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曲集成》出版深耕传统戏曲矿藏

2019-01-16 09:31:16 来源:网络

最近,国内出版界相继推出大型戏曲文献整理文丛——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8卷12册《三国戏曲集成》,填补了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戏曲集的空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稀见明代戏曲丛刊》8卷本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大规模系统搜集整理。

戏曲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书荫说,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艺术样式上来说,戏曲是最繁复的一种文体群;从内容上讲,戏曲涵盖了极其丰富复杂的世间百态;从传播层面考量,戏曲能够滋养许多人文学科。因此,这批大型文献整理文丛的集中面世,学术价值重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学、促进当代戏曲振兴、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搜集历代三国戏587种,中国四大名著戏曲终于集齐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水浒、西游记、红楼梦戏曲集已先后出版,而唯独在民间影响极广、流传作品众多的三国戏曲集长时间以来没有完整问世。日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文献整理丛书《三国戏曲集成》出版,填补了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戏曲集的空白。

丛书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编为《三国戏曲集成》,包括《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卷)《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卷)《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卷)。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最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并在标点、校记、解题中融入校理者研究心得和戏曲专家意见,丛书所囊括的剧本将三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最多、最全、最完备的丛书。

《三国戏曲集成》主编胡世厚谈到,《三国戏曲集成》为全国许多戏曲院团和戏曲作家提供了创作、改编、移植、演出的剧本,也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及读者提供了完备的三国戏曲读本。

“《三国戏曲集成》的出版,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特殊现象,就是中国的古典戏曲与小说的血缘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同步发展。”南开大学教授宁宗一说,从元杂剧《单刀会》到京剧《群英会》,书中剧作家创造了丰富的诗的意境,闪烁着艺术光彩,是文学和戏曲的完美统一。

原来明代戏曲,不止汤显祖“临川四梦”

作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重要部分,明代戏曲最璀璨的当属汤显祖“临川四梦”。但除此之外,更广泛的稀见明代戏剧也有待进入大众视野。今年初,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稀见明代戏曲丛刊》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全书共收录《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以外的稀见明代戏曲79种,含杂剧42种、传奇37种以及230种明代戏曲的佚曲,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大规模系统搜集整理,有助于读者清晰立体地认识明代戏曲的面貌。

《稀见明代戏曲丛刊》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谈到,丛刊所收剧目中,至少有28种为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唯一存本,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比如范文若《花媚旦》今仅安徽芜湖市图书馆藏有清钞本;胡汝嘉撰《红线金盒记》收录于明孙学礼所编《四太史杂剧》,有万历乙巳(1605年)新安刊本,今仅日本大谷大学有藏,为神田喜一郎旧藏本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万曙认为,丛刊的主要价值在于“稀见”,呈现了整个明代戏曲文本的面貌,弥补了学者看不到版本的缺憾,尤其是《佚曲卷》,唯有穷尽式搜罗文献,才可以放心地写戏曲史,越是稀见,越有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看来,丛刊的出版是文献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大成果,明代戏曲繁盛则是古典文学的集成。“纵观国内外学界研究现状,戏曲的重大意义还未得到完全释放,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民间社会互动的关系,具有文学、民俗学、文化考古学等丰富内涵。”他说,对于明代戏曲文献的整理及研究,有助于打开中国世俗文化、民间社会的新的研究局面,成为古代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乃至更多领域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谈到编纂点校中的难点,廖可斌感慨,戏曲底本情况较为复杂,比整理一般诗文作品更繁难;有些作品,涉及元明、明清之际作品的断代问题,需细加参详,小心求证;而几种已知剧本,得到底本时间太晚,已来不及收入其中,期待再版时加以补充。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教授也有同感——古籍整理不容易,戏曲整理尤其难,超乎一般人想象,“戏曲研究的底本选择最难,有好底本不一定能拿到,校勘没有一定之规,曲与白非常难断,但又必须断,就好比《宋书·乐志》中的铎舞歌诗,连沈约都断不开。”

,屈原怎么死的 《三国戏曲集成》出版深耕传统戏曲矿藏

相关:

2018年话剧 塑造走进观众心里的人物形象无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2018年的主题。话剧作家艺术家以极大的热忱,用多种多样的、异彩纷呈的、呕心沥血的创作来回报时代蓬勃前进的40年。 然而,在这一年的话剧创作中,最痛苦的,也是最为努力的是,如何使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亲近的,是与之心灵相通的,是可以走近甚至走进观众心里的人物形象。 重塑文学人物的舞台形象 一出颇有声势的话剧作品《平凡的世界》(陕西人艺),精心地表现路遥同名原作蕴藏..

年度剧集观察:回归原创的选择一些IP剧取得成功,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容忽视,从IP回归原创,就是真正着眼于作品的内涵、情怀和质感。 IP(知识财产)是近年来视听艺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具有创作风向标的意义,但在2018年,风向发生逆转。一些备受期待的IP剧非但没有成为“爆款”,反而市场表现冷淡。电视台播出的剧目中,收视和口碑突出的,大多是优质原创作品,如《黄土高天》《最美的青春》《远方的家》等;网络播出方面,《东方华尔..

谈谈慢读传统 享受发现的欣悦慢读并不专指阅读速度,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心态与方法,有足够的耐心和才能,才会在文章和义理相遇的那一刻,享受发现的欣悦。 强调慢读,其实这十几二十年来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以我自己的经验,这里的障碍有时势潮流影响方面的,也有个人态度心境和认知误区方面的。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

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白桦去世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白桦于昨日凌晨2点15分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白桦著有《妈妈呀,妈妈!》《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等长篇小说以及长诗《孔雀》和十四行诗,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孔雀公主》等,影响广泛。 白桦生于1930年,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中山铺人,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

《叔恩浩荡》抽丝剥茧揭示人性的复杂最近读了王怀宇在《小说选刊》2018年12月号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叔恩浩荡》,第一印象就是:作家太深谙世态人情了,他竟然把人的内心世界揭示得那样丰富、那样生动,且又那样的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击节。 王怀宇创作这篇小说的原始动机,就是要用笔下二良子兄弟二人与得了肺癌后的恩人二叔来省城住院治疗的故事为载体,进行了灵魂演绎和撞击,然后用外科手术刀一样犀利的笔触,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不慌不忙地在拷问和揭示住在城里..

《汪曾祺全集》出版汪曾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长期以来较为分散,给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带来不便。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时8年编辑的《汪曾祺全集》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包括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余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认为:“鲁迅之后,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反复阅读的并不..

徐迅:散文必须有精神散文终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人们在文字中能感受和触及得到的,是作者艺术灵魂与生命精神和谐完美的统一。 一直认为,将自己的文字按写作时间编辑成册是件冒险而愚蠢的事,所以在编辑《徐迅散文年编》时断断续续,时动时停,思想上总在不停地反复。但转念一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谁又能抹掉自己最初那几个歪歪斜斜的脚印呢?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在县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兴奋得在田野上奔跑的少年的身影……在随笔..

当代文学: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去年8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等发布的《2018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共有520家出版社的24757种2017年版中文图书进入海外图书馆收藏系统。相比于其他门类的中文图书,当代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受欢迎程度。 截至去年8月,贾平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等30多个语种,意大利语版《带灯》获得克拉里丝·阿皮亚尼(ClarisAppiani)翻译大奖。麦家的作品在2014年..

张海鸥:在古典音乐的天空恣意飞翔德国《布克斯特胡德日报》曾用整版篇幅盛赞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就在他的手指碰触到三角钢琴那一刹,整个舞台燃烧起来,他用世界级的诠释把莫扎特著名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那气势磅礴的音乐与音色传递出来……”北德意志广播电视台这样介绍他:一个钢琴神童,不是莫扎特,是华人张海鸥。 2002年,17岁的张海鸥怀揣钢琴梦想远赴德国深造。2010年,德国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海鸥国际音乐节”。2011年,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诠释方法论探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哲人学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中,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开始了对于诠释学、哲学诠释学的深切关注、重新认识和发端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诠释学和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成为中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当今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不仅应该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精华,而且必须发掘和阐扬中国古代诠释学的精神、法则与效应,使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