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剧集观察:回归原创的选择

2019-01-16 09:31:00 来源:网络

一些IP剧取得成功,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容忽视,从IP回归原创,就是真正着眼于作品的内涵、情怀和质感。

IP(知识财产)是近年来视听艺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具有创作风向标的意义,但在2018年,风向发生逆转。一些备受期待的IP剧非但没有成为“爆款”,反而市场表现冷淡。电视台播出的剧目中,收视和口碑突出的,大多是优质原创作品,如《黄土高天》《最美的青春》《远方的家》等;网络播出方面,《东方华尔街》《忽而今夏》等意外走红,同样证明观众对优质原创作品的青睐。从追逐IP到回归原创,是2018年视听艺术发展趋势中的一个重要转向。

这一转向是产业格局调整与视听艺术创作规律共振的结果。IP是一种投资价值。今天的观众与过去相比,知识水准和审美趣味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需求更加个性化,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上更为主动。IP的崛起适应了这种需要,随之而来的是,视听产业在市场化过程中积聚的能量迅速释放,反过来促进IP的野蛮生长,在产业内部搅动泡沫,制造喧嚣。少数人抱着跑马圈地的心态,把囤积IP当作竞争和扩张的手段,强行改变市场秩序。但是,仅仅依靠市场运作不可能真正占领行业制高点,同时,IP的集中涌现无疑增加了制作成本。从IP回归原创,就是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良性市场秩序。

回归原创是一种价值选择。表面看来,IP剧由粉丝经济推动,与作品精神内涵无关,但实际上,IP剧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受市场运作左右,容易流于浅表化和碎片化,常用时尚感掩饰精神价值的匮乏,难以提供良好价值引导。IP虽然有助于扩大影响力,但并不能提升作品本身的价值,一些IP剧取得成功,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容忽视。从IP回归原创,就是真正着眼于作品的内涵、情怀和质感,提供观众所需要的现实观照和人文关怀。

回归原创也是一种美学选择。就目前而言,IP剧在题材上多局限于宫斗、玄幻、悬疑、言情,在艺术上常采用标签化、模式化套路,容易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更重要的是,有些IP缺乏原创精神,模仿泛滥,貌似张扬个性,实则模糊个性。几年时间里,IP剧从光华夺目到黯然失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创精神不足。不管IP热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偏离有多大,最终还是要受艺术规律的制约,还是要回到创作本身。一部作品是否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还是要看艺术家能不能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故事,能不能挖掘出人性的深度,能不能创造出生气盎然的艺术形象。

回归原创还是一种文化选择。对IP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个性化的需求,但对其过度追逐又限制了观众的视野和需求,使人误以为观众只有此类需求,观众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需求反而得不到充分满足。的确,IP剧可以吸引数量可观的粉丝,但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圈层化特点,缺乏更广泛的观众认同。一些IP剧只重流量,不重品质,把IP变成时髦的奢侈品,一方面夸大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在大量浪费着IP,破坏了文化生态环境。从IP回归原创,是对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主动修复,有助于培养更适合艺术作品自然生长的土壤。

视听艺术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视听艺术作品应该面向所有媒体,是一种跨文本写作、跨媒体传播的“全媒体剧”。“全媒体剧”的核心特征是互动。这必然会带来作品与观众关系的深度调整,不仅要求叙事策略的优化,更要求现实主义精神的拓展和深化。在这样的前景中,IP无疑会扮演难以替代的角色,它所体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2018年热播的《如懿传》《延禧攻略》,IP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利用IP,可以有效加强作品的引导力、传播力。

IP的故事没有讲完,它还会继续讲下去。从长期发展来看,IP降温是一件好事。它让人们对IP的评价趋于客观、理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重新认识IP的意义,发挥其积极效应,助推视听艺术繁荣发展。

(作者为《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

,年度剧集观察:回归原屈指可数的意思 创的选择

相关:

谈谈慢读传统 享受发现的欣悦慢读并不专指阅读速度,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心态与方法,有足够的耐心和才能,才会在文章和义理相遇的那一刻,享受发现的欣悦。 强调慢读,其实这十几二十年来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以我自己的经验,这里的障碍有时势潮流影响方面的,也有个人态度心境和认知误区方面的。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

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白桦去世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白桦于昨日凌晨2点15分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白桦著有《妈妈呀,妈妈!》《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等长篇小说以及长诗《孔雀》和十四行诗,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孔雀公主》等,影响广泛。 白桦生于1930年,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中山铺人,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

《叔恩浩荡》抽丝剥茧揭示人性的复杂最近读了王怀宇在《小说选刊》2018年12月号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叔恩浩荡》,第一印象就是:作家太深谙世态人情了,他竟然把人的内心世界揭示得那样丰富、那样生动,且又那样的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击节。 王怀宇创作这篇小说的原始动机,就是要用笔下二良子兄弟二人与得了肺癌后的恩人二叔来省城住院治疗的故事为载体,进行了灵魂演绎和撞击,然后用外科手术刀一样犀利的笔触,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不慌不忙地在拷问和揭示住在城里..

《汪曾祺全集》出版汪曾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长期以来较为分散,给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带来不便。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时8年编辑的《汪曾祺全集》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包括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余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认为:“鲁迅之后,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反复阅读的并不..

徐迅:散文必须有精神散文终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人们在文字中能感受和触及得到的,是作者艺术灵魂与生命精神和谐完美的统一。 一直认为,将自己的文字按写作时间编辑成册是件冒险而愚蠢的事,所以在编辑《徐迅散文年编》时断断续续,时动时停,思想上总在不停地反复。但转念一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谁又能抹掉自己最初那几个歪歪斜斜的脚印呢?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在县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兴奋得在田野上奔跑的少年的身影……在随笔..

当代文学: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去年8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等发布的《2018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共有520家出版社的24757种2017年版中文图书进入海外图书馆收藏系统。相比于其他门类的中文图书,当代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受欢迎程度。 截至去年8月,贾平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等30多个语种,意大利语版《带灯》获得克拉里丝·阿皮亚尼(ClarisAppiani)翻译大奖。麦家的作品在2014年..

张海鸥:在古典音乐的天空恣意飞翔德国《布克斯特胡德日报》曾用整版篇幅盛赞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就在他的手指碰触到三角钢琴那一刹,整个舞台燃烧起来,他用世界级的诠释把莫扎特著名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那气势磅礴的音乐与音色传递出来……”北德意志广播电视台这样介绍他:一个钢琴神童,不是莫扎特,是华人张海鸥。 2002年,17岁的张海鸥怀揣钢琴梦想远赴德国深造。2010年,德国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海鸥国际音乐节”。2011年,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诠释方法论探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哲人学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中,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开始了对于诠释学、哲学诠释学的深切关注、重新认识和发端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诠释学和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成为中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当今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不仅应该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精华,而且必须发掘和阐扬中国古代诠释学的精神、法则与效应,使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发..

台湾青年来京体验中华文化参与两岸青年交流,聆听书画艺术、中医讲座,参观故宫、长城、颐和园,体验传统文化再造手工活动,品尝北京烤鸭……2019年寒假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15日开营,共8个团400余名台湾大学生来京进行为期9天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本次研习营学员来自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玄奘大学、世新大学、高雄中山大学、义守大学、台北大学等院校。研习营将向台湾大学生多角度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大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风貌,通..

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向前的不竭动力。乡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始祖,演绎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在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留住乡愁,延续中华文化历史文脉,至关重要。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面临着发掘和延续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居民望得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