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和旅游“盛宴”中过大年

2019-01-31 09:44:36 来源:网络

春节是文化氛围最浓郁的节日之一,旅游过年也逐渐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年俗”。今年春节,以旅游城市为目的地的出行人数增长明显,南下避寒游和北上冰雪游依然是“一南一北两头热”,文化旅游让春节“年味儿”十足。1月30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的情况。

1.文化旅游让春节“年味儿”十足

近年来,“文化旅游过大年”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新年俗”。今年春节,文旅部着力加强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非遗过大年、戏曲进乡村、年画重回春节、庙会、灯会等文化活动,让春节“年味儿”十足。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张吉林表示,今年春节,“乡村春晚”百县万村联动活动将在各地普遍开花,乡村春晚、花会歌会、社火庙会、灯谜灯会等节庆文化活动,展示独特的民间和民族文化;北京、山西、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将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促进非遗走进千家万户;“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让人们重新回顾传统节日浓郁的氛围,让年画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温泉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避寒旅游……春节假期往往也是合家出游的旺季。张吉林表示,春节旅游历来是“一南一北两头热”。在北方,依托冰雪资源,把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和温泉资源、民俗项目结合起来,让人们在冰天雪地之中感受新春的喜悦。南方则是避寒旅游的重点,如海南、云南、广东等地成为北方游客度假的重要选择,福建、贵州等地也做好了迎接春节游客的准备。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也准备得比较充分,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喜庆欢腾的节日氛围。

同时,张吉林还指出,随着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改变,一些新的旅游方式应运而生,比如自驾游、自助游等,今年春节也加强了推广。如近期文旅部在甘肃临夏州举办了“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活动,推荐了“丝路文化经典线”“茶马古道寻踪线”等独具魅力的线路。

2.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文明有序

每逢假日,旅游市场秩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春节,文旅部在加强假日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文明有序方面采取了有力保障措施。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介绍,文旅部专门印发通知对各地假期市场安全生产、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市场监管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发布了出境游、涉水活动等安全提示,并要求在线旅游企业售卖“自由行”产品时明示旅游和外交部门安全风险提示。

在市场监管方面,王晓峰表示,各地将安排力量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无资质导游、“黑车”“黑店”等乱象,加强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游艺、网络表演、营业性演出、网络艺术品的行业监管。文旅部还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加强春节期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安全生产隐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督促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各地综合执法机构提高预警能力,确保举报投诉渠道畅通,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

每逢假日,各地旅游景区往往出现“看人头”的独特“景观”。为了缓解春节旅游高峰期的矛盾,张吉林表示,春节假期,文旅部将指导地方文旅部门发布春节旅游消费指南,让游客在出行之前得到相关信息,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和出游路线;加大对度假休闲产品的介绍,推动观光型旅游方式向度假休闲方式转换;继续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加强流量监控,科学引导分流;在高峰期增加一些弹性供给、临时供给,如在有条件的景区扩展备用停车场、增加临时移动厕所、增开临时服务窗口、增设电子讲解等智慧服务。

3.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45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共实现文化消费约1100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这些文化消费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供给侧,扩大了有效供给,改善了消费环境,例如青海省黄南州重点扶持企业开发创意商品,开发文化旅游线路,举办特色文化活动,2016年至2018年旅游人次年平均增长25%,较试点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需求端,实施文化惠民活动,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例如南京市对评选出的优秀演出剧目予以票价补贴,达到了百姓叫好、市场叫座的效果,拉动文化消费6600多万元,吸引跨城看演出4.5万人次,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过亿元。

“今年春节,这45个试点城市也在积极准备,将以消费季、消费月等形式,举办演出季、电竞嘉年华、文创设计周、文化旅游集市、冰雪节、书展、半价观影、少儿艺术节、社戏庙会等活动,为群众献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盛宴’。”高政表示,上海、重庆、长春、杭州、苏州、济南、洛阳、长沙、昆明、兰州、乌鲁木齐等多个试点城市推出了丰厚的“惠民大礼包”,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进行文化与旅游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消费者可以通过领取惠民券、打折券、积分抵扣等方式享受相应优惠。

 

,在文化和旅游“盛宴”清贫的意思 中过大年

相关:

中国音乐剧前景可期近日,湖南卫视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引发一股音乐剧的热潮。这个以歌剧与音乐剧为主的节目,传播了不少声乐知识,唱红了不少经典曲目。尤其是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的同班同学阿云嘎和郑云龙,通过一首首不同类型的音乐剧歌曲,以角色演绎所赋予的魅力和对戏剧超然的把控力,使观众沉浸其中,对音乐剧产生了强烈兴趣。节目播出后,郑云龙出演的音乐剧《信》,在开票一分钟之内全部售罄,创下了中国音乐剧市场空..

《路过零点》讲述夜色下的人生故事“驾驶舱关好并锁住,信号排接通,刹车松,可以起飞!” 接近零点,33岁的俞佳杰坐在主驾驶座位上,正在启动天津飞往宁波的航班。与此同时,陪跑师张卓正开着车,追随在湘江边慢跑的小胖身后,缓缓前行。这是刚刚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纪录片《路过零点》其中的两段人物故事,作为国内首档深夜职业观察纪录片,该片将镜头对准与夜色相伴工作的六类人群,每集选取同类型的两个人物,捕捉喧闹白昼对面的一个个温情夜晚。尽管作为一档深..

廖昌永:唱歌剧和音乐剧的人 其实都挺活泼初见廖昌永时,他刚刚结束某场会议,独自一人拎着公文包,风尘仆仆地进入酒店。没有助理围绕,没有艺术家本能的疏离感,一进门便热情地与记者挨个儿握手。镜头下,廖昌永不带任何妆容,简单的黑色礼服搭白色衬衫,是艺术家面对外界最得体且舒适的方式。 曾经,廖昌永的名字只活跃在小众群体当中。那些常年流连于歌剧院、热爱古典艺术的人们,将其誉为中国一流男中音。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多明戈世界歌..

田壮壮联手赵薇“求证”了一场舞台灾难【文化谭】 田壮壮首部戏剧作品、赵薇舞台首秀的话剧《求证》演出前,备受各界期待,戏剧迷更是心存幻想,盼望中国电影第五代领军人物之一田壮壮,能用电影思维革新戏剧语言,毕竟国际上导电影、排话剧都很出色的高手不在少数。然而事与愿违,田壮壮拒绝为该剧贡献作为一名电影名导的智慧,甘愿让演出沦为服务赵薇粉丝的活动,美国剧作家大卫·奥本2001年获得过普利策戏剧奖及托尼奖最佳剧本的剧作,就这样被可笑浪费。 1 原作角..

不满《新喜剧之王》排片 发行方申请停止部分影院密钥29日,微博爆料《新喜剧之王》的主发行方联瑞影业正在向中影申请停止全国数十家影院的密钥。一旦申请成功,这些影院从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无法放映电影《新喜剧之王》。这次停发密钥事件,很可能是因为影城和发行方在该片排片数量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的。 根据曝光的申请书截图显示,该片联合出品方兼发行方联瑞影业向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申请“停部分影城该影片公映密钥”,并表示“最终解释权归属我司”。一同..

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森林里的餐余中外古生物学家团队30日宣布,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件被掠食者吃剩的古鸟化石,其细节对于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羽毛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RyanC.McKellar)、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K.O’Connor)、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斯·恰普教授(L..

“清水河”走红不是对传统的误读由于历史原因,包括《探清水河》在内的很多北京地方小曲在解放前是流行于风月场所的。如今,我们是否有必要拿这个“出身”来衡量对“传统”的理解呢? 其实,如果真“倒腾”出身的话,恐怕很多传统艺术都会有瑕疵,然而正是多少辈的传统艺术工作者,他们励精图治,去粗取精,才让传统表演焕然一新。 京剧融花雅于一身,曲艺从撂地走向了剧场,很多濒于失传的民间小曲记典造册,这些无疑都是社会进步之举,也是我们对待“传统”的..

“星夜”相声会馆要为“传统”追本溯源1月26日,北京青年报旗下文化视频栏目“后台”走进中山公园音乐堂,对“星夜相声会馆”的封箱演出进行了幕后采访直播和舞台实况直播,并在北京头条APP的娱乐频道和直播频道播出,由此也拉开了北青“后台”封箱大拜年系列文艺演出直播的序幕。 尽管是一次热热闹闹的相声演出直播,但在“后台”的幕后采访中,众位相声名家的访谈引人思考。而优秀青年相声演员应宁对“《探清水河》走红”这一现象的评论,引起了观众和传统艺术从业..

90后创作者谈歌曲生僻字为何走红苏州90后小伙陈柯宇创作了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的歌词几乎使用的全是各种生僻字,网友直呼,“听完歌语文水平大涨”。 随着这首《生僻字》的爆红,中医版、日语版、方言版等等“加强版”相继出现。这首《生僻字》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缘起 把不认识的字串成歌 先来看看其中几句歌词:茕茕(qióng)孑(jié)立,沆(hàng)瀣(xiè)一气,踽踽(jǔ)独行,醍(t..

找到“年味”的时代表达记忆中的年味是啥样?有人说是“糖瓜祭灶,新年来到”;有人说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有人说是穿新衣戴新帽;有人说是返乡的车票、团聚的激动、父母的饭菜…… 改革开放4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在一些地方,“家中大小,出出进进”般筹备年货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过年因为能吃上一顿肉、穿一件新衣服、给大人磕头得到压岁钱而激动的场景,已成为过去;一位作家笔下“一条条挂在半空”的走亲戚的礼肉,也被精致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