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拎《一个桶》闯春运大潮

2019-01-31 09:46:22 来源:网络

“回家过年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与家人一起做饭;另外一个是离家的时候我妈妈就会给我整理行李,每个角落都塞了各种各样吃的。”今年春节前夕,知名导演贾樟柯完全用 iPhone XS 手机拍摄的春节短篇新作《一个桶》在优酷上线。

《一个桶》讲述了春节期间在山城重庆发生的亲情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短片中,儿子过完年即将离乡,妈妈用胶带仔细密封好一个白色塑料桶,郑重交给儿子。与母亲不舍离别后,带着被塞满的行囊与那个桶,儿子踏上了春运返程的路途。等他回到城里的住处,才发现桶中满满装着妈妈精心准备的鸡蛋,而且每个鸡蛋的一侧是妈妈手写的日期,另一侧画着笑脸。

一个桶,倾注了母亲对儿子的爱的“家味”。

大家都在说,随着时代变迁,春节假期人们团聚的年味似乎“变淡”了,但每年春节数亿中国人仍不远千里与家人团聚。“我们把拍摄地选在重庆跟贵州交界的地方,经过乌江激流,有崇山峻岭、河流、桥梁。我觉得回家的路确实非常长,我们用这样的环境来展开旅途。”现代社会,虽然聚少离多,但每一个人都有离不开的家味,更显春节团圆的弥足珍贵。

那么问题来了,贾樟柯为什么要用手机拍?

“我干了20年电影,从来没有用手机拍过电影。我的一些同行已经用手机拍出了长片,我们这个行业总是随着技术的改变在革新。我特别渴望用苹果手机来拍一部电影,这次终于实现了,感受一部小小的手机能拍出什么?它跟传统电影拍摄有什么不一样?”

贾樟柯感慨,生于1970年的他,在成长过程中,电影离他真是既近又远。所谓近,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电影是最主要的消遣,在贾樟柯的精神世界里电影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远,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影像生活。“大家一年拍个照就了不起了,不像今天我们有手机,随时拍,随时传输影像。所以当时觉得这个事业离我非常遥远”。

上世纪90年代初,贾樟柯偶然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非常感动。“那时我已经21岁了,才想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导演,这样一步一步学习电影、拍摄电影,最后变成了一个电影工作者”。

“信息的交互和传播确实因为手机的出现改变很大。”随着Vlog以及短视频等日常记录生活的摄影方式出现,更加便捷、易操作,同时保持专业摄影效果的手机,逐渐成为大众的硬需求。第一次用手机拍片,贾樟柯感慨“体会到技术革新的好处”,实现了“上天入地”。

为什么要拍“一个桶”?

“吸引我的是拍茫茫的春运大潮。”贾樟柯说,过去他走南闯北,临近春节时,在火车上、轮船上、长途汽车上,经常跟这样的人群擦肩而过:他们兴冲冲地回家,或者兴冲冲地拎着东西从家回到城市,手里总会拎一个桶。

“拎这只桶的人是普通人。在机场头等舱休息室肯定看不到这只桶,但是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马路上无处不在——对我来说,这是我最熟悉也最爱的人群。”

拍摄《一个桶》的过程中,有两个点深深触动贾樟柯。

一点是路之长。“离开家,哪怕是离开一公里都是非常漫长的,更不要说千山万水。跟亲人的分别,是每年几亿人要经历的,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不同地方工作、离开故乡,这种分别非常打动我。”

另一点是桶之重。贾樟柯表示,片中那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把鸡蛋完好拿到城里,在桶里放了很多沙子。“旅途的辛苦,桶之重和鸡蛋之轻的对比,那么脆弱、晶莹剔透的鸡蛋跟沙子的对比,千言万语尽在其中。我们整个团队也是带着这样一种感动进行拍摄的”。

“回到故乡再离开,每次春节都会经历这样的相聚再分离。”贾樟柯过去看了很多关于春节回家的故事,基本围绕着如何“赶车回家”,而这次他打造的故事是春节将尽,人们回到城市的“逆向运动”,充满了惆怅感。

贾樟柯特别回忆了自己的春节记忆,比如春节和家人一起做饭的场面。“做饭像一个仪式一样,像我们老家每天都有一个主题,正月里要准备很多食材,比如年三十炸丸子,年二十八大碗。到了初一家里就不动刀了,都是预制好的,一炒一蒸就可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在烟熏火燎的氛围里聊天,会问我很多问题,聊感兴趣的生活,工作上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家人充分交流的时间”。

在很多影迷眼中,贾樟柯是一个光影创作离不开故乡空间的导演。贾樟柯笑称,他并没有刻意地去爱故乡,“这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的过程”,而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大多数时候会跟故乡重合。

贾樟柯笃信,故乡建立起每个人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迎接这个世界的经验,我们自己的体系,都是故乡带给我们的。所以,故乡是一个终生陪伴我们的地方,一个文化上的概念”。

,贾樟柯拎《一个桶》闯清明节笑话 春运大潮

相关:

中国美术馆展出馆藏风景题材作品1月22日,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的“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本次展览从馆藏作品中梳理并遴选出251件,以1949年至2018年的美术史发展为时间的尺度,以“美在河山”为主题,分成“北国风光”“青山妩媚”“古都新貌”“山川巨变”“山川不朽”“民族精神”六大篇章,篇篇关联,皆以物传情,以美言志,以山河壮丽赞美祖国,赞美时代。 展览中可以看到,黄宾虹“浑厚华滋本民族..

五百年来,人们是如何发现达·芬奇的?2019年,时值列奥纳多·达·芬奇(后文皆简称为列奥纳多)逝世500周年,全欧洲最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几乎都计划了与列奥纳多有关的展览: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斯表示将“举办一场列奥纳多·达·芬奇作品最全的展览”,除了卢浮宫自身拥有的列奥纳多藏品外,预计还会从弗朗索瓦·皮诺手中借出《救世主》参展;英国皇家收藏则宣布将举办“列奥纳多·达·芬奇:绘画人生”巡展,展出英国皇家收藏的超过200幅素描与手稿;..

知识付费 乐见其成谈及知识付费,我们并不陌生,知乎、得到、千聊、知识星球等互联网平台凝聚起不少人气,一度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不过,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传统出版机构虽说姗姗来迟,却也开始热情拥抱知识付费,并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策划推出中读APP,其“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的主题付费内容一个月就卖掉2.8万份,收入近300万元,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榜上进入前三名。加上出版社出..

《中华老字号》:用影像发掘“活化石”的文化价值“来一碗豆汁儿!”生活在北京护国寺街大半辈子的于大爷,他的一天开始于一碗豆汁儿。早上5点半,“护国寺小吃店”就开始招呼客人了,这恐怕是全北京开门最早也最亲民的中华老字号。 豆汁儿,是一种源自民间的“宫廷饮料”。年逾70岁的爱新觉罗·溥仕说:“我父亲从小作为王室弟子,经常被召到宫里边赏吃饭边看戏,看完戏会给端上来一些点心,其中就有豆汁儿。” 在现代化商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一批坚守传统的老店,宛如承..

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举办“乐颂中华”主题音乐会3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由此拉开了2019“我爱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的序幕。音乐会选取《走进新时代》《共和国之恋》《长江之歌》《祖国颂》等10余首歌曲,通过合唱、器乐协奏、大编制乐团的组合,表达了中华儿女的赤子情怀。 据介绍,今年的“市民新春联欢会”两场演出将包括19个市民节目,通过普通市民海选形式,邀请专业演员与艺术爱好者携手联袂登台,为北京市民打造“百姓演、百姓看、百..

《中国声音中国年》大年三十的温暖陪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12点至1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将推出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共享声音盛宴。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迎春品牌,《中国声音中国年》已经连续推出了四年,主打“伴你回家、陪你过年”,通过“国家声音”“我家声音”“我台声音”,回顾时代的足迹、体味生活的变化、烘托过年的氛围,在电波和视频客户端以音视频方式多渠道直播,每年大年三十下午的6小时节目已成为百姓返乡路上的温暖陪伴,..

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公布30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近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选,确定了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等60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等211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住建部要求,各地要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要理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机制,完善保护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名..

趣谈新春年俗:古代过年为啥要贴门神像? 每到喜气洋洋的新年,在一些人家的大门口,总能看到上面贴着一对或威武、或眉眼慈祥“门神”,画工也许很简单,却也为春节添上一丝别样的韵味。 门神是中国民间所称的“司门守卫之神”,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守卫家宅平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为啥古时过年要贴门神像? 门神,是民间信奉的“司门之神”,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张贴门神画的习俗由来已久。 《礼记》是一部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书籍,..

《藏羚羊》打造给孩子的京剧不久前,梅兰芳大剧院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浙江京剧团和青海省演艺集团京剧团“东西合璧”之作——现代少儿京剧《藏羚羊》演出满十年、过千场之际,特意举行的一场纪念性演出。千场演出,这些演员场场不落,当初舞台上十五六岁的稚嫩少年,如今已经变成二十五六岁的成熟青年,依然感动着观众。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藏羚羊》的合作正式开启。藏羚羊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5只“福娃”之一;在可可西里那片堪称生命..

相声,在想象力边缘突围闲来无事,读到一篇文章,作者谈自己一次听相声的经历:看演员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津街头各种行当的叫卖吆喝、学某地农村过年的习俗、学旧社会“拉洋片”,觉得挺失望,他更希望相声能反映当下生活,担心这门艺术直奔博物馆而去,失去生命力。 学叫卖、拉洋片、卖估衣,都是传统相声中的名段,当然有价值,应该继承;然而,如果表演场中只剩下这些,对相声的发展当然不是好事。十几年前就有从业者疾呼:相声餐桌要琳琅满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