗者、年轻人,不再跟随人潮从城市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工作的城市实现阖家团圆,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类似变化,不胜枚举。“天开新气象,看万古江山,七十青春腾..

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上演2月8日,意大利首都罗马古老的阿根廷剧院座无虚席,由中国国家京剧院和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携手合作的实验京剧《图兰朵》在东方特有的弦乐鼓点中华丽上演。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剧情发展的跌宕起伏,无不深深吸引着现场观众。 该剧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由中国国家一级编剧吴江执笔、京剧导演徐孟珂和意大利导演马尔科·普利尼共同执导,多名中意艺术家出演。两国艺术家以京剧艺术为本体,融合了中西方戏剧..

首破万亿元!春节消费亮眼记者10日从商务部获悉: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商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今年春节,买年货、吃年夜饭、逛庙会等传统消费红红火火,年节礼品、传统食品、新兴电子产品、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增长较快,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看点纷呈。 商品消费更重品质。春节黄金周期间,传..

何顿《幸福街》为50后群体塑像20年酝酿,三年打磨,四度修改,作家何顿的长篇小说《幸福街》日前面世。该书通过小人物的命运遭遇,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幸福街》讲述了生活在“幸福街”的两代人,在历经特殊时期到改革开放近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们的遭际和情感故事。这部作品也是今年60岁的何顿为自己同时代人塑造的群像,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很多年后的人们读到《幸福街》,能在书里看到中国南方真实的城市生活。 文学评论家龚旭东把《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