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捎话》作家要写闭住眼睛看见的光明

2019-01-23 10:14:57 来源:网络

梦和醒从不相遇。或者说,梦和醒只在文学中相遇

《捎话》只有两个叙述者:捎话人库和毛驴谢。叙述角色转换没有刻意交代,有时前一句是库的视角,后一句很自然地转换到毛驴谢的视角。如果不去关心这种转换,按全视角小说去读,也没问题。在小说人物安排中,驴能看见声音的颜色和形,能听懂人和鬼魂的话,能窥见人心里想什么,“人想事情时,心里有个鬼在动。”人却听不懂人之外的任何声音,这是人的局限。

人和万物间皆有障,作家写什么像什么,写驴像驴写马像马,那是到达。一般的写作者都可以做到,因为我们的语言本身就具备对事物的描述功能。但还有一些作家,他写草时仿佛自己就是草,他和万物之灵是通的,消除了障碍。对于写作者,人心之外,并没有另一个世界;而在那属于我们的心灵世界里,睁开眼睛看不见的,闭上眼睛会看见。作家要多写闭住眼睛看见的光明。

《捎话》中写的是战争给人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分裂。其实,即使在平常生活中,内心分裂也是人的潜在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或另几个我。至少有一个睡着和醒来的我。乔克努克在外人眼里,是一个人,是毗沙国常胜将军,但实际上是乔克和努克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俩一个在白天,一个在黑夜,从不见面。弟弟努克在哥哥乔克的梦里率领毗沙夜军作战,把哥哥白天打过的仗再打一遍,也让战死的将领再死一遍。而当白天来临,昏睡的弟弟梦见的全是哥哥白天的战争。他们只靠梦联系。这其实是一个人睡着和醒来的两种状态——梦和醒从不相遇。或者说,梦和醒只在文学中相遇。

从生理学上来说,我们都可能有一个没有一起出生的孪生兄弟或姐妹。我睡着时,另一个我在梦中醒来,那是我的孪生兄弟,我看见他在过一种生活,他似乎也知道我在梦见他。如果倒过来想,当我醒来时,我是否也是在他的梦中醒来呢?

人可以从身边其他生命那里看到未来,这恰恰是人的希望

语言在到达时,所述事物会一片片亮起来。语言给了事物光和形,语言唤醒了黑暗事物的灵。但是,语言也是另一重夜,语言的黑暗只有使用者知道,只有想深入灵魂的书写者可以洞窥。

《捎话》思考的是语言。由语言而生的交流、思想、信仰等,也都被语言控制。连生和死也似乎被语言所掌握。说出和沉默,也都在语言的意料之中。语言是最黑暗的,我们却只能借助它去照亮。这是书写的悖论。我希望《捎话》的语言,是黑暗的照亮。但是,我也知道所有被照亮的,都在另一重黑暗里。我希望接近一种冥想中的语言状态。

语言是开始也是结束。《捎话》中的库,很小被贩卖到陌生语言地区,几乎学会所有远远近近的语言,但是,他说家乡话的舌头,一辈子都在寻找家乡的语言,即使他最终知道自己的家乡语言,早已被另一种语言征服和取代,但母语仍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被已经僵硬的舌头找到并说了出来。

我在《凿空》中写过一群驴,《捎话》写了一头叫谢的小驴。我一直想弄清楚毛驴和人的关系,《凿空》中那些毛驴斜眼看着人,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驴的眼神。我想看懂驴的眼神,我想听懂驴叫。《捎话》写到最后,懂得几十种语言的捎话人库,终于听懂了驴叫,并在死后再度转世,成为人驴间的捎话者。我构造的是一个人和万物共存的声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声嘈杂,各种语言自说自话,需要捎话人转译,语言也是战争的根源。

而所有的语言声音中,驴叫声连天接地。这种未曾走样无须翻译的声音,成为所有声音的希望。

我不是一个对人世的彻底悲观者。人可以从身边其他生命那里看到未来,这恰恰是人的希望。

生命层层叠叠,并不被战争和时间消灭。这也是我的文学

民间有“门缝看人,把人看扁”的说法。其实,任何一个单独的眼睛看别人看世界,都是扁的。《捎话》中的扁,又有了更广的寓意。“扁”让所描述的事物有了轻盈欲飞的灵魂状态。“扁”是我设定的毛驴谢所看见的世界。在那里,天国是扁的,死亡是扁的。天空和大地是扁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慢慢地走向扁。扁是万物的灵魂状态。

除了扁之外还有黑。小说中那头叫谢的小黑毛驴,自己带着一个皮毛的黑夜,和库一起穿越战争。刻在她皮毛下的昆经更是见不得天日的黑。《捎话》最重要的几个战争也都发生在黑夜,或昏天暗地的沙尘中。我喜欢写黑夜,我在夜里可以看见更多。大白天,万物都肤浅地存在着。

落土是这部小说的氛围,战争和忙碌使大地上尘土飞扬,扬到天上的土迟早会落下,但永远不会尘埃落定。在我的小说和散文中,土是一个时间概念,包含生前死后。生于土上,葬于土下。生时尘土在上,那是先人的土,落下扬起。死后归入尘土,也在地上天上。尘土里有先人寄居的天堂。

在《捎话》中,有一场接着一场的死亡,但我的着重点不是写死亡,而是写死亡的仪式、尊严,我对死的书写是在延长生。当死亡来临,死亡并不是结束,结束的是生,而死刚刚开始,我写了几个漫长的死亡过程,这样的书写是对死亡的尊敬,死亡本身有其漫长的生命,这恰恰被我们忽视。

我曾在印度参观泰戈尔故居,泰戈尔寝室床头,挂着诗人在这张床上临终前的一张照片,诗人无助地躺在床上,目光空洞茫然地看着前方,我不知道他最终是如何死亡的,但这张照片让我心碎。一个曾有过巨大内心精神的作家,到最后似乎毫无准备,束手无策。我也读到同样是印度哲人的奥修,一生研究思考来世,但当他临终的时候,竟然哭闹得像一个孩子。他体面妥善地安排了自己父亲的死亡,告诉多少人死亡是另一重生的开始。可是,他自己的死亡却无法自我安排。在我的家乡,在村里,老人们会早早为死亡做准备,提前选好墓地,做好寿房(棺材)等待。尽管死亡来了依旧孤独无助,依旧会有生命最后的挣扎和不顾,但一切早已准备好。

死亡并不能让我们学会什么,但死亡里有它自己的生。我们把它表述为永生。我在《捎话》中为死创造了无限的生。面对死亡、理解死亡、创造死亡,在《捎话》所创造的死亡里,生命层层叠叠,并不被战争和时间消灭。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死创造出生,这也是我的文学。

(作者为知名作家)

,长篇小穹窿山 说《捎话》作家要写闭住眼睛看见的光明

相关:

医学科普书不是“好读”的绝缘体“基因编辑可能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加以关注的问题,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阅读悉达多·穆克吉的《基因传:众生之源》。”比尔·盖茨在2018年年度总结中再次提到了这本出现在其2016年书单中的书籍,而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则在个人社交网站上进行了回复:“基因编辑是一门前景与危险并存的技术,2019年是时候认真探讨这个话题了。” 曾获《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的《基因传:众生之源》中译本发行后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被多家国内..

真迹不到十分之一,“滥董”何时休董其昌是中国美术史上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他翻开了文人画的新篇章,其后,清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乃至晚清近三百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影响之下而成就。学界甚至有观点认为:“董其昌是中国书画的标尺”“看不懂董其昌,就不算真正看懂中国画”。 然而,与他在画史上崇高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逾半个世纪以来,以他为主角的专题展在内地几近空白,直到近期上海博物馆推出《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

汪曾祺:在传统的厚土中生长创造改革开放40年以来,文学阅读在国民的精神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若问哪位作家拥有最多读者,恐怕难以精确统计。但要举出持续引发出版和阅读热潮的作家,汪曾祺当之无愧。即便在近年来的浅阅读语境中,汪曾祺作品也仍能长销不衰,首要原因恐怕是其文字易懂耐读,既好“下口”又有“回味”。此外,各类以旅行、听戏、做菜、绘画之乐再加些许人生感悟为卖点的汪曾祺选本层出不穷,也颇能说明读者期待如何选择和塑造汪曾祺。在此情境..

五位“最美退役军人”代表谈建功新时代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王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最美退役军人”代表围绕“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与记者见面交流。 这五位“最美退役军人”代表分别是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广州海关归类分中心关税专家甘露,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贵武,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堃源,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郑璐。 初见张保国,记..

国防和军队建设,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 2015年11月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拉开大幕 2016年12月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全面启动,重在破解结构性矛盾,实现我军力量体系革命性重塑 2018年8月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的决定》 2018年11月 中央军委政..

让围读剧本流行起来【见仁见智】 近日,几家影视行业媒体联合发布了“围读剧本运动”的倡议:呼吁所有影视剧组开展围读剧本的工作;所有主创留出“围读剧本”的时间;所有制片人为“围读剧本”这一创作环节提供保障。一时间,“围读剧本”成为影视圈的热点话题。众多导演、制片人、编剧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支持宣言,甚至提出了“应将围读剧本当成硬性行规”的建议,还有不少剧组表示自己早就在默默贯彻这一创作方法,并放出了剧组围读剧本时的照片..

长篇小说《小岗村的年轻人》:倾注笔力书写时代变迁李国彬的长篇小说《小岗村的年轻人》(安徽文艺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有40万字的容量,读来从容、酣畅。通览全书,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紧扣时代与人物,倾注笔力,展现给读者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变迁,以及时代新人的种种变化。时代风潮在影响着他,推动着他,给他启发。这是关子良从一个“小毛孩”成长为创业者的根本,也是作者构建这部小说的总体景观。 小说中,关子良的成长,经历了追寻、自省、幻灭、升..

文化体验是博物馆文创营销的真正核心1月8日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静水流深。人们从中能真切感受到跨界IP运作、网络微店、“版权经纪人”授权等博物馆文创营销的脉动。 如果说文创让博物馆“活起来”了,那么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则让文创“活起来”了。让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合时下公众喜爱的潮流符号,IP营销成为实现要素串联和..

5岁萌娃成功挑战不可能上周日播出的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发布“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00卷唐诗中,随机挑选10联(上下句为一联),随机挑选3个字保留,然后让挑战者填出完整的对联,10道题全部答对,才算挑战成功!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道题目很轻松就被破解,而且破解者还是一个只有5岁的萌娃——王恒屹。 到底这个小恒屹本事有多大,21日下午,王恒屹的奶奶何霞女士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娃多厉害 仅提示诗作者立刻喊出答案 要说在周日晚播出的..

文化市场新观察:影院更多样 观影更方便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成绩亮眼,电影银幕总数位居世界首位,影院建设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影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覆盖不足、电影院线制改革亟须深化等问题也摆在眼前。 专项资金扶持中西部地区影院建设、院线申请资质更新、院线管理和影院运营逐步规范、特色院线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值得期待。 国家电影局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