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演话剧 赵薇:不怕出丑 排戏像失了魂

2019-01-14 08:52:26 来源:网络

66岁的田壮壮除了是电影导演,还是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老师、编剧、制片人、监制。最近,他又有了新的身份——话剧导演。

这部话剧就是《求证》,是好莱坞金牌编剧大卫·奥本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由赵薇出演女主角凯瑟琳。对于第一次出演话剧,赵薇直言不怕出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当田壮壮遇见话剧

这两年,田壮壮先后主演了两部电影《相爱相亲》和《后来的我们》,为此还获得了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提名,做演员的成绩斐然,以至于很多人都差点忘了,他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

最近,导演田壮壮终于“出来了”,只不过打前阵的作品是部话剧。为什么会选《求证》,田壮壮说,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原因。他周围有很多搞戏剧的朋友,他们经常说,戏剧空间和其他空间不一样,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表达的内容、给人的影响和震撼都是一样的,所以他特别想试试。

以导演的身份重新出来,田壮壮自己其实也挺害怕,因为他觉得太久不做了,而自己其实也没有积攒出那么多的东西再爆发。

他说,话剧跟足球很像,你选择好的队员上去踢,故事好了,但也不知道临门一脚能不能踢进去,还没法叫停。而电影不同,这条不行NG了,可以再拍。因此,首次导演话剧,他也很紧张。

一个电影导演会带给舞台什么?剧中饰演父亲罗伯特的周野芒透露,田壮壮加了一些多媒体的呈现,镜头上也会有配合。

《求证》讲述了一个数学家罗伯特和他的女儿凯瑟琳的故事,罗伯特禀赋极高,但却在晚年患上精神分裂症,女儿凯瑟琳放弃学业照顾父亲,同时也开始了数学探索。罗伯特去世后,一份足以令数学界为之震动的样稿出现,但作者究竟是谁?罗伯特还是凯瑟琳?

《求证》的作者是好莱坞金牌编剧大卫·奥本,该剧曾在多个国家上演,曾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等多个奖项。

看《求证》的剧本前,田壮壮并不知道编剧是个特别有知名度的人,只是看完后特别喜欢。

他认为,在《求证》中,命运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所谓“求证”的求,是想找最终极的理论,但这是没有的。“我那天看了一句话,这是大自然对人的一种语言,因为所有的定律、规律、计算,其实都是已经在的,只是你认识到了、分析到了,你才知道,人家本身就在那儿。”

为什么是赵薇来演女主角凯瑟琳?田壮壮说,其实跟赵薇认识很久了,但是没有一起做过事,交流也不多,这次合作也非常偶然。排练半个多月,田壮壮称赵薇的表现非常优秀。他知道很多人都可以演这个角色,但是这种带有精神病倾向的表演,他觉得赵薇的表现“确实挺有华彩”。

当赵薇遇见数学天才

田壮壮说,排话剧特别费心,但也让人特别兴奋。因为演员之间彼此交流,他们之间所有的调度、表达,以及相互之间真切的感情,会让剧场的观众也受到感染。

据说在美国,演员如果同时接到了电影和话剧的邀约,很多都会先接受话剧,因为他们觉得话剧更纯粹,对演员更有挑战。对此,田壮壮也非常同意。

赵薇首次接触话剧,想法也是如此。她在剧中饰演主角凯瑟琳,三个小时的话剧,她的戏占了一多半,台词量非常大。而且,饰演一个数学天才,她还要说很多专业的名词和晦涩的数学公式。为了把公式说得口语化,她还请教了一些数学家。

排练半个多月以来,赵薇每天都要精神高度集中长达八九个小时,排完戏后,整个人“跟失了魂”一样。她戏言,演话剧不仅需要演技,还需要体力。

虽然很累,但她也觉得非常刺激,非常过瘾。她说,其实话剧表演比影视表演看起来要“嗨”。“文字一旦变成活生生的演员,跟你去交流去碰撞去厮打,就有点像斗兽场似的。” 她觉得,当观众看演员在面前活生生地表现一个人,看见真实的感情奔放,那会比电视看起来更加刺激。

为什么接演一部话剧?赵薇说,因为《求证》是一个难得的好剧本,初看剧本时她还一度流泪。这是个数学题材的话剧,但她说,看了这部剧,不仅会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也会对人性有更深的认识。

她在剧中饰演一个数学天才,时常游走在正常与疯狂的边缘。赵薇称,演这个角色时,她这才充分了解到什么叫孤独。凯瑟琳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分,但她同时也在担心,会不会像父亲一样,面临精神的分裂,她对未来始终有一种恐慌,但却没有人理解。

在北京电影学院时,田壮壮是赵薇的老师,她一直听说壮壮老师是个非常好的人,但一直没合作过。首次合作,赵薇也表示,各方面都太满意了。“他绝对是个好朋友、好哥们、好老师、好导演。”

赵薇说,有时候她去演一个作品,她都希望对方能提出比她更好的意见。这是她内心一个非常大的愿望,而跟田壮壮合作,则满足了她这个愿望。在排练过程中,导演会帮她判断很多东西,并提出建议和想法。“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作为演员跟他合作,在创作上我是非常有幸福感的。”赵薇说。

首次出演话剧,赵薇也表示不怕出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也是她表演上一个很大的动力,能和观众零距离接触,并分享表演的快乐。

,首次去掉老年斑方法 演话剧 赵薇:不怕出丑 排戏像失了魂

相关:

舞蹈“学院奖”推精品第15届北京舞蹈大赛舞剧、舞蹈诗评奖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奖”颁奖展演晚会,日前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活动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舞蹈家协会、北京舞蹈学院承办。晚会现场颁出最佳作品奖等5类奖项,《旋转吧,小红帽》等8部获奖作品展示了精彩片段。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本次评奖在作品的主题方面鼓励关于“庆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作品参赛,同时,鼓励反映北京三个文..

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冯骥才谈非遗保护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3日在北京揭晓。冯骥才、夏菊花、蔡正仁、连丽如、甘而可、田青、王秀英、季海波、姚惠芬、杨昌芹等10人当选。另有20人被推选为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当日恰逢腊月初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现身活动现场。 谈及自己的“年画情节”,他说:“就个人来讲,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感情。因为从小过年就生活在我们自己年的文化里。同时这也是我对我们传统的一种关切。” 而针对目前非..

当代西方城市史研究的五次转向西方史学起源于一群被称为纪事家的人,他们使用口述材料讲述有关城镇、民族、神话、谱系、风俗与地方起源的故事,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被西方誉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就是在混合各种形式的早期纪事家著述的基础上,首先编撰了一种具有连贯的批评意识的历史。广义来说,纪事家是西方世界第一批城市史家。古典时代的哲人睿士更是以本城本邦为关注焦点——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虽然以论述雅典城邦政治制度为主,但不乏对雅典..

尊体:清代骈文选本的批评旨趣清人编选有多种以清代骈文为选录对象的骈文选本。面对古文盛行,骈文遭受鄙薄的文坛局面,自清初开始,历经清中期和晚清,清人所编清代骈文选本大都以“尊体”,即尊重和肯定骈文的功用和文体价值为旨趣。 清初所编清代骈文选本,选录对象多为明末清初人的骈文作品,主要有黄始《听嘤堂四六新书》(康熙八年刻本)、《听嘤堂选四六新书广集》(康熙九年刻本)、《听嘤堂新选四六全书》(康熙二十二年刻本),以及李渔《四六初征..

吕嘉:推广中华音乐“责无旁贷”“组成世界最顶级的乐团,诠释世界最顶级的音乐,让世人真正看到属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此生都要为之努力的事”,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全球华人乐团团长和总监吕嘉如是说。 吕嘉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小被同为指挥家的父亲寄予厚望。多年来,在天赋与努力的双重作用下,写就了其广为业内称道的成长经历—— 24岁赴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深造;26岁出任意大利特里埃斯特市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31岁成为首位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中国指..

陆俭明:语言研究并不枯燥【大家】 太湖之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东山,是恩师陆俭明教授的出生地。2015年11月,我们几名弟子陪着陆先生和师母马真先生一起到东山探访旧迹,陆先生指着一处房子说:“那个位置就是我家过去租住的地方,那时家里穷,根本没有自己的房子。” 1955年高三毕业时,陆先生原本想报考清华大学电机系。可临报名,校长及班主任却动员他报文科:“现在国家需要文科人才,你语文学得不错,文笔也可以,组织上希望你报考文科。”陆..

180余件艺术品“续写”考工记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日前在国家博物馆摆擂台,用180余件(套)作品“续写”考工记。 180余件(套)涉及陶瓷、玻璃、金属锻造、麦秆编织、榫卯、皮革、皮影、玳瑁、羽毛、折扇、折伞、褶裥、全形拓、凹版照片术、木版水印等。 它们以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从大美日常、重塑空间、对话五行、造法自然、平面洞天等5个方面,讲述中法当代的“匠人精神”。有趣的是,大部分展品称不..

老舍12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开幕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纪念老舍先生12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13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老舍笔下的人物与街市”主题画展、讲座,及以老舍作品改编的北京曲剧《龙须沟》《正红旗下》等演出,将轮番与观众见面。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老舍笔下的人物与街市”展览,展现了76幅国画、油画、素描等作品,包括蒋兆和的老舍像、盛锡珊的北京市井风情系列作品,以及李燕、李滨声、牛星丽等名家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 据..

非遗展示亮相昨天(13日)下午,一场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一层上演。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大会现场第一次进行“非遗”文化展示,其目的是配合此次《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审议。活动现场以图文、实物、技艺展示等方式呈现了近年来北京“非遗”保护的特色及亮点。 展示现场,最热闹的是互动体验区,共展示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以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技艺等“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古都宫廷文化项目;另..

70幅画作展老舍笔下风情农历腊月二十三是老舍先生的生日,而2019年是其诞辰120周年,适逢腊八,《老舍笔下的人物与街市》主题画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通过70幅国画、油画以及素描作品呈现老舍先生笔下的旧京风俗与市井人情。 其中既有蒋兆和先生的老舍像,又有李燕、李滨生、牛星丽等人的丹青笔墨。特别是与老舍在上世纪50年代共事多年的李滨声的那幅《和爷爷说再见》,画出了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离家出走时的复杂心情。而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则以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