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行业叙事为文本加分,网络文学“现实扇面”愈发开阔

2019-01-25 09:48:01 来源:网络

网络文学在现实主义题材书写上具有先天优势,一批网文作者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与生活,以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精品化沉淀。当更多从业者、爱好者贡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时,网络文学就迎来了多元题材繁荣。

现实主义需融合网络文学的“读者需求导向”,雅俗共赏;加上网络文学及时反馈、随时互动的传播特点,也推动作者关切读者诉求,继而回到生活中继续观察、思考、写作,创作出更有信服力的作品。

半自传式小说《上海繁华》,浸透了作者来沪自主创业十余年的酸甜苦辣;铺陈铁路建设壮美画卷的《中国铁路人》里,许多鲜活行业细节离不开作者多年供职中铁集团的所见所感;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小说《远方的秘密》,作者曾任建筑工地技术员,信手拈来的术语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眼下,一批关注现实、捕捉时代脉动的小说正从网络文学的土壤中陆续生长出来。

昨天在沪揭晓的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便是这一现象的生动缩影。14部获奖作品从近1.2万部征文中脱颖而出,现实主义书写以网络文学为载体,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在高铁、核电、冶金、机床、造船等重大装备研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这些都在网文创作中有了直观呈现。“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恰恰来自于日新月异时代的感召。”起点中文网副总编李晓亮谈道,不同年龄层、行业背景的网文写作者,关注视角愈发开阔,题材涵盖了职场奋斗、传统文化传承、基层动态、一线建设等热点,艺术化勾勒社会全景图像,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行业资源反哺写作,强烈冲动源自火热时代的魅力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网络文学产业营业收入47亿元,比2017年增长17.5%。其中,现实主义书写日益醒目,单是阅文集团旗下起点中文网的现实题材作品就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如今占比已逾60%。越来越多网文作者和读者都开始关心行业一线的真实面貌。

于是,一度被诟病“玄幻独大”的网络文学,逐步走出了宫斗、宅斗、穿越的套路,在创作中更多融入现实关照。“网络文学在现实主义题材书写上具有先天优势,一批网文作者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与生活,以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精品化沉淀。当更多从业者、爱好者贡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时,网络文学就迎来了多元题材繁荣。”李晓亮发现,如今网文行业写作愈发丰富,辐射扇面扩大至工业制造、高科技前沿领域,传递出饱满的时代信息。

以本届大赛一等奖作品《中国铁路人》、优胜奖作品《高铁群侠传》等网络小说为例,作者都拥有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从中原腹地到祖国边陲,从沿海滩涂到高原深岭,《中国铁路人》以生动又接地气的笔触勾勒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群像。如今,高铁已成为中国震撼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在《高铁群侠传》中就能看到“高铁出海”的鲜活画面,小说讲述了数位“高铁推销员”的经历,对不同国家行业交往以及本土风俗的描写极为考究,行文逻辑缜密。“铁路工程单位对很多人而言是神秘而模糊的,工程人员往往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如果写得不用心或不合理,读者会挑刺弃读,因此创作中我调动了自己和团队同事的大量经历。”网络作家恒传录说。

多位作者谈到,现实题材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和现实规律,不能随意糊弄,避免一味追求所谓的“爽点”。毕竟,能打动读者的真实感,必须有作者的阅历和体验来打底。从获奖作品来看,无论是《向前一步》讲述北漂女青年的职场进阶,饱蘸作者一步步向上打拼的赤子之心,还是《逆流纯真年代》中买卖股票认购证、做衣饰实业、在山村支教,每个片段都有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感,描摹了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众生相。

冲破读者圈层,打动更多“行业外”受众

有资深网文编辑关注到一个现象,现实题材的行业叙事,在可读性和艺术性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的作品局囿于一份职业或行业的说明书式描写,很难冲破读者圈层。因此,现实主义书写需突破刻板印象,不要越来越小圈子化。

比如大赛特等奖作品《上海繁华》,小说中的外地农家小子,从迷茫到豁然开朗,不断进步成长。网文作家大地风车以他自己在上海十年打拼经历为原型,陆陆续续写了八年,目前这部小说连载了75万字,去年上架起点中文网,获超10万点击。“一个小企业怎么从白手起家做到颇有声色?读者关心的,不仅仅是一步步做大事业的技术过程,更多是在寻求一种代入感和情感共鸣。故事主角叫王一元,我在上海最困难的时候,口袋里真的只剩一枚硬币”。

“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影视剧,恰恰是无比贴近生活的,比如前不久口碑爆棚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正是根据阿耐的网络小说改编,戳中了许多受众的内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黄平说,现实主义需融合网络文学的“读者需求导向”,雅俗共赏;加上网络文学及时反馈、随时互动的传播特点,也推动作者关切读者诉求,继而回到生活中继续观察、思考、写作,创作出更有信服力的作品。

眼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平台,看到了现实题材写作的走强趋势,纷纷推出对相关作品的专项扶持,孵化出了更多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本届大赛共有超万名作者参与征文比赛,相比上一届,参赛作者增长了32.5%,参赛作品增长了31%。从三届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平台走出的获奖小说,有了多样化的开发与联动,如前两届获奖作品《复兴之路》《二胎囧爸》《相声大师》等八部作品已出版纸质书,《大国重工》《韩警官》《贼警》已完成影视版权签约,其中《大国重工》将于今年下半年开拍。

,精准行业叙事为文晴天小狗 本加分,网络文学“现实扇面”愈发开阔

相关:

故宫学:新的学术增长点故宫何以为“学”,这是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2003年首创故宫学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门以紫禁城宫殿、宫廷文物藏品与故宫博物院为中心研究对象的学问,从提出至今整整15年来,郑欣淼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先后发表《故宫学述略》《故宫学纲要》《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多维视域中的故宫学——范畴、理念与方法》等论著。2017年,专著《故宫学概论》(简称《概论》)问世,回顾了探索实践故..

张大春:雅致的趣味,多半来自文化古人说,花开是“花笑”,那么天笑呢?是闪电来了。 “怕”本无恐惧之义,甲骨文和金文里均不见此字。文字学家判断,此字原来应读作“泊”,表内心恬静、了无激动。 1月13日,作家张大春在北京朗园虞社与600多名读者分享他对文字的体悟。他说,一个字长途跋涉来到我们面前,已经不是它出发时的模样。 平素,我们对于文字都是“工具性的使用”,笔滑手油,很少停下来,了解那些一笔带过的字词有什么深意。在新书《见字如来》中,..

故宫举办春节大展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己亥年春节,故宫博物院特举办春节大展“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作为该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融汇了故宫历史及院藏文物中蕴含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形成春节文化与人的互动,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

长城保护划重点:原址保护!原状保护!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宋新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媒体解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日前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修复要原址原状保护 在保护对象方面,《规划》明确,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刘玉珠表示,部分明长城作为“长城抗战”的物质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规划》还提出了长城重要点段遴选标准,提出开展长城遗产线路建设、大..

那些你还不知道的长城长城在2000多年的营造史中,先后历经了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除了人们熟知的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外,遗存较丰富的还有春秋战国长城和“金长城”。 春秋战国长城是我国统一国家形成之前部分诸侯国之间冲突的产物,见证了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我国北方农耕地区的地缘政治及其变化情况。其中,最早的长城遗存主要包括战国齐长城、秦长城、楚长城、燕长城、赵长城、魏长城、中山长城等,墙壕遗址总长..

李清照曹雪芹“躺枪” 古风歌真的都是词藻堆砌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坐在窗边感伤海棠花的李清照,大概不会想到自己写下的一首小令能在千年后引发人们的热议,原因还是“词藻堆砌”。 来源:微博截图 曹雪芹、李白也被评论“水平不高” 近日,一张朋友圈截图登上热搜,一名网友吐槽说受不了现在的古风歌曲,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如很火的《知否》主题曲,“全靠词藻堆砌,逻辑上狗屁不通,矫情而不知所云,还..

《长城总规》如何阐释长城精神记者注意到,《长城总规》首次以国务院批准的文件的形式对长城精神进行了阐释。刘玉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在编制《长城总规》的过程中,我们对长城内涵、长城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对长城精神进行了梳理总结。我们认为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这三大精神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

年度戏剧观察:同频时代 抒写繁荣如何凝聚“生活之真”而为“艺术之真”,需要熟悉社会生活、深谙人性人情,并借助符合艺术本体表达的审美语言,进行精心的创造打磨。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戏剧与时代同行,呈现出同频共振的繁荣景观,2018年更是全面绽放、气象更新。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戏剧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

潘家园里的旧时光春节将至,街道边挂起的红灯笼似乎在向人们宣告“年”的到来,但曾几何时,孩童时代盼着新年到来的心情早已不再,贴窗花、穿新衣这样极具仪式感的事情也变得可有可无。潘家园或许是一个能让念旧的人找到归宿的地方,无论是纸灯笼、小鱼凳还是以往日常生活中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都体现了老北京民俗生活的点点滴滴。 穿过潘家园人潮汹涌的巷道,走进丰和泰古玩店内,唱片机里回旋的歌声仿若让人置身于旧时的上海滩,店内摆放的各类..

潘家园里重拾“年”的味道再过10天即将迎来新春佳节,然而年关将至,大街小巷却很难感受到过去的年味。年味究竟是什么?也许100人心中会出现100个答案,年味是本命年的红内衣、红袜子和长辈为你系上的红手绳;是红红的窗花和门上的春联;是淘年货、赶庙会、看民俗表演;是童年记忆中的老物件和怀旧味道。为了让更多的人重拾“年”的味道,潘家园将在春节期间推出集特色文玩年货、怀旧店铺、民俗表演等为一体的第11届春节交易会,为大家提供一个寻找遗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