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中国情感,凝聚中国精神,努力创造中国诗歌新的辉煌

2019-01-23 08:15:02 来源: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世界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稳步发展的阶段,国家总体实力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包括诗歌在内的文艺创作应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使命意识,新时代的诗歌应该有新气象,应该反映新时代的精神。

新时代与新时代诗歌

何谓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党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与判断,其背后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以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分析与把握,正是因为具有了理论与历史的视野,新时代既是科学的,也是整体性的。

新时代是中国的新时代。时代的变化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情感与心灵。这是新的中国故事,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十八大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整体社会氛围和人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可以说自近代以来,中国人都在以“落后者”“追赶者”的心态面对西方国家与西方文化,我们的知识、情感以及问题意识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伴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我们不仅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西方文化,而且需要重新审视近代以来的知识系统,在新的问题意识之中,重新构造我们思维与感觉结构,我们需要重建面对世界的心态,重构新的世界图景。

新时代是人类的新时代。中国在发生变化,世界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变化既是世界整体变化的一部分,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通信技术等处于着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的突破将有可能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在社会层面,中国的发展在双重意义上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探索着新的道路:一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如何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浴火重生,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这两者都是对既有理论的挑战,也是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探索。

新时代是诗歌的新时代。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并不能泯灭人们对审美与精神的需求,反而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诗歌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新的诗歌、新的美学。中国诗歌的发展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新诗也走过了一百年坎坷艰辛的道路,在这一百年,中国诗歌在时代的变化中变化,在人民的创造中创造,始终贴合着时代与人民的需求,以巨大的创造力刻画出中国人从传统到现代的精神转变。在新时代,我们的诗人面对亘古未有的人类之变、中国之变,应该以大无畏的勇气与创造力,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盛唐气象”,为往圣继绝学,为中国铸诗魂。

新时代诗歌的传统与创新

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在古典时期,中国文学注重传承,但传承中也有创新,从《诗经》中的四言诗到汉朝最初出现的五言诗,从唐朝成熟的七言诗到宋词元曲,中国诗歌的体式一直在变化,在创新。但古典时期的中国文学创新较为缓慢,更多的是传承,一种文学新形式从出现到成熟需要数百年。“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强调创新,文学的发展以不断“断裂”的形式展开,几乎每过一二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和面貌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之所以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既与现代中国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也与国外文艺思潮的巨大影响密切相关。

在文学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此基础上创造“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中国文艺,他强调“用”,强调中国文学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即在创造中借鉴、融会国外经典与古代经典,将之转化为中国的、今天的资源,而不是简单模仿或照搬,以致沦为国外经典或古代经典的附庸。习近平同志则进一步提出“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只是指出了要“用”,但没有具体指出“怎么用”,习近平同志则在这里回答了“怎么用”的问题,即不是为了继承而继承,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有“创造性”,要为了“发展”。习近平同志同样强调中国文学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但侧重点转向了当代的“创造性”与“发展”,这为当代诗人辩证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守正出新。守正,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的正道。出新,新诗既名“新”,创新就是其天命。中国新诗的天命就是要不断创新。当然,所有的创新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古典诗歌、翻译的西方现代诗歌及百年新诗都可以说是当代诗歌的传统,我们应当在消化融合这三大传统的基础上再创造,并不断创新,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诗歌。

我们要坚持古今中西融合的道路,开放是创新和活力的源泉,诗歌也不例外。新诗是在向西方诗歌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的新诗与翻译诗关系密切。此后,经过向自身古典传统的寻找,和向下接地气的挖掘,转入了正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其语言完全摆脱了高蹈深邃但晦涩难懂的以翻译诗为模版的“西方式”写作的影响,而以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为宗,借鉴西方诗歌,形成了一种以入世悲悯、关照现实与众生、亲切走心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式”的诗歌写作。我们应当一直保持开放性和包容精神,只有这样,当代诗歌才能走向健康的既有主流方向又兼容多样性、多元化诗歌风格的发展道路,中国新诗才能走向辉煌。

新时代诗歌的格局与方向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诗歌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诗歌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有待在时间与历史中展开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新时代诗歌必定会与此前时代——“五四”“十七年”“文革”“新时期”——的诗歌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时代氛围、思维方法、情感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将此前的时代相对化,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时代诗歌发展的道路。

我们应该在继承新时期诗歌美学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新时代诗歌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诗歌中存在的“小众化”“西方化”“形式化”等问题。“小众化”将广大民众拒斥在诗歌创作、接受、欣赏的门槛之外,诗歌越来越学院化、小圈子化,越来越与民众无缘。今天我们应该反思诗歌“小众化”所带来的弊端,在诗歌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让诗歌能够发出民众的声音,能够代表民众的声音。“西方化”表现为中国诗人对西方诗歌、西方诗人的模仿与借鉴,西方诗歌尤其是现代派诗歌的翻译出版,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与精神视野,丰富了我们对诗歌美学的认知,但对西方诗歌的过分推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西方诗歌及其中文翻译当成了诗歌的标准、好诗的标准甚至最高的标准,不少诗人以之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追求,这便走入了一个误区。“形式化”表现在过于注重形式与技巧,而忽略了生活的丰富性。“形式化”将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将“怎么写”与“写什么”割裂开来,不仅很难容纳社会大众的经验,甚至很难容纳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只有打破形式化的窠臼,才能让诗歌真正恢复活力。

当然,反思“小众化”并不是要否定诗人艰苦卓绝的精神探索,反思“西方化”也不是反对借鉴西方诗歌的技艺,反思“形式化”也不是要诗人放弃在形式上求新求变的努力。新时代诗歌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我们的诗人只要扎根于时代、生活与人民的伟大创造之中,一定会不断拓展诗歌的疆界,不断提升诗歌的境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经典之作,共同创造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

新时代诗歌的媒介与精神

新世纪以来,原有的著名诗歌刊物《诗刊》《星星》等发行量不断攀升。同时,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诗歌网站、诗歌论坛、诗歌博客等诗歌传播形式的不断丰富,以及以手机为载体的各种诗歌公众号的创办,诗歌创作和传播机制产生新变化,诗歌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博客出现后,敏感的诗歌界迅速抓住契机。据统计,诗歌博客一直位居前列。在微信出现后,诗歌微信号也成千上万地出现,大的诗歌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动辄以十万百万计。比如“为你读诗”“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都在四十多万到一百多万。同时,专业性的诗歌网站也开始出现,比如中国作协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国诗歌网,注册用户十五万,最高日访问量达五十万人次,平均每天收到诗歌投稿三千首。与此同时,大众媒体开始介入诗歌,一些城市都市报、晚报如《华西都市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扬子晚报》等开始开辟诗歌专版,推出诗歌公众微信公众号,使普通市民也对诗歌越来越感兴趣。

电视也不甘落后,作为仍然占据传播主流地位的电视,其对诗歌的推动力不是一般媒体可以比拟的,诗歌已深入普通百姓之中。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熟悉诗词背诵诗词作为竞赛的方式,吸引无数青少年参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唤起了国人的“诗心”,激发了大众学习、诵读古诗词的热情。《朗读者》等节目更进一步推进了诗歌的教化教育效果。在新时代,新的媒介为诗歌传播提供了便利快捷的途径,也对诗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在诸种文艺形式中,诗歌又最能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在过去一百年的历程中,中国新诗深刻介入了现代中国人的历史与现实,在巨大社会变革中描绘了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塑造了中国人新的审美感觉,凝聚了中国人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诗歌首先要继承好传统中国文化的文脉,同时也要借鉴现代国外诗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从当代中国人鲜活的生命历程中汲取力量与美感,寻找中国经验新的美学表达方式,并以巨大的创造性赋予其新的诗意与美感,抒发中国情感,凝聚中国精神,努力创造中国诗歌新的辉煌。

(作者:吉狄马加,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抒发中国情感,凝丘吉尔名言 聚中国精神,努力创造中国诗歌新的辉煌

相关:

《贞观政要》的人本思想唐太宗治理国家成绩出色,因为他使用“贞观”为年号,史称“贞观之治”。记载贞观之治的史书有《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但就丰富性而言,都不如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如果从古代典籍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治国理政著作,《贞观政要》应该不会落选。作为唐代历史学家,吴兢编撰此书,目的是为了给唐玄宗提供学习榜样。在序言中,吴兢高度评价贞观政治,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岂止有..

茅奖作家张炜新出“海边童话”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最新作品“海边童话”系列昨天推出,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用有趣温暖的文字,带领孩子在童话中认识世界。 “海边童话”系列共5本,包括《第一次乘船》《我们的大灰鹳》《歌声与炉火》《我变丑的日子》《迷路海水浴场》,近日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评论家认为,作家用温暖有趣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异想天开、浪漫奇特又生动真实的自然童话王国,将丰富的思考融入故事中,探讨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人、美与爱等具有..

《应物兄》现场票选为年度最佳“今年优秀长篇小说明显多于往年,选出优秀作品很困难。”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一开场就把难题摆了出来。昨天下午,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暨第二十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在京举办颁奖典礼,按照惯例,将选出年度最佳长篇小说。 经过评论家、媒体记者现场投票,李洱的《应物兄》、石一枫的《借命而生》、徐则臣的《北上》、徐怀中的《牵风记》、梁晓声的《人世间》获评五佳作品,《应物兄》以最高票当选为年度最佳..

每个汉字都有灵魂主题:认字洗脑,识字醒脑——《赳赳说千字文》新书分享会 时间:2018年12月 30 日 15:00-17:00 地点:上海三联书店·北京朝阳大悦城九层 嘉宾:胡赳赳 诗人、作家、文化研究者 余世存 诗人、思想家、学者、自由作家 主办:紫图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不会说汉语 胡赳赳:我本人是做媒体出身,以前在《新周刊》工作。我的嘉宾是余世存老师。我在《新周刊》的时候就和余世存老师合作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人为..

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大年初一开幕春节近在咫尺,地坛、龙潭两大京城老牌传统庙会又将如期与市民见面。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昨天(22日)上午召开的地坛龙潭两大庙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两大庙会均将于2月5日正月初一开门迎客,2月9日正月初五闭幕,共历时5天,每天8时30分至17时向游客开放。其中,地坛庙会首次和故宫文创携手合作,65种、200余款故宫文创产品将首次走进地坛庙会,为游客带去更多选择。而龙潭庙会则主打冰雪项目,首次引入冰上运动场。 地坛庙会取消..

华晨雷诺观境高低配实车曝光 预计上半年上市汽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取到了一组华晨雷诺观境的高低配车型实车路试照。该车定位于中型SUV,将提供可观的配置,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虽然此次曝光的车辆采用了部分遮蔽,但关键部位暴露无遗。新车采用了偏年轻化的设计风格,大尺寸进气格栅被一条粗线条镀铬饰条分为上下两层,两侧头灯组与格栅的一体感很高,对于车辆横向的视觉效果起到了不错的拉伸作用。该车采用了“金杯”标识,十分醒目。 据悉,车身尺寸方面,新..

曝潍柴英致全新旗舰SUV谍照 未来或命名英致G7汽车讯 ,欢迎与我们联系,一经采用,必有重赏。

传承现代通俗文学 他想培养更多的武侠铁粉“正是有了金庸小说,才有了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武侠小说才得以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才得以有众多的读者喜欢,才得以在这里开设《汤老师的天下江湖》这门课程,我们首先应该向金庸先生致敬!” 去年秋天,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汤哲声在中国大学MOOC《汤老师的天下江湖》名师专栏的最后一课里感慨道。 金庸早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现苏州大学),是地地道道的苏大校友,而作为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文学院..

小说《白夜救赎》讲述北漂孤女的邂逅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悬疑小说《白夜救赎》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角楼图书馆举办。 《白夜救赎》是作家安子的近作,讲述了一名北漂孤女的致命邂逅。和当下许多悬疑小说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温情取胜,以写实将读者带入故事之中,展现了中国当代生活背景下小人物面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在悬疑的故事中,反映出对温暖、对善良、对美好的追求和救赎。

新华文轩第一季书店人才发展计划收官新华文轩“厉害了,我的伙伴”实体书店人才发展计划第一季总结暨颁奖典礼近日在四川成都文轩BOOKS九方店举行。从2018年4月20日正式吹响比赛“集结号”至今,历经近一年时间的比赛遴选,最终产生了团队赛一、二、三等奖和个人赛高、中、初级选品师。 据新华文轩董事长何志勇介绍,新华文轩从2016年按照四川省委要求实施“振兴实体书店”以来,书店面貌在短短3年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轩BOOKS九方店成为“全国最美书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