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 乐见其成

2019-01-31 09:45:58 来源:网络

谈及知识付费,我们并不陌生,知乎、得到、千聊、知识星球等互联网平台凝聚起不少人气,一度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不过,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传统出版机构虽说姗姗来迟,却也开始热情拥抱知识付费,并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策划推出中读APP,其“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的主题付费内容一个月就卖掉2.8万份,收入近300万元,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榜上进入前三名。加上出版社出书、视频网站摄制同名付费视频节目,据说这堂课创造了数百万元产值。

与中读APP将所策划内容实施多元转化有所不同,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知识服务品牌知更社区则更注重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小众需求。关于自身用户的特点,知更社区负责人用“高级外行”来形容:在某一领域,他们是外行人,又希望深度了解,他们一生都在追求成长,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以往认为无法大众化、批量化、商业化的东西,现在就可以做大。知更社区约请学者在10所大学讲了10堂课,同步录制10堂音频付费内容,赢得受众欢迎。

还有考古、哲学、诗歌、古典音乐、名画欣赏……这些由传统出版机构精心打造的付费内容,正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在知识付费发展至今,许多人对之已显消费疲态的形势下,传统出版机构的积极介入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动力。

传统出版机构拥抱知识付费,益处不难想见。它使得传统出版机构在移动互联条件下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风口”。受网络阅读的冲击,时下不少人逐渐远离纸质阅读,纸质图书出版所面临的市场营销态势整体不容乐观,一些出版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从何处谋求突破?知识付费无疑提供了良机。有业内人士指出,出版社是知识服务的沃土,有很好的作者资源,有很好的内容,其实完全可以转化为纸质书之外的另一种形式,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知识服务。传统出版机构只要在知识付费方面善于挖掘内容、精细化加工,就有机会吸引受众,不断拓宽其获利空间。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知识付费 乐见其成

相关:

《中华老字号》:用影像发掘“活化石”的文化价值“来一碗豆汁儿!”生活在北京护国寺街大半辈子的于大爷,他的一天开始于一碗豆汁儿。早上5点半,“护国寺小吃店”就开始招呼客人了,这恐怕是全北京开门最早也最亲民的中华老字号。 豆汁儿,是一种源自民间的“宫廷饮料”。年逾70岁的爱新觉罗·溥仕说:“我父亲从小作为王室弟子,经常被召到宫里边赏吃饭边看戏,看完戏会给端上来一些点心,其中就有豆汁儿。” 在现代化商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一批坚守传统的老店,宛如承..

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举办“乐颂中华”主题音乐会3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由此拉开了2019“我爱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的序幕。音乐会选取《走进新时代》《共和国之恋》《长江之歌》《祖国颂》等10余首歌曲,通过合唱、器乐协奏、大编制乐团的组合,表达了中华儿女的赤子情怀。 据介绍,今年的“市民新春联欢会”两场演出将包括19个市民节目,通过普通市民海选形式,邀请专业演员与艺术爱好者携手联袂登台,为北京市民打造“百姓演、百姓看、百..

《中国声音中国年》大年三十的温暖陪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12点至1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将推出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共享声音盛宴。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迎春品牌,《中国声音中国年》已经连续推出了四年,主打“伴你回家、陪你过年”,通过“国家声音”“我家声音”“我台声音”,回顾时代的足迹、体味生活的变化、烘托过年的氛围,在电波和视频客户端以音视频方式多渠道直播,每年大年三十下午的6小时节目已成为百姓返乡路上的温暖陪伴,..

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公布30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近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选,确定了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等60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等211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住建部要求,各地要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要理顺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机制,完善保护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名..

趣谈新春年俗:古代过年为啥要贴门神像? 每到喜气洋洋的新年,在一些人家的大门口,总能看到上面贴着一对或威武、或眉眼慈祥“门神”,画工也许很简单,却也为春节添上一丝别样的韵味。 门神是中国民间所称的“司门守卫之神”,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守卫家宅平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为啥古时过年要贴门神像? 门神,是民间信奉的“司门之神”,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张贴门神画的习俗由来已久。 《礼记》是一部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书籍,..

《藏羚羊》打造给孩子的京剧不久前,梅兰芳大剧院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浙江京剧团和青海省演艺集团京剧团“东西合璧”之作——现代少儿京剧《藏羚羊》演出满十年、过千场之际,特意举行的一场纪念性演出。千场演出,这些演员场场不落,当初舞台上十五六岁的稚嫩少年,如今已经变成二十五六岁的成熟青年,依然感动着观众。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藏羚羊》的合作正式开启。藏羚羊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5只“福娃”之一;在可可西里那片堪称生命..

相声,在想象力边缘突围闲来无事,读到一篇文章,作者谈自己一次听相声的经历:看演员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津街头各种行当的叫卖吆喝、学某地农村过年的习俗、学旧社会“拉洋片”,觉得挺失望,他更希望相声能反映当下生活,担心这门艺术直奔博物馆而去,失去生命力。 学叫卖、拉洋片、卖估衣,都是传统相声中的名段,当然有价值,应该继承;然而,如果表演场中只剩下这些,对相声的发展当然不是好事。十几年前就有从业者疾呼:相声餐桌要琳琅满目,不..

2019新年迎春书画展开展1月2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协办的“亥岁祯祥——2019新年迎春书画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展。国家博物馆特邀54位书法名家为此次展览创作春联,国家博物馆书画院的艺术家们为此次展览创作了十余件歌颂祖国锦绣山河、壮丽美景的精品力作。展览还精选了以迎春应景、寓意祥和为内容的古代绘画精品,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传统,尽显吉祥和谐之美。图为观众在观赏展出的古代绘画精品。

“八戒”马德华自传《悟能》首发近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央视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的首部自传《悟能》出版。这本书是马德华73年来唯一一本自传,他回溯过往,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朴实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用男一号的标准诠释男二号 大家熟悉马德华老师,是因为他成功塑造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可是和憨态可掬、有些萌蠢的猪八戒不同的是,马德华老师多才多艺,他通日语,擅芭蕾,精书法,唱戏更是老本行,在书中展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猪八戒”。..

在文化和旅游“盛宴”中过大年春节是文化氛围最浓郁的节日之一,旅游过年也逐渐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年俗”。今年春节,以旅游城市为目的地的出行人数增长明显,南下避寒游和北上冰雪游依然是“一南一北两头热”,文化旅游让春节“年味儿”十足。1月30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的情况。 1.文化旅游让春节“年味儿”十足 近年来,“文化旅游过大年”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新年俗”。今年春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