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画时尚变身 旧民俗散发新年味

2019-02-09 11:17:03 来源:网络

贴春联、挂年画,曾是不少国人幼时过年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艳丽、俗气热闹的年画逐渐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而今年春节假期在青岛方所书店,一场名为“神仙下凡”的年画展览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头戴花翎的女子坐于椅上,一手托腮,一手捧书,若有所思;腰缠万贯的财神爷扭起了秧歌、严肃中透着萌感……各路“神仙”纷纷下凡,色彩绚烂,神形各异,曾经象征着“过时”与“落后”的年画多了丝时尚气息,散发出不一样的新“年味儿”。

2月8日,正月初四,青岛方所书店内,顾客正在欣赏以春节为主题的年画周边产品。(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在中国传统里,年画的主人公多是神仙,承载着凡人与神仙交汇祈福的热望,是人们在新年憧憬美好未来的第一道“符”。据《中国年画发展史》记载,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汉代以“贴桃符”来驱邪纳祥,被视为雕版印刷年画的前身;宋朝把年画叫作“纸画”,明朝则称之为“画贴”,清朝叫做“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据说,“年画”才由此定名。

在青岛展出的这些时尚年画出自一家小型文创机构,主打年画收藏与衍生产品设计。“这张青岛老年画,名为‘逍遥图’,又叫‘选仙格’,这是民间娱乐消遣的一种年画,往往以八仙、八宝、吉祥鸟兽、历史人物等为题材……”负责人李宏震拿起面前的一张年画,饶有兴味地向记者介绍年画的出处。

书店内展出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近百种年画。(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另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年画取材自山东的“全神图”。李宏震拿起这张年画让记者留意图案的色彩和形状,相比普通门神40cm*60cm的传统形制,它的尺寸变得更加瘦长;神仙的面部也相对放大,双目炯炯有神,更富张力;色彩上亦增加了强烈的对比度、饱合度,在冲撞中更富生机。

除年画外,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不少以年画为灵感来源的周边文创产品:印有门神头像的红包、手账、书签以及行李牌等,色彩绚烂、小巧实用,让不少来此参观的游客爱不释手。李宏震告诉记者,这组产品围绕春节的主题出发,但春节并不是终点,他们想做的是贯穿国人岁时节庆的一系列实用品。

以红包为例,今年李宏震团队设计了将近70款,除了逢年过节送礼金外,不少顾客还拿红包做装饰品或礼物赠送给亲友。但尽管开发了很多文创产品,但李宏震的底线是,所有的创意都要来源于传统的年画。

“传统年画千姿百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以时尚的方式回归,让更多年轻人和不同文化地域的人们都觉得它很美,喜欢它。”

除年画外,现场还展出了不少以年画为灵感来源的周边文创产品:印有门神头像的红包、手账、书签以及行李牌等。(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谈起自己的年画情节,李宏震坦言最早是受了身边喜欢搜集年画的朋友影响。他最初在广告公司工作,从事传统文化推广,朋友中有不少人有收集年画的爱好,多者藏品达上千幅。每年过节,他会从中遴选一些有趣的图案印在春联、红包上送给亲友,逐渐积累了不少好评。“既然有人喜欢,为什么不把收藏变成大家喜爱又实用的东西呢?”在这个过程中,李宏震慢慢觉得,传统文化只要做的美、做的实用,即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广阔的空间。而年画作为春节的共同记忆,超越了地域与习俗的限制,应该能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于是从5年前开始,李宏震邀请了一些对此有兴趣的设计师朋友,开始从事年画文创品的开发。

为收集传统年画,五年来他们去往全国各地拜访民间艺人,目前已藏有超过1000个品种。其中既有来自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以及苏州的桃花坞这三大传统年画产地的画作,也有来自青岛平度、陕西凤翔、四川绵竹以及云南等小众但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之后,团队成员会从几千幅年画中进行挑选与再设计,将遴选出的图案拓版,找到专业的手艺人,选择合适的纸张做成成品。以红包为例,李宏震介绍,今年设计的春节红包,从用纸来看就有四种:“这个狮子衔剑,是福建漳州那边的,比较亮;而这个衬纸,则是非遗传承人用传统的技法进行木刻版,刻完版之后再进行手工拓印。因为这种纸在固化过程中会掉墨,没有办法用机器,只能手工来做。”

山东青岛平度年画《逍遥图》。(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除了在国内文创圈积累了一些名气外,李宏震的年画产品也引起了不少外国人的兴趣。前不久他去了趟加拿大,在餐厅会友时展示出了刚做出的一副年画,碰巧被邻桌吃饭的客人看到。“他们当场就来问我在哪能买到,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李宏震说。

李宏震团队设计的门神系列红包。(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刚过了春节,李宏震团队已经在筹备下一年度的年画主题与设计。他坦言年画系列产品的制作周期很长,从确定主题到最终成形用时将近一年,此外团队还会进行一些古旧年画的修复。希望借此将被遗忘在历史中的传统文化能够以时尚的样貌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而不是湮没在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喧嚣里。他进一步解释,门神最初是被用于避祸祈福,如今则更多被用来展现年节的仪式感。几年来,虽然年画的主题每年都有变化,但李宏震始终认为美感与实用才是现代人传统民间工艺的核心需求。“实际上,历史上的年画一直在进化中,年画的样式、线条是一代代匠人根据当下的经验和审美积累而来,这才是年画应该长成的样子。”

,老年画时尚变身 旧民俗散发新轻量 年味

相关:

篇篇画作添年味走进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褚家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西口道路两侧墙壁上的工笔画,篇篇画作为年味增添了一丝精致。 这些喷绘在墙上的工笔画都出自农民画家之手,40岁的赵艳飞就是其中之一。在他家里,堂屋中摆着8张画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四周墙壁上挂着用工笔技法创作的仕女图、刀马人、牡丹图。 “这批画是年前刚刚发到广州的,有关公像、财神像和福禄寿喜图。”赵艳飞打开手机相册,笑盈盈地向记者展示。每年年底都是他..

各地庆新春活动精彩纷呈 喜庆中弘扬社会正能量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这个春节,从城市到乡村,各地群众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新年,祈福平安顺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断被弘扬。 这个春节,农耕舞是河北省平山县各大庙会的重头戏。表演者头包毛巾,用舞蹈展示了春耕、秋收、冬藏的过程,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很多游客禁不住亲自上场,跟着演员一起舞蹈。 在河南省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剪纸艺人戴茜茜正在教孩子们剪出可爱的“小猪佩奇”。“小猪佩奇”也..

12处文创集市成游园新景观昨天是大年初四,春节假期已经过半,但市民游园热情不减。昨日,市属公园再迎游园高峰,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当日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迎来游客43万人。其中,颐和园11.3万人、天坛8.3万人、动物园4.8万人位列前三。景山公园接待游客达3.4万人,同比去年增长34.8%;前来园博馆游园过年的游客也不少,同比去年增长了16.7%。 大年初四,多个市属公园开展的新春花展仍是游园热门。当天,北京植物园接待了近万名游客..

故宫里“过大年” 为何一票难求?从1月6日开始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在春节期间异常火爆,故宫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本来是旅游淡季,等待入故宫参观的观众却排起了长队,就连珍宝馆、钟表馆的队伍也都从入口处排到了广场上。淡季不淡,今年故宫为什么这么火? 多年努力 对观众流量精细化管理 如此火爆的冬季游客潮,和以前的冬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探究根本,是故宫博物院探索的观众流量管理起了作用。 2012年起,为平衡淡季和旺季、假日和..

运河、书院与古塔 10万人体味乡愁 老照片展开展四天以来已有超过10万人次驻足观展摄影、摄像/本报记者 郭谦 市民驻足观看潞河书院老照片 1860年时留下的通州塔老照片 20世纪初,大运河通州段行驶的商船 青苔、石板路、斑驳老墙的故乡记忆;大运河上摇橹号子的故道遗址……那些承载着时光的记忆,让人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大年初四,人头攒动的通州运河文化庙会上,首次展出的“通州记忆”展让不少游客特别是“老通州”们驻足良久,回味绵长。北京青年报..

用新民俗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年与时进,俗因时变。在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和谐、团聚等春节核心文化内核,不断顺应社会的变迁,用新民俗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新活力。以各种优秀民俗凝成的中国春节,将成为人间真情、家国和谐的最完美表达。透过春节,世界也将感知一个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责任感的文明大国。 过年期间,央视播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人们看到,在黄鹤楼下,编钟编磬与口琴手风琴相遇,共同奏响..

龙潭庙会四天300余人无偿献血逛庙会的同时还能无偿献血,奉献自己的爱心。自大年初一至初四傍晚,龙潭庙会的采血车已经接受了300多人无偿献血。这已经是龙潭庙会第14年引入无偿献血车了。 在龙潭庙会红彤彤一片的摊位中,一辆带红十字的白色采血车很是显眼。车的前舱是驾驶室和登记处,后舱是采血工作室。车外,有两名医护人员在接待前来咨询和献血的市民和游客。从一大早庙会开门,采血车前就人流不断。有情侣拉着手来的,有一家几口结伴来的,有北京市民也..

图书馆里过大年 春节假期,国家图书馆阅读大厅里座无虚席。许多读者来此品味书香,为自己“充电”,过个别样的春节。陈晓根摄  

春节文化味儿更浓了“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新春佳节的京城,处处一派欢乐祥和。节日期间最大亮点之一,莫过于文化创新加持下的诸多“老例儿翻新”:花样多了,传统活了,过年更加有滋有味。 紫禁城里,文物展更接地气,人们扶老携幼品年俗、庆新岁;地坛庙会,“国庆70周年·京城瞬间”摄影展呈现京城巨变,游客纷纷驻足探寻岁月光影、时代印迹;厂甸庙会,曾经风靡的小吃不见踪迹,古色古韵的文房四宝、宁静优雅的书画品鉴取而代之……丰富..

“啥是春节”系列评论 ⑥ 丨那点新春的感悟 2月5日,G360次高铁乘务员和旅客在车厢内互动合影。 一路奔波,一声呼喊,一副对联,一桌菜肴,一场春晚,一家团聚……春节,说不完的开心,道不尽的幸福。 春节总是到处都是新的。新的对联、新的发型、新的衣服、新的愿望,每一个崭新的背后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春节又总是到处都是旧的。千里之外的老家、头发花白的父母、心心念念的家常菜、热情好客的亲戚朋友,不管多少时间流逝,这些凝聚了亲情的记忆与召唤,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