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如何用好文艺评论这把剑

2019-01-16 09:40:51 来源:网络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人的全媒体时代,文艺评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复杂多元的文化生态下,文艺评论如何应对舆论格局的调整和媒介融合的推进,如何在喧哗声中发出强有力的引导声音,使之真正起到为文艺作品“正衣冠”和引领文艺创作方向潮流的作用,这是当前评论界亟须正视的问题。在前不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和文学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评论的发展与再审视展开研讨,为全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如何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和有效性建言献策。

新媒介生态下

文艺评论面临机遇和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评论的传播和接受从未如今天这般便捷和迅速。如今,在移动终端发一条微博、微信,在朋友圈写几行感想、随笔,在微信公众号上写几句评论,这些只言片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在新媒体时代已不可小视。对此,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夏潮说:“随着全媒体时代文艺批评主体、载体、工具、方式的改变,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目的意义、话语体系和评价机制均发生了变化。比如,网络时代新媒介下的文艺批评有许多都是短的、碎的,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跟传统的评论有所不同。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填补文艺批评自身的发展缺陷,推进文艺评论对创作的引导和对受众文化审美的认知。”

谈到当前文艺评论话语主体的庞杂多元和批评载体、场域的迁徙更迭,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总结说:“当前的评论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欣赏者为主体的赏评,特点是具有即时性和敏感性,能带来经济效应;二是舆评即舆论评论,特点是影响力大,具有新闻色彩,抓人眼球;三是理评即真正意义上的评论,特点是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引领性。这三者各有不同,应取其优长、相互借鉴。”

回顾文艺评论40年走过的历程,河北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汪帆深有感触地说,伴随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国文艺批评家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评论界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批评的专业文艺评论骨干,他们成为推动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评论家的角色经历了从辉煌走向衰微的历程,这其中既有时代变化的因素,也有评论家自身的原因。在新媒介生态下,评论家要重塑社会责任与批评精神,力求用优质的评论使文艺创作走得更深远。

新媒体时代的

文艺评论如何发展创新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为文艺评论开拓了广阔的发声渠道和言说空间。然而,互联网时代海量意见的生成也暴露出文艺评论棱角钝化和公信力缺失的危机。面对舆论阵地的开放和话语权的位移,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该如何作为?对此,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薛晋文说:“随着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门槛的降低,文艺评论海量生成,质量堪忧,出现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对等,导致主流话语得不到信任,庸俗的内容广泛传播,为此,评论界应处理好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评论家应树立坚实的文艺理想和文艺信仰,努力介入社会历史的现场,秉持现实主义的批判立场,葆有为人民代言的气场,敢于向一些谎话和假话较真,以出世的境界寻觅入世的批评真理。”

“如今的新媒体评论人和传统评论人在写作‘套路’上不太一样,前者由于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视野开阔、见解犀利,常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表令人眼前一亮的评论;后者有些人学术味儿太浓,总习惯性地从专业出发,结果反而把自己限定在一种类型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德祥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贵在重拾棱角和发展创新,在他看来,虽然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良莠不齐,但它们给评论界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崭新的视角。

谈到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机制和话语体系的创新,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影视学院院长张阿利补充说:“新媒介评论比传统媒介有更强的即时性、互动性,而且这种互动性是多维视角的,一部影片上映,大家同步进行观赏评论,通过豆瓣、时光网、猫眼电影等新的媒介社交平台自发评论打分,马上就可以看到有多少阅读量、点击率、评论量,这种受众间的多维互动和同步数据增长的数理性表达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传统评论者需要关注、运用好新媒体,同时接纳新的表达方式、倾听新的声音,共同提升评论质量和水平。”

主流文艺评论

应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面对多元思想文化和多种话语体系的并存和竞争,专业理性的文艺批评不仅不能弱化,反而应背负起更大的责任。在媒介生态多样化的当下,主流的文艺评论如何才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边国力认为,要捍卫主流评论的生命线,必须敢于说真话。在他看来,任何时候求真都是文艺评论不可忽视的根本价值取向。

《当代电视》杂志副主编王军强建议,在新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练好内功,强化职业操守,积极投身网络文艺评论,以不失思想高度、审美深度、情感温度的实事求是、褒优贬劣的评论品质,切实壮大主流文艺评论在网络空间的声音。他认为,要使评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和效能,评论家要深入生活,从群众和生活中获取智慧和营养,始终保持对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敏锐性;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评价作品;要坚持批评精神,做到讲真话、讲实话,不被世俗干扰,不为私情左右,在真切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实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看来,探讨40年来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发展的未来与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他建议评论家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深入生活、扎根时代;二是开放包容,不忘初心,守住灵魂,要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三是全球视野,放眼未来,苦练内功,打磨好批评利剑,做文艺事业的守望者和时代的先觉者。

,屈原是哪国人 全媒体语境下,如何用好文艺评论这把剑

相关:

《荣格与中国文化》荣格的中国文化情怀喜读《道德经》《易经》,钦佩中国古人善于认识自我和精准把握时机的智慧;揣摩道家的炼丹典籍和禅宗的“公案”,从中发现心理学意义上察人疗心的启示;自家的别墅园林按“曼荼罗”的意象布局建设,院子里的石头上有他亲手镌刻的汉字……古斯塔夫·卡尔·荣格,这位大名鼎鼎的瑞士心理学家,真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追随者了。 那么,曾因与弗洛伊德合作和深受弗氏青睐而在西方名重一时的荣格,是如何转向东方寻求智慧而成为中国文..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在图文之间触摸历史多年来,我曾在不同场合提及:“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的《点石斋画报》,15年间,共刊出4000余幅带文的图画,这对于今人之直接触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库。”仔细琢磨,现在看来这话有瑕疵,须略为修正:不仅《点石斋画报》,众多徘徊于“娱乐”与“启蒙”之间的晚清画报,都将“对于今人之直接触摸‘晚清’”起决定性作用。《点石斋画报》当然很重..

《老街巷》探寻老街旧巷 追寻城市记忆人们常说,在天津问路只分左右,不论东西。久而久之,这便成了天津区别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独特风景,为人们所乐道。其实,因河而生的道路并非天津的全貌,曾经的老城里、三岔河口便有着众多南北纵横、东西交错的街巷。可见,街巷的意义与其所在区域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而独特的城市发展历程又令天津的街巷形态异彩纷呈。 《老街巷》是一部将城市规划、景观建设与天津历史人文研究结合起来的系列图文书,旨在讲述城市历史进程..

《三国戏曲集成》出版深耕传统戏曲矿藏最近,国内出版界相继推出大型戏曲文献整理文丛——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8卷12册《三国戏曲集成》,填补了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戏曲集的空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稀见明代戏曲丛刊》8卷本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大规模系统搜集整理。 戏曲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书荫说,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艺术样式上来说,戏曲是最繁复的一种文体群;从内容上讲,戏曲涵盖了极其丰富复杂的世..

2018年话剧 塑造走进观众心里的人物形象无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2018年的主题。话剧作家艺术家以极大的热忱,用多种多样的、异彩纷呈的、呕心沥血的创作来回报时代蓬勃前进的40年。 然而,在这一年的话剧创作中,最痛苦的,也是最为努力的是,如何使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亲近的,是与之心灵相通的,是可以走近甚至走进观众心里的人物形象。 重塑文学人物的舞台形象 一出颇有声势的话剧作品《平凡的世界》(陕西人艺),精心地表现路遥同名原作蕴藏..

年度剧集观察:回归原创的选择一些IP剧取得成功,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容忽视,从IP回归原创,就是真正着眼于作品的内涵、情怀和质感。 IP(知识财产)是近年来视听艺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具有创作风向标的意义,但在2018年,风向发生逆转。一些备受期待的IP剧非但没有成为“爆款”,反而市场表现冷淡。电视台播出的剧目中,收视和口碑突出的,大多是优质原创作品,如《黄土高天》《最美的青春》《远方的家》等;网络播出方面,《东方华尔..

谈谈慢读传统 享受发现的欣悦慢读并不专指阅读速度,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心态与方法,有足够的耐心和才能,才会在文章和义理相遇的那一刻,享受发现的欣悦。 强调慢读,其实这十几二十年来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以我自己的经验,这里的障碍有时势潮流影响方面的,也有个人态度心境和认知误区方面的。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

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白桦去世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白桦于昨日凌晨2点15分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白桦著有《妈妈呀,妈妈!》《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等长篇小说以及长诗《孔雀》和十四行诗,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孔雀公主》等,影响广泛。 白桦生于1930年,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中山铺人,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

《叔恩浩荡》抽丝剥茧揭示人性的复杂最近读了王怀宇在《小说选刊》2018年12月号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叔恩浩荡》,第一印象就是:作家太深谙世态人情了,他竟然把人的内心世界揭示得那样丰富、那样生动,且又那样的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击节。 王怀宇创作这篇小说的原始动机,就是要用笔下二良子兄弟二人与得了肺癌后的恩人二叔来省城住院治疗的故事为载体,进行了灵魂演绎和撞击,然后用外科手术刀一样犀利的笔触,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不慌不忙地在拷问和揭示住在城里..

《汪曾祺全集》出版汪曾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长期以来较为分散,给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带来不便。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时8年编辑的《汪曾祺全集》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包括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余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认为:“鲁迅之后,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反复阅读的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