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书时代 如何“诱惑”人读书

2018-12-13 08:23:34 来源:网络

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长生果以及进步的阶梯乃至智慧的密钥,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似乎怎么夸赞它都不为过,尽管这种全称判断未必说得通。

当下被称为厌书的时代。其实不仅仅是当下,对文字的阅读,似乎始终需要某种催动力——惰性毕竟是人类挥之不去融化在血液里的根性。

好在偷懒也被誉为人类进步的推手,当然那其实是一小部分聪明人绝不偷懒置换而来的。譬如对于书,文字的阅读虽然是最自主的选择,但却需要门槛需要精力需要时间,这样的事情,大家骨子里是希望别人代劳的。所以古早时期的说书以及当下再度热起的广播节目,一向拥有广泛的市场。同样有市场的还有从更宽泛意义的书敷演而来的剧场表演,就一般受众而言,表演总比文字的阅读更容易接受。尽管文本自有别的呈现样式无法替代的表现力和张力,但相较而言,更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还是增添了足够多的传播触角,接受度的拓宽是毋庸置疑的。我想,这应该就是视频节目《一本好书》的立意所在吧。

作为一档意在出新的视频节目,《一本好书》最要紧的关键词当是场景化地“读书”——有专业人士指其为“叙事体戏剧”,所以戏剧化或曰剧场化,正是它的呈现方式。当然,在多媒体勃兴的当下,剧场早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舞台剧、朗诵、影像背景的多D呈现,荐书或曰说书人、评论者和人物角色跳入跳出,以及所谓第二现场的品书人点评,都意在用跨形态的方式调动更多接受管道,完成对原著富有现场感画面感的直观呈现。可以说,文字之外,《一本好书》的其他媒介样式几乎齐备,这是一个将读书尽量做到最大化呈现的尝试。用剧场——当然是视频格式的剧场作书介,《一本好书》用心了。

令人注意的是本节目的时长居然是90分钟。即便是网络综艺节目,也都本能地会在时长上有所控制,何况是在厌书情绪弥漫的当下以读书作标榜,这毕竟关系到节目的粘性,于收视的保持总是存在变量,甚至于也考较出演人员的台词功夫以及控场能力乃至体力。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也是一部电影作品的常规时长,作为依托文字原著而来的剧场式节目,这似乎也是一个必须的带有某种宿命感的单元体量。一部从文学名著改编而来的电影可以完成的,一档由经典读物呈现而来的节目自然也可以完成。

当然,节目毕竟不同于改编,同样是对原著原貌的尊重和致敬,它的呈现方式并不相同乃至相当不同。按照关正文导演的说法,本节目不展现原著的全部。确实,能提纲挈领地提炼出一个梗概或曰主要线索固然是一种选择,但这个选择却未必是可以通吃的方案;而与其滥动刀斧伤筋动脉地删减出一个瘦骨嶙峋的梗概,反不如撷取一组相对连贯的经典片段作为切片,再将其化作一串好戏。所谓12本好书12种认知,用场景和画面引人入彀,由此来诱发受众对原著一读究竟的好奇心。诚如潘虹在节目里说的,光靠听故事,你们无法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所以赵立新才说,谢谢你们听我讲故事,你们去看书吧。或者如陈晓楠所说,这里就是提个头,大家自己去看完整的原著,甚至不必看完节目都可以。想来,尝鼎一脔,得其滋味,吮指之余,自然会有欲窥全豹的冲动吧。这在碎片化阅读乃至处置时间的当下,不免有对症下药的心机。这自然是本节目富有延展力的创意,更是促人读书的良苦用心。即便大家最终也未必通读窥其全豹,能够善存下这份冲动,也是不错的结果吧。

就已经播出的节目看,台本处理得都相当有功力,叙事和台词也是中国化的,且不乏时代感,足见编剧的质地。说书人和角色之间的切换,以及灯光明暗之间的转场,都相当讲究节奏,方便受众消化,也构建了悬念。演员的演绎也可圈可点。譬如赵立新,尽管大火的名声是从影像而来,但剧场才是他最游刃有余充满扩张力的元意义的舞台,和他搭戏其实也是考验功力的扛长活,大约只有王劲松这个量级的老戏骨才可以分庭抗礼。而如果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担纲主线的大段旁白对在百老汇沉浸积年的王洛勇而言是驾轻就熟,王自健脱口秀味道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则不妨是风格正搭的异数。

既然是《一本好书》,就必然涉及具体书目的选择,这是聚讼不已的大难题,在共同文本日益去中心化的当下尤其如此。这首先与选目者有关,更与节目受众的定位取势有关,考量节目制作者的智商情商,即便不敢说一定做到最大公约数,但起码是其中不错的版本之一。《一本好书》首季选取了12本书,就播出情况看,似乎意在兼顾,文艺的,学术的,虚构的,非虚构的,中国的,外国的,过去的,当下的,这自然在情理之中。

说起来,读书原本属于感官享受,但的确需要门槛精力时间种种,不过,只要登堂入室,自是别有洞天,会有欲罢不能的黑洞潜伏其间,令人沉浸难以自拔,它也是有惯性会上瘾的。所以,不论选目如何,焕发阅读兴趣总是不会错的。这,便是《一本好书》的正能量所在吧。

,厌书时代 如何“诱惑nelson ”人读书

相关:

亮相公益画展 窦骁关爱自闭症儿童由蔸蔻原生艺术基金主办的“用艺术与世界对话”公益画展活动日前举行。作为蔸蔻原生艺术基金联合发起人,演员窦骁来到现场,与自闭症儿童亲切聊天。而对于做公益,窦骁表示,与其直接捐赠,不如授之以渔。他认为,与单纯的物质资助相比,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接纳与包容,“心灵上的支持远比金钱更有力量”,与其直接捐钱捐物,不如发掘孩子们自己的潜力,让他们去创造,通过这些创造,让人们看到他们的存在、看到他们的能力。 本次..

时隔12年 佟睿睿再导“南京大屠杀”题材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国著名舞蹈编导佟睿睿创作了根据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日记改编的舞剧《南京1937》,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2年后。佟睿睿再次触碰这一题材,创作了舞剧《记忆深处》。12月8日、9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与北京九舞金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剧《记忆深处》在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观众首次见面。剧中透出的独特气质和对这一历史事件深层剖析,令观众深深感动。 舞剧《记..

走进后台 揭秘最经典《天鹅湖》的醇厚与唯美最经典的《天鹅湖》、最正宗的古典版本。昨晚,马林斯基剧院200位艺术家组成的庞大阵容登台天津大剧院,一连三晚,京津观众将饱尝顶级视听盛宴。演出前,本报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走进天津大剧院歌剧厅后台,探访化妆间,走上舞台感受演员备场的紧张,触摸小道具,对话芭蕾舞团执行总监尤里·法季耶夫以及女主演叶卡捷琳娜·奥斯莫金娜,揭秘演出了一个甲子的芭蕾经典版本的醇厚与唯美。 每一位演员的服装都是量身定制 整场..

小说《人民的名义》抄袭案宣判记者12月12日获悉,“作家李霞诉《人民的名义》抄袭案”一审宣判,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认定,《人民的名义》和《生死捍卫》两部小说在人物关系、情节、具体描写等方面,在表达上不构成实质性相同或者相似,《人民的名义》不构成对《生死捍卫》的抄袭,法院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小说《人民的名义》由作家周梅森创作,首次出版于2017年。同年3月,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引起广泛关注。 原告李霞称,自己的小说《生..

告别,驶入南国那片红海▼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路虎。美人豹。宝马 在崇山峻岭间 撒开腿追逐 有时欢快 有时耐着性子 雨燕。蓝鸟。大捷龙 自由的飞翔 一会儿展翅 一会儿缓冲 每条路 都四通八达 听说 南国有红豆 甲壳虫也来了 一到春天 和大家一起奔向南方 从黎明 直到一头扎入黑夜 直到在九嶷山回头 看到车流的大灯 流畅着一条条长长的银河 继续向前 继续后浪逐前浪 一路向前 驶入南国这片望不到边的红海

“油画之父”传奇之作现真容“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他的作品,以前都是从资料里。”靳尚谊说。“提到中国油画发展,开篇第一人便是他。”詹建俊说。这位让我国当代油画界泰斗级人物一致推崇的人物名叫李铁夫。他是中国赴海外学习油画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掌握纯正油画技术的第一位中国人。12月12日,他的作品展第一次来到北京,亮相于北京画院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年度收官大展“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 李铁夫生于1869年,16岁就跟随叔..

情头成空▼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一缕潇湘深情往。绝在峰回断天涯。 苦把情头念成空。再忆不起当年情。

闫锐:目标“二路”却当上了主角北京人艺2018年的大轴《名优之死》还有7天就首演了,12月12日是它第一次在剧场排练。台上,闫锐饰演的一代名伶刘振声,虽然还没有穿上服装,但已然是气场十足,让你相信走到台前他就能开腔唱一段。 别看闫锐在台上很淡定,其实心里已经紧张得顾不上感受自己的心情了。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在人艺的舞台上演主角,而且还和院长任鸣一起担任这部戏的导演。今年36岁的闫锐进剧院十年了,能够在一部年度大戏里既当主角又当导演,可以说是..

夕阳西下,告别昨日的精彩▼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夕阳西下。告别昨日的精彩。明天却还不曾到来。只有把握当下。才能迎接挥洒青春汗水的新一个太阳。

视频网站看院线大片成新潮流办个会员,或者花几元钱,就能在视频网站上看到刚刚上映不久的院线大片。在视频网站付费看电影,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对于观众而言,这种方式比进电影院便宜,还能根据口碑选择自己的喜好,避免“踩雷”;对于片方而言,一些难以在院线盈利的影片可以在网站上找到“春天”,及时收回成本;对于视频网站而言,其作为电影重要发行渠道的地位正在逐渐被业内认可,为传统电影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提升空间。 观众 网站独特优势无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