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的好奇心和心跳声在丧失?

2019-01-22 08:20:51 来源:网络

曾经“边缘”“小众”的诗歌,如今正不断升温——古典诗词图书、中外经典诗歌集成出版市场热门领域,各类诗歌节在中国多个城市陆续亮相,“睡前读诗”“为你读诗”等公众号给诗歌传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诗歌创作热的当下,有评论家观察到,当下一些新诗过于“口语化”,面临语言和情感的双重缺失,少了锤炼和打磨,看上去更像简单乏味的流水账。

诗歌一旦沦为“文字游戏”,谈何唤醒情感

日前,“作为诗学的记忆与形式——中国作家批评家第五届高峰论坛”举行,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全国40余名诗人和评论家齐聚上海。有声音认为,当代诗歌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将各种流行元素拼贴组合,而要引导读者的记忆在语言作用下穿过表面,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汪涌豪直言,有些诗人的作品大部分是“口语叙事”,“没有生活经验,或是滥用经验;没有生命记忆,或是冒充了生命记忆,情感比较稀薄,有的沦为文字的游戏。”

他以莫言组诗《七星曜我》为例,认为“没几句算得上是诗”——“整个就是写莫言和七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交往,比如写奈保尔的几句‘他的太太说他的腰不好/男人的腰不好确实是个问题/当然女人的腰不好也是个问题’……这是诗吗?打死我都不承认,不仅不是诗,还充满着恶趣味,我很不喜欢他的粗鄙。”汪涌豪认为,诗歌之所以吸引人,在于诗是语言最精致化的呈现,“诗是文学当中的文学,它当然是贵族,是精英,无需接地气。像几十年前还有那种赞美开山炸石、腰圆膀粗姑娘的打油诗,什么‘远看大姑娘,近看姑娘大,果然大姑娘,果然姑娘大’,能算诗歌吗?”

除了形式上的语言锻造,诗歌内在的灵魂厚度也是许多人热议的。诗人、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张执浩谈到,相较于小说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描述,诗歌这一体裁,更多是唤醒我们的情感。“诗歌飘荡在空气中,捉摸不定。如何重新打捞、激活丧失的情感,给漂浮不定的情绪赋予一种形状,或是合适的容器,是诗人最艰巨的工作。”

他有一个观点,写诗应是记忆的尖叫和回忆时的心跳——“尖叫”对应着我们曾经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而“心跳”对应着对当下生活的感知力。“现在的问题是,不少诗歌里的好奇心和心跳声在不断消失。写作如果真的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诗歌不能发出召唤之音,那将是非常可悲的。”

在诗人欧阳江河看来,任何一个有出息的诗人,都会处理声音,这种声音不光是诗句在节奏上的音乐性,还有对异质性的洞察捕捉。“长时间以来,有人误认为诗歌的声音就是所谓固化的音部、音律等,这只是一部分,诗歌的声音比这个广阔得多,它不是那种平庸的重复表达,还有对独特自我的凸显。”

忠于记忆还是颠覆记忆?这是个问题

《中西诗歌》杂志主编、70后诗人黄礼孩有感而发:记忆开启了诗歌写作之路,写诗很大程度是为了复活记忆。比如,作家余华曾说,他之所以写作,是因为看到雪莱一句诗——死亡是一个冰凉的夜晚,这句诗让余华回忆起童年在殡仪馆生活的一段岁月;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纳博科夫《说吧,记忆》等著作无不在建造记忆的王国;俄罗斯作家利季娅干脆写了一本《捍卫记忆》,用写作捍卫人类的公共记忆,保留生活最真实的样貌。

但也有诗人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臧棣认为,新诗往往遭遇的一个挑战是“人们记不住”,甚至有人觉得如果诗歌不能被广泛记住,那么在大众场域里“表达基本是无效的”,“这无疑将公共记忆作为衡量一首诗歌好坏的标准尺度,但果真如此吗?”臧棣为新诗“辩护”道,不少诗歌的优异之处,恰恰在于对记忆的疏离,甚至是刻意摈弃。“在抒情的方式上,现代诗是反记忆的。这种特点反映着一种更深邃的审美信念:以往被归结为记忆的诗歌情感或文学经验,都不再是现代诗的表达对象。”

黄礼孩写过一首诗《童年是块糖》,把小时候挨饿的经验倾注其中,“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记忆,也可以说代表了贫穷年代里许多儿童渴望得到糖的公共记忆,甜蜜中夹杂着苦涩。但至少一个诗人处理个人记忆时,能够在审美层面得到更多读者的情感回应,这是很重要的。”他谈到,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曾写过一首诗歌《尝试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写在“911”事件之前,但“911”发生之后,这首诗给心灵受到创伤的人们带来莫大安慰,美国许多家庭的冰箱上都贴了诗句。

由此他想到,一个优秀的诗人在处理问题、处理诗歌经验的时候,往往不只是处理当下的,也在处理未来。“这给我们带来启示,诗人在梳理公共情感、公共空间时,一定要把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释放出来,有时记忆存在偏离和欺骗性,因此写作就成为对谎言的揭示。”也就是说,忠诚于记忆是一个作家的伦理,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伟大诗作都来自于对记忆的质疑和颠覆。

在臧棣看来,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工作,恰恰是对以公共记忆为基础的情感或内容的一种消解,更重要的是展现个体生命体验的特殊性。“不可否认,现代诗中仍有相当多好诗是非常容易进入大众记忆的,比如,叶芝、洛尔加、佛罗斯特的诗歌等,但总体而言,在现代的抒情表达中,形式和经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诗的意图更倾向于视觉效果,它包含着对古典意义上诗的声音模式的激烈抵抗,更强调个性化色彩。”

“进入人类语言叙述领域的记忆,都已经不是记忆本身,更多是我们在寻找一种对世界的解释。”诗人孙文波说,从这个层面来说,不能将当代诗歌简单理解为把经历、经验中的事物从消失的时间中打捞出来,而是对纷繁记忆的重新组合提炼,要建立语言的秩序。

,当代诗歌的好奇心和心跳声在丧秋瓷炫写真 失?

相关:

“故乡奥德赛”启幕 刘慈欣们手痒2019年春节将至,“未来事务管理局”推出了新一年的“科幻春晚”。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故乡奥德赛。主办方邀请20多位海内外的优秀作家,请他们为故乡写一篇科幻小说,或者对“故乡”进行解读。受邀的作家包括刘慈欣、陈楸帆、韩松、郝景芳、姬十三等。 “未来事务管理局”是一个专门推广中国科幻IP的文化机构。据局长姬少亭介绍,所谓“科幻春晚”,是以春节为主题的科幻小说集团创作。从2016年到2018年,他们连续3年举办了此..

藏身于《少年文艺》 巴金佚文露面作家巴金发表于《少年文艺》的两篇佚文竟然被一名读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两篇佚文分别是一封信《巴金叔叔来信》和一篇散文《贤良江边的怒火》。 一名叫王建军的有心人查找资料时,偶然发现巴金1956年、1965年在《少年文艺》月刊曾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就想找巴金为少年朋友写的文字。由于获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年文艺》杂志不易,他就根据篇名在《巴金全集》第二十六卷“篇目索引”中查找,却不..

当园林作为遗产一提到园林,人们总会将它与鸟语花香、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到底何为园林?园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乐彼之园,爰有树檀。而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在西晋张翰的《杂诗》中: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辞典说:园,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园林,则指种有花草树木,筑有亭阁台榭,凿有水池,堆有假山,供人游览休憩的场所。 学术上把中国园林分为..

108座苏州园林进入群体性保护时代大寒刚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的端本园整饰一新,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游客。过去的2018年,它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端本园是苏州市2018年公布的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18座园林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南部水庭院曲桥荷池建造规整,北部旱庭院开阔舒朗,一道回廊又将“山”和“水”为主题的两处庭院有机连接,金桂等植物环绕周围,一片幽静中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随着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的公布,苏州累计已有108处园林列..

圆明园受赠8件清代石刻1月18日,市总工会与圆明园管理处签署文物捐赠协议,将市总工会在搬迁期间发现的8件清代石刻文物,捐赠给圆明园收藏。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台基厂三条3号院一直是北京市总工会的办公所在地。“去年年底,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总工会机关向城市副中心整体搬迁,筹备搬迁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关院里有两只石狮子、一套5件石刻桌凳和一个石座,疑似是圆明园的流散文物,我们立即与圆明园管理处沟通联系。”市总工会机关..

32件换展精品呈现董其昌美学思想艺术渊源记者昨天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正在该馆热展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即将进行大规模换展。其中,展陈了一个多月的惠崇《江南春图》卷、倪瓒《六君子图》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等将于今天撤下,接替其展出的是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董其昌《仿赵孟頫秋山图轴》等32件(套)书画精品。 这是内地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汇聚了海内外16家重量级博物..

深耕名家名译,匠心出版向经典致敬2019年是重温经典、致敬经典的一年。《菲利普·罗斯全集》(8种)、《杜拉斯全集》(1-6卷)、《博尔赫斯全集》第三辑、《海明威文集》、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米兰·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记者日前获悉,这些外国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作家全集或新作,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将在今年内陆续亮相。 除了多位外国知名作家作品全集中译本出版在即,中国三位翻译大家钱春绮、李健吾、荣如德的译文作品全集也将面世。从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不..

张謇:安贫乐道 独立自重张謇(1853年—1926年),祖籍江苏常熟,清末状元,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不仅造福一方,影响还达及全国。张謇取得的成就,与其接受并践行的良好家风家训密切相关。 与历史上诸多名人自己撰写家训不同,张謇家训辑自汉、宋之间7位古人诫子名言,以《家诫》名之,镌刻于石屏,立于庭院。《家诫》汇集了古人修身养德的许多警句,如“受福则骄奢,..

雷诺表示内部审计未发现高管有经济问题汽车讯 据德国商报报道,雷诺日前对高管层进行了一次薪酬审计。雷诺方面表示,审计结果显示没有高管存在经济问题,包括戈恩。 负责。占有雷诺15%股份的法国政府方面目前也没有表现出要放弃戈恩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