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仕学:麻料村银匠的守艺传家

2018-12-10 10:52:39 来源:网络

10月末,淘宝金牌卖家朱婷带着自己经营了5年的手作品牌“又及”在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参展。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线下的实物展览展销活动。布展结束那天,朱婷将“劳动成果”拍照发了个朋友圈,谁知当晚老顾客们便纷纷“圈图预订”,大半的展品在展览的前一天就已经“名花有主”了。

朱婷第一时间将“前方”的这个好消息发给了老潘。老潘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银器制作师傅,接到消息的他也是喜出望外,那天晚饭老潘一家人多炒了两个菜。

老潘其实不老,是名“80后”,叫潘仕学,5年来一直是朱婷的默契搭档,也是她重要的供货商。网络通信和物流配送的发达和便利让相隔万里的两人能够随时随地无障碍地沟通联系、接发订单、设计修改新产品。

村寨不说话,却默默记住了一切

老潘所在的村子是雷山县西江镇的麻料村,黔东南地区十分普通的一个苗族村寨。苗族喜银,“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自明清以来,麻料便以“银饰锻造”在当地小有名气。

上世纪70年代末,贵州尝试改变人民公社经营形式,迈出了农村改革坚实的一步。乘着春风,麻料村的村民们也得以重拾打银的老手艺。据村里的老人们回忆,当时村里的银匠纷纷挑起银匠担子走村串寨去台江、丹寨,甚至是凯里打银,重山阻隔、交通受限,银匠们往往要走上几天几夜的路。村里的很多中青年人还记得,儿时跟着父辈去打银,银匠们每到村寨常常是敲开一家的门,好手艺便在全村传开去,于是他们就挨家挨户地打,生意好到两三年也走不出一个寨子。

就这样,银匠们用勤劳的双脚闯出大山,凭借巧手打出了麻料“银匠村”的口碑,逐渐地,银匠们开始不用再跋山涉水,而是直接在自家接生意。那个时候,走进村寨便能听见叮叮咣咣的打银声,那似乎是村子里最动听的交响乐。

在潘仕学的记忆里,1997年是难忘的一年,不仅因为香港回归,还因那一年麻料村通电了。通电那天,每家每户把能开的灯全都打开,全村人整夜无眠。除了1997年,同在麻料村长大的李雪还忘不了2000年,因为那年麻料村终于通了车。“记得儿时周末不用读书的时候,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去看车。”李雪说,那时村里能通车几乎是每个村民的梦。

经历过低谷,也抓得住机遇

虽然车通了,圆了梦,但麻料村人却不曾料到,交通的便利不仅让人们便捷地走出大山,而且也让首饰倒膜机、冲压模具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李雪回忆,从2000年到2005年,麻料村的手工银饰锻造受到机械化生产的极大冲击,需要手工打银的人越来越少,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年就都放弃了手艺,跑到广东等地打工去了。

潘仕学就是打工大潮中的一员。在外打拼并不顺利的潘仕学一次次无奈地回到村里,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不再往外跑,横下心开始钻研银饰锻造技艺。

2006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个消息让麻料村的银匠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不少银匠又重拾老手艺,跑到湖南、云南等地帮人加工银饰或自己开银饰店。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举行,强力带动了该景区的旅游开发。而这一景区距离麻料村仅15公里路程。一些银匠看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潜在商机,将银饰作坊搬进了西江苗寨景区。没几年的工夫,银匠们就尝到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传统工艺认可度不断提升带来的甜头,麻料全村一共180多户,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银饰制作家庭已超过了50户。

倦鸟归巢,心安之处是故乡

“尽管大家都赚了钱,但是麻料村却成了‘空心村’。”雷山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李雪经常带媒体去村里采访,每当介绍到家乡是有名的“银匠村”却在村里找不到银匠时,他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银匠们也有忧虑。“我们在外开店,一家人租一间很小的房子挤在一起住,孩子们连苗语也不会讲了,更没有安心学打银的氛围。”

去年11月,银匠们返乡过苗年,村里几位年轻的银匠聚在一起,聊到想要重树麻料“银匠村”招牌的想法时,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回家创业、抱团发展。后来,在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驻雷山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支持下,麻料村成立了银饰技艺传习基地。他们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造成银饰加工示范基地和银绣文化展示馆。全村筹资100万元注册了银饰公司,同时还申请了58万元扶贫资金,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吸引原来村里的银匠回归。

“我们打算将银饰锻造与旅游结合,带动村里的传统工艺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帮助老弱妇孺及贫困村民创业增收、脱贫致富。”潘仕学说,今年4月,麻料村已经正式开始接待游客入村体验田园生活和打银技艺,几个月下来试运营的收益,已经让更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40年来,银匠们的兜兜转转折射出一个村寨、一个时代的变迁。他们靠手艺养家糊口,他们凭手艺勇闯天下,他们用手艺造福家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们认识了苗族银饰,了解了苗族文化,体验了苗家生活。他们是最美的非遗人。

,潘仕学:麻料村银匠的北京各校可按规定使用空调 守艺传家

相关:

贾平凹:尊重文字,文字才尊重你编者按:当电子阅读大行其道时,也有个别纸质图书竟能逆境突围,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精选散文集《自在独行》就是一例,上市两年来,累计发行量已超过100万册,成为近两年来极具影响力的名家经典散文作品。在该书纪念版自序中贾平凹对畅销原因作了分析:一方面新的年轻读者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他无论在早期的写作还是现在的写作,都一贯坚持了感情的真实、真挚,这才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喜爱。刊发这篇短序,不仅是分享作家收获的幸..

话慕乔▼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第一时空。你机关算尽太聪明。终误卿卿。第二时空。你清风素雅。冷静睿智。一支玉笛名扬天下 得一人。煮酒赏花。临江赋诗。你想要的。并不多。却异常难。身在皇权中。纵使你计谋超群。却也摆不脱。脱不了勾心斗角。远不了步步为营。 帝王防范。奸臣算计。手足圈套。你一一周旋。心力憔悴。却也无可奈何。你说。你的底线便是不能误国。你心怀天下。却被天下所缚。看你逐渐陷入高..

帕提亚史让“被遗忘的王朝”走入人们的视野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为躲避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亚历山大的追捕而亡命东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伊朗开始了亚历山大及其继业者塞琉古王朝统治的时代。约公元前247年,居于里海东南奥库斯河流域斯基泰达依部落联盟中的帕尔尼人,在其首领阿尔萨息斯的率领下入侵塞琉古王国东部行省帕提亚,阿尔萨息斯在帕提亚建国称王,伊朗历史上的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由此而生。两汉史籍称其为..

买花▼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要说爱花。在王集谁也比不上白老六。儿子在市里做建材生意。家里住着三层小洋楼。独门独院。院子里的花花木木。种的五颜六色。集上的花友没有他不认识的。时不时老六会领来几个人参观一番。 老六这个人养花是有特点的。一年生草花不养。南方热带植物不养。养就养多年生木本耐寒植物。什么五针松。罗汉松。榔榆。雀梅。紫藤等各种盆景最多。 这天中午白老六吃过早饭。骑着电三轮去集上转悠。集市上的..

中国作家谈“书香时代”:众乐乐不如“读”乐乐“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安静下来做的事。”中国当代作家余华9日在兰州与读者分享他的阅读人生比喻称,“阅读就像树木需要阳光照耀而成长,但它始终在以树木的方式成长,这就如同阅读的力量,它不会让你迷失自己,只会让你越来越像自己。”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兴起,中国内地纸质期刊发行量受影响,浅阅读、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占据了民众的生活。传统书店纷纷谋求转型,设计独特的“网..

以色列话剧《冬季的葬礼》再现列文剧作近年来在京城的话剧舞台上但凡是“以色列话剧”基本都代表着高品质的保证,很多观众是通过戏剧来完成对以色列这个国家的认知的。而以色列话剧《安魂曲》恰恰是第一部来华演出的以色列作品,《安魂曲》的作者汉诺赫·列文在以色列是家喻户晓的剧作家,在中国也成为戏剧圈最广为人知的以色列人。12月21日至22日,列文最经典的一部喜剧《冬季的葬礼》将在北京喜剧院上演三场,也将成为“2018北京喜剧艺术节”的闭幕大戏。 提到以色..

七言诗·千般滋味在心头▼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抬头不见星和月。 俯首难言春与秋。 万种风情依旧在。 千般滋味上心头。

梅兰芳第三代传人董飞:抖音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心扉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与古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其中京剧这一剧种类别更是被誉为“国粹”,享有盛誉。然而,这门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艺术形式,虽然为大家所知,但面临“鲜有人熟知”的尴尬境况,尤其是在年轻用户当中,京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显得日渐陌生。 通过当下风靡的短视频形式,京剧演员董飞借助抖音平台,展示着他和京剧的故事,收获无数称赞的同时,也让“男旦”这一京剧表..

五言诗·月色在西楼▼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夜里余情在。 白霜满乡愁。 星辰将欲坠。 月色在西楼。

鼎阅文学荣获“2018年度中国版权新锐企业”奖12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版权年会颁奖仪式在武汉举行,鼎阅文学荣获“2018年度中国版权新锐企业”奖。 一年一度的版权年会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是中国版权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在中国版权界及社会各界有较大的影响力。“2018年度中国版权新锐企业”是年会设立的重要奖项,该奖项旨在鼓励在版权创造 、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业绩的先进企业和机构。依据评选条件和推荐单位的推荐意见,经专家评审委员评委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