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

2018-12-07 23:39:34 来源:网络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诞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黄河大合唱》,跨越近80年的历史传唱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掀起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在这一背景下,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延安诞生了。

音乐在民族危亡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抗战以来,文艺中最勇猛前进的要算音乐……只有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郭沫若说:“《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产生的最成功的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心。”

《黄河大合唱》这样一部不朽的音乐作品背后,有着一段激动人心的创作过程。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后来成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率领抗敌演剧队三队赴吕梁山地区工作,在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黄河的惊涛骇浪和船工们搏风击浪的精神,以及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1939年初回到延安不久,他就顺利完成了长诗《黄河吟》的创作。

这部壮美的诗篇深深打动了冼星海,他决定全力为这首长诗配乐,并满怀信心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由于身体有伤,光未然口授《黄河大合唱》歌词,请抗敌演剧队的队员记录整理。5天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词。

由于没有目睹船工奋勇渡河的壮观情景,冼星海多次向负责指挥的邬析零询问黄河的情况,并让他模仿哼唱船工号子。在哼唱的同时,邬析零不断进行解释,还时不时用手做动作。这些都给了冼星海极大的创作灵感。在写作时,冼星海试图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旋律和曲调,因此他避免大篇幅地使用西方宗教颂歌的形式,而是运用了一种既包含中国民族风格特点,又表现抗战时期人们情感的颂歌旋律。1939年3月31日,冼星海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交给邬析零。一部壮丽的音乐史诗在延安诞生了。光未然说:“你是广东人,我应该煲汤慰劳你。”可是那时哪有什么东西给他煲汤。于是光未然想办法搞到二斤白糖,又买到一点肉,请他吃了一顿。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抗敌演剧三队演出。光未然亲自登台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所有队员都深深投入演出中,当他们放声高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的时候,几乎忘了自己是站在舞台上表演。直到演出结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队员们才意识到自己在表演。5月11日,《黄河大合唱》的第二次演出举行。这次由作曲家冼星海亲自指挥。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说,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前来观看了演出。乐曲结束后,毛泽东大喊了三声“好”。

据指挥家严良堃回忆,《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在国外的演出,是1942年在缅甸曼德勒的云南会馆,由缅甸华侨战工队合唱团演出,连演了3天,由赵沨指挥,李凌任艺术指导,仍旧是光未然朗诵。1949年,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由美国人演出了英文版《黄河大合唱》,《黄河颂》一段由著名的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1956年,在莫斯科演出的《黄河大合唱》,由全苏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李德伦指挥,郭淑珍演唱《黄河怨》一段,严良堃担任艺术指导。那次郭淑珍唱中文,合唱团唱俄文。1964年,日本人在神户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是用日文唱的,据说在翻译“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一句时,他们还问“鬼子”是什么意思。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赴美定居的中央歌剧院原指挥姚学言带领一个规模庞大的美国合唱团来北京演出。外国人到中国唱《黄河大合唱》,这是首次。

严良堃在《我与〈黄河〉60年——答黄叶绿同志问》一文中说,《黄河(大合唱)》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知名度和劳动的价值在于奉献给人民,并留存在人民心中的真正的精神财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伟大赞发财树修剪 歌

相关:

图书馆提升内涵 用高品质服务把读者留下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会点,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区市,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自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性窗口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天津滨海..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第七辑出版收录了嵇康、陈子昂、秦观、李贽、袁宏道、萨冈彻辰、金圣叹、袁枚、郭沫若、朱自清等10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七辑,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传记丛书工程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实施,旨在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杰出的文化巨匠树碑立传,是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整项工程逾130部作品,迄今已经推出七辑共70部。 首发式上,参会嘉宾、“传记”文史两组专家表示,“传记”丛书创作者应做到文需出彩..

《连心饺子》在日首发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由日本侨报出版社主办、中国驻日大使馆支援的第一届“难忘的旅华故事”征文比赛颁奖典礼暨获奖文集《连心饺子》首发式,近日在东京举行。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众议院议员、财务大臣政务官伊佐进一、日本著名作家海老名香叶子等及获奖者约150人出席。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为《连心饺子》撰写的序言中写到,读完“旅华故事”后心潮澎湃,这些珍贵的经历对于促进日中两国民相互理解发挥不..

读王蒙《中国人的思路》最近读到王蒙新书《中国人的思路》,这是他近40年来“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演讲、谈话”。许多内容我们看到过,如以《欲读书结》为代表的文化随笔,《王蒙自述:我的哲学》《王蒙自传》《中国玄机》等相关文字,大量演说以及继《红楼梦》、李商隐研究之后,王蒙对孔、孟、老、庄等中国文化要籍的注疏解说。但上述论著各有侧重,本书“按照一定的逻辑理路”重新编排,有些文章“通篇补写、删节、调试、定稿”后,使得王蒙关于中国..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发现木构水井和窑址等遗迹记者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在近日结束的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2018年度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金代的木构水井、窑址和神庙排水系统等遗迹,为进一步探明神庙的形制、结构等细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的高敞台地上,距离长白山天池约50公里。该遗址曾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队领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赵俊杰介绍,今年是考古队对长白..

王益勇:“互联网+石雕文化”的探索者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这是王益勇名片正面最显著的三个头衔。自1995年从德国回国至今,王益勇已经在石雕产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重操青田人的老本行”,到以互联网思维传播石雕文化,王益勇走出了一条充满艺术气息的创业之路。 一辈子的石雕情缘 “青田华侨走了300年,还是没有走出青田。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谈起自己当年回国的初衷,王益勇笑着说。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中国著名..

杜鹏程:为伟大的文学事业燃烧的烈火在新中国成立后居于当代文学重要位置的第一代作家,大都经历了相似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他们都是早年投身革命,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而深入革命生活,体验革命人生,认识和理解革命思想,进而拿起笔开始创作,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以他们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文学成就构成了新中国文学的主流阵营。杜鹏程就是其中的一位。 柳青说:“不用和老杜交谈,看作品就知道作家吃了多少苦” 杜鹏程(1921—1991)出生于陕西韩城县苏村一个贫..

一部纪录片,打开网民集体记忆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将用9天、630分钟、107个改革故事,勾连历史与现实,让改革开放40年的宏伟画卷生动呈现出来。 从12月2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1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每天播出两集。该片在电视上热播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开始走红。 激发爱国热情 纪录片在网络视频平台上热播。截至12月5日16时,芒果TV上第一集视频播放量超过16万次。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

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爆发点在哪里最近几年,一些“爆款”音乐剧票房表现抢眼,成为文化演出市场令人瞩目的现象。《音乐之声》从2016年7月份至今,两年多时间已演出了314场。2018年,音乐剧《猫》在上海演出,票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经典大剧长盛不衰,新锐剧目也不遑多让。2018年演出季,百老汇经典原版音乐剧《吉屋出租》在时隔13年后再次来到上海,连演22场。与《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拥有豪华阵容和大制作预算的经典剧目相比,《吉屋出租》更能..

“红船精神”与新时代革命文化传承回首170多年前,当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遭遇外族铁蹄践踏,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的首要主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谱写了抵御外辱的壮烈史诗,其中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力挽狂澜的责任担当意识引入马克思主义,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在烽火硝烟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体现了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情怀,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救亡图存过程中的生动体现。从“红船精神”开始..